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變態」產品展,「三摺疊」筆記本比DeepSeek更火

無用
之用
這兩天,小米靠著一顆鏡頭,又雙叒叕出了圈。
這顆可以吸附在小米 15 背板上的外接定焦鏡頭,擁有 M43 感測器,35mm 焦段,以及 F1.4 光圈。依靠光訊號傳輸,使得它能以 10Gb/s 的傳輸速度,將照片無損傳到手機上。
許多博主上手評測後,都表示這種硬體和物理層面上的提升,讓手機真的能和傳統相機一較高低,雖說它在強光環境下還是會過曝,不過作為實驗產品,外接鏡頭,或許會成為手機影像進化的全新思路。
小米模組光學技術也正在巴塞羅那的 MWC(世界移動大會)展會上亮相,而類似這種新奇、好玩的科技新物種,在這屆 MWC 上,還有很多。
圖片來自:Google
這回,愛範兒也來到了 MWC 2025 的現場,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展會上那些奇葩,且有趣的產品。
一些老又新的補能方式
MWC 上的產品非常多,從移動硬體,到軟體 AI,大部分廠商都會把引以為豪的階段性成果帶到展會上,秀秀肌肉。
圖片來自:Google
其中有些已經走入我們的生活,比如小米把上週剛釋出的 SU7 Ultra 開到了站臺上;有些還是概念產品,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才跟我們見面;有些則會成為絕版,見的這第一面,也是最後一面。
能夠入選這次「新奇榜單」的產品,一般都滿足幾個條件:
不一定有用,但一定要新;
消費市場裡幾乎看不到,甚至從未出現過;
可以讓人撓頭,但腦洞一定得大開。
太陽能大家都不陌生,畢竟以前出現過「太陽能+充電寶」「太陽能+電子錶」的組合,本次 MWC 上「太陽能+」的概念更進一步,走到了手機上。
你沒看錯,現在給你的手機曬曬太陽就能充電,Infinix 在 MWC 上展示了一款整合太陽能電池板的手機,也就是手機背面的銀色背板。
圖片來自:CNET
官方稱,這塊背板上的太陽能電池,採用新技術鈣鈦礦材質,效率比傳統太陽能板高 30%,成本卻只用 1/20。最關鍵的是,在效率提升的同時,還能把電池做得很薄,因此也就很適合裝在小型移動裝置上。
另外,Infinix 稱這項技術不僅能整合在手機上,還可以用在手機殼上,不過比較遺憾且有點搞笑的是,太陽能充電功率最高只有 2W。
圖片來自:Google
The Verge 在體驗完兩種新品後,他們覺得「太陽能外殼似乎是一個不錯的折中選擇」,不過看到 2W 的功率後,有網友表示:
用它充一下午,不如品牌快充一分鐘。
2W?邊充電、邊發燙、邊掉電是吧?
