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那些奇奇怪怪的恐懼

人的恐懼,是否必須要被克服?那些存在在腦子中的暗處陰影,又是來自於哪些現實的投射?
上週,《人物》發起了關於「我那奇奇怪怪的恐懼」的徵集,收到了超過350人、11萬字的回覆——看來,大家都對恐懼深有體會。
最直觀的恐懼,來自於大自然:動物們在夜裡反射著光的眼睛和毛皮、奇怪圖案的花卉、巨大的藤蔓,甚至是惡劣天氣。這大概是源自人類遠古時代的自我保護機制,生理本能已經在數千年的時間裡刻進了我們的基因。
和人類本身相似或有反差的事物,也容易造就我們的「恐懼症」。高處、黑暗、突然起來的響聲、巨物、深海,甚至還有精緻的洋娃娃——某種被窺私或者被替代的恐懼,心理學將其解釋為控制感與安全感的缺失,我們覺得自己暴露在危險之中。
恐懼的來源,還有童年陰影:有人害怕緊閉的木門,有人害怕躺在床上時突然聽到長輩喊自己的聲音。孩童時期的經驗,伴隨著我們成長。其中的很多,是孩子的課題,更是整個家庭的課題。
薩特說,「他人即地獄」,它者有意或無意的眼光,也成為了很多人的恐懼之源。害怕走在人群之中、害怕被人評價新衣服,甚至害怕和他人講話,生活在繁複的社會法則中,總有那麼幾個瞬間,我們都會變得無所適從。
很多讀者也不約而同提到了恐懼未來、貧窮,還有死亡。這是關於生命的龐大課題,似乎只有時間能給我們答案,而我們能做的,也只有抓住一些時間,而甚至時間流逝本身,也令人感到害怕。
好在,在我們收到的回答中,還有不少讀者寫到,害怕這件事本身並不糟糕,我們也不一定總要邁過那道坎。人降生在這個世界上,並不一定要做一個「無所畏懼之人」,知曉死亡、知曉恐懼,所以要更加精彩、更有勇氣地活著,也是我們生活的意義所在。
以下,是你們的講述:
文|李雨凝
編輯|槐楊
大自然的另一面
@餃子 25歲 四川
我害怕植物的藤蔓。植物的藤蔓給我一種觸手的聯想,感覺下一秒它就會飛快地延伸,把我困住,甚至扼住我的喉嚨。
@於冰 26歲 深圳  
小時候每年春天,家門口的泡桐都會開花,落在地面上,有嶄新的、有乾癟的,走近一看,它們彷彿對我投射出一股笑意,很害怕。
@ 迷糊博士 18歲 江蘇
我特別特別害怕在有風的天氣裡打傘。小時候和爺爺奶奶住,有次颱風天,奶奶來接我下課,回家的路上風雨大作,她手裡的傘突然被風吹得變形,傘骨折斷,整把傘幾乎要從她手裡飛走。從那之後我就害怕在風雨天獨自撐傘,我害怕自己會抓不住。
@one 23歲 重慶
我從幼兒園的時候就意識到自己會對脆弱的小動物感到恐懼。第一次感受到它,是那時候纏著奶奶從幼兒園門口給我買了一對倉鼠,家裡的大人覺得沒必要再花錢買專門的倉鼠籠,就把倉鼠養在了鳥籠裡。有一天晚上倉鼠越獄了,大人行動起來滿屋子找,在地毯式搜尋中,一隻倉鼠被我爺爺不小心踩到了,留給我最後的畫面是地上的一灘血,至今都還留存在我的腦海中。而沒有被踩扁的那隻倖存鼠,我再也沒有見過。
@希希 35歲 北京
我非常害怕蟑螂,害怕到精神錯亂、意識模糊的那種。我是內蒙古人,初中之前從未見過蟑螂,後來為了上學方便,租了一個樓下就是食堂的房子,有一天我正看著電視,突然就在地板上看到了蟑螂,我抄起凳子,想把它碾死,蟑螂的頭瞬間碎掉,中段和尾部分離後仍然在爬。那一刻,我毛骨悚然。
@天官賜福 29歲 德國 
很多人喜歡蝴蝶,但它對我而言卻是難言的恐懼。大概三四歲的時候,奶奶曾經幫助一個病人從耳朵裡取出一隻蛾子,還活著的、撲騰翅膀的蛾子。從此之後我對蛾子以及和它長得非常像的蝴蝶都產生難言的恐懼,晚上睡覺一定要捂住耳朵。
@王晨 18歲 廣東
我十分害怕蛇。這種恐懼應該是從初中開始的,那時候,我經常幻想或夢到蛇,夢到滿屋子都是蛇,我卻跑不掉,平時也擔心我的被子裡或者枕頭下藏了蛇。原因我也不清楚,可能就是面對那種粘膩溼冷的恐懼以及慢慢窒息的感覺,我會感到無力改變或拯救自己。
