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摳富二代,把韓國人氣瘋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 點選上方“藍字”  訂閱更多生活靈感 – 
最近爆火的《鈴芽之旅》,大家去看了嗎?
上映3天破3億了。
網友:“不愧是新海誠。”
這是新海誠的第8部動畫電影。
他一齣手,幾乎都是爆款。
2016年,《你的名字》  上映28天突破百億票房。
2019年,《天氣之子》成為他第二部突破百億大關的作品。
現在,滿世界跑宣傳的新海誠,在全網掀起了腥風血雨。
並不是因為電影。

新海誠對(拉)比(踩)中國跟韓國工作餐時,堪稱典中典。
曬中國工作餐時,他驚歎:
“在北京第一天的工作結束了這個晚飯太豪華太震撼了……(笑。”
滿桌的頂級海鮮,上等鮮肉,光看著就垂涎欲滴。
給新海誠一點小小的中國震撼。
而緊接著,畫風扭轉。
他po出了在韓國吃的工作餐——泡麵。
山珍海味且不提,他們甚至都不願在面里加根火腿腸。
“這邊的看起來也很好吃,真好啊。”
什麼是殺人誅心,什麼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中國網友繃不住了:
“嗯?新海誠你是懂陰陽的。”
“新海誠,每天一個乳韓小技巧get。”
韓國網友破大防了。
他們瞬間在論壇建起高樓,抵制新海誠。
“這傢伙的作品爛到我都不看,終身抵制他。”
“現在知道他是這種混蛋了,大家不要花錢去看他的作品。”
(@觀察者網)
他們一邊破防一邊為泡麵不斷挽尊——
“這種招待在韓國算好的了,真是可惜了這碗麵。”
“明明是拉麵更好吃吧。”
(@觀察者網)
雖然但是,目前《鈴芽之旅》已經連續14天蟬聯了韓國票房冠軍……
他們懂什麼是口嫌體正直,無效抵制。
那邊,韓網罵聲不斷;這邊,新海誠繼續誇中餐
“什麼東西都好好吃哦!”
“這個圓桌還會自己轉哦!”
看著自動旋轉餐桌,像發現新大陸一樣。
新海誠:“美味的晚餐後,一個人躺在床上感覺自己在享受皇帝般的待遇~”
網友:“叔你簡直像極了劉姥姥進了大觀園。”
劉姥姥新海誠,甚至還摳門。
《鈴芽之旅》的配音從當紅演員、頂流愛豆、年輕影帝再到大牌聲優豪華至極。但他卻一個不帶,只帶了一個缺腿板凳。
哦不對,男主

別看新海誠現在這樣又摳又沒見過世面的樣子,他可是個貨真價實的富二代。
新海誠本名新津誠。
知名土木建築公司「新津組」的社長新津正勝是他父親。
新海誠對建築和繼承都沒興趣,一畢業就進了動畫公司Falcom。
這份工作穩定又能學到東西,但“想畫自己心中美好的動畫,想讓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這個念想在新海誠心中無限發酵。
2001年,29歲的他從動畫公司辭職單幹。
他的第一部個人動畫《星之聲》,劇本、監督、製作、美術皆由他一個人完成。
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會覺得,單憑一己之力可以完成一部動畫。
從此,日本動畫有了一種風格叫“新海誠”。
2004年,新海誠的首個電影長篇動畫電影《雲端彼岸,約定的地方》問世。
在動畫電影大獎中,壓過無數人心中的經典《哈爾的移動城堡》得獎。
為自己在動畫界打開了名聲。
因為這部電影,新海誠開始被稱作“桌布狂人”
哪怕你沒有看過他的動畫,肯定都用過他的屏保。
桌布般極致唯美的背景和分鏡,讓多少人在看電影時一邊暫停瘋狂截圖啊。
新海誠一直堅持GC實境,收穫了一大票喜歡他畫風的“信徒”。
每一幀畫面,每一道風景,他都要做到變態般的還原度,甚至還要比實景還好看。
我們眼中一成不變的風景,被忽視的一花一木,都是新海誠的靈感來源:
“有一次放學,我騎著單車看到了夕陽,那是個平淡無奇的日子,但不知道為什麼,我竟然哭了,突然有一種與世界融為一體的感覺。”
所以,你看,他就連雲都要畫出層次,以假亂真。
美景治癒他,被他畫下來。
然後,創作出一個個故事治(致)愈(鬱)我們。
虐哭無數人的新海誠,其實是個有趣的男人
對於自己電影裡主角,他精心呵護。
而他們的原型,你永遠想不到。
在做短片《笑臉》時,他養了一隻倉鼠,就把它拿來當模特。
《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的女主澤渡佐由理,其實原型是“佐由理”——
他在新宿撿到的一隻生病的母貓。
現在,他把《鈴芽之旅》的男主草太變成缺腿小板凳,當成自己孩子。
帶著它環遊世界,各種擺拍。
雖然,中途男主差點被海關沒收