Infinix 這次在 MWC 上的花招幾乎都用在手機背板上,他們還帶來了旗下第二代變色 E Ink 手機,也就是可以自定義背板圖案,在之前的版本中,後面板只有在插入電源時才會變色。現在,Infinix 將使用手機的內部電池供電,並且可以透過多種圖案和調色盤進行自定義。
圖片來自:YouTube
插個題外話,可能有些朋友對 Infinix 不太熟悉,但換成他們的中文名,應該就會順耳很多——傳音手機,國內的公司,在外海爆火,因其針對非洲使用者需求開發獨特功能,如調整曝光和美顏演算法以適應深膚色使用者,支援單臺手機雙卡、四卡甚至五卡多待功能,部分機型待機時間長達 21 天。
圖片來自:Google
2016 年開始他們在非洲手機市場的份額持續超過 40%,去年仍穩居第一,傳音也被稱為手機界的「非洲王」。
用上太陽能的不止傳音的手機,還有聯想的筆記本。他們釋出了一款新概念筆記型電腦 Yoga Solar PC,它最大的特點是,將太陽能電池板整合到筆記型電腦的蓋子裡,可以利用外界任何來源的光補能。
圖片來自:The Verge
Yoga Solar PC 的補能板由 84 塊太陽能電池組成,官方稱其可以實現超過 24% 的轉換率(即捕獲的陽光轉化為可用電能的程度)。太陽能電池板僅需接受 20 分鐘陽光直射,就能吸收並轉換足夠的太陽能,為裝置提供長達一小時的影片播放電力。
圖片來自:The Verge
當然,如果想要在 Solar PC 上獲得理論最大的補能,必須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環境光要夠足,二是螢幕背面最好像向日葵一樣對準光源,且開合角度不易過大。
聯想和傳音的思路非常相似,他們除了有一體式的太陽能產品,還做了一個單獨的外接套件。像平板保護套一樣的獨立太陽能板,可以像書一樣展開,透過 USB-C 有線連線為裝置供電,相當於一個移動太陽能充電寶。
圖片來自:The Verge
聯想稱這些概念產品是為了「彌合功能與環保意識之間的差距」,當電腦電量低又急用,但找不到電源的時候,太陽能是一個不錯的 Plan B。不少網友也比較認同這種救急的方案,不過也有些人表示,他們那裡陰晴不定的天氣,大機率會讓 Yoga Solar PC 沒有用武之地。
圖片來自:X
比起讓裝置自給自足的供電方案,HMD 則是選擇搬來救兵——你的下一個無線充電寶,為什麼不能是你的耳機?
HMD 在大會上釋出了一款 TWS 耳機,碩大的外殼不僅是耳機的補能艙,還是一個無線充電寶,透過 Qi2 為手機反向無線供電。
圖片來自:CNET
光從外觀來看,Amped Buds 有點尷尬,作為一款無線耳機,它體積太大;作為一個充電寶,它又不太夠用,內建電池只有 1600mAh。以我個人的使用經驗來說,10000mAh 的充電寶只夠我充滿一次電,所以電量更少、還是無線充的 Amped Buds,估計只能充個 10% 以內,等天氣再熱點兒,不掉電已是萬幸。
圖片來自:Google
當然了話說回來,如果只是為耳機本體供電,那 1600mAh 就綽綽有餘了。目前這款無線充電寶耳機在海外的售價為 199 歐元(約合人民幣 1500 元),不知道你會不會對這個新型耳機/充電寶感興趣?
一些「變態」產品
提到螢幕,三星一定是那家繞不開的公司,他們似乎一直對新型螢幕有執念。兩個月前的 CES 2025 上,三星公佈了三款柔性屏產品:
全球首款 18.1 寸可摺疊 OLED 筆記本,電腦、平板和外接屏間無縫切換;
Slidable Flex Duet 橫向卷軸屏平板,能在 8.1 寸「迷你 Pad」和 12.4 寸「標準 Pad」絲滑且緩慢地變形;
Slidable Flex Solo 豎向卷軸屏手機,收起 5.1 英寸,展開 6.7 英寸。
僅僅過了兩個月,他們又在 MWC 2025 上帶來了一整套基於「柔性屏」的概念產品。
我們先來看一臺「三摺疊」手機,三星這臺三摺疊和華為 Mate XT 以及傳音那臺即將公佈的 mini 三摺疊的 Z 形摺疊方式不同,不是一內一外地折,而是 凵 形,兩邊的螢幕都朝內向中間靠攏。
