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槽值。
“用最貴的草,喂最苦逼的牛馬”,已成為當下的消費時尚。
茶飲品牌紛紛打健康牌,推出蔬果茶,中醫館開起了養生茶飲店,瓶裝飲料裝的是養生水……
這屆年輕人,流行散裝養生,又稱“散養自己”。
當消費趨勢開始向“健康”靠攏時,“活久見”已不再是一句口頭禪,而是年輕人實實在在的求生欲。

繼小料、水果茶、原葉茶之後,新茶飲的風向又有了新變化。
新茶飲已基本摒棄奶粉、糖精、甚至是小料等原料,推出控糖減脂產品,打起健康牌。
今年下半年,蔬果茶搖身一變成為茶飲新賽道,其中,蔬菜羽衣甘藍是流行的新配方。

圖源:@快樂星球籌建部部長,已獲授權
7月份,喜茶率先推出首款蔬果茶產品“奪冠纖體瓶”,以羽衣甘藍為主要配料,搭配蘋果、黃檸檬、奇亞籽等多種水果鮮榨調製。
到8月25日,上線一個月就售出了350萬瓶,中國人喝掉了10萬+斤的羽衣甘藍。
上線僅一個半月時,銷量已超1000萬瓶。
9月份,喜茶趁勢上線“去火*纖體瓶”,添加了苦瓜元素;12月推出超級植物茶系列新品 “能量纖體瓶”。

圖源:喜茶小程式
蔬果茶如此“受寵”,眾多茶飲品牌都想分一杯羹。
7月蜜雪冰城上架青瓜菠蘿茶;
8月奈雪的茶推出霸氣羽衣甘藍奇異果;
11月茶百道推出“超級蔬食”系列產品,分別為“清體小麥草”“輕盈羽衣甘藍”“維C速燃甜椒”“神顏草莓”四款產品;

這回是名副其實的“喝草”了
滬上阿姨也推出“輕盈果蔬茶系列”,包括“羽衣甘藍纖體瓶”和“超A胡蘿蔔瓶”兩款新品。

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測評各茶飲品牌“蔬果茶”
在這之前,茶飲已逐漸細分,開闢出了新賽道——現制養生茶飲。
不少中醫藥企業、涼茶企業嗅到“茶飲+養生”的新趨勢,紛紛進場佈局。
江蘇百黎堂中醫館推出陸藜·開了個方子,北京同仁堂成立知嘛健康,上海國藥老字號童涵春堂推出涵春茶肆,王老吉涼茶則有1828王老吉。

圖源小紅書博主@Eric要冷靜,已獲授權
現制養生茶飲品牌的小料也更具健康養生特色,以銀耳、桃膠、米布丁、豆酪、芋泥、人參古方凍、燕麥、薏米、紅豆、枇杷凍、芡實凍等食材為主。
除了茶飲行業,飲品企業也不甘示弱,紛紛盯上了養生賽道。
2024年的夏天,堪稱養生水的激戰舞臺。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2018年到2022年五年時間內,國內僅有4個品牌佈局中式養生水。
2023年初元氣森林上架元氣自在水,此後中式養生水賽道逐漸受到關注。
到2024年5月,已有10個品牌進入中式養生水行業,包括元氣森林、好望水、硬核研究院等。
電商平臺上,好望水的養生水包括薏米水、桂圓水、陳皮水、枸杞水,主打0糖0脂0能量,產品海報強調“早上起床的第一杯水”。

圖源:好望水電商旗艦店
《夏日水飲消費觀察》顯示,2024年夏天中式養生水熱度攀升。
其中,薏米水銷量同比增長117%,山藥水增長101%,桂圓水增長98%,紅豆水、陳皮水、人參水、紅棗水等也有明顯增幅。

