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導讀:
國資國企近兩年透過重組,成為“超級LP”的案例屢見不鮮。
作者丨Eyan


本期推薦閱讀5分鐘
當前,國有資金已成為一級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但隨著政府引導基金、國資平臺出資成為市場主流,在客觀上也形成了資金錯配、資源壁壘等現象。而跨區域國資協同聯動及同職能板塊的專業化整合重組,正成為破解資源分散困局、提升資本配置效率的重要路徑。
近兩年,各地國資國企透過重組,成為“超級LP”的案例屢見不鮮。
日前,又一地國資合併,這次是珠海。
珠海超級國資誕生
珠海超級國資誕生,超級LP來了。
近期,陽普醫療、航宇微、科恆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釋出公告表示控股股東上層股權結構擬發生變動,但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均未發生變化,目前相關事項處在推進過程中。
據介紹,上述上市公司分別收到控股股東珠海格力金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格力金投”)的《關於股權結構擬變動調整的通知》:公司實際控制人珠海市國資委下發《關於組建珠海科技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通知》。
根據《珠海市2025年市屬國有企業專業化整合方案》要求,珠海華髮集團有限公司與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格力集團”)將共同組建珠海科技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珠海科技集團”),格力集團將持有的部分股權和資產(含格力金投100%股權)對珠海科技集團進行注資。本次組建完成後,珠海科技集團將成為格力金投的股東,而格力金投仍為公司控股股東,珠海市國資委仍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公司控股股東與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化。
此外世聯行、寶鷹股份等也在公告中表示,收到控股股東珠海大橫琴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大橫琴集團”)通知,珠海市國資委將大橫琴集團成建制無償劃轉至珠海市珠光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珠光集團”)。劃轉完成後,大橫琴集團控股股東將由珠海市國資委變更為珠光集團,公司實際控制人仍為珠海市國資委,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均未發生變化。
過往,華髮與格力在股權投資領域的佈局也十分活躍,頻頻發起或參與設立基金及母基金,尤其是華髮集團,據不完全統計,華髮集團直接或間接投資,已收穫70餘家IPO專案。
此次,珠海兩大國資重組,被業內人士認為是:國有企業股權架構內的最佳化重組,意味著珠海將誕生一個重量級國資平臺,對於股權投資行業來講,也同樣意義重大。
國資LP改革新序幕
國資國企近兩年透過重組,成為“超級LP”的案例屢見不鮮。
隨著一級市場的資金供給結構中,國資的比例越來越高,客觀上形成了重複投資、資源壁壘等現象。同一區域國資爭搶專案、基金的情況時有發生。國資之間的合作、區域內的國資或其相同智慧板塊的合併,也成了提高效率,整合資源的重要選擇。
2024年4月份,上海國資委正式宣佈,上海國投公司與上海科創投集團(又稱“科創投集團”)實施聯合重組,未來將全力打造具備科創引領力和國際影響力的行業龍頭。
過去的一年裡,上海國投公司動作頻頻。去年,上海國投公司完成規模1000億的三大先導母基金設立,聚焦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三大核心領域:積體電路、生物醫藥和人工智慧,並迅速於9月、12月多次出手。
此外,去年9月7日,在上海2024浦江創新論壇開幕式上,上海宣佈組建總規模100億元的未來產業基金,而管理人則是由上海國投公司牽頭組建國資控股的市場化基金管理平臺,重點聚焦未來產業領域早期投資,協同各類資源,打造開放的投資驗證孵化一體化平臺。
今年4月15日,上海國投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發行科技創新公司債,本期債券是全國首單用於三大先導產業科技創新債券、全國首單助力上海五個中心建設科技創新債券,也是由合併重組後的國泰海通證券獨家主承的首單超長期科技創新公司債,金額50億元,期限15年,利率2.1%。
國資LP改革來開了新序幕。一方面,透過國資重組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金/資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站在創投行業的角度,重組後的巨無霸集團,可以更好地將資金輸送到新型產業當中,無論是對於GP還是科創專案,都是更好的活水,推動資金向硬科技等新興產業精準流動,實現國有資本運營效率與產業投資動能的雙重躍升。
結語
今年以來,一級市場明顯開始趨暖,圍繞人工智慧、具身智慧等賽道話題持續升溫,也進一步推動了行業的投資熱度,而各地國資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事實上,國資重組不僅是物理層面的資產合併,更是化學層面的效率重構:透過打破區域壁壘、集中優勢資源。如今國有LP的改革拉開序幕,重組後的國資正從 “資本供給者” 升級為 “產業賦能者”,引導更多資金、資源流向硬科技等新興產業領域,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注入強勁動能。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每日|薦讀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