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泰格媽
來源:他們的書單(ID:gh_e9029db499f8)
2025年年初,幻方量化創始人梁文鋒旗下的深度求索(DeepSeek)正式釋出D
eepSeek-R1模型,在人工智慧領域異軍突起。這款效能優越且價效比極高的大模型,被矽谷同行譽為“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
一時間,梁文鋒成為全球科技圈的當紅炸子雞,甚至有媒體預測他將成為新的“亞洲科技首富”。探究DeepSeek的成功密碼,我們發現它最初來自於梁文鋒所創立的對沖基金“幻方量化”用人工智慧技術探索全自動量化交易的實踐。
似乎是無心插柳,但其實是順理成章。“量化投資”的理念不僅帶來了豐厚的投資收益,而且還在人工智慧領域催生了震撼世界的大模型。
這一切到底是如何發生的,梁文鋒的量化投資理念和大模型開發實踐究竟是從哪裡獲得靈感,這就不得不提到梁文鋒的偶像。他就是全球最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也是量化投資的泰斗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
西蒙斯是一個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經歷了多次具有戲劇性的角色轉換,而且每一個角色都影響力十足。
前半生,他是一個非常頂尖的數學家。只分別用了三年和兩年的時間就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學士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數學博士,23歲就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教職。同時他還曾在美國國防研究院號稱“最高智力群體”的智庫中負責密碼破譯。30歲時她已成為石溪大學數學系主任,並用十年時間將這裡建成了全美頂尖的數學系。38歲時他贏得了美國數學協會的Oswald Veblen 幾何學獎,學術生涯達到頂峰。
然而一生放縱不羈愛挑戰的西蒙斯從不掩飾自己對金錢的渴望。40歲的時候,他放棄了自己的學術研究,轉而投入了金融投資領域,建立了著名的“大獎章基金”和“文藝復興科技公司”。透過分析海量資料,建立數學模型和計算機程式設計進行自動化的量化投資,在長達20多年時間裡他的平均收益率超過股神巴菲特在內的所有明星投資人。
72歲高齡退休後,他又投入了慈善事業。他創辦了保羅西蒙斯基金會,主要資助孤獨症的醫療和科學研究,同時建立美國數學協會,為美國公立學校的數學教師提供資助。他向自己曾執教的石溪分校捐贈了6000萬美元,建立西蒙斯幾何和物理研究中心,這是紐約歷史上私人向公立大學進行的最大捐贈。2022年1月,西蒙斯入選《福布斯》公佈的美國25位最慷慨的捐贈者名單。
梁文鋒曾為西蒙斯的傳記作序推薦,認為他是自己人生和事業的引路人。如許多學霸一樣,西蒙斯也是一個喜愛閱讀的人。那麼我們很有必要來深入探究一下,這個給當今的金融和科技帶來無限靈感的人,他那理性與激情交相輝映的一生中,都有哪些閃耀著力量的書籍。
G·H·哈代《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1938年,詹姆斯·西蒙斯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母親來自俄裔商人家庭,父親馬修繼承了他們家的鞋廠,但其實他更喜歡的是原來在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的銷售工作。他告訴兒子:“你應該做喜歡的事情,而不是你覺得應該做的事情。”西蒙斯一直牢記這句話,一生都跟隨自己的熱愛。