@寒食 27歲 北京
我害怕游來游去的魚兒,尤其害怕魚捕食時面無表情的機械運動,閃電般一動就吞噬生命。這樣的恐懼在我去水族館後達到頂峰,我時常感覺所有種類的魚都是食人魚一樣的存在,它們會面無表情聚集過來,面無表情地啃食你,彷彿無數臺精密的殺人機械。
@鉛華 25歲 江西  
我害怕一切動物,因為我知道它們有生命力,但不是人,和我不一樣。在路上看到沒有拴繩的狗、貓會繞開行,從不去動物園。我一直覺得自己害怕的點挺小眾,直到有一天刷到一個短影片,內容也是對貓的害怕,發現評論區有很多人在表達自己對動物的恐懼,那一刻我意識到,地球上和我一樣的人也不少,我的害怕是正常的,和害怕蛇、害怕打雷的人是一樣的。最後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做到遛狗拴繩。
@霧連 北京
我恐鳥,大概是在10年前發現的。有一次我在便利店買了點東西放在腳踏車筐,轉頭一隻巨大的烏鴉站在車把上,我第一次那麼近距離地和鳥類對視,清晰地看清了它的頭、羽毛和不斷晃動的脖子,忽然感覺到一種恐懼,像聽到鐵鏟刮鐵鍋的尖銳聲,也像坐過山車的失重感,神經高度緊繃。從那之後,我再看到鳥,尤其是很肥的鴿子,不停地伸縮脖子的、羽毛非常分明的鳥類,我都會心生恐懼,嚴重的時候會噁心反胃。
有時候,這種恐懼甚至延伸到了鳥叫聲。有次我在夢中似乎聽到了鳥叫,驚醒之後,發現窗邊確實有很多鳥鳴,我一下懵了,這些鳥從哪裡飛來的?我可以掀開窗簾嗎?我要走過去嗎?我幾乎沒有力氣起床,半天之後才意識到,那是我新下載的睡眠APP的預設鬧鐘,「大自然鳥叫喚醒」。
朋友得知我恐鳥,都會驚訝,怎麼還有人怕鳥啊?然後就是一系列追問,那你能喂鴿子嗎?你能吃雞嗎?那鴨子呢,鴕鳥、孔雀呢?甚至有人跟我說,「這個病好時髦,我得想想我有什麼病可以這麼時髦」。
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恐鳥不過是矯情罷了,很長時間,我也因為自己的這種恐懼而感到疑惑、羞恥,是不是我太矯情了,為什麼只有我害怕鳥類?直到有天我無意中得知豆瓣居然有一個恐鳥症小組,我找到了同類。原來恐鳥症是一種特定的恐懼症,在恐鳥小組,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恐懼:有人害怕魯迅寫閏土捉一袋子麻雀的場景;有人害怕鳥嘴,有人害怕羽毛,有人害怕鳥的爪子;有人恐鳥也恐魚;有人看到雞毛撣子會生理不適。大家會貼心提醒同類,不要去某個高鐵站,那裡有很多鳥,不要看某個廣告,那裡會出現鳥類。找到同類的感覺真好啊,小組裡出現最多的一種感嘆是,原來我的恐懼一直都是正常的,被鄙視了這麼多年,總算找到組織了。
今年4月初,我偶爾認識了一位同樣恐鳥的女性,她的狀況比我還嚴重,當我聽到從另一個人類口中說出「恐鳥」兩個字,我好激動,第一次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了和我有相同恐懼的人,我也第一次感覺得到了確認,也得到了撫慰。我想起恐鳥症小組的一句話,「好吧,我們怕鳥,我們無法治癒,但我們並不孤單。」
圖源劇集《四重奏》
日常縫隙裡的恐懼
@藤兒 29歲 廣東  
巨字恐懼症。第一次意識到是在澳門漁人碼頭,可以看到非常大的金沙娛樂場的招牌,等走近的時候我真的忍不住尖叫了(幸好那時沒什麼人),後來為了不看到那幾個字,我只能倒著走路。
@野原廣志 27歲  北京
