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竹芒 劍書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今年廣東省“新春第一會”上,主席臺前醒目地標識著這句話,指明瞭中國經濟第一大省“拼經濟”的方向。
什麼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所在?回顧世界經濟發展程序,歷次產業革命的共同動因,都是以重大科技創新為基礎,帶動新技術、新工具、新裝備的湧現,最終改變了時代潮水的流向。
粵港澳大灣區,正是中國創新驅動發展的最前沿,湧動著“春天的氣息”。智谷趨勢觀察到,近年來廣州海珠區在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交出了比較亮眼的答卷。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
在海珠,不管是參天大樹一般的龍頭企業,還是快速成長的腰部企業,甚至遍地開花的中小微企業,都呈現出生機勃勃、交融互促的態勢,猶如一片茁壯成長的產業“熱帶雨林”,形成富有活力的生態系統。
這,或許才是海珠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密碼。

得天獨厚的海珠
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濟發展,也從來不是一馬平川,而是歷經風雨洗禮,才能迎來收穫。
近年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經濟環境,廣州海珠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比如,今年上半年,海珠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27.88億元,GDP增速高達6.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4%,新一代資訊科技服務業增長44.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4.4%……跑出了“海珠加速度”。
為什麼海珠經濟韌性十足?就拿房地產來說,今年1—9月,在廣州全市新房(不含商辦)簽約面積同比減少20.7%的背景下,海珠區新房的簽約面積卻逆勢同比增長6.7%。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海珠樓市也率先回暖。全區在售樓盤到訪量超10000人次,成交認購530多套,銷售面積約6萬㎡,總銷售金額達42億。二手存量房總成交金額約5億,同比上升一倍。

海珠的文商旅市場也同樣火爆,就拿廣州地標“小蠻腰”的廣州塔景區來說,國慶期間接待遊客40.9萬人次,同比增長33%。海珠溼地、琶醍等網紅景點,遊人如織。
這些來自廣州市民和遊客們真金白銀的“投票”,得益於海珠持續向好的發展基本面。
海珠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顯示,其城市空間格局極富特色,可以說在四大一線城市之中,也是絕無僅有的:
廣州城市中軸線,從珠江新城跨江延展而來,正好貫穿整個海珠區,區位優勢極為明顯;“嶺南第一學府”中山大學坐落於此,與廣州經濟發展的“超級引擎”——琶洲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遙遙相對;全球最大的城央溼地——海珠溼地公園,猶如一片綠肺,提供了極佳的生態屏障;珠江前後航道如同玉帶環繞,將整個海珠區包裹其間,江景美不勝收……

曾經,海珠一度撐起廣州城市工業的“半邊天”:從廣州第一艘萬噸巨輪、中國第一臺離心機、世界上第一件鈦制潛水服,到風靡全國的“萬寶牌”電冰箱、“五羊牌”腳踏車、“雙橋牌”味精、“鳳凰牌”洗衣機、“虎頭牌”電池……工業底蘊也極為深厚。
正是這樣得天獨厚的區位、產業、人文、生態優勢,為海珠構建產業“熱帶雨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今年年初,海珠區主要領導就明確提出,要打造鏈主引領、龍頭帶動、集聚發展的“熱帶雨林式”產業新生態:
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穩定性、韌性最高,生命力、活力最強的生態系統,不同物種良性迴圈、競相成長,整個生態系統由此煥發無限生機。
近日召開的海珠區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更進一步指出“熱帶雨林式”產業生態的特徵:
龍頭企業“大樹參天”
腰部企業“綠樹成蔭”
中小微企業“百花齊放”
可見,海珠佈局堅定,並不是僅僅著眼於“大”和“強”,而是久久為功,打造豐富的產業生態,可持續發展。
“熱帶雨林式”的產業生態,到底有何獨特優勢?

