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就能看,傳統電視模式在流媒體“借屍還魂”

作者|James
當美國衛星電視巨頭DirecTV和Dish去年窘迫到一度談判合併,康卡斯特宣佈分拆有線電視臺資產時,傳統電視行業的警報持續拉響。
但在另一條戰線,Netflix低價廣告層使用者5個月內從4000萬飆升至7000萬,廣告收入貢獻了關鍵增量。
在這種情況下,一種名為FAST(Free Ad-Supported TV,免費廣告支援電視)的模式,延續了傳統電影片道的「被動觀看」體驗,又嫁接流媒體巨頭的技術基因和使用者基礎。
看看國內的各大平臺大屏客戶端,優愛騰芒的模式和電視機預設型別相似,要用遙控器選擇節目收看。不過,B站的雲視聽小電視和西瓜/抖音的華數鮮時光,已經是短影片優先,開機直接進影片,上滑下滑無限輪播的樣子了。
國內業界其實也對FAST商業模式早有研究,乃至直接用在了對外傳播上。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更於2024年8月推出中國首個FAST製播平臺,首批上線「hi Drama!」影視劇頻道和「hi Life!」生活紀錄頻道,與玻利維亞等國共同啟動優秀國劇的海外傳播。
以下就讓我們一窺這種“復古風”電視模式的究竟,看看它除了海外市場之外,是否也會影響我們手中的遙控器。

顛覆電視臺之後,流媒體“復刻”了它們

開啟Tubi,就像回到90年代開啟電視——節目自動播放,中間插播廣告,但完全免費。FAST的本質是將傳統線性電影片道模式搬上流媒體平臺,透過廣告而非訂閱盈利,可以類比國內影片平臺的「免費專區+輪播頻道」。或者說,不屬於電視臺序列,由廣電網路公司歌華有線主辦的“重溫經典”頻道也可以看作類似的例子。
FAST這種「復古創新」正席捲全球市場。Horowitz Research資料顯示,66%的美國觀眾每月使用FAST服務,53%使用者因此減少付費訂閱,Tubi、Pluto TV等平臺月活突破7000萬。
Horowitz Research執行副總裁Adriana Waterston指出,「FAST實際上是點播流媒體過度膨脹後的市場糾偏。」當用戶面對10餘個訂閱服務、年均支出超1000美元時,「被動觀看」反而成為解脫——73%使用者認為「有內容自動播放的電視更有趣」。
FAST讓大平臺及中型免費平臺重複利用片庫歷史內容,也給了新聞和體育節目新的生命。BBC新聞頻道透過AMC Networks落地美國,將其美國覆蓋量翻倍。幾大新聞網路都推出了可在YouTube免費觀看的24小時新聞頻道。
體育節目作為內容庫“皇冠上的明珠”,也在積極擁抱FAST模式。NBA與Roku合作推出首個體育FAST頻道,Amagi報告稱FAST體育內容收視率同比激增150%。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今年“超級碗”,因為Tubi在不用流媒體訂閱的情況下免費轉播了整場比賽,使得超級碗收視率再創歷史新高。
Amagi報告顯示,北美市場體育FAST頻道收視增長達三位數,歐洲市場增長近五倍。英國區域體育聯盟透過FAST觸達傳統付費電視未能覆蓋的觀眾,廣告主對體育直播時段的投放需求增加67%。

演算法廣告挑戰觀眾極限,國內引進為時尚早

與傳統電影片道相比,FAST的差異化競爭力,在於演算法驅動的編排方式進化。FAST平臺可透過演算法自動編排內容,生成千人千面的「專屬頻道」。
例如Fubo TV的「即時頭條」功能,用AI剪輯福克斯、CNN等同題新聞片段,實現跨平臺內容聚合。這種「貨架擴充套件能力」使FAST頻道數量呈指數增長——Amagi資料顯示,2023年新開頻道貢獻了30%的收視增長。
廣告動態插入技術使BBC在不重建分發網路的前提下實現新的商業化方式。迪士尼借FAST將ESPN使用者流失的壓力轉化為廣告收入,近1/3 Disney+使用者選擇含廣告套餐,貢獻60%新增訂閱。
對於廣告主,程式化廣告投放使FAST千人成本(CPM)僅為傳統電視的1/3,吸引寶潔等品牌將預算向演算法推薦場景傾斜。
FAST的爆發引發新一輪行業洗牌,這也體現在對一級入口的爭奪上。Roku憑藉硬體入口優勢佔據了美國OTT行業的25%市場份額。三星、Vizio等電視廠商也在加速透過預裝FAST應用爭奪家庭入口。
但該領域的挑戰同樣尖銳。亞馬遜關閉Freevee,折射出內容成本上的壓力。獨立FAST平臺在迪士尼、Netflix將FAST與訂閱服務捆綁的情況下,面臨被吞併的風險。
此外,使用者也會在廣告比重失去平衡的時候重新開始抱怨。Parks Associates調查顯示57%使用者抱怨FAST廣告頻次過高、體驗割裂。
儘管FAST模式在海外高歌猛進,但其成功依賴海外特定的土壤:美國的流媒體和有線電視年均訂閱費用超1000美元,催生普通家庭的「訂閱疲勞」。
但如同上文的類比一樣,國內市場的「免費+增值」模式已顯現和FAST相似的邏輯。只不過,國內的傳統電視臺數量遠多於美國,有線電視的價效比依然不減,對不習慣智慧電視的老年人仍有剛需吸引力。
即使是年輕人,也在透過“一根鐵絲”搗鼓DTMB試圖“白嫖”有線,我們還遠遠沒到流媒體復刻傳統電視的“先破後立”之時。
或許未來考驗在於,誰能將FAST輪播的「被動體驗」,與本土使用者的內容偏好、廣告耐受度結合,找到比貼片和植入廣告更“性感”的商業模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