很慚愧,我被縫襪子嚇暈過。剛上大學的時候,襪子破了個洞,本著艱苦樸素的精神,我買了套針線盒打算自己縫。線從極細小的針眼穿過的瞬間,我就像自己也從一個極窄的縫隙裡被硬塞過去一樣難受。我以為是眼花了,揉了揉眼睛,不適感並沒有減退。針捏在手裡又硬又滑,我推動著它,看著針尖在絲縷間左鑽右支,刺破,突出,擰成一隻蚯蚓,像爬在我的身上。我的胸像壓了塊大石頭,氧氣似乎不再能進入我的肺裡,血壓直衝眼眶,眼前不知是針線還是金星在舞動。兩隻襪子縫完,我差點沒把晚飯都給吐出來。
從此之後,針線活我是萬萬不能幹了。本著艱苦樸素的精神,我現在腳上還穿著一雙破洞的襪子。
@Cathy 31歲 河南 
從小不喜歡照鏡子,總覺得鏡子裡是另外一個世界,鏡子裡的我並不是真正的我。剛開始對鏡子只是單純迴避,後來看了個恐怖片就更怕了。哪怕學了物理,知道那只是光的反射,還是沒能完全擺脫這種感覺。
@渺墨
我害怕問號,不同字型印刷的問號,不同地點出現的問號,都會觸發我的恐懼。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翻開一本講述世界未解之謎的科普書時,它的尾聲列出了所有未解的問題。也就是說這本書是以問號為結尾的。當時我的腦中產生了一陣轟鳴,身體無法採取任何行動。能夠產生思維的第一瞬間我就大力合上了那本書,但那個問號仍然在我腦海裡扭曲成五光十色的詭異影子。至今,我仍然不敢看大部分科普類與懸疑類書籍,前者總以問號引起讀者興趣,後者的謎題本身會在我眼中抽象為一個巨大的問號。一旦發現這句話的語氣是個問句我就會用手遮住句子最後的標點。可能我害怕的是未知。問號總代表尚未獲得確定答案的事物,而我由於害怕這一本質,就把恐懼轉移到了它的表現形式上。
@一顆正在成型的紅寶石 
所有類人但不是人的東西我都害怕,比如芭比娃娃,比如泡泡瑪特的所有產品,比如現在孕婦需要做的那個4維彩超出來的胎兒形象。第一次意識到是假期去親戚家玩,我住的房間衣櫃置物架上有一個比較大隻的洋娃娃,進門就可以看到,她面向著床,當我躺在床上準備入睡時,總有一種被人注視著的感覺,不敢閉眼入睡,也不敢睜眼看那個娃娃,坐在床上一夜沒睡……
@小蘇 24歲 河南  
我害怕《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切換到播放它的頻道我就難受。都說這個動畫片很好看,我也嘗試去看,但無論如何也不喜歡,感覺看到小頭爸爸就要窒息,看到大頭兒子頭就脹開。直到現在,無論是二頭身的Q版動畫還是誇張P圖,太超出現實人體比例都會引發我的幻痛。
@Zhang33 28歲 湖北
我害怕一切無規律且無法控制的聲音。小時候自己睡,有時門沒關緊,半夜風一吹,門撞到牆上,我對那個撞擊聲感到恐懼。一個晚上下了大雨,我被門聲吵醒,再也沒睡著,因為不知道下一次出現這個聲音是什麼時候,就在床上等著它下一次響,進入「下一次是什麼時候響呢?」的恐懼。
@土瓦貓 24歲 雲南 
我不害怕走天橋兩側靠扶手的路,但是走在天橋內側就極度恐懼,害怕橋面斷裂,從中間掉下去。
@安梔 22歲 上海  
害怕夜晚的大海,站在海岸邊眺望,深不見底的海給我帶來無形的恐懼。白天,海是神秘的美人魚,夜晚,海是巨鯨,能吞噬一切。
@momo 39歲 山東  
恐懼管道和帶有管道類的裝置設施,比如水管、暖氣管、醫院的檢查儀器、大型工廠的露天設施等等,從小就怕,不知道為什麼。
@鴨梨 35歲 北京
2019年,我第一次發現自己恐飛,是在從北京去香港的飛機上,飛機關門的瞬間我產生了極大的恐慌,心臟捏緊,不敢呼吸,甚至想對空姐大喊我要下飛機。殘存的理智讓我壓抑了下來,但我已經嚇哭了。飛行過程中我全程僵硬,果汁灑在鍵盤上我都不敢動。原本要從香港轉機去印度,在香港經過一番天人交戰,我選擇棄飛,在廁所哭了一場後返回了深圳。從那以後我6年沒坐過飛機。