西蒙斯對數學非常有天賦,三歲就能計算,而且善於長時間專心思考。他就讀於布魯克林著名的勞倫斯中學,儘管生性調皮貪玩,但成績一直非常好。他從小很愛讀書,經常光顧當地的圖書館,而且閱讀的書有些超出了他的年齡認知。其中最吸引他的就是關於數學的書籍,對他影響較大的是英國數學家G·H·哈代的《一個數學家的辯白》(A Mathematician’s Apology)。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出版於1940年,主要內容分為三個部分:
首先是關於數學之美的闡釋。最美的數學是他所說的純數學,尤其是他所鍾情的數論,因為構成數論的潛在的概念比其它數學分支的更加深刻和優雅。他將純數學與繪畫和詩歌類比,認為“數學家與畫家和詩人一樣,是模式的創造者”。他提倡數學的“無用性”,認為純數學不會被濫用而導致傷害,而應用數學則是功利、瑣碎和乏味的。
接著是關於數學的永恆真理性。透過對歐幾里得幾何和黎曼幾何的敘述,從巴比倫文化的消亡而其所創造的60進位制仍然在天文學中使用,他認為數學的公理體系具有超越時代和地域的永恆真理性。一個重要的數學發現,會帶來一些十分有意義的想法,聯絡起很多個數學分支中各不相干的內容,還可能會給數學甚至其他科學帶來重大的進步。
最後他對數學家的特質進行了闡釋。他認為數學家從事研究的動機應該是求知慾和創造新知識,試圖提供一種解釋一切的理論。他提出數學是一個“年輕人的遊戲”,數學的創造力會隨著年齡逐漸退化。
客觀來看,哈代的思想具有精英主義的傾向,但也確實影響了很多的數學家。西蒙斯後來的職業生涯可以說對這一點既有遵從也有突破。他曾經在年輕時候進行了長達十幾年的純數學研究,但是後來他也在創造力下降之後轉而運用數學開啟了他的量化投資生涯。這一方面源於他對金錢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是他隨性自在的個性讓他不想遵循嚴謹的學術框框。
範·德·瓦爾登《近世代數學》
西蒙斯一家搬到牛頓市之後,他上了著名的公立高中牛頓高中。在高中時期,他就已經熱衷於討論純理性的問題,例如平面的無限延展性等。他在高中已經學完了大一的數學課,所以在進入麻省理工學院之後他直接跳過了大一的課程,選了研究生課程“抽象代數”,並在大一暑假閱讀了範·德·瓦爾登的名著《近世代數學》。

《近世代數學》出版於1930年,總結了自伽羅瓦起100年來近世代數(抽象代數)的成就,繼承了希爾伯特公理化的思想,將代數學的知識置於集合論的基礎之上。作者還詳細介紹了抽象代數的基本理論:群論、環論、伽羅瓦理論、格論、線性代數等。
《近世代數學》是抽象數學領域的經典教材。抽象代數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代數結構及其性質,是數學史具體計算向結構研究的轉變。
抽象代數的學習對西蒙斯的幫助是多方面的,後來他在代數幾何、數論和拓撲學方面的研究都與抽象代數有關。同時,抽象代數中的群和環的理念在密碼學中也有廣泛應用,而西蒙斯後來曾經在美國國防研究院進行密碼學研究。
另外,抽象代數還是現代計算機的理論基礎之一,圖靈和馮·諾依曼等都曾經研究過抽象代數。西蒙斯對這一理論的精通為他後來使用計算機構建來年規劃模型奠定了最初的知識基礎。
陳省身《微分幾何基礎》
大二的時候,西蒙斯又學習了微分幾何,閱讀了陳省身的《微分幾何基礎》,

《微分幾何基礎》是來自於陳省身當時在伯克利的課程講義,主要內容包括:
微分幾何的基礎概念:作者詳細介紹了流形、多重線性函式、向量場、外微分、李群和活動標架等概念,還對切空間、微分形式等概念進行了闡釋,幫助讀者理解微分流形的基本性質和結構。
微分幾何的核心理論:深入探討聯絡、黎曼幾何和曲面論等核心問題,給出了經典的高維Gauss—Bonnet(高斯一博內)公式的內蘊證明,被通稱為Gauss-Bonnet-Chern(高斯一博內-陳公式),還介紹了纖維叢理論。
微分幾何的前沿領域:第七章是關於複流形這一熱門研究領域的闡述,第八章是第二版時新增的Finsler幾何,其中Chern聯絡使黎曼幾何成為Finsler幾何的一種特殊情況。
