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屏的抽象八卦把人看笑了——

78歲的美國朋克教母Patti Smith追古偶《五福臨門》上頭,在ins上follow了男一王星越,並連連點贊熱情誇誇。

雖然這個畫風十分破次元,但是不是也從側面說明,下了班放鬆心靈是剛需,吃點好的或是嚐點鮮的沒人管你。八點檔狗血劇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從古希臘神話中顛鸞倒鳳的眾神到莎士比亞充滿誤會與巧合的姻緣故事,到了18世紀的法國,“涕淚喜劇”(tearful comedy)和狄德羅的“市民悲劇”(domestic and bourgeoise tragedy)開始流行,受此影響誕生了加隆·德·博馬舍(Pierre-Augustin Caron de Beaumarchais,1732-1799)精彩的《塞維利亞的理髮師》《費加羅的婚禮》《有罪的母親》三部曲,在狂撒狗血之餘,還夾帶了啟蒙思想的價值觀私貨;其中的《塞維利亞的理髮師》和《費加羅的婚禮》,經羅西尼和莫扎特的歌劇改編而聲名益隆。儘管今天人們的印象裡歌劇總是高雅的藝術,但若仔細一看這三部曲的情節,也真不少網文爆款的套路。

博馬捨出身鐘錶匠家庭,憑藉自己的天賦與努力在王宮貴族間謀得了信任,但也因此寫起小人物的智慧來是得心應手,勾勒出一幅幅生機勃勃、活色生香的市民社會圖景。《塞維利亞的理髮師》(The Barber of Seville, 1773)講述的是西班牙伯爵阿瑪維瓦(Almaviva)來到塞維利亞向羅西娜(Rosina)求愛,但羅西娜的監護人巴爾託洛一直貪圖她的家財與美貌不肯放手,幸而有足智多謀的理髮師費加羅(Figaro)幫助羅西娜和伯爵擺脫巴爾託洛,最終喜結良緣。在這裡,青春和愛情得到歌頌,站在他們的對立面的巴爾託洛象徵著老朽與計謀,一敗塗地。


由莫舒·萊澤和帕特里斯·科裡耶排演的ROH版《塞維利亞的理髮師》在舞美設計上濃豔誇張,前衛戲謔的風格串聯起羅西尼流暢華麗的經典唱段,來聽聽耳熟能詳的《快給大忙人讓路》
雖然《塞維利亞的理髮師》時隔兩年於1775年才上演,但博馬舍顯然還有一些意猶未盡的表達,他趁勢寫接著寫了更為犀利的《費加羅的婚禮》(The Morriage of Figaro, 1778),可以視為“婚後男人的塌房”:在《塞維利亞的理髮師》中如願抱得美人歸的阿瑪維瓦伯爵見異思遷,轉而垂涎妻子羅西娜的侍女蘇珊娜(Suzanne),並企圖試圖行駛領主的權力霸佔她。但蘇珊娜已和費加羅訂婚,情投意合,兩人機智周旋應對伯爵,最終讓伯爵放棄了念頭,請求妻子的寬恕並准許了費加羅和蘇珊娜的婚姻。


博馬舍最後一個重要的劇本是《有罪的母親》(The Guilty Mother,1792),別名《新答爾丟夫》,旨在向莫里哀的《偽君子》(即《答爾丟夫》)致敬,但其中的區別也很值得玩味。《有罪的母親》的劇情追溯到了伯爵夫人羅西娜在若千年前與謝呂班(Cherubin)的一夜纏綿(大快人心!),謝呂班從軍遠行,贈給伯爵夫人一封手書分別,傾訴衷腸,伯爵夫人讓管家貝雅爾斯(Begearss)做成密盒珍藏。劇情開始的時候伯爵夫人與謝呂班所生的兒子已經長大,正與伯爵婚外情的女兒相互愛慕。貝雅爾斯垂誕此女,於是散佈有關密盒的流言,企圖拆散兩人。這一次又是有情有義有勇有謀的費加羅與蘇珊娜出手,化解了伯爵家的危機。

