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記得加星標⭐️,第一時間看推送不會錯過。

來源:內容來自工商時報。
市場近期盛傳三星將押注資源發展2奈米,預計最快明年於美國德州廠率先匯入2納米制程,企圖彎道超車臺積電。半導體業界透露,三星目前以GAAFET打造之3奈米,約為目前競爭對手4奈米FinFET水準,研判2奈米效能恐怕不如臺積電最後也是最強一代之3奈米FinFET。尤其臺積電再針對3奈米發展更多家族成員,包括N3X、N3C、N3A等應用,未來仍會是主流客戶之首選。
盤點目前智慧手機旗艦晶片,皆使用臺積電第二代3奈米(N3E),僅有三星Exynos 2500為自家3奈米GAAFET;各家業者今年預計迭代進入第三代3奈米(N3P),據供應鏈透露,臺積電去年底N3P已進入量產階段,估今年整體產能將成長超過6成。
供應鏈表示,包括再生晶圓、鑽石碟、特用化學品用量顯著提升。
三星積極追趕,2納米制程預計最快將於今年底量產,並計劃明年首季率先在美國德州Taylor廠匯入2奈米;看似彎道超車臺積電2奈米落地美國時間,不過半導體業者指出,臺積電嚴守最先進製程於臺灣發展,未來在海外廠會以臺灣母廠(Mother Fab)為目標。
IC設計業者透露,在整體晶片表現上,臺積電製程仍能達到更佳效果,如同樣以Arm Cortex-X925超大核心設計之天璣9400,頻率可達3.62GHz,優於Exynos 2500 3.3GHz之表現,在發表時間也領先約3季,三星代工明顯已無法滿足國際晶片大廠最先進之需求。
供應鏈透露,為滿足客戶美國製造需求,臺積電亞利桑那州二廠進入加速階段,預計明年第三季進行機臺Move-in,未來也將攜手臺灣供應鏈大打國際杯,推動整體產業升級。
臺積電今年擬增9座新廠,3奈米產能有望增六成
今年五月,臺積電副總經理張宗生在技術論壇上表示,隨著全球AI應用與高效能運算(HPC)需求快速擴張,臺積電持續加快製程升級與全球建廠腳步,今年預計新增9座廠區,包括8座晶圓廠與1座先進封裝廠,3奈米今年產能將大幅提升,成長有望超過6成。
張宗生指出,目前3奈米家族製程已進入第三年量產,包括N3E、N3P、N3X多樣技術版本,能滿足客戶多樣化產品需求,預期2025年3奈米整體產能將成長超過60%。他也提到,儘管3納米制程複雜度高於前代,但良率表現仍維持與5奈米相當水準,甚至已具備車用晶片的品質要求,且相關產品今年已開始出貨。
2奈米技術則採用新一代奈米片電晶體架構,製程更為精細,但初期良率已超越預期。臺積表示,將於2025年下半年大規模量產,並在臺灣新竹與高雄建置專屬產線。
隨著AI晶片規模持續擴大,張宗生強調,其AI晶片出貨量自2021年至2025年預估將成長12倍,大面積晶片出貨量也將成長8倍。為應對爆發式需求,臺積正積極擴充全球產能,2025年預計將新增9座廠區,包括8座晶圓廠與1座先進封裝廠。
全球製造方面,張宗生指出,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區已於2024年底量產4納米制程,日本熊本廠也於今年初加入生產行列,良率表現與臺灣接近。此外,德國德勒斯登的特殊製程廠正加速建置,配合歐洲夥伴打造韌性供應鏈。
封裝領域方面,張宗生表示,臺積電3D Fabric平臺整合SYC與COAS技術,在複雜性大幅提升的同時仍維持高良率表現。自2022年至2026年,SYC與COAS產能分別成長逾100%與80%。位於臺中、嘉義、竹南與龍潭的新封裝廠將支援大量AI與HPC應用需求,並規劃設立海外封裝基地。
同時,臺積電也大幅匯入AI與大資料強化自動化製程管理,透過早期異常偵測、智慧排程與製程引數最佳化,有效縮短生產週期逾三成,機臺效能與初期良率更趨近模廠水準。
*免責宣告: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援,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絡半導體行業觀察。
END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4075期內容,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加星標⭐️第一時間看推送,小號防走丟

求點贊

求分享

求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