很多人問我恐飛的原因,也許因為此前一次在亞庇乘坐快艇的經歷,當天風浪很大,快艇在牆一樣高的浪裡狂飆了整整一個小時,相當於坐了一個小時的過山車+海盜船。我的心臟被拋上拋下,嚇得連尖叫的聲音都不敢發出,生怕徹底崩潰。自那以後我就恐飛了,甚至坐公交車顛簸時都會應激。恐飛的痛苦往往伴隨著他人不理解的無力和羞恥感,「閉上眼睛不就好了」,「你一上去就睡覺」,這就跟對抑鬱患者說「你不要想那麼多」「笑一笑就好了」一樣。
今年6月,因為公司出國團建,我下了很大的決心要去乘坐飛機,讓我斗膽一試的底氣,是社交平臺上網友分享服用勞拉西泮等抗焦慮藥物以後克服恐飛的經歷,「吃完後等死一般的平靜」,「能感覺到顛簸但完全不會害怕」。我吃了勞拉西泮和暈車藥,提前用flying calmly查好了氣流狀況,請求情緒穩定的同事坐在我旁邊。神奇的是,我真的沒有害怕,也沒有完全睡著,是一種難以描述的感受,好像是害怕的神經被麻痺了,心臟被壓住了,的確能感覺到顛簸,但彷彿隔著點什麼,鈍鈍的。這是我今年最大的突破。我終於又可以去看世界了!我知道我不是真的克服了恐懼,只是找到了「解藥」。返程因為服藥遲了,飛機起飛的階段我又陷入恐慌,直到藥勁上來,我又進入了「與我無關」的狀態。不管怎樣,感謝「醫學奇蹟」,人類的痛苦千奇百怪,還好我們有藥。
圖源視覺中國
童年陰影
@小韓 22歲 北京  
我害怕直線。在我四五歲的時候,有一次躺床上發呆,突然眼光掃過牆角,感覺視網膜被牆角的直線戳了一下,我又害怕又想繼續看,但是每看一次就會被戳一下,直到現在,我還是會被直線時不時戳到。
@木子李 34歲 甘肅
害怕一切跟脖子緊密接觸的衣領。特別小的時候無意中目睹了家人殺羊的場景,鮮血染紅了那隻羊脖子上潔白的毛,雖已死掉,可它的眼睛還是瞪得大大的。那個場景多少年都忘不掉。從那以後,羊肉成了我禁忌的食物。
@豆豆 26歲 江蘇  
小時候家裡有臺老式電視機,每天寫完作業吃完晚飯,家裡人就會把頻道調到央視12套的《社會與法》。那個時間段的普法欄目劇,配樂總是特別嚇人。雖然現在具體的旋律已經記不清了,但我永遠記得當時坐在電視機前,渾身肌肉都僵硬了的恐怖感。
@小臺 21歲 北京 
我害怕氣球,只要一有人拿著氣球靠近我,我就會立馬低頭捂耳朵逃走。大概是小學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坐姿端正,把氣球放在我們腳底下,說誰的氣球能留到最後,誰就有獎勵。我為了得到獎勵,坐得闆闆正正的,但氣球還是在某一刻突然爆炸,我被嚇壞了。長大了之後,我意識到坐姿端正和氣球爆掉根本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絡。只不過記憶裡,我大概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害怕的。
@一顆小甜瓜  24歲 江西
我害怕在家裡躺著時聽見長輩喊我的名字,這代表著我需要在短時間內出現在他們面前,或是在他們沒有更暴躁之前大聲地回應他們,表示我已經聽到了並正在過去的路上,已經成為了一種膝跳反射。
@小卜 18歲 河北
我害怕沉默。很小的時候,一次過年,我不小心打碎了放在天地牌位旁的蠟燭。我不知所措地望著家人,所有人一言不發,瞪我一眼之後帶著怒氣繼續做自己的事情。最後我在這份沉默裡哭著把那些玻璃碴子打掃了。
@松鼠熊樣 
害怕鑰匙插進鎖芯開門的聲音。小時候經常聽見父母急匆匆開門的聲音,從聲音裡就能聽出怒氣,果然一回來就會開始吵架,打架。我什麼都做不了。直到今天,聽到鑰匙插進鎖芯的聲音還是會下意識停下手上所有事情,停止思考,屏住呼吸,判斷一下進門的人心情怎麼樣,有沒有生氣,下一步會做什麼。
@R 30歲 北京
