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歌聲撞上伯克利的落日,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當AI歌聲撞上伯克利的落日,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今天主頁菌想安利這首獨屬於伯克利人的“校園打油歌”,先來聽一下:
《伯克利贈予我的》
有人啃三明治 有人啃程式碼行
借一杯咖啡 熬一個天亮
圖書館 座位緊張 鼾聲響
性別平等中心 彩虹旗飄揚
伯克利贈予我榮耀 也贈予我迷茫
贈我諾獎的希望 也贈我賬單長
贈我雲課堂 教授口音像外星腔
贈我羊駝逛 和Final周裸跑狂
公校第一名 在雲端搖晃
三千學子 擠爆計算機課堂
教授說 這就是 未來曙光
我的簡歷反手被 埋葬在太平洋
伯克利贈予我自由 也贈予我瘋狂
贈我天價鴿子籠 也贈我遊行忙
贈我警報響 和散落校園熊雕像
贈我Big C 和sather gate人茫茫
當金熊獲勝 Oski神采飛揚
Big Game的旗幟 終於搶回主場
你問我 伯克利 什麼模樣
流浪漢在路邊 衝我笑滄桑
影片釋出後,製作者Ingrid收到了不少好評,伯克利人表示狠狠共鳴了!
我們找到了這位用AI改編王菲金曲的“硬核文藝少女”Ingrid。從末班車轉碼生到單槍匹馬創作校園打油歌,她的故事裡藏著伯克利人的倔強與浪漫。
作者簡介
Ingrid
伯克利大四學生
藝術生轉型CS生,曾擔任研究生的計算機並行運算課助教,喜歡在藝術與技術的交匯處探索新的可能性。熱愛美食、德撲、遊戲、古詩詞和運動(高爾夫,打獵,衝浪)。一件驕傲而遺憾的事是在紐約券商公司實習時估值和盡調的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但因為當天考試不能去現場敲鐘。
怎麼會想到要改編《世界贈予我的》這首歌的呢?
這事兒得從我這學期初在教室外“罰站”說起——開學第二天,300人的教室擠得像沙丁魚罐頭,我去晚了只能站在教室門口的電視前看轉播。正好耳機裡王菲唱到“世界贈予我蟲鳴,也贈予我雷霆”——我突然想到:伯克利贈予我的,大概是永遠搶不到座的教室,和永遠打滿雞血的靈魂吧?於是,我想透過改編這首歌為自己的大學生活留下印記,在每一句歌詞中都融入了伯克利相關的梗。(在伯克利生活過的人自然懂它的含金量!)
你是如何籌備這個音樂專案的
1、最初的計劃是怎樣的?
一開始,我想做一個世界贈予我的(伯克利版)的伯克利宣傳影片,以吐槽的方式介紹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輔以真人出演的場景和表情包。最初,我信心滿滿,一氣呵成改好了歌詞,越讀越上頭。然後,我在各個學生群裡“招聘”攝影、演員、演唱和剪輯等角色,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一起完成專案。
2、有沒有遇到什麼阻礙?
可以說是第一步就遇到了阻礙:湊不齊團隊。我的招募海報發到學生群裡後,聯絡我的同學都只想唱歌,沒有剪輯方面的技能,專案進展緩慢。眼看著時間一點點過去,我的熱情也快被消磨殆盡。於是心一橫,決定藉助AI的力量單幹。
3、你是如何克服阻礙的?
我的秘訣是:堅定自己的想法,學會取捨。我先明確了歌詞是我最想分享的部分。接著,我果斷放棄了原本對影片的天馬行空設想,大幅簡化了背景MV,改用我四年裡陸陸續續拍攝的校園照片。
歌聲方面,本想憑早年聲樂基礎在全民K歌裡借伴奏一氣呵成,奈何天后珠玉在前,我的技藝荒廢已久,加上房間隔音不好,只能壓著嗓子唱,效果大打折扣。後來突發奇想,求助AI工具,搜尋、鑑別AI軟體,學習訓練方法。由於電腦算力不佳,換了三個平臺,耗時整整3天(光訓練一輪歌聲就要8小時),才做出流暢空靈的效果。
最後,我想到用象徵伯克利精神的Oski作為開場嘉賓,“含伯量”直接拉滿!(也彌補了我四年來從未與Oski合影的遺憾。)
可以具體說一下是如何運用AI完成歌曲創作的嗎?
1、Suno初體驗
這個線上音樂生成平臺讓我眼前一亮,輸入風格關鍵詞就能自動改編。但現實很骨感——Suno無法把我修改好的歌詞和曲子完美匹配,嘗試了不到1小時,宣告首戰失敗。看來AI作曲還沒到“輸入即神曲”的水平,至少現在不行。
2、Replay聲音克隆實驗
這是一個可以透過音源訓練出相對應的聲音模型,並把聲音模型應用在歌曲/臺詞上的軟體。看到能訓練個人聲音模型,我立刻想AI翻唱王菲經典。要得到一個品質比較高的聲音模型,需要train200輪,奈何我的macbook air算力不佳,每一輪都需要train12小時!勉強完成3輪訓練後,得到的模型聲音像是訊號不良的電臺,只能含淚放棄,但至少學會了“耐心是美德”(或者“放棄是智慧”)。
3、XStudio終成正果
這個工具最"手工"——要把歌曲拆分成單個音符,像拼圖一樣逐個匹配歌詞發音。因為字數差異,我不得不反覆修改歌詞,經常是改到一半發現旋律對不上又推倒重來。最終成品雖然帶著AI特有的機械感,但聽到自己寫的歌詞唱出來時,那種成就感簡直了!
