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留學生吐槽君
”
點右上角“…”點選“設為星標”
點選加星★每天看國外事兒 ❤
昨天上午,一件令人震驚的事故傳來。
一架從曼谷方向飛往韓國務安機場的客機迫降失敗,在機場跑道盡頭撞上障礙物,飛機當場爆炸,機上人員幾乎全部罹難。

這是韓國史上本土發生的最嚴重的空難事故。2024年的年末,沒想到居然是以這樣的方式結尾。

這架出事的波音737-800在從空中觸地時速度極快,而且沒有開啟起落架,導致飛機腹部直接接觸地面,以高速滑行至跑道盡頭,沒有跑道之後,飛機立刻撞上了前方的凸起障礙物,大爆炸發生。

如今專業人士和坊間已經生成多版本的飛機事故原因分析,各有各的道理。
飛機降落時起落架為何未開啟,速度為何如此快,從影片裡看飛機只使用了發動機反推系統減速,為何其他應急減速系統沒開啟,這些都是外界猜測集中的中心。

根據務安機場塔臺的訊息,他們在飛機發生撞擊前5分鐘向這架波音飛機發出鳥群撞擊警報,前4分鐘飛機的飛行員向塔臺發出緊急求救訊號“Mayday”三次。但沒等塔臺給予任何幫助,飛機就在極快的速度中衝向跑道盡頭的障礙物。
同時,從飛機最後被拍到的影片畫面裡,可以看到一側發動機在空中突然冒出一陣黑煙的景象,這個情景和鳥群撞擊到引擎的一樣。

鳥群撞擊的說法還得到了機上一位乘客生前最後訊息的佐證,她在發給家人的最後的訊息裡講到飛機被鳥群攻擊了,工作人員通知他們聯絡家人。
只是,鳥群撞擊無法解釋飛機起落架和制動系統為何未開啟的問題。
鳥群撞擊不太可能在飛機飛行時破壞飛機的起落架,而飛機的起落架還有獨立的備用系統可以操作,極少出現真的故障到無法放下的時候。

目前,韓國航空部也在對外解釋中使用了“鳥群撞擊+天氣不佳”的說法,但最終結果,要等黑匣子的解密結果出爐。

有觀察分析,飛機影片裡的反推制動雖然打開了,但現場並沒有“該有的塵土大量向前吹拂”的跡象,由此可推斷飛機是在地面一路摩擦時反推罩才被迫開啟,而非飛行員主動開啟。
目前這個說法沒有得到大量業界統一認證,但無論如何,飛機高速迫降的原因,始終是困擾這次空難事故的最大因素之一。

而對於飛機因跑道盡頭的凸出混凝土路堤碰撞爆炸的全機人員全部罹難的情況,韓國航空部解釋跑道的長度是足夠的,這裡的凸起設計也是合規的,韓國有其他機場也有類似設計。
不過這架不幸的波音實際上落地後就已經用掉了1/3的跑道,在落地後前行了1.6km左右時撞上凸起路堤及機場外牆護欄。

航空專家表示:
“在距離跑道末端不到200米的地方有這樣的結構,這是一個不應該有任何障礙物的地方。如果那裡沒有牆,現在每個人都還活著”。


(出事乘客的家屬們)
隨著DNA比對結果的全部出爐,機上遇難的179名工作人員和韓國、泰國旅客身份已確認完畢。
這趟航班並非是普通的商業航班,而是一趟聖誕熱帶度假包機遊的旅行定製路線。
出事的大部分旅客都是光州市一家中小型旅行社的客人,他們登上韓國濟州航空的這趟航班去泰國度過聖誕節,然後又乘坐包機返回。
而這次聖誕長途包機路線也是務安機場時隔17年再次開通國際定期航線,時間範圍從本月8號到明年3月。
同時,旅行社因實力受限且此次行程非定期旅行專線,所以選擇了韓國廉價航空公司濟州航空。

另一方面,濟州航空雖然是韓國廉價航空,但在“敬業程度”上,堪稱大韓民國第一,今年第三季度每架客機的月均飛行時長最長,公司採用的客機平均機齡為全國第一高,因違反法規而遭到航空當局行政處分也最多。同時,濟州航空也是韓國使用波音737-800最多的航空公司。
最後,有業內人員謹慎表示稱,機長(79年人)和副機長(89年人)在務安機場的起降經驗相對較少,可能很難應對緊急情況。
各方揣測未定,但無論如何,黑匣子結果未出,一切未有定論。

另一方面,波音737-800機型本月出的事故也讓人相信它是不是得了什麼“詛咒”:
韓國濟州航空又一架同型號波音客機於今天早上因起落架故障出現異常在起飛後不久折返,但幸好最終成功降落。
荷蘭航空同一機型的客機近期在從挪威飛往荷蘭時飛機液壓系統發生障礙,降落後衝出跑道滑至草坪,場面一片混亂…

亞塞拜然25日一架客機在哈薩克一西部城市近郊墜毀,機尾出現大量被射穿的孔洞,機上67人中超一半人喪生。


事後,亞塞拜然指出這是俄羅斯防空部人為造成的一起悲劇,目前俄羅斯已道歉,亞塞拜然還在要求追責中…

接二連三的事故,牽動著世界人的心,
也讓2024的結尾註定不太平…
Ref:
https://guangming.com.my/韓國客機墜毀〡旅遊旺季包機猛增-客機失事前48小
https://www.backchina.com/news/2024/12/30/950880.html
https://www.rfi.fr/cn/中國/20241229-韓國客機失事原因初探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356859
https://www.cztv.com/newsDetail/754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