我害怕被注視,小時候自己屋的門是玻璃門,中間貼了層磨砂膜,正對著書桌,每次父母路過都從上面透明的部分往裡看我在做什麼,是不是好好學習,還是在偷玩遊戲機、看漫畫。感覺自己時刻處在被監視的位置,因此對人的目光產生了抗拒。  
@嘎嘎 24歲 重慶  
害怕讓別人知道自己在戀愛。17歲那年,我和同班男生談戀愛被父母發現了。他們翻看了我的手機聊天記錄,憤怒地罵我愚蠢、不潔身自好。那時的我根本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上大學後談戀愛,我總會莫名感到羞恥。我瞞著父母兩三年,直到他們發現。因為異地加上男友工作不穩定,媽媽輕描淡寫地說,早點和他分手吧,那一刻我不知道說什麼,那樣的失語時刻又拉回我到很多年前,我翻湧起羞恥的自責感。
是的,對於感情我有數不清的掙扎,但是好像在他們眼裡我是一個要按照程式執行的東西,沒有感情,沒有自己的情緒,只有對錯,沒有自己的想法。我也知道他們有自身的認知侷限,但我仍然無法和解。
@Ginny 29歲 北京 
我無法和任何一任男友進行到親密關係的最後一步,因為童年的陰影一直潛伏在記憶裡,不定期就會跳出來。初一的時候,在樓道里,一個陌生男人趁著感應燈滅下去的瞬間對我進行了性騷擾,觸碰了我的隱私部位。這段記憶無數次在夢裡把我驚醒,哪怕是已經過去十幾年了,醒來之後我對著黑暗依然會驚懼地流淚。
不知道是不是被它影響,我始終對需要暴露私密部分的性行為有一種心理上的抵抗,哪怕是情到濃時,只要一想到就會覺得抗拒。
@vivi 22歲 江西  
我害怕酒瓶碰撞和菸酒味汗味混雜的氣味,從小就很害怕,但第一次強烈感到無法剋制的恐懼是在高三的夏天,因為前兩天我的生父又一次進行家暴,酒瓶碰撞的聲音和菸酒汗味又一次在我腦子裡和恐懼繫結。
@丁翟 20歲 四川
我無法確切描述這種恐懼是什麼,也許是在害怕獨處的時光,又或許是別的什麼。我家在四川縣城,家境貧寒。沒有車,沒有自己的房子,父母也沒有穩定的工作。小時候,母親每天都要外出打工,常常工作到深夜;父親則靠蹬人力三輪車賺錢。我只能被獨自鎖在家裡。那時我們的家很小很簡陋:除了一張大床和一個勉強算得上是廚房的灶臺,幾乎放不下其他東西。每次被鎖在家裡,我都只能偷偷望著緊閉的木門掉眼淚。我不敢在他們剛出門時就哭,怕影響他們工作,所以總是強忍著,等他們走遠了才敢流淚。
漸漸地,我對所有緊閉的木門都產生了一種本能的恐懼。這種恐懼,至今仍在。
圖源劇集《苦盡柑來遇見你》
「我總是很在意別人的眼光」
@王hh 19歲 湖北  
害怕周圍坐著很多人。雖然我知道沒有人在意我,但就是很害怕,害怕自己暴露在一個都是人的地方,坐在教室裡上自習常常會心神不寧,直到我鑽進一道物理題裡。我會把頭埋得很低,即使這樣會使紙面變暗。我會用左手撐著眼睛邊上,努力擋住余光中周圍的人,盡力使我的周圍只有我自己。
@高冷姐 17歲 江西
我害怕在別人面前展現自己的美,比如穿新衣服。第一次意識到這種恐懼是在小學。那天我穿上了在網上精心挑選、特別喜歡的一套衣服。試穿時我心情愉悅,可很快,我發現我不敢出門,新衣服彷彿變成了束縛我的枷鎖。因為不敢面對別人的評價,即使是讚美的話語,也讓我渾身不自在。
直到現在,我依然不敢在他人面前展現自己的美。我總是很在意別人的眼光,卻很少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從小到大,我得到的肯定太少,而「學生就該專注學習,不該注重外表」的觀念,更讓我把愛美當成了一種羞恥。
@L 22歲 上海
我從小就害怕與「高級別」的人溝通。第一次意識到這種恐懼是在小學參加少先隊時,作為眼保健操檢查員,我需要把扣分單交給高年級的組長,但每次走到他們班級門口就害怕得不敢進去,最後書包裡攢了一疊沒交的單子。高中時需要找老師開證明,我在辦公室門口做了很久心理建設,發現老師不在時,竟然鬆了一口氣。但想到這事必須辦,又硬著頭皮去了好幾次。上大學後,我也需要自我鼓勵,別怕,只是說幾句話而已。雖然至今不明白這種「等級觀念」從何而來。