圖片來自:Android Authority
這款被稱為 Asymmetric Flip 的摺疊屏有一些小細節:手機帶有兩個可以向相反方向摺疊的鉸鏈;上下螢幕摺疊面積並不相等,從影片中看上窄下寬;摺疊後手機並不會嚴絲合縫,而是在中間會露出一小部分螢幕,作為摺疊態下的顯示屏。
圖片來自:X
雖然形態很新奇,但和已經成熟的、並帶有外屏的 Galaxy Z Flip 系列相比,媒體 htcmania 認為「它的實用性仍值得懷疑」。
相比於沒啥用的 凵 形三摺疊,能摺疊的遊戲掌機則是從概念上,解決了不少玩家的痛點。遊戲掌機已經從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大型遊戲無法在移動端執行的難題,以及比手機更好的操控體驗,但是這仍然是一個折中的方案,儘管掌機已經能讓玩家隨身攜帶,不插電遊玩,不過碩大的體積只能說它能帶出去,並不能稱其便攜。
三星在 MWC 上展出的一款摺疊屏,就專為掌機而生。這臺展示機的外觀照搬了 Nintendo Switch,裝置兩邊都有撥杆和按鍵,螢幕的正中央有一條豎向的鉸鏈,可以將其橫向對摺。
圖片來自:Google News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細節,由於兩邊手柄都有操縱桿,所以摺疊時肯定不能完全閉合,因為會被突出的杆子擋住,那三星是怎麼解決的呢?他們將原先 ABXY 和上下左右鍵的中間掏空,接著把這八個鍵變成兩個圓環,繞在兩側挖空的周圍,按鍵位置不變,只是形態做了魔改,這樣能讓遊戲機在摺疊時完全貼合。
另一個外觀有創意、實則老夥計的產品是 Flexible Briefcase。摺疊時看上去,它就是一個超薄的金屬公文包,展開後會發現其實裡面藏著一塊 18.1 英寸的柔性 OLED 螢幕。
在 CNET 看來,它在日後最大的作用就是讓一些推銷員,能隨時隨地帶著一塊能為客戶展示產品或策劃的螢幕,放在會議室或者酒吧桌上,儘量讓自己的推銷過程更為生動,也有理有據。
圖片來自:Google
不過說到底,Flexible Briefcase 也只是一個「新瓶裝舊酒」的產品,本質上和先前的大尺寸摺疊屏,沒有區別。
相比於這些早期實驗產品,三星的另一款新形態摺疊屏手機有可能會在今年晚些時候,正式進入全球消費市場,而它的直接目標,則是華為三摺疊手機 Mate XT。
圖片來自:Google
Flex G 和 Asymmetric Flip 一樣,同屬於 凵 形摺疊,不同的是 Flex G 是橫向摺疊,在雙摺疊逐漸進入發展疲態,從全都要的戰略,逐步轉向輕薄賽道,三摺疊很有可能成為摺疊屏的下一個戰場。
圖片來自:Google
目前除了尺寸之爭,摺疊方向或許會細分出更多的賽道,究竟是 Fold Z 會更勝一籌,還是 Fold G 才是版本答案,我們可以一同見證。
三星是玩轉折疊屏的典型,但並不是 MWC 上的唯一,比如聯想在摺疊屏上,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在大會上帶來了一款概念機 ThinkBook Flip AI PC,官方宣稱這是業界首款外折屏筆記型電腦。
圖片來自:The Verge
ThinkBook Flip 採用 18.1 英寸外折式 OLED 顯示屏,可以變身成 13.1 英寸翻蓋式筆記型電腦、12.9 英寸平板電腦以及 18.1 英寸豎屏等多種模式。
圖片來自:The Verge
雖然摺疊增加了螢幕厚度,但從圖片中看起它的兩面螢幕都很薄,摺疊起來和傳統筆記本的厚度相當。外折方案不僅能很好地控制摺痕,也可以把摺疊處變成觸控功能條,切換網頁和畫面都很方便。
ThinkBook Flip 保留了實體鍵盤,四捨五入也算得上三摺疊。看完了手機、平板、電腦這些常用裝置的摺疊方案,接下來再來跟大家分享一個以前沒見過的摺疊產品,看完之後我只想說:「這也能摺疊?」