這部《有罪的母親》後來也由現代作曲家Darius Milhaud改編為歌劇,圖為Eric Einhorn執導的版本
從文學和戲劇藝術的角度來看,“費加羅三部曲”突破了古典主義戲劇的侷限,開創了“小說化戲劇”的先河。博馬舍透過增加敘事元素、豐富戲劇情節和塑造立體人物形象,生動地刻畫了不同社會階層的生活和心理狀態。三部曲中費加羅一次次的“神助攻”,顯示出他作為一個僕從的智慧、情操與道德,是如何遠遠超過他的貴族主人的。正如胡耀恆在《西方戲劇史》中論及《有罪的母親》對莫里哀原作《偽君子》的改編時所述,從18世紀20年代開始,莫里哀的作品就逐漸不受歡迎起來,因為他的喜刷旨在諷刺個人偏離社會常規的言行,希望借觀眾的笑聲予以糾正,但此時舊的社會規範已經成為批判的物件,觀眾的同情轉移到反抗權威的個人。雖為僕從但機智勇敢的費加羅和蘇珊娜,就成為這樣的代表。

在《費加羅的婚禮》第五幕中,費加羅有一段相當著名的“演說”,顯示出對特權階層“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不屑與批判:
“不,伯爵先生,你不能佔有她。只不過因為你是個大人物,你就以為自己是個大天才。……貴族名分、財富、榮譽、薪酬——竟然使得一個人如此傲慢!你獲得這麼多的利益,你又究竟付出了什麼呢?其實你只不過是個普通人,你唯一的辛苦就是投胎出生而已,至於我,天哪!我則是失落在黑暗的人群中,為了生活,我學習的知識與策略,比你統治西班牙一個世紀所需要的還多。”
借人物之口的直白批判顯示出博馬舍的顛覆性思想,導致法蘭西喜劇院不敢上演,最後只能安排在國王前面誦讀。路易十六聽到上面這段獨白時不禁跳腳:“簡直可怕!永遠不準演出!如果說此劇沒有危險,那得先把巴士底監獄拆除!”

然而最終本劇還是熱烈上演了,費加羅的那段臺詞更是獲得滿堂喝彩。莫扎特和劇作家洛倫佐·達·蓬特(Lorenzo Da Ponte)著手將它改編成歌劇在維也納上演,考慮到審查要求,弱化了直接針對貴族的批判,費加羅著名的獨白也被刪去,並將一些階級衝突轉化成性別衝突,更添喜劇色彩。這或許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兩性問題從來也不僅僅是兩性問題,其下往往有更深層的權力結構問題。

ROH版《費加羅的婚禮》,伯爵夫人與蘇珊娜二重唱《微風輕拂》
目前新現場上映的ROH版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導演麥克維卡在創排中進一步將階級衝突相對淡化,女性議題浮出水面。他突出了蘇珊娜為自己的婚姻、自主權的奮鬥,也同樣給予伯爵夫人充分的發揮空間,全劇末尾還要靠兩位女性寬恕一切,也是當代精神沒錯了。
英國皇家歌劇院版《費加羅的婚禮》近期排期
2月23日 14:30 北京中間劇場
3月7日 19:30 廣州蓓蕾劇院
3
月28日 19:30 廣州蓓蕾劇院
5月11日 13:30 重慶施光南大劇院(即將開票)新現場劇場放映排期

大部分場館可在大麥app或小程式購票(搜尋劇目或場館名稱),其他場館可在場館公眾號或小程式購買
“新現場”
高畫質放映系列,由北京奧哲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打造,致力於透過放映的形式向觀眾呈現當今世界舞臺上最優秀的作品。透過與包括
英國國家劇院現場、特拉法加發行公司、環球映畫、影院現場、松竹株式會社、百老匯高畫質、法國百代現場、西班牙數字影像
在內的多個品牌合作,“新現場”高畫質放映系列目前發行推廣來自
英國國家劇院、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皇家歌劇院、莎士比亞環球劇院、莫斯科大劇院、法蘭西喜劇院
等多個機構的世界頂級戲劇、歌劇、舞蹈、展覽影像。
截至2023年8月,“新現場”放映劇目已超過250部,覆蓋北京、上海、廣州、臺北、香港等69地,放映超過10000場,觀影人次超過80萬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