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經風霜”的Intel
在2025年3月
迎來了歷史上第一位華人CEO
陳立武Lip-Bu Tan
01
最新訊息:Intel迎來首位華人CEO
美東時間3月13日下午,Intel釋出新聞稿,正式任命陳立武Lip-Bu Tan為Intel新一任執行長。

cr Intel
Intel在新聞稿中表示,新任命將於3月18日生效。陳立武將接替臨時聯席執行長David Zinsner和Michelle (MJ) Johnston Holthaus。
Zinsner將繼續擔任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Johnston Holthaus將繼續擔任英特爾產品執行長;在尋找新執行長期間擔任董事會臨時執行主席的Frank D. Yeary將在Tan出任執行長後恢復擔任董事會獨立主席一職。
陳立武(Lip-Bu Tan)是誰?
陳立武(Lip – Bu Tan)1959 年出生於馬來西亞的一個華人家庭,在新加坡長大。
陳立武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主修物理學,後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得核工程理學碩士學位,還在舊金山大學完成了MBA的學習。
陳立武在半導體業界有非常響亮的名聲,甚至曾被譽為“晶片創投教父”,其職業生涯遍及晶片設計、風險投資和企業管理,我們從LinkedIn上截取了他的部分經歷
,其行業地位可見一斑。
1999-2015.11:新浪董事會成員
2008-2016.3:NUVIA董事會主席(該公司後被高通以14億美元收購)
2008.10-2024.3:Cadence CEO/執行主席/顧問
*該公司是晶片軟體設計巨頭,任職期間,陳立武將Cadence打造成了業內巨頭,其收入直接翻了一番,擴大了營業利潤率。
2015.10-2021.4:惠普董事會成員
2020.6-2022.6:軟銀董事會成員
2019.4-至今:施耐德董事會成員
1984-至今:華登國際創始人兼董事長(該公司是矽谷非常知名的風投機構)
……
2022年,陳立武還獲得了Robert N.Noyce Award。
一個冷知識:
Robert N.Noyce Award是半導體業界最高榮譽,每年頒發以表彰在半導體行業發展中取得的傑出成就和領導才能。

歷年獲獎者包括:
2021年:NVIDIA 黃仁勳
2020 年:AMD公司 蘇姿豐
2018年:Alphabet董事長和前斯坦福大學校長 John Hennessy
……
陳立武曾是Intel董事會成員,也是Intel董事會中為數不多來自半導體行業的專業人士,但去年8月突然辭去了董事會職務,任職不到2年。據悉,當時辭職是因為在Intel重振計劃的策略上與管理層存在分歧。
但沒想到當時的“閃辭”的舉動,反而激起了董事會邀請他擔任CEO的舉動。任命後,陳立武將重新加入董事會。
陳立武(Lip-Bu Tan)面臨了什麼?
Intel一直是全球晶片產業的引領者,但近年來業績下滑、市場份額流失、製造轉型困局等,已經讓Intel昔日榮耀不再。
2024年秋天,在釋出令人失望的財報後,Intel也曾尋求出路自救。
一是將公司重組為兩個部門:一個負責設計晶片,另一個負責製造晶片,這就是上一任CEO Gelsinger提出的“代工廠”計劃;部門重組之餘還開始大刀闊斧的裁員,據可蒐集到的資料,Intel在收益報告中宣佈裁員15%。
二來當時的Intel似乎有意出售,當時甚至還聘請了Morgan Stanley和Goldman Sachs來當救兵,幫助決定哪些業務部門可以出售或保留。當時就有報道稱,高通等競爭對手對其表示了興趣。

cr Reuters
去年11月,Intel被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中除名,取而代之的是NVIDIA,側面也說明了半導體行業發生了巨大變化。2024年,Intel股價下跌了60%,而NVIDIA股價卻飆升了171%,
截至週三收盤,Intel市值為892億美元,不到NVIDIA估算值的1/30。
陳立武將成為Intel七年來第四任常任執行長。CNBC也表示,對陳立武的任命,將結束英特爾歷史上混亂的一章,陳立武也在官網釋出宣告表明決心:Remaking Our Company for the Future重塑我們公司的未來。

Lip-Bu Tan
Intel將成為一家以工程為重點的公司。
在我們發展勢頭強勁的領域,我們需要加倍努力並擴大優勢;在我們落後於競爭對手的領域,我們需要承擔有計劃的風險,以打破僵局並實現超越;在我們進展慢於預期的領域,我們需要找到加快步伐的方法。
*關於陳立武完整版的宣告可以滑動下圖檢視:

在陳立武的帶領下,Intel會不會有更為榮耀的地位和未來,我們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對於留學生來說,科技行業的求職已經刻不容緩。
02
科技都喜歡什麼型別的留學生?
科技圈近兩年大動作不斷,重組、高管大洗牌、裁員似乎已經形成了連鎖反應。

但透過這些裁員動態,不知道大家是否能從側面發現科技行業內部的一個關鍵轉變:傳統角色正在重新調整,為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能力騰出空間,與人工智慧相關的高階人才將備受青睞。
這種趨勢對於正在科技行業求職的留學生來說,也值得思考。
比如像Meta這樣的公司越來越關注機器學習 (ML) 和人工智慧 (AI) 的發展,意味著他們可能會創造出專門針對人工智慧開發的新工作。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一下Meta官網,看是否有適合自己的機會。

cr Meta招聘介面
WST也給大家整理了科技公司的最新面試真題和網申list,新增小助理回覆關鍵詞【科技】即可解鎖~

針對人工智慧衝擊科技行業的現狀,WST創始人Jerry也曾發表過自己的看法,大家可以點選檢視:
總的來說,隨著傳統技術崗位在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的推動下面臨淘汰的風險,留學生想要滿足與這個新技術時代相適應的技能需求,就一定要發揮自己作為“人”的優勢。
Networking
千萬不要覺得科技公司不需要人脈搭建,根據WST的科技導師透露:Google招聘就會先看internal的機會(實習生轉正+內部轉崗),external投遞的人最後考慮。即便是被級別高的人內推,在這個team有hc的情況下,還是需要經歷三輪的嚴苛面試。
Google並非個例。基本上企業都會優先看有內部全職員工推薦的簡歷,畢竟有內部人員背書。如果這個內推的申請者能夠滿足公司招聘需求,企業就沒必要再去額外費精力看那些從官方申請投遞的簡歷。
WST一位透過暑期實習轉正拿到Amazon全職Offer的成功學員也曾表示:

Erin
北美求職Networking都是必不可少的,除了Amazon我還拿到了多家科技公司的Referral,大家不要只盯著網申,也有很多position不會在官網上放出。
我會傾向於找校友做networking,一般來說成功率會比較大。期間WST mentor也會regularly follow up,根據我的需求安排對應導師指導networking技巧。
對於留學生來說,高薪行業的北美求職規則已改變,個人的求職邏輯需要轉變:不管你優不優秀,你需要先保證自己的簡歷“被看見”。如果大家在networking上毫無頭緒,可以聯絡WST的小助手領取相關資料包~

面試時展現自己個人長遠的發展力
對於科技求職來說,Tech重要,Communication也重要。
以前企業在面試時特別看重候選人否具備該崗位初級員工的硬技能。但如今,高薪企業面試時會更加側重透過行為面試去考察候選人是否能勝任、並且是長久地勝任。
中國留學生的硬技能從來不是短板,但很多中國留學生或者家長,往往都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軟技能的重要性。為什麼很多中國學生在校成績很好、實習經歷也多、技術性的問題都會答,但就是總拿不到offer?很有可能就是在面試中,自己的溝通技能或者是就是跟人的互動談吐,在整個interactive的process裡面,讓面試官對你的個人發展力(包括但不限於我們說的溝通能力、領導力等等)持否定態度。
因此在準備科技公司面試時,behavioral上也不能鬆懈,一方面要多去參加面試,另一方面要結合個人經歷和常見的面試題去做mock。
WST給大家整理好了一份BQ題型文件,有需要的同學可以掃描小助手二維碼領取,早早開始練習!

2025年,就業趨勢大環境不斷變化。供需嚴重失衡的局面,讓就業市場的競爭從傳統的“優勝劣汰”轉向了更為激烈的“優中取優”。AI浪潮下,留學生如何做好求職準備,畢業拿下心儀高薪offer?
不經過正規化和魔鬼式的訓練,何談年薪百萬?
備戰2026求職季
報名VIP專案,掃描下方二維碼
聯絡WST團隊諮詢專案~~


宣告:所有學員斬獲的高薪崗位實習/全職offer,均是透過WST的求職專案達到自身實力過硬,符合公司錄用標準的前提下透過官方校招渠道,自行申請所獲得。
▼點選這裡,更多求職資訊盡在W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