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11歲!多位女演員聯合自爆,內娛性醜聞!太瘋狂了… 2025-04-22 10:23 烏鴉電影 內娛又曝性醜聞—— 商人兼導演、曾參演《美人魚》等影片的鄭某峰,在選角時猥褻多名兒童。 1月18日,58歲的鄭某峰被刑拘。 案件衝上熱搜後,又有多名演員自曝,在與鄭某峰合作時遭遇了侵犯,年紀最小的當年才11歲… 電影《美人魚》中的“鄭總” 圖源:海口公安 鄭某峰的手段相當典。 比如以刪戲份、換角色為後果,威脅演員服從。 比如以“女一號”為利益交換,誘惑女演員。 像鄭某峰這種沒什麼履歷的18線導演,都能利用所謂的“權力”剝削、猥褻、性騷擾演員,然後逍遙法外多年,難以想象內娛基本盤有多麼腐壞… 圖源:微博使用者@是奕霏呀 憤慨之餘,烏鴉也觀察到,評論區仍舊充斥著“受害著有罪論”:為何與導演獨處?為何當時不報警?為何鄭某峰被刑拘後才曝光? 再一次,受害者經受了社會性傷害。 鄭某峰猥褻案的種種細節,讓我想起年後發生在法國巴黎的一場審判。 一場持續5年、遲到20多年的審判… 2月3日,巴黎刑事法院的走廊擠滿了各路媒體。 他們正等待的,是一個對法國有著吹哨意義的,猥褻案的判決結果。 一名身穿幹練西裝的女演員,走出法庭。 雖然拒絕接受採訪,一言不發,但媒體隊伍還是以熱烈的掌聲回應她的勇敢與堅持… 這位女演員名叫阿黛拉·哈內爾。 她曾多次提名凱撒獎(法國電影最高獎),2015年憑藉《初戀戰士》榮膺凱撒影后,最被中國觀眾熟知的作品是《燃燒女子的肖像》。 Adèle Haenel 《燃燒女子的肖像》劇照 2019年,阿黛拉在一次採訪中,講述了年少時遭導演猥褻的經歷,引發軒然大波… 那是2001年。 12歲的阿黛拉陪哥哥試鏡,卻誤打誤撞被導演克里斯托弗·盧吉亞選中,主演了《惡魔的孩子》。 《惡魔的孩子》劇照 這部改變阿黛拉一生的電影,因涉及兄妹亂倫的故事情節,在當時頗受爭議。 當然,這不是一個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 拍攝期間,克里斯托弗經常動用導演權力,對阿黛拉做出一些越界行為,比如把手放在她的臀部、親吻她的臉頰。 並以藝術創作為由,限制阿黛拉的父母探班。 導演Christophe Ruggia 對於這些性騷擾,劇組內部雖然有一些質疑聲,但根本沒有人敢僭越權力,勸阻身為上位者的克里斯托弗。 《惡魔的孩子》結束拍攝後,導演依然以阿黛拉的電影導師自居,定期約阿黛拉見面,對外說是學習經典、磨鍊演技,實則繼續將那一雙骯髒的手伸向阿黛拉的身體。 這種情況,從阿黛拉的12歲持續到15歲。 後來,阿黛拉擺脫了導演的操控,但無法驅散的心理陰影使她陷入深深的抑鬱。 直到18年後,metoo運動席捲美國娛樂圈之際,阿黛拉才曝光克里斯托弗的惡行。 但一開始,阿黛拉並沒有上訴。 因為長久以來,社會和法律都充斥著針對女性的系統性忽視和暴力,取證難,定罪難上加難。 有資料顯示,在法國只有1%的強姦犯被判刑。 這種氛圍下,判決之路難以通向公平正義。 她說:許多女性上法庭後遭遇摧殘,案件受審的方式、私生活遭曝光、充滿歧視的目光,都指向“錯在她”。 最終,阿黛拉還是選擇撿起法律武器,幫助12歲的自己,推動可能會發生的系統性改變。 此時的阿黛拉,已經是最具代表性的法國女演員,擁有強大的公眾影響力。 迫於輿論壓力,警方不得不用4年時間,對阿黛拉的案件進行嚴格且詳細的調查,光是法官對案件的概述就長達35頁… 克里斯托弗不僅否認所有指控,還試圖再次動用某種社會默許的“男性藝術家特權”,把猥褻、性騷擾美化成柏拉圖式的美好關係,甚至肆無忌憚地往阿黛拉身上潑髒水。 他強調阿黛拉的“攀附”… 指責阿黛拉的“報復”… 堅稱在阿黛拉遭受校園暴力時曾出手相助… 法庭上,克里斯托弗謊言漫天。 但調查人員在他電腦上發現的筆記,證實只有操控、誘騙、侵犯,才是真相:12歲的阿黛拉有種溢位的性感。 經過5年的調查、審判,阿黛拉終於在本月初,取得了遲到20多年的正義—— 克里斯托弗·盧吉亞被判處4年監禁,其中2年佩戴電子手環,此外還需向阿黛拉支付15000歐元的賠償金,以及20000歐元的心理治療費。 阿黛拉是首位公開指責法國電影行業包庇性侵犯、對性別暴力視而不見的女演員。 2020年,第45屆凱撒獎的頒獎典禮大咖雲集。 當嘉賓宣佈羅曼·波蘭斯基憑藉《我控訴》奪得“最佳導演”時,阿黛拉憤然離席,揮舞拳頭高呼“恥辱”以示抗議。 這位拍出過《苦月亮》《鋼琴家》,多項重量級榮譽加深的著名導演,身負多項涉及未成年女性的性侵指控,只能在瑞士、波蘭、法國活動。 