@米且 23歲 上海
我害怕重複走進同一家店,尤其是和店員有過交流後。小時候有次和哥哥在樓下玩,他讓我去小賣部買辣條,完成交易後,沒過幾分鐘哥哥又讓我去買一根。我硬著頭皮再次走進店裡,裝作第一次來的樣子重複購買流程,卻被阿姨不耐煩地打斷:「自己拿啊!你不剛買過嗎?」我不記得當時是怎麼離開的,只記得滿心困惑:短時間內該怎麼面對一個需要重複交易的陌生人?裝作陌生會被嫌棄,假裝熟絡我又不會。
後來我試著克服,比如一天多次去快遞站取件,有段時間頻繁到阿姨都認識我了,能自然打招呼。但上大學後只有寒暑假能見到她,有時她會熱情地說「回來啦?」有時卻像看陌生人一樣。這讓我更困惑:到底該默默離開,還是主動打招呼?在別人眼裡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成了我巨大的精神內耗。
@unnamed  23歲 北京  
我的恐懼太奇葩了,我害怕使用「OK」這個詞。第一次發現這個問題是因為一個朋友總愛說「不OK」,那時我就莫名感到難受。直到現在,那個朋友的口頭禪還是這樣。每次聽到,我心裡還是會不舒服。不過我已經學會和這種感覺相處了,只要轉移注意力就好。畢竟這個世界不能事事都像我期望的一樣發展。
@TT 上海
我從小到大最害怕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做噩夢——遲到。每次夢境都十分真實:我要去上學,在熟悉的街道,我總是在焦慮地等待,或者著急地前行,但路途中總有阻礙我的人或事。漫無止境又原因不明的堵車,冷漠又古怪答非所問的人群,熟悉的路途凝固不動,像半固體的河流。我對未知的恐懼、對永遠都不能到達的恐懼、對一輩子都要消耗在路上卻碌碌無為的恐懼,在每個為我量身定製的陽光明媚的噩夢裡被無限放大。
就在今天,噩夢又成了現實。八號線故障導致我遲到,地鐵站人滿為患。我嘗試打車,卻發現司機堵在浦星公路;重新叫車後,又在紅燈前停滯不前。陽光明媚的早晨,車窗外是水洩不通的街道——簡直和夢境一模一樣。
但這次,我發現自己出奇的平靜,甚至享受起了這種危機中的悠閒,不知道怎麼形容,但是我感覺自己似乎可以慢慢衝破這個焦慮的牢籠。這可能是那年上帝送給我的許多禮物中最重要的一個——他在幫我的焦慮的少年時代脫敏,催促我快點長成一個波瀾不驚的大人。
圖源視覺中國
關於未來,關於貧窮,關於死亡
@扶太陽的小貓 17歲 浙江
我害怕未來,自己的分數好像遠遠不夠觸及想象中未來的門檻,現實的未來的未知性伴隨著分數的搖擺一次次在晚自習侵染我的大腦。網路上好像好多人都在說大學也是多累多累,工作好累好累,我們的未來一定是這樣「累」著的嗎?除了大學,工作,戀愛,結婚,好累,好多事,我似乎想象不出未來的另一種結果。我們好像只能妥協地拿著平庸的分數,等待著所謂繁瑣的未來的到來。
@小七 22歲 廣東
我的恐懼不是具象的東西,而是一種「懸而未決」的感覺,一件事情拿不起也放不下。面試完後等offer的過程,我反覆糾結會不會有別的情況發生,會不會不發給我了,為什麼還沒發給我?工作上的文件怎麼還沒回復呢?是不是我寫得不好?這樣的恐懼還有很多很多,只要這個事情沒有落定,我就始終被折磨,表面正常生活,心裡已經亂七八糟。
@柚子
前年初夏,失業半年的我帶著面試失敗的屈辱回到出租屋。存款見底,下月房租無著落,我癱在窗邊的床上,聽著窗簾被風吹得嘩嘩作響,突然很害怕,一下坐起來,心慌氣短手抖呼吸困難,趕緊關上窗戶,坐在床邊緩了好久才好轉。之後每個夜晚,那片飄動的窗簾都成了噩夢。我試過強迫自己入睡,試過把窗戶開得更大,甚至拆掉窗簾,還是心慌害怕到窒息,手也抖得不行。直到現在,睡前我仍要反覆確認窗戶關緊,像在確認生活不會再突然失控。
