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人生:既認真,又不認真

怎樣的人生狀態是最好的?
我的答案是:既認真,又不認真。
在你的一生中,如果只有認真,你就很容易在日復一日的認真中,陷入執著,甚至痛苦、沉重的就像是背了一整座山。
相反,在你的一生中,如果沒有認真,你又很容易會感受到生命的虛無,對一切越來越無所謂,於是不再努力,也沒有追求。
由此可見,太認真,會陷入執著,不認真,則會走向虛無。
而這種既認真,又不認真的態度,才是一個人的最好狀態,它會讓你對每一天都很投入、很努力,同時又會讓你很超脫、很自由。
那麼,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我們又該如何做到“既認真,又不認真”呢?
我認為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
1、對過程認真,對結果不那麼認真
這裡的“對結果不認真”,說的並不是不考慮結果,也不是不設定目標。
“對結果不認真”說的是:不總是把結果的好壞掛在心上,不總是為結果擔心焦慮,甚至會提前體會到結果落空後的恐懼。
同時又對過程認真,這點說的是:關注過程、在過程中保持持續投入、努力與深入的感受。
比如,當我寫書的時候,我對寫書的過程極其認真、非常投入,我把這些年讀過的書、思考過的問題、經歷過的人生、體驗過的一切,釀成了一壺濃郁的酒,然後認認真真地把它呈現在讀者的面前。
所以,寫書時的每一天都是我充滿心流,非常享受的時光。
然而,這本書在出版後能否成為暢銷書,能否在某某平臺得到高分評價,雖然我也有所期望,卻不為之牽腸掛肚、日日操心,也就是說這些結果都不是寫書的我所關心的事。
當我寫書的時候,我就只對這個醞釀、創造和寫作的過程非常認真,一萬分的認真和投入。
這就是對結果不認真,但對過程非常認真和投入的體現。
相反,如果我對結果認真,對過程不認真,那又會帶來什麼呢?
那會讓我做不好寫書這件事,因為我在寫書的每一天看似在寫書,實際卻是在憂慮、焦慮,甚至恐懼中度過,寫著寫著我就開始擔心起來,擔心自己寫的書沒人喜歡看,擔心最後賣的不好。
這樣做會帶來怎樣的結果呢?
1、我寫不出好書,因為我根本沒有認真投入。
2、我寫書時的每一天都不快樂。
簡言之,就是既痛苦又沒拿到好結果。
幸好,我不是那麼做的,我對過程非常認真,但對結果不那麼認真,於是我就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獲得了美妙的心流體驗,並收穫了體悟和成長。
正如喬布斯所說:“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過程本身就是獎勵)”。
最終,也許你會收穫意外之喜 – 正是因為你對過程給予了全身心的投入,所以它也更可能會為你帶來無比美妙的果實與你期盼的結果。
2、對當下認真,對過去和未來不那麼認真。
曾經的我,要麼反省和後悔過去,要麼擔憂和憧憬未來,總之,很少有時間完完全全的活在當下。
後來,我則大不相同 – 對於未來,我只做暢想和規劃,對於過去,我做覆盤和學習。然後,我會把大多數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當下的每一刻裡,或沉浸於閱讀、思考、工作的心流,或沉浸於對自然和藝術的感知,或全心全意的與家人朋友交流,或感受徹徹底底的放空下來。
當然,直到現在我也做不到100%的活在當下,但是這個處於當下的時間比例比起多年以前已經有了巨大的提升。
可是,這個轉變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其關鍵在於:我對過去發生的一切與未來也許會發生的事情變得越來越不認真了,也就是越來越不在乎了,相反,我把自己的精力和關注都集中在了當下,我對當下十萬分的認真。
事實上,當下才是我們每一個人唯一能夠把控的東西,過去的事既然已經過去,就是無法改變的,我們要柔順地接納過去。如果過去令人痛苦,我們就更加不必認真,可以把它當作一場夢,或是一個已經結束的遊戲,然後把過去歸零,以全新的狀態進入當下剛剛開始的遊戲中,認認真真地把握當下。
至於未來,我們當然要有夢想、願景、方向,但是因為一切結果都是由內因外因一起決定的,即便我們擁有明確的夢想和願景,即便我們非常非常的努力,依然無法100%的把控未來可能出現的事,更無法保證未來一定會出現某個必定的結果。
既然過去不能改變,未來無法100%把控,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是對當下這一刻無比認真地投入。
同時,因為未來是由現在決定的,所以與其擔憂未來,不如滿懷熱情的投入當下,用當下的努力去創造想要的未來。
3、對自己的成長認真,對身外之物不那麼認真。
很多人每天都在琢磨“我啥時候能升職”、“我啥時候能換個大房子”、“我啥時候能財務自由”。這些,就是我們的身外之物。
身外之物要如何獲得?
