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議院電話系統突癱瘓,幕後推手是馬斯克?

美國國會近日再掀波瀾。新澤西州民主黨參議員安迪·金(Andy Kim)在社交平臺X上發文稱,由於特朗普總統的盟友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推行的改革引發摩擦,參議院的電話系統在2月3日集體離線。
這一事件不僅涉及國會辦公運作,也加深了外界對馬斯克影響力的擔憂。
集體失靈
Kim的辦公室在X上表示,他們接到報告稱所有參議院的電話都無法使用,公眾無法透過電話與民選官員取得聯絡。“我們的辦公室馬上開始處理這個問題,讓我們的電話系統重新上線。”該宣告迅速引發關注,不少網友質疑這是否與近期馬斯克主導的政府機構調整有關。
Kim週一在美國國際開發署總部外表示,他與大樓內的一名保安交談過,並指出他曾在該機構工作過。“我剛剛和那裡的保安談過了。他說他已經接到了具體命令,禁止美國國際開發署的員工今天進入大樓。我覺得這太荒謬了。這不是治理國家的方式,”Kim說。“這不是對待公務員的方式,也不是我們作為一個國家實施外交政策的方式。所以我今天必須親眼見證——親眼見證這屆政府的混亂以及他們對我國公務員的攻擊,”他補充道。
馬斯克的改革舉措一直頗具爭議。作為特朗普的重要盟友,這位科技億萬富翁近年來逐步涉足政府運作,特別是在行政管理和機構精簡方面發揮影響力。最近,他更是呼籲解散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理由是該機構“效率低下,浪費納稅人資金”。
參議院電話故障發生前,USAID已因馬斯克的干預陷入爭議。Kim及其他民主黨人試圖前往USAID總部調查情況,但遭到阻攔。據報道,USAID工作人員被告知不得進入辦公大樓,而負責管理該機構的官員則被指派去阻止立法者進入。
Kim在與USAID代理署長傑森·格雷(Jason Gray)會面的過程中,被四名安保人員攔截,並被告知會議已經取消。Kim對此表示憤怒,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這不是我所希望的,但坦白說,這是我所預料到的。”他強調,這可能只是政府內部問題的“冰山一角”。
截至目前,特朗普政府尚未對USAID風波或參議院電話失靈事件作出官方回應。然而,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他“完全支援”對USAID的限制,並稱“冗餘機構應該被淘汰,以提高政府效率。”


引發爭議
馬斯克的此番言論立即引發爭議。批評者認為,USAID在國際援助和人道主義事務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貿然解散可能會帶來嚴重後果。民主黨領袖更是直接指責馬斯克“插手政府事務”,試圖以商業化思維操控聯邦機構。
美國國際開發署工作人員還表示,另有 600 多名員工報告稱,他們一夜之間被鎖定在該機構的計算機系統之外。Kim的宣告在社交平臺X上也掀起了討論熱潮。部分網友直接指責馬斯克,認為他正在擴大對政府的控制。
使用者@maggietcat則認為,參議院電話系統的關閉是政府對公眾的一種“封口”策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打不通議員辦公室的電話!我們被‘封口’了!”她在推文中寫道,並附上自己多次撥打國會電話未果的截圖。
民主黨籍眾議員伊爾汗·奧馬爾(Ilhan Omar)也發聲支援金,並對USAID限制事件表示強烈反對。“這就是獨裁的開端。”奧馬爾警告說,“如果我們允許億萬富翁決定哪些政府機構可以執行,我們的民主制度將遭受不可逆的損害。”
更多疑問
目前,Kim及其團隊正在敦促參議院行政辦公室徹查電話系統故障的具體原因,並恢復公眾與國會議員的正常聯絡。同時,民主黨人計劃在國會內部就USAID問題展開聽證會,調查馬斯克的影響力是否已滲透到聯邦機構的日常運作。
共和黨方面則對此事持謹慎態度。部分保守派議員對USAID的作用長期存疑,認為其過於臃腫,改革是必要的。然而,即使在共和黨內部,也有聲音認為馬斯克的影響力過大,需要保持一定的政治距離。
分析人士稱,此次參議院電話失靈事件,進一步凸顯了科技界與政治界的交匯點,也讓人們對馬斯克在政府運作中的角色提出更多疑問。從推特(現為X)的收購到SpaceX與NASA的合作,再到對聯邦機構的直接影響,馬斯克的政治影響力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現出來。
ref:
https://www.blackenterprise.com/rumor-has-it-all-senate-phones-are-offline-amid-musk-tension/
https://www.nj.com/politics/2025/02/rookie-nj-senator-is-itching-for-a-showdown-with-trump-and-musk.html

近期文章
點選上方標題閱讀推薦文章 ▲

投稿請加微信ID: usa001888,說明投稿內容。投稿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此文由【大紐約生活網 】獨家約稿、創作,此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如果此文由本網獨家整理編輯,取自網路的圖片屬於原作者。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或立場。編輯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作品來自網際網路,如涉侵權,請聯絡刪除。微訊號:GreaterNY。
喜歡就點個在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