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下方卡片,關注“CVer”公眾號
AI/CV重磅乾貨,第一時間送達
本文轉載自:募格學術 | 來源:軟科綜合整理自安徽省人民政府官網、安徽省教育廳官網、各高校官網、澎湃新聞等
省會校區成功落地,安徽又一所高校實現了辦學條件歷史性飛躍。
據“安理研究生”微信公眾號訊息——2022年,安徽理工大學取得了一個個令人振奮的成就。 最令人振奮的是,安徽省汽車工業學校整建制劃轉、安徽理工大學合肥校區落成,為學校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增添了新生力量,為學校同心聚力謀突破、奮楫揚帆開新局提供了發展契機。合肥校區組建多個與科技創新、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學院,開展碩博高階人才培養。
另據安徽理工大學官網“學校簡介”一欄11月更新後顯示,學校淮南校區佔地約3200畝,合肥校區佔地340畝。
上述資訊表明,繼安師大後,安徽理工大學也透過“院校併入”的方式,落戶省會合肥!

圖源:安徽理工大學
據瞭解,此前安徽師範大學已與合肥市人民政府達成合作意向,擬將肥西師範學校成建制併入安徽師範大學,建為安徽師範大學合肥校區。今年7月,安徽師範大學合肥校區(籌)二期工程已經竣工。
兩所高校相繼進軍省會,既是大學發展的需要,也是合肥充實科教實力和安徽高教崛起的需要。
安徽省會合肥,集聚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3所“雙一流”高校,也是當前中國大科學裝置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一系列前沿科技平臺和產業叢集在這片創新沃土“生根發芽”。然而放眼全國,合肥的高等教育規模並不佔優勢。由於歷史原因,安徽多所實力高校分佈在其他地級市,如蕪湖的安徽師範大學、安徽工程大學,馬鞍山的安徽工業大學,淮南的安徽理工大學、蚌埠的安徽財經大學等。從省會城市普通本科高校佔比來看,作為全國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的合肥,本科高校僅有19所,約佔全省的41%,遠遠落後於西安(77%)、武漢(68%)等其他省會城市。
在“中部崛起”戰略和“長三角一體化”政策的加持下,充實省會的優質科教資源,同時加強對地方高校高質量發展的支援和引導,將助力安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居中靠東,沿江通海,作為中部地區和長三角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徽的發展條件可謂得天獨厚。殊榮在身、厚望在肩,安徽也不負期望,成了兩大國家戰略實施區域的最大驚喜。從存在感不高、聲名不顯的農業大省到如今長三角“黑馬”、製造業強省、新興產業高地,安徽的逆襲可以說是勢如破竹、如日中天。其中,“科教興皖”戰略功不可沒。
進入“十四五”,安徽繼續發力追趕,以“雙一流”建設為重要抓手,推進省內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高水平大學建設,再提速
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在《關於安徽省統籌保障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中,進一步明確了安徽高校未來幾年的建設目標。
其中包括:到2025年,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躋身全國第一方陣,力爭進入全國前列。為進一步拓展優質資源,安徽省將深入實施省高校設定“十四五”規劃,重點支援中科大、合工大、安大“雙一流”建設,與教育部簽訂共建協議,推動部分學科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支援安師大化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安理工安全科學與工程、安中醫中藥學等優勢學科衝擊“雙一流”。儘快啟動安大未來學院建設,力爭到2028年,推動安大進入全國前50強。推動師範院校迴歸本位、做大做強,力爭到2026年,把安師大打造成全國一流師範大學,在全國師範院校中躋身前5。
投入保障,再強化
除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援,安徽在高等教育上的經費投入也在持續加大,尤其在與“雙一流”建設緊密相關的學科建設方面,更是毫不手軟。
今年1月釋出的《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安徽省支援高校學科建設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2020—2024年,省級財政在現有高校發展專項經費中將統籌30億元以上資金,用於支援省屬高校高峰學科建設。9月,安徽省高等學校高峰培育學科建設正式啟動,並於11月16日公示了符合立項條件的28所高校的74個學科,其中,應用型高峰培育學科67個,新興交叉高峰培育學科7個,相應經費支援總額逾37億元。

圖源:安徽省教育廳
政策有力,目標明確,為安徽高校駛上一流之路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力與底氣。
今年以來,底氣十足的安徽高校為實現一流目標鏗鏘奮進,在人才引進、院校合作、國家級平臺建設、國際頂刊等多個方面加速發展,突破連連,大有蓬勃之勢。
人才引進,再發力
高層次人才決定著學校的科技創新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今年省內的非“雙一流”高校安徽師範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紛紛引進院士擔任校長或名譽校長,為學校衝擊一流出謀劃策,指引方向。
6月10日,著名化學家、中科院院士李亞棟出任安徽師範大學校長。在就職一個月後的學校振興行動大會上,李亞棟院士用長達80多頁的報告,為安徽師範大學定下了未來發展的目標:經過5年建設,力爭躋身全國師範院校前5名。此外,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郭培貴也於今年8月加盟安徽師範大學,助力學校歷史學院中國史學科發展。再加上安師大近期即將引進的5位院士和20多位高階人才,可以說,安師大正在衝一流的路上加速飛奔,勢不可擋。