啟用經濟的潛力
在海珠區誕生、成長起來的德擎光學,是“熱帶雨林式”產業生態的一個生動案例。
這是一家在“城中村”中孕育出來的高新技術企業。2016年3名海歸博士聯合創辦德擎光學時,是在海珠區萬勝圍的村社起步,這裡地處中心城區、交通方便、租金也不高,正適合創業起步。
到了2019年,德擎光學搬進海尚明珠智慧園約4000平方米的廠房,逐漸發展成為國家級高新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智慧製造細分領域隱形冠軍,業務輻射亞太、歐洲等海外區域,發展前景廣闊。

德擎光學技術總監白天翔表示,海珠區有著城市中心的區位優勢,交通和物流運輸都很方便,園區內珠江後航道的優美環境,也給研發人員帶來許多靈感。

德擎光學所在的海尚明珠智慧園,環境優美。
這也是海珠區的一大獨特優勢,擁有階梯式佈局的豐富產業載體。從初創期的村級創意園,到成熟後的優質產業園區,乃至發展壯大之後的高階寫字樓、頂級地段,足以給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提供適宜的空間。
舉個例子,今年巴黎奧運會的乒乓球賽場上的發射器、乒乓球、裁判臺等,都來自“海珠智造”。送到巴黎的3萬多顆乒乓球,彈性公差縮小到4毫米以內,重量公差縮小到0.015克,硬度、圓度公差縮小到0.05毫米以內,極為精確。
其製造商廣州雙魚體育用品集團有限公司,就是一家長期紮根海珠的企業。上世紀六十年代,雙魚體育落地海珠區工業大道炮樓崗,開始規模化生產。1998年,雙魚體育在海珠註冊,不斷發展壯大。
更為人所熟知的是,“國民APP”——微信也誕生在廣州海珠區,TIT創意產業園綠樹成蔭的小樓裡。

如今,騰訊廣州總部大樓已經在琶洲珠江畔佇立,成為新地標,引領網際網路經濟風向。

豐富的物種生態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熱帶雨林式”產業的優勢,也在於源源不斷誕生的新物種,形成了豐富的生態,生生不息。
海珠有一張極具優勢的“王牌”是數字經濟,形成了強有力的產業鏈,生態非常完善。2024年1—5月(錯月資料),在騰訊、今日頭條、阿里、唯品會、螞蟻五大平臺型企業的快速發展下,海珠新一代資訊科技服務業營收增長達到了驚人的44.3%。
亮眼資料背後,是數字經濟龍頭牽引下,蓬勃發展的生態產業鏈。目前,琶洲試驗區集聚企業已超3.6萬家,年營收規模超4400億元,入選福布斯中國中央商務區競爭力十強。取得這樣的成績,絕非一日之功。
2014年,海珠區提出在琶洲建設電子商務總部集聚區的構想;
2015年,引來騰訊、阿里巴巴、復星、國美四大巨頭拿地入駐;
2016年,一個堪比北京、深圳等科創之城的網際網路創新集聚區,拔地而起;
到2023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已經佔到海珠GDP的19.2%;
……
今年6月,海珠出臺《海珠區構建“人人都是數字經濟人 個個都是營商推介師 處處都是數字經濟景”全員全域工作格局三年(2024—2026年)行動規劃》,從名稱便可看到,海珠這是在動員全域、全員參與到數字經濟的建設中來。
事實上,海珠區關於推動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等產業發展的政策檔案,已經日益完善,形成了系統化的扶持體系:
——廣州市海珠區建設人工智慧大模型應用示範區實施細則
——廣州市海珠區數字經濟人才創業企業國資股權扶持管理辦法(試行)
——廣州市海珠區促進版權創新發展若干措施
——廣州市海珠區促進產業網際網路發展扶持辦法
——廣州市海珠區推進遊戲產業在琶洲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健康發展的促進措施
——廣州市海珠區建設“琶洲算谷”若干促進措施
……
這些政策,覆蓋了版權、股權、應用、扶持等方方面面,極為周詳,也是數字經濟發展成為“熱帶雨林式”產業的重要支撐。