@秋桂 21歲 山東  
我恐懼陰天的傍晚。去年,我一個人去鎮江看音樂節,次日傍晚我一個人走到火車站,天特別陰,我感覺呼吸不上來,感覺自己被全世界拋下了,就像回到了小學,因為某些原因被留堂,一個人走回家,回家的路很長很長,怎麼都走不完,街上也沒什麼人,一種孤獨的恐懼。
@芹深深 31歲 香港 
害怕很深邃的東西,尤其害怕宇宙的那種無邊際的深邃。記得看一個很經典的科幻電影(名字想不起來了),結尾為表示人類的渺小,鏡頭不停拉遠,焦點從具體的物品向外拉到可以俯瞰整個城市,到俯瞰整個大洋,到整個地球,然後繼續拉遠,俯瞰太陽系,到銀河系,然後其他星系,再到宇宙,這整個過程簡直就是在把我的靈魂逐漸抽走,那種由內而外的、巨大的、就像自己下一秒就要徹底消失的恐慌感。好在最後再拉遠就變成了一個小玻璃球,不知道什麼生物們在拿它當彈球玩兒,那個彈球出現的時候我整個人都踏實了。
@薑汁泡飯 23歲 上海  
我害怕倒計時。臨近高考的時候,走過教學樓那面牆,上面掛了一個「距離高考還有X天X小時X秒」的倒計時螢幕。那一瞬間感到一種無法形容的恐慌,甚至引發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死亡焦慮。因為我想到生命也是一場不停歇的倒計時,當它指向零,我的感知,我的存在,全都會清空。那時候我甚至沒有經歷過親人朋友的離世,但這種恐懼感就這樣密密麻麻地爬上我的身體,蔓延了整整兩年。
@胡圖圖 浙江
害怕最親的奶奶停止心跳,小時候,和奶奶一起午睡,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奶奶因上了年紀有點肥胖而導致的過重的呼吸聲,有時候這呼吸聲又消失無蹤,整個房間安靜無比,彼時對死亡毫無瞭解的小小的我,就會突然心慌地將腦袋湊到奶奶胸前,確認有心跳了之後大舒一口氣。
@小年 廣西
我很害怕宇宙。這個恐懼始於六年級開學第一天。那天天氣很好,同學們在討論「世界上什麼最大」,有人說天空,有人說海洋,有人說太陽。我暗自想:太陽在宇宙裡,宇宙才是最大的。但隨即一個問題擊中了我:那比宇宙更大的又是什麼?一連串問題突然湧現:宇宙之外是什麼?為什麼會有宇宙?世界是什麼?我們為什麼存在?眼前的一切為何真實?我彷彿墜入巨大空洞,腦子亂成一團。老師發書時,我捂住耳朵大叫了一聲,之後謊稱身體不適回了家。
之後每當我看向天空,這些關於存在的疑問就會襲來。我恐懼到無法上學,經常請假。家人問我怕什麼,我不敢說,怕他們也會害怕。那段時間我不斷確認生活的真實感,需要反覆確定身邊人的愛。後來甚至出現手腳冰冷、發抖、胃疼等軀體反應。轉機出現在六年級寒假,奶奶每天給我做好吃的,外婆帶我散步、和鄰居烤火聊天。我還是不知道這一切為什麼會存在,但是我能透過味覺、情感、溫度來感受到生活的真實。
現在我大三了,身邊的人考公、考研,追逐著所謂更明媚的未來,感覺大家都好焦慮好累。我也時常被現實的焦慮敲打流淚,但是無力的時候我會看看天空,想到那個恐懼的話題「宇宙為什麼存在」,於是告訴自己:管他呢,要是連宇宙都是假的,那所謂的成功又算個屁呢!努力感受真實的生活就好啦。
圖源劇集《凪的新生活
「恐懼不一定要克服」
@飯飯 26歲 浙江
我恐懼跳長繩,更害怕被別人推進去。大家經常說恐懼克服就好了,但恐懼不一定是貶義詞,強迫的克服就是種傷害,如果恐懼存在,就讓它安靜地存在就好了。
@科科 24歲 美國
我有「紐扣恐懼症」,甚至有一次,我夢見一個巨型紐扣在追殺我。很感謝那時媽媽雖然不理解我的恐懼,但也沒有要我主動克服,只是儘量不給我買帶紐扣的衣服。
@火花 21歲 陝西