附錄部分介紹大範圍曲線論和曲面論,論述了微分幾何與理論物理學的關係,提出了不少新的研究課題。
陳省身是20世紀最偉大的幾何學家之一,被譽為“整體微分幾何之父”。這部著作讓微積分、代數和集合能夠在統一理論框架下統一起來,讓西蒙斯深深感受到了哈代所說的純粹數學的優雅和美麗,這讓他非常著迷。
對這些高階數學的學習,不僅豐富了西蒙斯的知識儲備,更重要的是刺激了他對更加高維的思想的探究,培養了他直擊問題本質的直覺思考力,讓他可以抓住那些引起突破的關鍵點。這給了他一種深切的自信,也讓他開始認定數學研究就是他想要的生活。正是因為對微分幾何的熱情,他決定要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師從陳省身教授攻讀博士。
後來的十幾年他一直與導師陳省身有著學術上的合作。1974年,兩人合作發表了著名的論文《特徵形式與幾何常量》,首次提出Chern-Simons(陳-西蒙斯)定理。1976年,西蒙斯獲得了美國數學協會的Oswald Veblen 幾何學獎,達到了學術生涯的頂點。
奧斯瓦爾德·維布倫《拓撲學》
1958年,20歲的西蒙斯僅用三年就獲得了數學學士學位。在讀研之前,他和朋友進行了一場“有新聞價值”的旅行,那就是自駕去南美。他們穿越了美國南部、墨西哥、瓜地馬拉和哥斯大黎加,最終抵達了哥倫比亞的波哥大。
1959年,他來到加州開始攻讀研究生,同時與女友芭芭拉結婚。由於微分幾何中需要用到拓撲學的知識,西蒙斯閱讀了美國數學家奧斯瓦爾德·維布倫(Oswald·Veblen)的著作《拓撲學》。

《拓撲學》首先闡述了一些基本概念,包括以點集為基礎,透過鄰域、開集等概念構建的拓撲空間;保持空間連續性的重要工具連續對映,以及連通性、緊緻性的概念。
作者闡述了拓撲學的一些重要定理及其證明,如作者在1905年對若爾當曲線定理的證明,以及若爾當曲線在高維空間的推廣等。
另外作者還討論了拓撲不變數,如基本群和同調群。利用基本群可以區分不同的拓撲空間,是代數拓撲學的重要工具。
《拓撲學》系統闡述了拓撲學的基本概念、理論和方法,讓拓撲學成為一個重要的數學分支,主要研究幾何圖形和空間在連續變形時的位置關係和還能保持的性質。
拓撲學的概念已應用到物理、計算機科學和生物學等領域,這對他當時的研究課題非常重要。
西蒙斯挑戰的是微分幾何領域的一個著名難題——多維空間曲面幾何。1962年,他的博士論文《全息系統的及物性》在著名學術期刊發表,由此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的教職。1963年,他又去了哈佛大學教書。
當時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偏微分方程在幾何中的一個應用——極小簇理論。這個理論要解決的是“普拉託問題”,就是問題是19世紀比利時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託在做肥皂泡實驗的時候提出的肥皂泡在穿過肥皂溶液的時候是否存在一個最小面積曲面。已經有數學家證明這個曲面在二維、三維空間存在,西蒙斯要做的是證明其在更高維的空間中也存在。
1868年,西蒙斯發表了《黎曼流形中的極小變種》這篇論文。他建立了一個偏微分方程,可以在六維空間下求出統一解,這個方程後來被稱為“西蒙斯方程”。他還提供了一個七維空間下的反例,後來被證實是正確的。成為幾何學領域的奠基性文章,目前仍有很高的引用率,奠定了他作為世界級幾何學家的地位。
愛德華·索普《擊敗莊家:21點的有利策略》
在順風順水的學術生涯展開時,西蒙斯對金錢的渴望也逐漸顯現。因為他相信金錢可以帶來影響力,他渴望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於是1964年他便離開哈佛,加入了國防分析研究所下屬的智庫,協助美國國家安全域性檢測和破譯軍方密碼。
