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黃,碧螺綠,食色春天的告別式

一盤帶著露珠的枇杷,剝開似紙的薄皮,露出玉脂般的肌膚,入口清冽甘甜;一杯花香果味的碧螺春,在熱水中緩緩伸展繾綣的身姿,撫人心脾。
藝術和文學中,常會用到特寫,如果季節有特寫,那麼在蘇州太湖,關於春天的特寫記憶,一定屬於白玉枇杷和洞庭碧螺春,用舌尖上的鮮滋味,封存春天的記憶。

每年清明前後,洞庭東山的碧螺春茶芽初綻,而到了五月,枇杷漸熟,金果與翠茶相映成趣,形成"春茶秋實"的獨特風物節奏。茶農們常說:"採茶盼枇杷熟,摘枇杷憶茶香",兩種風物在東山人的生活中早已密不可分。碧螺春茶園往往與枇杷林交錯種植。茶樹喜陰,而高大的枇杷樹恰好為其遮陰;同時,枇杷花香又能為茶葉增添獨特的果香韻味。
初夏的洞庭東山,被一樹樹金黃的枇杷點亮。太湖的水汽滋養出果肉的瑩潤,江南的風揉熟了甜中帶酸的滋味。輕輕剝開薄如蟬翼的果皮,指尖沾滿蜜汁,一口咬下,彷彿吞進了整片湖山的溫柔——這是東山白玉枇杷獨有的風雅,是千年詩畫裡未曾褪色的時令饋贈。

圖:來自三聯愛茶群@九夏
太湖蒸騰的水汽賦予果肉特殊的清冽感,與陽澄湖大閘蟹"水甜"異曲同工。這種難以言傳的"溼甜",被當地文人比喻為"封存了太湖的晨霧" 。這滋味,簡直好吃到想哭。卻因其產量少,果皮格外嬌氣,只在當地當季售賣。
如今,應各位尋味的老饕之約,終於有口福了!三聯生活市集精選東山古法種植的白玉枇杷,果農晨露未散時採摘,以草木原生的誠意,將這份「樹頭鮮」“快馬加鞭“直送面前。想吃洞庭東山白玉枇杷的朋友,不用再專程趕到東山,就能吃到這口心心念唸的時令果味了。透過完善包裝和速達的冷鏈運輸,除偏遠地方,大部分城市都能收到這份時令心意。
三聯生活市集推薦  
東山白玉枇杷
一口爆汁,酸甜怡人
👇🏻今年最後一天接單,手慢無👇🏻

吃枇杷,當然要配一杯碧螺春,俗名“嚇煞人香”。如果不能體味一二,不妨想想蘇州菜的“嚇煞人甜”,即刻感同身受。
碧螺春因為獨特的炒青工藝,茶葉成螺形捲曲,由於採的鮮嫩,茶芽滿披毛茸茸的茶毫。一句“花香果味,滿身毛,銅絲條,蜜蜂腿,滿身毫”的描述,便是形容上好的碧螺春幹茶,滿披毛茸茸的茶毫,就像沾滿了花粉的蜜蜂腿一般。

柴火鍋、手工炒制碧螺春,讓格子間裡也充滿春意。
哪怕在格子間,哪怕只是平淡一天,只要那一撮新碧落了杯,春意就這麼探進紛繁日常裡。慢飲淺啜,從鼻尖到舌面,鮮爽飽滿,有生機也盎然。
上投法,落水沉,但見碧螺春銀毫翻騰,飛舞紛揚,沉浮之間茶芽舒展,鵝黃嫩綠漸次蕩滿杯中,一派春意盎然生趣。審美意趣之外,採自清明節前的高品質碧螺春,主導“鮮甜”的物質——氨基酸——格外豐富,啜飲之間,幾乎沒有苦澀感。
追尋這樣獨一無二的“嚇殺人香”,從蘇州太湖側畔開始。