我害怕坐下行的自動扶梯,看到這條徵集的時候很巧,我正乘過三次下行扶梯坐上了回家的地鐵。目前的解決辦法,除了逃避扶梯走樓梯下樓,就是我在心裡默數三個數,督促自己必須在數到三的時候踩上那個移動的臺階。如果我順利在數到三的時候坐上扶梯,那麼我今天就會順利度過;如果不能,那今天就可能會遇上一些糟心的事情。至於怎麼看待,我只能說,順其自然。畢竟這是突然出現的一個怪癖,如果哪一天解決掉,可能說明我心裡有哪塊不為自己所知的傷心地已經徹底消失了吧。
@芋圓 24歲 上海
我怕黑,到現在也要開臺燈入睡。起初我也會氣自己這麼大個人了居然不敢一個人睡覺,現在已經完全和解了,之後努力賺錢多交點電費不就好了,多大個事啊。
@皮皮 19歲 浙江
我很害怕刀和針,這種恐懼確實保護了很多次我不受傷害。現在,我會考慮到使用這些尖銳物品時要保護別人,遞東西時總會把尖銳一頭朝自己,不用手指指別人,遇到尖銳的桌角時會擋一擋或者貼保護的東西,玻璃破碎時用幾層塑膠袋包好或者單獨扔掉。在這個消解尖銳的過程中,我也在心裡慢慢接受抽象的尖銳事物,比如有勇氣和行動去冒尖,做第一個領跑者,比如不害怕發生矛盾,勇於爭吵。
@玥妹兒 28歲 深圳
可能是因為從小被寄養,我總擔心自己不能活下去,最初,我用「只活到40歲」來安慰自己,那就盡情活在當下吧。於是熬夜、喝酒、暴飲暴食,毫不愛惜身體。直到疫情期間多次感染新冠,我才真切體會到生病的痛苦,發現自己其實是惜命的。我的身體如此愛我,即使高燒40度,消化系統依然正常工作。這讓我既感動又慚愧。
現在,我不再用極端逃避的方式對待求生的慾望。雖然依然害怕死亡,但我開始健身、戒掉熬夜、均衡飲食、定期體檢,前幾天還買了重疾險。我直面了想活下去的渴望,也直面了對死亡的恐懼。人對未知有恐懼是正常的,我已經做了所有能做的準備,剩下的就順其自然吧。
@小貓le達達
或許很少有人比我更適合這個主題了,我怕雞蛋(後面會盡量稱「它」)怕得沒道理,腳也不能踩到掉在地上的蛋殼。害怕帶來不適感,偏偏它又是日常生活中幾乎每天都會出現的東西,躲不開、避不掉,總要被迫和它打照面,每次偶遇都是一次小小的折磨。這也給我帶來一種「和別人不一樣」的彆扭心理。就像所有人都站在同一邊,唯獨我被隔在對岸;大家其樂融融吃大鍋飯的時候,我卻必須自己支個小灶。這種格格不入的感覺,有時候比害怕本身更讓人難受。
不過話說回來,跟生活中其他事比起來,這實在算不得什麼。對於這份與生俱來的恐懼,我的態度很簡單:既然改變不了,那就接受它好了。很多事情其實放輕鬆些,自然就能對付過去。
@丸子 19歲 浙江
小時候父母在老家工作,自己一個人在城裡生活一年,每天在外面吃飯,沒有手機,過著和一個小小的電話手錶相依為命的日子,開始害怕孤獨。孤獨帶來的不安感像藤蔓般使人束手束腳,我瞻前顧後,發生什麼事都像天塌了一樣。
大學,我靠攢下的小金庫一個人去各個城市旅遊,某天躺在宿舍床上,突然感受到人生十八年都沒有體會到的一種幸福之感,很神奇。人們常說「看開些,別想太多」,但抽象的話語很難給人力量,因為我們經歷的痛苦是如此具體。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恐懼,推著我們每個人走了很遠的路。恐懼帶來的成長往往是抽絲剝繭般疼痛的。要克服這樣的恐懼,需要用更大的世界去稀釋它。這樣,那些曾經怕得要命、不敢提甚至不敢想的事情,終有一天在回憶起來時,也會覺得不過如此。

圖源劇集《問題餐廳》

親愛的讀者們,不星標《人物》公眾號,不僅會收不到我們的最新推送,還會看不到我們精心挑選的封面大圖星標《人物》,不錯過每一個精彩故事。希望我們像以前一樣,日日相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