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三孩望而生畏?六方面入手,切實減輕生育重負,讓大家願生敢生!

李光滿冰點時評1024
5月31日,《關於最佳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正式出臺,決定提出實施一對夫妻生育三個子女政策,並提出相關配套支援措施。
我曾在今年2月21日撰文《人口問題影響國運!建議儘快調整生育限制政策!》,時隔三個月,放開三孩即成國家政策,深感欣慰。
我在文章中建議,應儘早研究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取消計劃生育政策,或先期放開三孩政策,儘快阻止出生人口下降趨勢,保持我國人口在全球人口中的佔比。我以為人口危機是事關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問題,是事關國運的大問題,我們不僅要取消計劃生育政策,而且還要出臺鼓勵生育政策,做好生育的社會保障、政策保障,堅決扭轉出生率下降趨勢,使我國能夠繼續保持人口大國地位,保持人力資源和人才優勢,保持製造業大國優勢,保持和發展強大國防。
儘管放開三孩是一個被大家期待已久的政策調整,但三孩政策一公佈,公眾似乎並不買賬,網上的一個調查顯示,堅決不生三孩的佔絕大多數,我們不禁會問,大家為什麼都不願意生孩子了?
第一,從1982年將獨生子女的計劃生育政策寫入憲法、強制實施獨生子女政策以來,人們從強烈要生到不願意生的生育觀念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由於受西方家庭觀、生育觀、教育觀、文化價值觀入侵及影響,四十年計劃生育對中國社會形態和人們生活觀念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傳宗接代、養兒防老、兒孫滿堂等觀念已經被徹底摧毀,一是家族被摧毀,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家族、宗族已經開始退出人們的意識。二是家庭少子化、小型化成為趨勢和習慣。三是異地工作、鄉村衰敗、留守兒童等現狀出現並持續無法扭轉。四是晚婚、晚育、不婚、不育的錯誤觀念以及其它的西方醜惡觀念越來越深地影響中國青年人的行為。以上這些都是影響當今即使生育政策調整、人們也不願意多生孩子的現實。
第二,一方面是不願生,另一方面是不敢生。因為生育一個孩子成本太高,或者說生育一個孩子承受的生活壓力太重。現在的青年人工作壓力普遍較大,且不說資本家們搞的996,就說一對有穩定工作的夫妻生養一個孩子如果不靠父母老人幫助,根本就沒有時間、精力甚至資金完成孩子的撫育、教育,更別說那麼靠不上老人、沒有穩定工作、收入水平很低的青年家庭,雖然並不是大多數青年都會躺平,但由於生活和工作壓力太大而使和部分青年失去生活激情、看不到未來希望,已經成為影響生育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
第三,中國人的觀念裡有存錢養老和自持住房的觀念,以前是無論多窮都有一個窮家和破房,要存幾個錢救急。現在首先打破中國人傳統觀念的是買房,由於房價快速上漲,青年人為了買一套房而用光一家幾代人的存款,併成為房奴,有些地方的人奮鬥幾十年也買不起一套房,甚至房子已經成為奮鬥目標和婚戀的前提,高房價已經徹底改變了中國人的生存觀、幸福觀,深陷高房價和成為房奴狀態的青年人已經無力生孩養娃,更別說生二孩、三孩了。
第四,教育內卷正在成為人們不願生二孩、三孩的另一個絞索。從上幼兒園開始就面臨優質教育資源的競爭,小學、初中、高中,每一階段都需要投入高額的成本和激烈的競爭,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使得大家都去參加培優,一方面是時間和精力的壓力,另一方面是經濟的壓力,生育和培養一個孩子已經讓整個家庭精疲力盡,誰還敢要第二個、第三個孩子?