各大商超和便利店貨架,養生水存在高越來越強/圖源:@高高興興,已獲授權
此外,中藥咖啡、中藥麵包、中藥冰淇淋、草本糕點等養生類產品也越來越常見。
據美團買藥資料,今年“618”期間,養生食補產品銷量同比攀升超200%,具有滋補功能的“藥食同源”產品已成為新生代消費選擇。
當飲品、零食等產品紛紛開始主打健康功效,講“養生”故事,這個龐大的市場背後,是年輕人藏不住的健康焦慮。

年輕人的健康焦慮,一言以蔽之就是,“我可不能死啊”。
丁香醫生髮布的《2023 國民健康洞察報告》指出,高達98%的受訪者存在健康困擾。
並且,越年長的人越會主動採取健康行動,越年輕的人健康困擾越多。
《2022年輕人恐病報告》顯示,近半數年輕人有定期體檢的習慣,同時90.01%的年輕人體檢後對結果會有不同程度的擔心。

“惜命”的年輕人,體檢前硬生生逼出了儀式感。
有的人體檢前戒菸戒酒戒奶茶,有的人體檢前早睡早起,去健身房運動,有的人則在體檢前買好健康險……
正如網友說的,體檢前像極了備孕期間,刻意少去碰外賣和奶茶,作息上儘量健康。
社交平臺上,也可以看到年輕人滿滿的求生欲。
截至2024年12月17日,小紅書上關於“補氣血”的筆記超過了237萬篇。
關於“補氣血吃什麼水果”的筆記超過181萬篇,“補氣血吃什麼”的筆記則超過145萬篇。

年輕人狂補“補氣血”知識點
年輕人的求生欲,還孵化出了一個自媒體新賽道。
社交平臺上,一些主打“長壽養成計劃”的賬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如“百歲老人培養計劃”“佛系青年養生計劃”“永遠18歲計劃”“百歲老人長壽計劃”。
截至目前,小紅書上關於“養生類博主”的筆記超過9585條。

年輕人的健康訴求孵化出一批養生類博主/圖源:小紅書搜尋頁
“脆皮大學生”“年輕人不敢看體檢報告”等詞條隔三差五衝上熱搜。
年輕人健康焦慮的背後,有生活作息帶來的客觀存在的問題,也有消費主義帶來的影響。
吃高油高鹽的外賣、熬夜、加班、作息不規律等,是當下許多年輕人的生活常態。
一邊熬著大夜,感受到來自胸膛的壓力,害怕“猝死”卻又不肯放下手機、立即入睡;
一邊不吃早餐,感受到肚子疼的三五次造訪,擔心得了什麼胃病,卻又不調整飲食習慣……

不夠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脆皮”的身體狀態。
“60歲的阿姨步履輕盈,20歲的大學生彎個腰都眼冒金星;
70歲的大爺身手敏捷,20歲的大學生做個俯臥撐像振翅蝴蝶。”
這不是段子。
據報道,僅2023年9月,鄭州某醫院急診科就接診了1700多名18到25歲的年輕人,有外傷、腹痛、胸悶、過度換氣綜合徵等。

圖源:微博@繪點的日常
消費主義將“健康”吹捧成了時髦的消費方式,無形中也增加了年輕人的健康焦慮。
無論是茶飲加蔬菜,中醫館推奶茶,還是加了枸杞、薏米、山藥的養生水,又或是接踵而至的養生品牌和產品,都預示著“健康”已逐漸成為一種消費時尚。
你是否也早上起床喝一杯養生水,你是否也在喝咖啡時加枸杞,又是否吃了些中藥食品補氣血……

就在不久前,煮蘋果水又悄然登上熱搜
健康漸漸從一種純粹的自我要求,變成了一種時尚氛圍和時髦人設,變成了社交中可以攀比、追趕、較量的標籤。
沒有跟上步伐的人,莫名有了“掉隊”的錯覺。
復旦大學人文學者梁永安說,“看什麼東西,別人說好就是好,這就是消極消費,是年輕人特別需要警惕的。”

