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家]解放雙手開箱割草機器人WorxLandroid

CHH ID:creceine

好久沒回家,家裡院子的草已經漲瘋了,頗有百草園的風範。隔壁的小花貓把我家院子當成了遊樂園,偷偷來練習狩獵了。




這次回家準備把割草這個事情安排起來。
說起割草來,我也是比較有經驗的選手了,用過rotary模式的,也用過hover模式的,很多年以前在CH裡面曬過一個博世的剪草機,那臺早就壞掉了。我發現割草機這東西簡直就是消耗品,每一兩年就要更換一臺。大概是質量真的不行。
這麼多年來也算是積累下些經驗了,下面是我在服役的無敵艦隊。





最左邊是Karcher的電池型無線割草機,中間是博世的43cm寬度有線割草機,右邊是之前在用的Lawnmaster剪草機器人。可以說是種類比較齊全了,當然還要有輔助裝置,比如專門切邊的機器等等。市場上還有柴油驅動的割草機,我家草坪很小,用不到。
最開始我都是用有線割草機的,但是拉著電線走來走去不方便,就又買了個電池割草機。
對比一下很容易發現電池的驅動力小多了,經常會卡死,只能做些邊邊角角,主力還是要有大功率有線的。
後來不經常在家,於是就考慮用機器人剪草了。割草這個事情自動化最高的還是歐洲,美國都不行。



選的這個Lawnmaster草坪大師,查了一下是蘇州一家企業搞的。定位比較低端,主打簡單易用,沒有APP控制。面向歐美沒有電子產品經驗的中老年人,完全靠手動設定。按說是穩定可靠的,網上的風評也不錯。
但是使用一年來發現了一些缺點:
(1)沒有APP控制不能遠端控制,出現什麼情況只能聽天由命,不靈活。
(2)設定的選擇十分有限,不能比靈活的按照情況調整。
(3)最要命的是丫壞了,廠家在歐洲這邊的客服聊勝於無,沒法解決問題。

所以趁這次回家趕緊換了另外一個。剪草機器人這個市場非常大,只是國內消費者市場不算大,但主要的研發生產廠家還是是國內為主,牆內開花牆外香這種情況。很多廠家看著是洋品牌,一打電話就轉到深圳去了。
這東西原理和掃地機器人大同小異,按說國內公司有這個基礎做起來應該非常牛逼了。但是,我發現或許是沒有國內消費市場的推進,其實割草機器人的發展還是很初級的。比如路徑規劃和設定,避障等在掃地機器人是很普遍很成熟的功能,放在割草機器人上就是很弱智的存在。
低端割草機器人要人肉鋪設邊界線來控制範圍,初始工作量很大。
中端割草機器人是視覺學習設定邊界,簡單一些,但是效果不好。
高階的割草機器人是以GPS+RTK為主,簡單精確,但是價格很貴,都是好幾萬的存在。
市場上的品牌包括Lawnmaster(國產), Flymo, Yard Force(國產), Bosch(德國), Worx(國產), Gardena(德國), Husqvarna(瑞典), Mamotion Luba(國產)
最後比較之後我選了Worx的Landroid M500, 便宜夠用,基本功能存在,保有量大,價格4000多人民幣。

下面是開箱,兩個箱子,一個是本體。另外一個是車庫,為了使他能夠避免風吹日曬雨淋,多為我幹幾年的活,特地花1000多買了這個。



箱內包括,本體,電池,基站,電源,邊界線纜等等。




由於我是替換原有的機器人,所以已經鋪設的邊界線理論上是可以重複利舊,不用再重新鋪設的。
設定APP是比較簡單的操作也是廢了一番周折才成功,怪不得評分只有3點多。



好在設定完成之後操作還是比較簡單的,還是對邊界的調整比較費事。原來的邊界線是適配老的機器人的,新的跑上去在幾個地方都會卡住,所以來來回回試車了五六次,然後把邊界線進行了調整才能夠完整又順暢的跑先來。接下來就可以愉快的幹活了。




總結一下這個機型的優缺點,優點:
(1)操作比較簡單可靠。
(2)有一定的智慧,比如自動安排和定時。
(3)顏值和配色還不錯。
(4)可選配件較多,有一定的擴充套件性。
(5)有一定的脫困功能,遇到卡住可以倒退重新選路。
不足:
(1)續航有點短,一次也就半個小時左右,就要去充電了。或許也不是大問題,多充幾次就好了。但是如果面積很大,就會造成割的不均勻,費時費電。
(2)還是容易卡住。這個在網上有很多吐槽,我的院子還算相對平整,出現問題的機率不大,但是確實出現過,主要在邊界,調整一下就好了。
(3)割草的高度是3-6英寸,原來的是2-6英寸,範圍小一些。但實際看的效果差不太多。

可能有人會吐槽我的草地養的不咋地,一點都不綠。主要原因是草地在籬笆的這邊(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能接住這個梗)。
好吧,主要還是長期不在家疏於管理,另外這個時間也是草最容易黃的時候。確實這個時候需要對草地進行scarifiy和aeration,時間有限,下次再折騰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