除了他的專業微分幾何之外,他還學習了統計學和機率學,運用數學模型在看似無意義的資料中捕捉規律。他的程式設計能力不太行,所以他會編寫好演算法然後讓機構的程式設計師程式設計實現,用計算機來做測試。
因為破譯密碼是高度機密的,西蒙斯當時將投資作為興趣,不僅買過股票,還搞過商品期貨,不過收益並不大。這時他看到了被稱為“量化投資之父”的愛德華·索普的著作《擊敗莊家:21點的有利策略》。

《擊敗莊家:21點的有利策略》出版於1967年,緣起於愛德華·索普的一篇數學論文。他將21點作為數學問題,應用機率論和凱利公式建立數學模型,提出了一套算牌策略。為印證理念,他親自到賭場實戰並大獲成功,隨後將其算牌策略整理成書。
他在書中詳細介紹了21點遊戲的基本規則,還提出了算牌的方法,如“算5法”和“算10法”,透過對牌桌上已出現的牌進行計數和分析,玩家可以判斷剩餘牌堆中大牌和小牌的比例,從而推測出自己獲勝的機率。
另外,書中還提供了從簡單到高階的各種經過驗證的制勝策略,指導讀者何時要牌、何時停牌、何時加倍下注等,以增加獲勝的機會。同時,他還教授玩家如何識別賭場可能採取的作弊手段以及應對賭場反制措施的方法。
《擊敗莊家》系統介紹了索普建立的利用賠率變化尋找下注良機的賭博策略。傳奇的是,它讓內華達賭場被迫修改了21點遊戲規則,以減少玩家利用算牌策略獲得的優勢。而書中提出的量化分析方法不僅適用於21點遊戲,也為金融市場的量化投資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成為投資圈人士學習量化思想的必讀之書。
西蒙斯對量化投資的思想受到了索普的影響,那就是不採用傳統經濟學的方法來甄別或預測,而是基於當前市場的短期資料,用數學方法來選股。他發表了一篇論文,叫做《股票市場行為的機率預測模型》,聲稱發現了一種將年化收益率維持在50%的交易方法。
約瑟夫·康拉德《吉姆爺》
1967年,因為在《紐約時報》發表“反戰”文章,西蒙斯被國防部解僱。次年他加盟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擔任數學系主任。他運用了在國防研究所學到的人才管理模式,那就是招募一些智力超群並有足夠創造力和雄心的人,而並不因為他們具有某種專業背景或者一技之長。最重要的是,他們有想法,能找到問題並有能力解決,他們對外保密但內部鼓勵開放合作。他招募了20多位數學家,建立了世界頂尖的幾何學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也在石溪大學,西蒙斯和他關係非常好。兩人對於科學的理念非常接近,都致力於尋找一種具有普世性的科學理論,西蒙斯還協助楊振寧解決了許多數學上的問題。
1978年,在學術上功成名就的西蒙斯正式脫離學術圈,開始經營自己的投資公司“Monemetrics”,由金錢“Money”和計量經濟學“Econometrics”組成。他找到了在國防研究所一起發表論文的老同事列尼·鮑姆,用自有和部分籌資啟動了新基金“Limroy”。這個名字來自於他喜歡的作家波蘭裔英國作家約瑟夫·康拉德的長篇小說《吉姆爺》的主人公。

《吉姆爺》發表於1900年,主人公吉姆是“帕特納號”的大副。在一次遠航中,滿載著香客的船面臨沉沒危險。他起初鄙視以船長為首的官員不顧乘客性命去搶救生艇的行為,決意與乘客共患難。但在最後時刻,他卻因恐懼而跳上了救生艇。
“帕特納號”最終並未沉沒,吉姆等因失職罪被法庭判罰,他為逃避輿論開始四處躲藏。後來,吉姆在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土著部落中贏得了尊敬,被尊為“爺”,但最終因再次犯錯而引咎請罪,以悲劇收場。
《吉姆爺》被稱作現代里程碑式的傑作,其主要創作特色有以下幾點:
一是對道德和人性的挖掘的深度。透過吉姆的經歷展現了人性的矛盾、自私與無奈,以及人在面對道德困境時的掙扎和抉擇,對現代社會道德問題進行了反思和探索。