圖源:安徽師範大學
醫藥類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在7月迎來了王琦院士擔任名譽校長、以及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新安醫學與中醫藥現代化研究所首席科學家。作為中醫藥領域首屈一指的領軍人物,王琦院士積極為學術發展如何與臨床研究相結合出謀劃策,為安徽中醫藥大學科技創新提出了思路,助力學校在“雙一流”建設上鍛長板、補短板,厚積薄發。
此外,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的餘玉剛於11月出任安徽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同月,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唐春安教授也受聘安徽理工大學,將助推安徽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等高峰學科建設,助力學校“雙一流”建立和高質量發展。
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2所“雙一流”高校同樣在積極引進高階人才。尤其是安徽大學,相繼引進了國家傑青孫長銀、王守國擔任學校副校長,以加快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及材料科學與工程一流學科發展。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東南大學的首席教授,孫長銀教授的引進,是安徽大學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中,繼從復旦大學引進陳詩一教授之後,再次獲得長三角頭部高校的鼎力支援。今年7月,合肥工業大學聘任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學校長袁亮擔任學校“首席科學家”,助力該校智慧裝備與災害防控相關學科發展。
開放合作,再深化
除了引進高層次人才,安徽高校還充分利用了毗鄰長三角頭部高校的優勢,與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國內頂尖高校簽約合作,共建一流。
今年9月,為深入推進長三角區域高等教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安徽大學“雙一流”高質量建設,C9高校復旦大學與安徽大學簽署《復旦大學 安徽大學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聚焦一流學科建設任務和要求,共同推進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深度合作,優勢互補、共贏發展。同時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人員交流、科學研究、智庫建設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

圖源:安徽大學
今年6月,安徽工業大學與南京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揭開了兩校未來合作的新起點、新篇章。作為同屬長三角地區的兩所兄弟高校,雙方將在治理體系、學科發展、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等領域,深入開展交流合作。此外,還有南京資訊工程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多所南京高校相繼佈局安徽,共同為推進長三角高等教育一體化發展賦能。
科創能力,再提升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安徽打造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夯基立柱。
今年2月,我國首個深空探測實驗室——天都實驗室,進入實質執行和全面建設階段。這個由國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國科大三方共建的實驗室,將面向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和國家航天強國戰略需求,圍繞深空探測領域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國際大科學計劃,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研究。
此外,據安徽中醫藥大學11月15日訊息,學校藥物製劑技術與應用安徽省重點實驗室順利透過驗收。該實驗室有力支撐了安徽中醫藥大學藥劑學安徽省重點學科、中藥學安徽省高峰學科建設。專家組建議實驗室搶抓中醫藥發展和學校爭創“雙一流”的大好時機,進一步加強學科交叉,凝練最佳化研究方向與特色,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與水平;加強與學校相關實驗室的整合,爭創國家級科研平臺。
高校成績,再突破
今年,安徽醫科大學、安徽建築大學2所非“雙一流”高校接連在國際頂刊、傑青專案上取得重大突破,再次加大了安徽高校建立一流的信心。
7月8日,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陶文娟副教授團隊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智教授團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劉元淵教授團隊合作,在Science聯合刊文。這是安徽醫科大學首次以通訊作者單位在Science刊文,標誌著學校在國際科研合作方面呈現出新格局,在原創性成果上又取得了新突破。
緊接著8月10日,安徽建築大學官網宣佈,該校蔡國軍教授喜獲2022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獲得資助的專案名稱是“工程地質原位測試”,專案週期五年,經費400萬元,實現了該校國家傑青專案上零的突破。

蔡國軍教授 圖源:安徽建築大學

風起江淮,潮湧東方,安徽高校顯然已經開啟決戰模式。在省級政策和內在動力的雙層驅動下,安徽高校異軍突起,辦學實力漸上高樓,成為安徽打造高教強省的有力支撐。
CVPR/ECCV 2022論文和程式碼下載
後臺回覆:CVPR2022,即可下載CVPR 2022論文和程式碼開源的論文合集
後臺回覆:ECCV2022,即可下載ECCV 2022論文和程式碼開源的論文合集
後臺回覆:Transformer綜述,即可下載最新的3篇Transformer綜述PDF
目標檢測和Transformer交流群成立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者新增微信:CVer222,即可新增CVer小助手微信,便可申請加入CVer-目標檢測或者Transformer 微信交流群。另外其他垂直方向已涵蓋:目標檢測、影像分割、目標跟蹤、人臉檢測&識別、OCR、姿態估計、超解析度、SLAM、醫療影像、Re-ID、GAN、NAS、深度估計、自動駕駛、強化學習、車道線檢測、模型剪枝&壓縮、去噪、去霧、去雨、風格遷移、遙感影像、行為識別、影片理解、影像融合、影像檢索、論文投稿&交流、PyTorch、TensorFlow和Transformer等。
一定要備註:研究方向+地點+學校/公司+暱稱(如目標檢測或者Transformer+上海+上交+卡卡),根據格式備註,可更快被透過且邀請進群

▲掃碼或加微訊號: CVer222,進交流群
CVer學術交流群(知識星球)來了!想要了解最新最快最好的CV/DL/ML論文速遞、優質開源專案、學習教程和實戰訓練等資料,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CVer學術交流群,已彙集數千人!

▲掃碼進群
▲點選上方卡片,關注CVer公眾號
整理不易,請點贊和在看

關鍵詞
安徽省
水平
國家
“雙一流”
安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