總結:AI音樂工具還沒到“一鍵封神”的地步,但足夠讓普通人過把製作人癮。下次或許該試試……自己唱?🤔(算了還是繼續折騰AI吧)
影片釋出之後反響如何?
歌詞真實、感人,可能是被說得最多的。很多家長說看到最後看哭了……我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人看到並喜歡我的影片,大概無論是伯克利的校園生活(課業難度、校園安全、學費等),還是學生畢業後的就業難題,都是大家深有共鳴的點。
可否分享一下歌詞創作的思路?
其實這首歌的歌詞,本質上就是一份“伯克利生存指南(吐槽版)”,我的核心思路是:
用對比的手法,把伯克利的“高大上”和學生的“接地氣”生活碰撞在一起:
學術壓力 vs 校園荒誕(“啃程式碼行” vs “Final周裸跑狂”)
名校榮譽 vs 現實窘迫(“諾獎的希望” vs “賬單長”)
自由精神 vs 安全警報(“遊行忙” vs “警報響”)
同時還融入了隱藏梗,可謂是“伯克利文化寶典”:只有伯克利人才懂的痛與驕傲
“三千學子擠爆計算機課堂” → CS61A的經典盛況
“Big Game旗幟搶回主場” → 和斯坦福的百年恩怨(一年一度的橄欖球比賽)
“羊駝逛” → 校園裡期末考期間被拉出來鼓舞士氣的萌物
“Oski神采飛揚” → 伯克利金熊吉祥物的魔性笑容
“流浪漢在路邊” → 伯克利的獨特景色:流浪漢們或在街頭遊蕩,或在角落讀書,或在校門前拿著大喇叭喊話
入學後你對伯克利的印象是否有改變?
伯克利簡直是個“寶藏學校”,每年都能給我新驚喜!大家對伯克利的刻板印象可能是“學霸集中營”、“卷王聚集地”,但來了之後才發現,這裡的校園生活非常豐富!
不僅有頂尖的學術資源,還有各種文化活動和多元的學生群體。校門口永遠熱鬧得像集市:政治遊行、社團擺攤、創業公司宣傳……簡直是個“大型傳銷現場”,只不過賣的不是產品,而是興趣和夢想。值得一提的是,伯克利還是學生創業公司數量全美排名第一的學校。
最讓我驚喜的是,學校裡有很多“非主流課程”(尤其是文科課),它們是被埋在沙礫裡的金子,無論是內容還是老師都無可挑剔。比如我選修的古埃及語,這門課只有10來個學生,在這所公立大校(平均一節CS課有300人)裡可謂是一股清流。Final考試時間還能和老師商量,靈活得像定製服務。上完課後,我甚至能在古埃及博物館裡對著石碑讀上幾句,猜出大概意思。當我猶豫要不要選修進階課時,老師還特地寫郵件勸我,據說是因為如果我不去,這節課就湊不夠開課人數了,哈哈哈!
(猜猜看這幾個詞是什麼意思?)
還有一節“創業者的速成班”,由Khan學院的創始人之一和Guitar Hero的CEO共同授課,演講嘉賓也非常給力,從矽谷大佬到獨角獸公司的掌舵人,從生物科技先鋒到動畫遊戲界的傳奇,各路大神輪番上陣,分享他們的實戰經驗。更棒的是,你還能在這裡找到志同道合的“戰友”,一起打磨創業點子,並在期末直接面對投資者pitch idea。上完這門課,你不僅能收穫滿滿的知識,還能帶著一份創業者的底氣走出校園。
另外,學校提供的高爾夫、衝浪等課程,每一個都拓展了我興趣的邊界。我的好多“第一次”都是在伯克利發生的。
完成這個專案後,有什麼心得與我們分享?
當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夥伴時,我差點以為是自己想法不夠好。後來發現,獨行也可以是種浪漫,而AI可以把一個人武裝成一個連。(雖然中間手忙腳亂鴨梨山大)
終於學會了對不重要的事說"算了算了",把時間和精力留給真正心動的部分。就像吃火鍋最重要的就是涮肉,蘸什麼小料並沒那麼重要(純屬個人意見,不接受反駁)
剪完影片回看時突然愣住——這些畫面像散落的樂高,不知不覺拼出了自己都遺忘的模樣。值得一提的是,我媽媽在這次創作過程當中給了我好多點子。伯克利的梗,她信手拈來,我的伯克利照片,很多也都是媽媽幫我存著,讓我又一次切實體會到天下父母心❤
這次最大的收穫其實是心態的改變:享受過程比追求完美更重要,畢竟連太陽都有黑子,我的作品有點瑕疵才更真實呀✨
四年伯克利的時光,有人讀懂了演算法,有人參透了哲學,而“硬核文藝少女”Ingrid學會了把雞飛狗跳的日子,唱成一首浪漫的詩。或許教育的真諦,正是教會我們如何把生存的荊棘,編織成獨一無二的花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