二是不同於維多利亞時代傳統小說的新穎的敘事手法:康拉德沒有按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敘述,而是將吉姆的故事“肢解”後重組。第一章到第四章是由一個全知全能的敘述者來敘述,第五章到第三十五章是吉姆的朋友——馬洛(Marlow)的第一人稱敘述,這種方式有效地傳達了吉姆內心世界的苦楚和對失去尊嚴的痛切感。
三是意向化的人物心理描寫。作者善於透過意象表現人物心理,深入刻畫了吉姆等人物豐富而複雜的內心世界,使讀者能深刻感受到他們的情感起伏和思想變化。吉姆在追求崇高偉大的人格理想的過程中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與命運悲劇性的搏鬥產生了撼人心魄、摧人奮發的精神力量。
西蒙斯在放棄學術研究轉而進行金融投資的時候也受到了很多質疑,尤其是一些數學同行都認為他是在浪費自己的才華,甚至是為了金錢而墮落。主人公吉姆所面臨的道德和人性的困境讓西蒙斯感同身受,他開辦這家公司當然是為了掙錢,但是他仍然帶有一種學者的思維和道德感,期望用一種世俗的方式來追求他的數學理念。
喬治·索羅斯《金融鍊金術》
西蒙斯的策略是建立由演算法驅動的高科技的交易系統,替代人類的主觀判斷,而這些需要計算機基於海量的歷史資料進行持續的計算。他招募了程式設計師,建立了覆蓋各種商品、外匯和債券交易的系統。
由於算力有限,最開始這種模式並不成功,西蒙斯轉入了傳統的交易模式,同時開始投資一些新興的科技公司。這期間西蒙斯瞭解了傳統的對沖基金所採用的趨勢投資策略,其中最著名的是喬治·索羅斯的《金融鍊金術》。

《金融鍊金術》出版於1987年,內容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重點闡述了索羅斯關於投資的“反身性理論”,即投資者的認知和預期會影響市場,市場的變化又會反過來改變投資者的認知和預期,形成一種迴圈反饋。他認為市場在反身性作用下,會經歷從初始趨勢、市場認可、信心膨脹到最終趨勢反轉、市場崩潰的過程。
第二部分透過國際債務問題、貸款的集團體制、里根的“大迴圈”等多個主題,展現反身性理論在金融歷史事件中的體現。索羅斯認為市場總是存在錯誤和偏見,並非像有效市場假說認為的那樣總是能準確反映所有資訊,投資者的情緒、認知偏差等會導致市場價格偏離基本面。
第三部分是索羅斯以反身性理論為指導,對量子基金在1985-1986年期間的投資操作進行復盤。
第四部分對金融鍊金術實驗進行評判,探討了社會科學的窘境等問題。
第五部分索羅斯對市場與管制、國際性中央銀行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
索羅斯的專業是哲學,他的《金融鍊金術》挑戰了傳統的金融理論,促使金融學界重新審視有效市場假說等理論,推動了金融理論的發展。他為投資者提供了獨特的分析視角和投資策略,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理解市場波動,把握投資時機。
西蒙斯按照傳統方式運作的對沖基金雖然總體盈利,但西蒙斯作為一名數學家,他認為類似索羅斯的宏觀投資方式依賴於投資人的直覺和智慧,獲利難以持久,而且有很多的風險。他更加堅信大量資料訓練的數學模型,以獲得穩定的高收益。
1982年,西蒙斯把公司改名為文藝復興科技公司,開始重新回到量化投資賽道。他挖來數學家桑鐸·斯特勞斯收和清洗海量價格資料,透過模型來檢測其中的異常。之後他又招徠數學家亨利·勞弗負責開發計算機模擬程式來進行測試。
1988年,西蒙斯清盤了“Limroy”基金,和合作夥伴埃克斯發起了純做交易的“大獎章基金”,然而業績一直不好,量化交易的對沖基金依然不被看好。
1989年,西蒙斯為公司購買了更多的基礎設施來升級自動交易系統。1990年,西蒙斯的文藝復興科技公司全面接管了大獎章基金。此時基金的規模只有4500萬美元,西蒙斯準備籌集更多的資金來升級裝置,還從高校和IBM等科技公司挖來大量人才。
同時西蒙斯找了一位新的合夥人亨利·勞弗,他所做的一個決定改變了大獎章基金,那就是隻用單一的交易模型,而不是在不同市場用不同模型。他們放棄模型中的宏觀資料,專注於短線高頻交易。