即使已經是“百億票房導演”,但新海誠依然覺得自己的畫不值得這麼多人追捧。
“我只是畫自己感興趣的故事罷了”
他一直這樣,佛系又真誠。
而真誠,永遠是必殺技。

新海誠的另一個必殺技,是各種花式“擦肩而過”
長大後,當現在大家談到be美學的時候,我還是會馬上想到《秒速五釐米》。
“如果,櫻花掉落的速度是每秒5釐米,那麼兩顆心需要多久才能靠近。”
初戀有多讓人念念不忘呢?
櫻花樹下的那一吻,貴樹和明理記了很多年。
但在他們分開13年後,擦肩而過時,已經認不出對方了。
“秒速5釐米,那是櫻花飄落的速度,那麼怎樣的速度,才能走完我與你之間的距離?”
有些東西註定會敗給時間和距離。
以及,新海誠最愛的電車
電車駛過,新海誠的男女主就註定錯過。
他寫下的這些愛而不得,並不那麼轟轟烈烈。
不過是從相愛和羈絆,再到分離和遺憾。
跟大多數人一樣。
“我們仰望著同一片天空卻看著不同的地方。”
《秒速五釐米》中除了男女主的錯過,另一段感情線也讓人唏噓。
暗戀的人就在身邊,但他望向的卻是遠方的人。
“也許,思念可以超越時間與距離。”
《星之聲》道出了異地戀故事的酸澀,誰都希望思念可以跨越宇宙,轉達給深愛的人。
“在我看來,她彷彿代言了這整個世界的秘密。”
《言葉之庭》講了相差12歲的姐弟戀,深情而剋制。
秋月跟雪野告訴我們面對愛要勇敢,卻又以一個開放式結局讓我們看清現實的殘酷。
“不管你在世界的哪個地方,我一定會,再次去見你的。”
《你的名字》裡,瀧跟三葉跨過千山萬水才能相遇,在手心刻下告白,但分離卻讓他們忘記了對方的名字。

從此,他們不斷重複那句喜歡,在茫茫人海里尋覓彼此。
但幸好,他們最後沒有徹底錯過。
很多人詬病新海誠的故事過於簡單,格局渺小。
全是愛情那點事,悲春傷秋,矯情死了。
然而,劇本再矯情,新海誠也能用真誠和美好來虐哭你。
因為他相信,越是平凡的東西,就越打動人。
“只有日常發生過的事才能引起我們最大的共鳴”。
這些故事也許立意並不宏大,沒有星辰大海,但能瞬間讓我們想起某一年,某個人。
那些內心的悸動騙不了人。
新海誠被稱作“後宮崎世代旗手”,他卻說自己不會成為下一個宮崎駿:
“對於普通人來說,在列車裡和喜歡的人說一句話,也會產生感情的起伏。”
“我想做的,就是表達出這種起伏。”
大概,這就是我們喜歡新海誠的原因吧。
那些心中脆弱,隱秘,不值一提的情感,他幫我們認真吶喊。
在列車上,鼓起勇氣走向自己喜歡的人,這件事好像也變得偉大起來。
部分圖片丨網路、微博@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丨快樂小神仙
編輯丨安聯球場的球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