一斤三兩的鮮葉,用鐵鍋炒到水汽蒸騰,大概只能出幹茶三兩。炒1斤大致需要7萬棵茶芽,這意味著7萬次採摘和7萬次挑揀。
因為茶樹、果樹套種的方式,碧螺春茶芽只能全手工採摘。據統計,炒制一斤碧螺春需要大約7萬顆茶芽,也即是單次投茶量3克,就需要420顆茶芽,也即是雙手在枝頭至少420次的摘取。
春天是慢慢來的,一杯攢足了春天氣的碧螺春亦如是。
經過一冬積聚的茶樹,在春雨裡冒尖,迅速長成青嫩肥碩的樣子。所謂“紅紙一封書信後,綠芽十片火前春”,但一杯足夠韻味的碧螺春,卻並非一味趕早就能飲到。

洞庭山上的碧螺春茶樹分為早茶、老茶兩個品種,早春是經過選育而出的新品種,老茶指滋味醇厚的傳統的小葉群體種。在越趕越早的春茶季裡,一味追鮮成為主流,老茶越來越少,一口回味無窮的洞庭碧螺春也越發難尋。

殺青的溫度差不多要320度~330度左右。整個炒茶工藝四五十分鐘,一天十幾個小時下來,炒茶人的手掌都會褪一層皮。
而製作,我們則堅守柴火鍋炒、一鍋出的手工製作。
“炒茶是個讓水分由外而內發透的過程,在一擦、一抖之間,開啟層層的芽苞,逼出裡層的水蒸氣。如同烏龍茶的烘焙一樣,必須仰仗合適的溫度、有節奏地調出茶葉內含的層層水分,這樣才能做出茶香落水的韻味。”
三聯生活愛茶出品 
2025明前洞庭(山)碧螺春
核心產區東洞庭山 群種鮮葉原料 
傳統柴火鍋手工製茶
👇🏻點選圖片,即可擁有👇🏻

這次給大家帶來的碧螺春是「生活禮」2025春款,內含洞庭(山)碧螺春茶一盒(50g)及公道杯一個。這次我們選的是鵜鶘公道杯,設計靈感來源於「漁邨圖」,好茶配好器,讓飲茶更有趣味。

👆🏻點選圖片,也可單獨購買公道杯👆🏻
洞庭東山,這座太湖中的寶島,因枇杷而甜蜜,因碧螺春而清雅。兩種風物,一果一茶,承載著千年的江南韻味,也滋養著一方水土的人文情懷。初夏的江南,湖風溫潤、雲霧滋養,金黃飽滿的果肉裹著山水靈氣,剝開薄皮,汁水盈盈,清甜微酸在舌尖化開,彷彿一口吞下了整個太湖的初夏。
現在,泡一杯碧螺春,嘗一顆剛摘的枇杷,讓茶香與果香在舌尖共舞,感受這份獨一無二的江南風物詩。
📢📢號外號外📢📢
三聯愛茶年中抄底月來啦
‼️趕緊來撿漏‼️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
顧渚山黃茶
提起春茶,大部分都會想到龍井碧螺春
而忽略了味道更為清雅的黃茶
因為有特殊的悶黃工藝
使得黃茶的味道比其他春茶更加溫和
有清甜溫潤的蜜花香
👇🏻點選圖片,即享優惠👇🏻

還有茶聖陸羽安利過的
顧渚紫筍茶
經歷二度殺青、三道攤晾
既有綠茶的青翠芳馨
又有醇甜溫婉
👇🏻頭春頭採,點選嚐鮮👇🏻

📢號外
我們有美食群啦!

在群裡,我們將與鑽巷子找老灶頭,蹲產地嘗時令鮮的@美食小團團一起,將江南的青團塞進行囊,川渝的椒香揣進竹簍,西域的瓜果停不住口。
每個季節,我們會將闖蕩江湖帶回的私藏風味,分享給大家:雲南菌子、潮汕魚飯、關中油潑辣子…舌尖上的山河,咱們邊嘮邊嘗!
👇🏻更多美味,進群共賞👇🏻

—三聯生活市集的廣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