導演Roman Polanski 電影《鋼琴家》 一個逃罪的戀童癖,卻能在法國摘得導演獎的最高榮譽,著實令人大跌眼鏡… 與此同時,這種對受害者造成二次傷害的事件,強烈凸顯著針對於女性的系統性暴力。 2023年5月,阿黛拉宣佈退出電影圈。 歐洲媒體對阿黛拉退圈的報道 她點名包括法國國家電影中心總裁在內的多位業界大拿,斥責道:你們“取消”了法國metoo運動,你們有錢,有權,榮耀加身,卻不容許我作為目擊者存在,我將你們從我的世界“取消”… 當然,阿黛拉的上訴之路走得並不容易,至少比我們想象中,一位擁有聲量與影響力的影后所能聚集的社會關注艱難許多。 有人質疑、詆譭她,以正義之名行攫利之事。 勇敢的阿黛拉也曾數次陷入猶豫,差點要放棄,但責任感和同理心一直引領著她,在社會各界的支援和陪伴下,走向一場正義的審判。 法庭宣判第二天,阿黛拉接受了專訪。 她身為受害者的一些表達,值得反覆討論。 比如,我們所說的正義,難道僅僅指的是司法系統最終給出的裁決結果? 正義最清晰的模樣,應該是為那些經歷過暴力和傷害的人提供更多選擇性,在物質層面幫助她們,在精神層面認可她們。 這些超出司法範疇的正義,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再比如,在追求司法正義的同時,我們也要關注社會層面的公平正義。 上訴過程中,阿黛拉不止一次聽到這樣的反問:你為什麼不去起訴施暴者? 並且,說這話的人都是法律專家、政府官員。 將一個個指責意味濃重的問題拋給受害者,只會對她們造成新的傷害,愚蠢又不負責任。 正如阿黛拉所說:先做好你們的工作,然後再讓受害者自己選擇可行的方案。 這樣才能建立或重塑搖搖欲墜的信任… 阿黛拉案吹響了法國metoo運動的哨聲,推動法國議會成立了一個委員會,專門檢視電影業以及其他藝術行業中存在的性別暴力。 法國電影圈、著名導演、凱撒影后… 聽起來,又是一個離我們很遙遠的世界,又是一段離我們很遙遠的哭聲。 但阿黛拉的故事,其實對我們社會的系統和結構,具有很強的啟示價值。 就在2月10日,一則實名舉報登上微博熱搜。 生活在廣西百色的女孩小華,因遭受高中班主任性侵而患上重度抑鬱症,燒炭自殺。 2017年,小華以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考入百色祈福高中,就讀期間理科成績經常位列年級第一。 小華15歲時,班主任唐某打著“補課”的幌子,在某天晚自習後對小華實施了性侵,事後不僅威脅小華,還刻意營造“師生戀”假象。 巨大的心理創傷致使小華患上重度抑鬱症,2017年到2024年之間多次自殘、輕生… 圖片來源於網路 她曾向校方、教育局舉報,但無人理會。 她曾在班級群、社交媒體控訴,但收到是詆譭、謾罵、誣陷,甚至網暴。 她抗住精神折磨,以縣理科狀元的好成績考入華東師範大學,又因為反覆發作的抑鬱症被退學。 1月17日,這個絕望的女孩選擇告別世界。 一場自毀,才換來一句遲到的、毫無生氣的、冷冰冰的“高度關注”… 圖片來源於網路 然而,對小華的傷害仍在持續上演。 有人用獵奇的視角傳閱她的私人日記;有人指責她不及時報警;有人威脅她的家人刪除發聲影片… 而就在前兩天,又有一起內娛性侵案被曝光。 有人堂而皇之地扒出受害者的生活照,引導輿論對受害者進行汙名化猜測。 性侵案中的倖存者,卻經歷了社會性死亡… 被漠視的、針對女性的系統性暴力,絕不是一個靠文字承載、傳播的扁平概念。 它帶有強大的傷害性和摧毀力,不受階層年齡所限,不停腐蝕著我們的社會環境。 回看阿黛拉的這段話,是如此振聾發聵—— 這些無法發聲的人,有的已然徹底絕望,有的已經悄然死去,有的生活在風雨飄搖中,有的即將被生活徹底摧毀。 這其實根本就不是蹲監獄、被判刑的問題。 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如何聆聽這些人,我們如何看待這些人,如何圍繞所有人的生命和權利,構建我們的社會。 而不是覺得有些生命就活該遭受苦難,而不是讓那些我們不關心的人和事隨風飄散… 參考資料: [1] 法國女性閃耀時:性侵維權,抗爭6年,阿黛爾等來遲到的正義 | 巴黎姆學研究院 [2] French actor Adèle Haenel confronts director in sexual assault trial | BBC News [3] 廣西百色,縣高考狀元遭老師性侵害,患重度抑鬱症並自殺始末 | 十叄億 點選下方卡片關注我 點亮“ ”,拒絕受害者有罪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