它需要兩方面的條件:一方面,需要我們的內因,也就是足夠的天賦與努力。另一方面,它需要恰如其時的外因,只有二者配合得好,我們才有可能獲得一個又一個的身外之物。
前者,我們可以透過投入去獲得,後者則需要機緣巧合,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換句話說,身外之物不是我們100%保證一定會獲得的。
這樣一來,如果你對自己的身外之物非常認真,甚至是執著,那麼最終的結果就早已註定 – 既然你無法100%保證一定會得到你想要的身外之物,那你自然就會在得不到時陷入痛苦。
如果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如果把你已經擁有的,以及想要擁有的一切身外之物放到足夠長的歷史長河中去看,相信你很快就會發現,這些物質財富,最終都是過眼雲煙,最終都會一一失去。
然而,你卻為了這些過眼雲煙耗盡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夢想與自己的熱情,簡言之,你為了獲得令自己滿意的“身外之物”付出了自己唯一一次的寶貴人生,可你卻絲毫不曾意識到。
句話說出了很多人的真實人生寫照:“做著自己根本不喜歡的工作,為的是去買自己根本不需要的物品,然後在不喜歡的人面前顯擺。” 這也是我一直在說的:很多人過得都是本末倒置的人生。”
所以,對待自己已經擁有的身外之物,以及想要的身外之物,其實真的不必那麼認真,因為它不僅無法保證100%的獲得,同時最終也會成為過眼雲煙。
那麼,你究竟應該對什麼認真呢?
你應該對自己能夠100%掌控的事情,且對你的一生至關重要的事情認真。
這個事說的是什麼?
我說的正是你的自我成長。
自我成長是可以透過努力及正確的方法實現的,而且自我成長是對我們一生都至關重要的。
與追求身外之物不同,與其把錢拿去買那些並不那麼需要的物品,然後人前顯擺或填補內心空洞與恐懼,倒不如好好的投資在自己的Being上,也就是“我的存在狀態”上,從而支援自己獲得不斷成長與進化。
從我自己這些年的親身經驗來看,我發現:當一個人的內在開始持續成長和進化後,他/她的外在就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甚至是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時,你會發現人生雖然還是那個人生,但它卻已完全不同了,與此同時,以前想要獲得的事業發展、關係進展都會自然而然的變得順利,而身外之物的財富也會跑上門來找你。
因此,對於自我成長,你要非常認真,100%地投入,而對身外之物則無須認真,不妨超脫一些、灑脫一些。
以上三點,綜合起來就是我所說的最好的人生態度 – 既認真,又不認真。
最後的話
這個人生態度真的很好,它讓我既不會躺平,又不會執著於佔有;既不會沒有成就,又不會被想要得到的結果折磨得憂心忡忡,因為憂慮、擔憂、恐懼而睡不著覺。
這個人生態度,給了我一種非常美妙的平衡,現在我也把它送給你 – 它能讓我們從看不透、捨不得、放不下的狀態中走出來,走向通透、豁達和自在,它讓我們有機會在投入與超脫間自由轉換、輕盈起舞,並收穫既投入、又超脫的人生境界。
安利時刻
不少人對“人生教練”或者“教練對話”這個新技能和新職業感興趣,想深入瞭解和成為教練,或者想尋求教練幫助、體驗教練服務,那怎麼辦?
乾脆我直接組建“社沒教練體驗交流群”,歡迎大家來玩兒。在群內,你可以獲得:教練入門、教練副業創富的介紹和科普;教練對話和服務的一些體驗名額;社沒教練工作坊的免費名額
用“專業+教練”思維,幫你打通成長中的多場景卡點,比如:身心療愈、育兒育人、職場職業、關係溝通、領導力、IP打造、情緒管理、創業銷售、自我成長。
加下方老梁社長的微信,即可進入“社沒教練體驗交流群”,申請暗號:社沒教練

作者:艾菲的理想
來源:艾菲的理想
編輯:KK
給社長點個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