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業40多年的實力演員輸給公認演技一般的新人!?
用內娛的話術來說,這又是一個“水後”誕生的故事,而在好萊塢——

奧斯卡頒獎典禮的觀眾們認為,黛米·摩爾沒獲得奧斯卡獎是《某種物質》照進現實
外媒當然也不會放過這種人們都津津樂道的話題……
第9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已經落下帷幕,但關於獎項得主的討論並沒有,而其中最有爭議的獎項,就是最佳女主角了。
頒獎之前,這個獎項最熱門的人選,是電影《某種物質》(The Substance)的女主角黛米·摩爾(Demi Moore)↓

黛米·摩爾在電影中飾演紅顏遲暮的好萊塢巨星伊麗莎白,無法面對衰老的伊麗莎白決定使用一種名為“完美物質”的藥物,創造出擁有年輕皮囊的另一個自己。
而對年輕容顏的追求,最終演變成一場老年伊麗莎白和創造出的伊麗莎白對身體主導權的爭奪戰……

黛米·摩爾在這部電影中的角色和表演,也是對以好萊塢為代表的娛樂產業的隱喻,融入了主創對於好萊塢消費女性身體的反思。
憑藉對伊麗莎白的詮釋,黛米·摩爾連續獲得了被稱為奧斯卡風向標的2025年金球獎、評論家選擇獎和美國演員工會獎的最佳女演員獎。

雖然黛米·摩爾1981年就出道,在入行的40多年裡不乏《人鬼情未了》
(Ghost)、《解構愛情狂》(Deconstructing Harry)、《好人寥寥》(A Few Good Men)等口碑之作,但今年也是62歲的黛米·摩爾入行40多年來第一次獲得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據外媒報道,知情人士透露,獲得金球獎之後,黛米·摩爾“真的對自己能獲得這一獎項(指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充滿希望”。
是的,鋪墊到這裡,故事必然就要迎來反轉了——
奧斯卡最後選中的是不到26歲的米奇·麥迪森(Mikey Madison)↓

讓麥迪森獲獎的作品《阿諾拉》,講述的是“年輕女孩傍上富二代後被狠心老爸拆散”的俗套故事。

換句話說,無論是演技、資歷還是作品的厚度,黛米·摩爾都比米奇·麥迪森更有說服力。
而對獎項志在必得的黛米·摩爾,聽到頒獎結果時也是真的失望……

據外媒報道,頒獎典禮現場,黛米·摩爾雖然說著“nice”,但說話時面無表情,“就像她不得不強迫自己說這句話一樣”。
於是,文章開頭提到的報道出現了……
為黛米·摩爾鳴不平的也不只是媒體:

黛米·摩爾輸給米奇·麥迪森基本上就是《某種物質》的情節了。

諷刺的是,黛米·摩爾今晚(指奧斯卡獎頒獎當晚)經歷的一切,幾乎就是《某種物質》的故事。不敢相信他們把獎給了麥迪森。

好萊塢鼓勵年輕女演員,卻忽視了資深演員,這就是為什麼《某種物質》這樣的電影與我們的社會息息相關的原因。

現實是《某種物質》的宣傳片,這太瘋狂了,尤其是米奇·麥迪森贏了黛米·摩爾的時候。
當然了,爭議的焦點不該在米奇·麥迪森和黛米·摩爾之間。
也有人對評獎結果表示理解:

黛米沒有贏得奧斯卡獎沒有關係,這是因為《某種物質》被認為是一部恐怖片,而奧斯卡向來不太願意給恐怖題材的電影頒獎。黛米能獲得提名這一事實本身就是一種榮譽,這意味著奧斯卡評委會已經關注到她了。

我喜歡黛米以及她的那份堅持,但《某種物質》並不夠得上奧斯卡水準。那個結局不行。《阿諾拉》是一部很棒的電影,米奇的表現也很出色,她配得上奧斯卡獎。我理解黛米會感到失望,她已經全力以赴了,而且現在她會收到更多優質電影的邀約。我懷疑那些叫嚷著黛米被剝奪了(奧斯卡獎)的人,很多甚至都沒有看過(黛米和米奇)兩人的表演。他們只是想發發牢騷而已。
讓一部電影更加完整的情節有時候並不在電影院裡發生。
銀幕內外形成如此巧妙的互文,怎麼不算是電影藝術的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