第五,現在這批面臨生二孩、三孩選擇的都是獨生子女,這批年輕人在生育、教育下一代的同時還將面臨即將到來的照顧老人的沉重負擔。不像前幾代人,不管生活狀況如何,都有幾個子女分擔贍養老人的責任,這批長大的獨生子女結婚後夫妻雙方加在一起有多個老人要照顧,如果再要加上生育兩到三個孩子,這份壓力和責任會讓他們望而生畏。
改革開放對我們的社會結構、生活形態、思想觀念改變太大,在看似一個繁榮的社會里,已經存在著許多難以填平的鴻溝和深坑。以前大家以為我國人口減少主要是受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實施二孩政策後人口減少的趨勢並沒有得到緩解,這時候大家仍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沒有出臺任何鼓勵生育的政策,現在放開生育三孩政策,如果我們仍然抱著靠政策效應就可以提高生育率的話,我國將不可避免地進入低生育率、老齡化更加嚴重、人口進一步減少的不可逆狀態。
我以為當前要改變我國出生率降低、人口減少、老齡化加重的狀況,急需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按中央所要求的,出臺一系列鼓勵生育的政策,包括現金獎勵、稅收減免、住房補貼、產育假、破除生育婦女在工作中的歧視等等政策,形成政策體系,特別是對生育二孩、三孩的青年夫妻實行平民買得起的特價房制度,切實減輕生育負擔,讓年輕人想生、敢生,沒有生育的後顧之憂。
第二,全面減輕子女教育負擔,全面實現教育資源公平分配,徹底打破優質學區造成的教育資源不公,做到優質教育平民化,幼兒園全面公立化,徹底解決學校早放學問題,實施12年義務教育制。解決了教育負擔就解決了生育二孩、三孩最重要和最關鍵的問題。對農村進城務工農民工實施特殊政策,讓他們能夠享受與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資源和公平待遇。
第三,我反對青年人躺平,青年人不應失去激情、追求和責任,但我們要為年輕人的生活減輕負擔,解決青年人工作時間過長、工作壓力過大的問題,讓他們對生活充滿希望,能夠精神愉快地工作和生活,要讓他們有一種幸福感,只有讓他們有幸福感才能使他們進一步追求家庭的幸福和多子的快樂,如果我們所有的青年都成為了一個工作的機器,成為了資本家賺錢鏈條中的一個工具,完全沒有了幸福感、愉悅感、輕鬆感和成就感,那麼他們躺平就會成為一種必然,如此如何讓他們去承擔社會、家庭和生活責任?
第四,轉變社會觀念,要對西方的文化價值觀進行深刻反思和批判,大力宏揚中國傳統文化,深化中國傳統家庭孝養文化教育,培養家族、家庭觀念,培養多子女家庭觀念,培養子女與老人一起生活、共享天倫之樂觀念。
第五,在生育問題上,既要有家族人丁興旺、家庭其樂融融的思想,又要有為國分憂、為國擔責的思想,國家和家庭、個人是一個整體,既是一種義務,也是一種責任,國家強大了,家庭和個人也會幸福,中國人一向都講家國情懷,響應國家號召,生育二孩、三孩,既是一種家族和家庭責任,也是一種社會和國家責任。
第六,這裡我要特別提醒,國家生育政策要做到公平,也就是生育的公平性,不能讓三孩政策演變成有錢人家的政策,社會中低階層的家庭仍然生不起、養不起、不敢生,只有做到了公平性,才能調動社會整體、社會大多數人響應國家號召,積極生育,唯此才以徹底扭轉人口減少、出生率下降的局面。
長期以來,一些西方學者著書立說,鼓吹人口爆炸論、資源有限論、糧食危機論和能源危機論,認定地球人口最多隻能夠承載35億等等,而現在全球人口已經突破70億,西方發達國家都在想方設法鼓勵生育,唯有我國長期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戰略眼光,要著眼於中華民族未來50年、100年甚至500年和1000年的發展、繁衍和在全球大國競爭中的地位的國家戰略層面進行思考。
我國人口問題一直存在,人口總量減少是當前我國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除了一二線大城市、省會城市、東部經濟發達城市的人口是淨流入,全國中西部大部分地區、中小城市、農村地區大都是人口淨流出和淨減少,我國的人口危機和大城市病正在逐漸顯現。由於未能及時對計劃生育政策進行調整或調整力度不夠,我國人口問題日益嚴重,如果解決不好,可能會影響我國未來100年甚至千年的國運和興衰。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眾多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中華文明永續傳承、在世界上保持我國大國地位的重要基礎,是我國實現全產業鏈、保持強大製造業、保持龐大市場規模的重要基礎,一旦失去人口大國地位,一旦失去龐大的人力資源優勢,一旦失去龐大的青壯年勞動力優勢,我國的大國地位將不保,我國的競爭優勢將不保,特別是我國一旦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我國將未富先老、失去競爭活力、陷入嚴重衰退,我國的國運將出現危機。
現在國家開始實施三孩政策,我以為如果我們不能從戰略上鼓勵人口生育,不能出臺具體的鼓勵和獎勵政策,要想擺脫人口繼續減少、出生率繼續下降的局面是不可能的。因此,把推進三孩的生育政策做實、做配套、做成體系,實現全社會公平、社會主體民眾享受可及的鼓勵和獎勵。
三孩政策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我們要有長遠的戰略思想和時間耐心。我以為,隨著人們生育觀念的變化,隨著政策的逐步落地,隨著中國傳統思想的迴歸,中國的出生率會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回落之後,重新回升,最終回到正常的生育率和正常的人口增長。
李光滿冰點時評近期精彩文章連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