一堂青春活潑、接地氣的雲思政大課即將開啟——10月28日至11月1日,中國青年報社將以“青春中國·擁Bao未來”為主題推出9場特別節目,聚焦在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社會服務、衛國戍邊等領域勇做新時代弄潮兒的年輕人,透過不同角度講述“改革有召喚、青年有擔當”的生動實踐,展現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精彩故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透過的《決定》提出,“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此次特別節目是中青報進一步宣傳貫徹全會精神,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建設國際影響力一流新型主流媒體的重要探索。“青春中國·擁Bao未來”中的“Bao”字,取自中青報視覺化品牌“溫暖的BaoBao”,“Bao”不僅象徵著報紙的“報”,還代表著擁“抱”青年、文化“豹”變等多維度的融合與創新,傳遞著這家創刊73年的中央主流媒體始終與時代同行、與奮鬥者同行的溫暖與力量。
9場特別節目的主題分別是“書香·點亮”“前沿·激流”“青春·Bao到”“田野·希望”“城市·呼吸”“音樂·流光”“文明·互鑑”“青耘·助農”“國潮·綻放”,涵蓋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社會服務、衛國戍邊、數字書香、國際傳播等領域。每場節目透過圓桌漫談、藝術演繹、短片展播等方式,融合AI生成、數智播報等技術創新,邀請各行各業的大咖和年輕人一起“解鎖”青春的多元風采,暢聊青春向上向善好活法。
為期5天的節目,將迎來多位中青報的報道物件和忠實使用者——乒乓球“超級全滿貫”得主鄧亞萍與同濟大學退休教授吳於人將和觀眾分享乒乓球背後的大學問;《黑神話:悟空》動作捕捉演員殷凱將揭秘扮演“天命人”背後的故事,講述“動作捕捉”這個小眾職業如何“出圈”;巴黎殘奧會冠軍、中國殘疾人游泳運動員蔣裕燕,將分享無障礙環境帶來的新體驗;青年歌手、詞曲作者將在國家大劇院進行創作和演繹;來自中青報的數智主播也將“隨機掉落”其中,用獨特的方式與觀眾互動。
10月28日,“書香·點亮”篇章將帶觀眾走進中青報位於大江南北的多家新型文化業態書店,一起回顧百餘年前“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佳話;聆聽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話劇團帶來的歷史題材話劇《青春年代》;透過一場“科技下午茶”,聽專家學者聊“書中永珍”。當晚播出的“前沿·激流”篇章,邀請觀眾跟隨西藏軍區某團“高原戍邊模範營”連長潘洪帥一起,到海拔5592米的雲端哨所,感受邊防官兵紮根生命禁區、矢志衛國戍邊的奮鬥青春。
特別節目中,各行各業的年輕人也將“畫”出一幅屬於奮鬥者的圖景。10月29日播出的“青春·Bao到”篇章邀請了參與建設“大國重器”的總師、青年科學家、新職業青年,聊聊新奮鬥、新機遇、新未來。“田野·希望”篇章邀請來自山東、河北、甘肅等地的新農人,分享他們紮根一線助力鄉村振興的故事。
於行走中,觸控文化。10月30日播出的“城市·呼吸”篇章,將帶觀眾“穿越”不同城市,打卡青年喜愛的旅遊目的地,探尋“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背後的故事,與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旅行博主一起,暢想未來城市的模樣。“音樂·流光”篇章將在國家大劇院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聽盛宴,青年歌手、歌詞作者、音樂製作人將與觀眾一同圍繞青春、傳統文化及家國時代主題做分享。
10月31日,曾收到習近平主席回信的肯亞和匈牙利籍留學生代表,將在“文明·互鑑”篇章中暢敘。“青耘·助農”篇章將帶網友一起為新農人代言。
11月1日,中青報將推出青年國潮品牌共創大會,啟動青年國潮品牌共創計劃併發布共創倡議,現場還將釋出《2024年度青年國潮品牌強國觀察報告》《青年文化大資料標準白皮書》等多項重磅內容。屆時,還將推出3場圓桌對話,多位重量級嘉賓同臺熱議“中國汽車如何用科技圈粉海內外青年”“國風音樂為何能唱響世界舞臺”等話題。
“用青春書香浸潤正能量,正能量澎湃大流量。”中青報有關負責人表示,“青春中國·擁Bao未來”特別節目將以青年人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一個新時代的陪伴青年成長故事,一個“溫暖的BaoBao”的中國故事,一個新中青報人青春激情燃燒的故事。同時,將優質內容、文化新業態產品有機融合,倡導青春上善好活法,引導年輕人以創新創造的精神追求夢想,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責任,與青年一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此次特別節目由中青報主辦,中青網和中青線上協辦,中青報客戶端作為首席傳播平臺。節目將在中青報客戶端、抖音號、快手號、微博號、影片號、B站號等全媒體平臺播出,並設定線上互動、抽獎等環節。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