來自 Aurzen 公司的三折屏投影儀 Zip。它可以透過 AirPlay 快速連線到 iPhone,並透過 Miracast、Smart View 或類似裝置使用 Wi-Fi Direct 連線到 Android 裝置上,而且無需熱點。投影時,也和其他產品一樣,能自動聚焦並對齊投影平面。
圖片來自:The Verge
The Verge 實測後發現,Zip 不插電時內建電池可以續使用約 80 分鐘。它的優點非常明顯,機身小巧,摺疊後和一臺小摺疊屏手機的尺寸相當,就是厚了點;投影亮度足夠,機身一體性也很強。
不過 Zip 成也摺疊敗也摺疊,為了控制體積,它的揚聲器比較糟糕,而且鏡頭也沒有配備保護蓋。軟體系統方面,需要介面卡才能從 Netflix、Prime Video 和 Disney Plus 等服務進行流媒體播放。
圖片來自:The Verge
作為一臺隨身攜帶的裝置,而且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投影形態嘗試,The Verge 還是給了 8 分的高分評價。
一些在有趣和有用間往返的配件
看完了各大廠商在主流產品本體上的嘗試,我們最後再來看看他們在配件上的奇思妙想。
如果你很想嘗試一些新形態的產品,但又怕技術不成熟,入手後使用場景太單一,那聯想的 Magic Bay 說不定就能滿足你的需求。
Magic Bay 是聯想在 ThinkBook 16P Gen 6 推出的系列磁吸模組化配件,電腦本身還是傳統形態,但是加上了配件後,基本上可以做到摺疊屏一樣的拓展功能。目前 Magic Bay 一共推出了四組套件。
尺寸最小的是 Tiko,和蔚來汽車上的 nomi 類似,是一個視覺化的 AI 語音互動機器人,和實用性相比,一個會做可愛表情、有問必答但不管對錯的語音助手,提供情緒價值才它是更為直接的作用。
圖片來自:Google
稍大一點的 Tiko Pro 是一塊橫在主屏上方的迷你條形屏,可以把它當做電腦上的 HUD,螢幕裡的卡片能夠自定義,放上時間和提醒事項,既不佔桌面空間,也非常顯眼,像是貼在螢幕上的便籤紙。The Verge 則為 Tiko Pro 找到了一個爆款功能:提詞器。
圖片來自:Google
另外兩個則是卡在螢幕兩側的副屏,小的只有 8 英寸;大的有 13.3 英寸,還是左右各一個,安上雙屏套件後,ThinkBook 就成了視野超寬、觀感超爽的三連屏。
圖片來自:Google
配件賽道上,有玩螢幕的聯想,也有玩鏡頭的小米和努比亞。如果說小米的磁吸鏡頭尺寸是「鳥槍」,那真我手機上的這個鏡頭,完全能稱得上「大炮」。
圖片來自:Google
與小米 15 無線傳輸預覽畫面、照片的方案不同,真我首款 Ultra 機型則是直接採用物理光學的改裝,在 deco 上方裝上一枚十倍光學鏡頭,光線透過鏡頭直接打在模組正中央的一英寸感測器上,跟無反相機的成像原理一樣。安裝拆卸的過程也和傳統相機鏡頭類似,透過卡扣而不是磁吸。
圖片來自:Google
在 MWC 上看見的這些腦洞大開的產品,不一定會立馬來到你我的身邊,它們的象徵意義,也遠遠大於實際價值。但正是這些大膽嘗試、不斷試錯的實驗品,才奠定了一個個在未來能開花結果的成熟技術。畢竟如今人手一部的全面屏,在當年的 CES 和 MWC 上,也只是初出茅廬、不被看好的早期產品。
近幾年的全球科技電子展,有一個明顯的趨勢:中國的科技產品在全球的影響力愈發強大,並且已經成為了某些賽道的領跑者。突破形態的三摺疊、拍照頂尖的旗艦機、玩法多樣的科技配件……從新鮮感到實用性,國產品牌已然成為了所有展會上無法繞開,也十分吸睛的存在。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也會在一線帶來最新的報道,如果你還有什麼想要了解和體驗的新產品,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我們正在招募夥伴
📮 簡歷投遞郵箱[email protected]
✉️ 郵件標題「姓名 + 崗位名稱」(請隨簡歷附上專案 / 作品或相關連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