截止2005年,大獎章基金過去15年年化收益率達到38.4%。西蒙斯又推出了新的專注於長期投資的文藝復興制度資本基金(RIEF)。
08年金融危機之後,面向內部人員的大獎章基金持續盈利,而接受外部投資的RIEF收益率卻下降,西蒙斯遭受了責難。2010年,72歲高齡的西蒙斯決定退休,但保留文藝復興科技公司榮譽主席職位。當時大獎章基金管理的資產超過100億美元,成立之後扣除成本和費用的年回報率達到45%,超過了包括包菲特和索羅斯等明星投資者的回報率。
退休後身家豐厚的西蒙斯除了個人的奢侈生活之外,也大力投入了慈善事業。他的捐贈主要集中在孤獨症研究和數學教育方面,這跟他的自身經歷有關。因為他的家人中有人患了孤獨症,他資助科學家建立了孤獨症患者的基因庫。同時,因為他深刻了解數學教師的待遇問題,所以在2004年建立了美國數學協會,每年給公立中學的數學老師提供津貼,他希望有更多優秀的老師能夠專心教育,而不是像他當年那樣為了錢放棄教職。
2024年5月10日,詹姆斯·哈里斯·西蒙斯在紐約市去世,享年86歲。當年他以1900億人民幣財富位列《2024胡潤全球富豪榜》第53位。
西蒙斯以他前半生在數學領域的深厚積累,以及在後半生超過30年時間的探索,建立了一種全新的量化投資方式。從最開始的不被看好,到如今成為了主流的投資方式,其成功之道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一是對人性的深刻洞察。行為經濟學認為,人在投資中很難避免情緒和本能反應的干擾,所以傳統基於經驗的投資必然是不穩定的,試問又有幾人能做到巴菲特和索羅斯這樣的投資水平,所以將投資決策交給計算機的演算法和模型將是更科學的。雖然西蒙斯投入量化投資的時候,行為經濟學還沒有出現,但是他憑藉一個商人敏銳的洞察力已經發現了這一點。
二是對量化投資優勢的超前洞見。以前市場很小的時候,明星投資人可以獲得資訊優勢,而今天市場的資料已經空間巨大,依靠人工處理資料的方式已經不太可能。而量化投資一直以來的優勢就是依賴海量資料處理的自動化交易模型,這種模式的反應最快,也能獲得最大的收益,因此其交易量也會越來越佔領市場,並且隨著資料的積累優勢會越來越明顯。如今的投資市場發展也印證了這一點。
三是對科技力量的重視和發展。西蒙斯的文藝復興科技公司僱傭了大量的數學家和科學家,而不是傳統的金融交易員。他們掌握了現金的計算機和機器學習技術,隨著技術和算力的不斷提升,量化投資者能夠更加精準地預測市場。
但是在西蒙斯的時代,量化投資仍然具有侷限性,因為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的技術還不成熟。
深入地理解量化投資和其與計算機和人工智慧技術的關係,我們會發現科技其實與許多領域都是息息相通,與實際生活的結合永遠都是科技發展的根本。而實際生活的需要,也將不斷催生科技的發展。
梁文鋒作為一個量化投資的擁躉,敏銳地洞察到了這個關鍵問題,所以他果斷地投入了AI技術。2023年7月,幻方量化宣佈成立大模型公司DeepSeek,正式進軍通用人工智慧領域。我想西蒙斯如果還年輕,或許也會選擇這條道路。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曾經被西蒙斯思想的光芒照亮的年輕人,已經接過了他未竟的事業。
量化投資是人工智慧的一個非常理想的應用場景,因為對投資收益的渴求是永恆的,而這個永恆的場景正好反向刺激了DeepSeek的不斷突破,這是金錢與科技的又一種完美融合。
幾十年前,華爾街的資本與矽谷的科技結合,透過科技風投的方式催生了美國的科技大發展和金融大繁榮。而如今,中國人終於創造了另一種偉大的商業模式,那就是在金融反哺科技的同時,也用科技來加速金融的發展。
所以,DeepSeek是中國的國運級產品,這是一個毫不誇張的稱讚。
版權宣告: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