無法完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主義對健康的追捧,導致了年輕人健康生活的碎片化、濃縮化、見縫插針化。
“朋克養生”“散裝養生”“五分鐘運動快充”等新詞應運而生。
朋克養生,說的是一邊重複放縱自我的不健康生活習慣、一邊自救調理身體的“邊傷身邊養生”的生活方式,簡稱“一邊作死,又一邊怕死”。

《Z世代營養消費趨勢報告》曾顯示:
在朋克養生行為中,“收藏健身影片=瘦了”“熬最長的夜,用最貴的眼霜”“點最便宜的外賣,吃最昂貴的保健品”位列前三。
“朋克養生”,本質上也是“散裝養生”,都是指東拼西湊、非系統非專業且不具有持續性的“糊里糊塗式”養生。

圖源:小紅書
“刷到一個養生片段就跟著做一個,然後明天就忘記了。”
基於年輕人對養生上心又無法高度專注的態度,5分鐘運動快充也漸漸興起。
小紅書資料顯示,截至12月17日,“5分鐘運動快充”共有19萬餘篇筆記。
此外,“5分鐘運動快充入侵職場”也登上多個平臺熱搜。

“5分鐘運動快充”成為養生新趨勢
什麼是5分鐘運動快充?顧名思義,就是花5分鐘的時間運動,以達到快速“充電”的目的。
既是當下許多網友對自己運動狀態的調侃,也是大多數人的真實運動狀態。

“運動五分鐘不是精神勝利法”
等咖啡、便利店熱餐、家裡等開飯、餐館等餐、辦公室休息間隙……
在那些可以騰出5分鐘時間的場景裡,分分鐘可以進行運動快充。
5分鐘就見效的“頸椎病緩解術”,3分鐘就見效的“保護眼睛大法”,這些快速見效的運動,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此外,也可以在柔軟的沙發上,跪行五分鐘;下班回家放棄電梯爬樓梯;在床上玩手機或看書時擺出奇怪的姿勢,鍛鍊一下僵硬的肌肉,短短的五分鐘就可以收穫一個高質量的“下班夜”。/圖源:小紅書
簡而言之,只要開啟思路,哪裡都可以是年輕人的“健身房”。
一杯奶茶、一份“藥膳”,刷一個30秒放鬆眼睛的短影片,就完成了今日的健康指標。

圖源:青年報
年輕人扎堆在宣傳健康的地方,追求輕量化健康,將“健康幻覺”視作安慰劑,其實也是當下快節奏的生活導致的。
當人們無法拿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養生、運動,只能在碎片化時間中注入養生日常,讓自己心安理得地覺得今天“健康”了。

不過,專業人士也指出,健康是一個綜合的概念,需要內外兼修、全面調理,養生需要理性對待。
“很多中藥材,特別是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合理用於食療藥膳或做成健康食品,確實能起到保健養生作用。但做成中藥咖啡、中藥冰淇淋,則更多是一種營銷手段。”
然而,對於連放鬆都要濃縮在“公園二十分鐘”的年輕人來說,談日常養生似乎也過於奢侈了。
與其說年輕人的朋克養生是一種養生,不如說是一種“精神進補”。
五分鐘快充運動聊勝於無,健康了總比沒健康好。

[1]《新茶飲破卷:用最貴的“草”,喂最苦逼的“牛馬”?》.整點消費
[2]《<現制養生茶飲發展報告2024>釋出:企業註冊量激增510%,賽道迎來爆發期》.紅餐智庫
[3]《“新中式養生”折射健康消費趨勢》.消費日報
[4]《“脆皮大學生”走紅背後:年輕人體質之憂何解?》.中國新聞網
[5]《年輕人最美好的願望:活久見》.BIE別的
[6]《中藥咖啡火出圈,“朋克養生”真的靠譜嗎?》.澎湃新聞
[7]《中藥奶茶、麵包、冰淇淋,這些食品真的能養生嗎?》.內蒙古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