目前,在數字經濟這條海珠發展的“主線”上,更是生長出消費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生態集聚,並依託鏈主企業不斷延伸、拓展,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數字經濟產業生態。上半年,海珠產業網際網路相關企業營收突破360億元,增長43.7%。
如今,人工智慧就已經成為海珠一張嶄新的發展“名片”。在大模型領域,海珠釋出全省首個政務雲腦大模型,又進駐首批大模型行業應用。截至目前,全區已有21個大模型應用專案落地。琶洲演算法大賽,已成為國內同類比賽中參賽範圍廣、評委陣容強、科技含量足、賽事成果實的演算法領域頂尖賽事。
海珠區將打造國內領先的人工智慧大模型應用示範區,力爭到2026年,推動人工智慧大模型在8個以上行業深度應用,推廣典型應用場景不少於30個、選樹標杆企業50家、儲備演算法超5000個,帶動示範區主營業務收入超5000億元,成為全國領先的應用示範高地、政策高地和人才高地。
就像熱帶雨林之中,有不同種類的豐富物種一樣,海珠的產業生態,也日益變得千姿百態、美美與共,穩定可持續地發展。

不斷湧現的創新
參天大樹與灌木叢林共生共榮,“熱帶雨林式”產業的另一個特點,是創新活力十足。
這是因為,“熱帶雨林”的雨水豐富、陽光充足,不同物種之間親密接觸、融合協作,極大的豐富性帶來了更多“化學反應”,甚至產生“鏈式反應”。
舉個例子。眾所周知,“全國紡織看廣州,廣州紡織看中大”,中大紡織商圈便坐落在海珠區。這裡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紡織面輔料專業市場商圈,也是服裝產業鏈重要的資源配置中心。曾經,紡織服裝從接單到出貨週期一般一個多月;如今,電商領域新款首單出貨縮短至5至7天。
“從前找布要在面料市場各個檔口中挨個詢問、比對,十幾天都不一定找到理想的。現在用對布機器人掃一下,2分鐘搞定。”解決大難題的,是海珠區企業致景科技的成品布交易服務平臺及智慧硬體。

圖源:致景科技的對布機器人
這家紡織產業網際網路科技企業,不產一根線、不制一件衣,卻透過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科技,將近1萬家企業、70萬臺織機聚點成網,全面打通訊息流、物流和資金流,推動傳統紡織廠整體效率提高30%。

致景科技打造智慧紡織工廠
與此同時,海珠區也不斷提升發展質量,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厚植創新的沃土。
智谷趨勢觀察到,海珠區在提出“首席服務官”理念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海珠合夥人”角色的概念,給力支援企業發展。
把企業看做“海珠合夥人”,就意味著不僅要“給政策、給服務”,更要站在企業的立場上思考市場的變化,幫助企業開疆拓土、發展增量,“和企業一同成長”。
比如,定製家居行業龍頭索菲亞家居,就是海珠區重點企業,近年來面臨市場下行壓力。去年7月,海珠區投資促進局召集專場供需對接會,建築工程負責人帶著專案軟裝需求與索菲亞、TCL等民營企業現場對接。
為進一步促進企業上下游深度互動,海珠聯合騰訊、抖音、快手、歐萊雅、釘釘等龍頭企業,共舉辦了7場生態夥伴大會,促進供需對接。
種種貼心服務,企業看在眼裡,投資也紛至沓來。
今天,海珠已經開啟了發展的新時代,數字經濟享譽全國,都市工業引領全市,廣交會更被譽為“中國第一展”,成為中國聯通世界的重要門戶。

一路走來,海珠從工業強區走向一線城市的華麗中心,發展出生機勃發、豐富多姿的產業“熱帶雨林”,也打開了更為寬闊的想象空間。
未來,無限可能。
參考:
南方日報:解鎖海珠經濟的發展密碼
廣州日報新花城:廣州新質生產力|十一區掃描 · 海珠築“雙核” 新質湧動能
介面新聞:廣州琶洲:從城市“西伯利亞”到產業網際網路高地

原創不易,感謝有你!
一起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智谷趨勢為中產階級的資本覺醒服務,幫助更多人獲得財富。據悉,帝都深處的人也會在睡前開啟這個號。宏觀經濟、商業邏輯、企業興衰、產業轉型……這裡有最真實的中國,有許多人難以察覺到的趨勢訊號。
更多精彩經濟趨勢分析
請關注“智谷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