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正在殺死“六小虎”

導語
這場AI之戰還會有懸念嗎?
來源:技術領導力
“99%的AI公司會在泡沫破裂時面臨倒閉風險,僅有1%的公司能夠存活。” 
李彥宏的這句預言,如今正一步步成為現實,尤其是DeepSeek的橫空出世,更加劇了這場本就近乎肉身赤博的AI生死戰。
面對強敵DeepSeek帶來的開源衝擊和市場擠壓,曾被視為國產AI“希望之光”的六小虎們,似乎並沒有很好的對策,反而集體陷入生存危機。這場AI之戰還會有懸念嗎?
01
DeepSeek後時代,
“六小虎”集體求生
風光一時的“六小虎”,曾個個志向遠大,懷揣改變世界AI格局的雄心和抱負,但隨著DeepSeek帶來的巨大沖擊,如今似乎已豪情不再,而是紛紛把戰略目標從“過得好”下調為“活下去”。
百川智慧已有多名高管、聯合創始人離職,公司進一步將資源集中到醫療垂直領域。雖然已在醫療場景中開發出針對病例分析和診斷輔助的模型,但醫療市場的碎片化需求和高昂研發成本,依然讓其商業化前景充滿挑戰。
月之暗面(Kimi)則在C端市場遭遇重創。作為一款主打對話體驗的通用大模型,面對DeepSeek免費開源模式的衝擊,Kimi的使用者增長已急速放緩,其產品投放預算也被迫大幅收縮。
MiniMax選擇繼續深耕多模態方向,希望透過差異化突出重圍。雖然MiniMax已在短影片生成和虛擬主播場景中取得一些進展。但多模態技術研發成本高企、市場驗證週期長的特點,同樣會讓MiniMax的未來之路充滿不確定性。
在DeepSeek的衝擊下,智譜AI選擇加速拓展ToB市場。雖然智譜憑藉GLM系列模型,有了一定的客戶基礎,但在巨頭林立的ToB市場,單純依靠資本輸血和低價專案勉強續命,似乎也不是長久之計。
零一萬物也在ToB方向上發力。這家由李開復創辦的公司,已於2024年底停止預訓練大型語言模型,基礎大模型訓練也已經移交給阿里巴巴,轉型DeepSeek“外包服務商”,成為行業解決方案的提供者。
階躍星辰則是嘗試與吉利汽車深度繫結,試圖在 "AI + 車" 領域開闢新戰場,並開源了Step-Video-T2V文生影片模型和Step-Audio語音模型,試圖以技術差異化突圍,但仍難以擺脫算力成本飆升、資金壓力巨大的困境。
“六小虎”的調整雖各有側重,但核心目標卻是一致的,那就是“逃離DeepSeek”,找到一條能有喘息之機的路。但哪條路是對的,他們也只能在探索中找答案。
02
“開源”又“免費”,
大模型不再是好生意
DeepSeek的殺傷力,源於它顛覆性的商業模式:開源、免費、API收費。這種打法不僅在技術圈掀起波瀾,更直接掐住了“六小虎”的命脈,讓他們在大模型商業化方面的“憧憬”,變得更加黯淡和難以實現。
1、DeepSeek之下,寸草不生
DeepSeek之所以在六小虎眼中“恐怖如斯”,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核心模型開源+C端使用者免費使用+B端低價API”的組合策略。正是憑藉這套組合拳,DeepSeek不僅瘋狂吸引使用者,創下“7天使用者破億”的神話外,更是高調官宣自己的成本利潤率達到驚人的545%。
這也就意味著,DeepSeek能以極低的成本提供服務,同時又能在API收費中實現高額回報。對DeepSeek來說,這是堪稱完美的商業“閉環”,但對六小虎們而言,這是妥妥砸他們飯碗。某種程度來說,DeepSeek的這種模式徹底堵死了“六小虎”向C端收費的路。
以月之暗面為例,Kimi曾嘗試透過訂閱制和增值服務盈利,但DeepSeek的免費模式讓其使用者流失嚴重。公開資料顯示,Kimi的日活躍使用者在DeepSeek上線後出現明顯下滑,C端收入幾乎停滯。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智譜、百川、等其他小虎身上,它們的C端業務在DeepSeek的衝擊下迅速萎縮,月活增速驟降,與DeepSeek差距擴大至4000萬左右。
DeepSeek 的崛起,本質上是一場商業模式的革命。它透過開源、免費和低成本 API 服務等市場策略,構建起了一個強大的生態系統,左手技術右手價格, DeepSeek之下,寸草難生,而這也正是六小虎所面臨的艱難處境。
2、大模型toB商業化,已是紅海
失去C端後,“六小虎”不得不將希望寄託於ToB市場。遺憾的是,這個市場也早已是一片紅海。
阿里、位元組、騰訊、華為等巨頭憑藉資金、技術和生態優勢,早已悄悄佔據主導地位。新入局的創業公司要想分一杯羹,不僅要面對巨頭的競爭,還要應對企業預算普遍縮減的悲催現實。有時候為了拿到訂單,增強產品背書,不得不透過“賠本賺吆喝”的方式,去博一個並不確定的未來。
以百川智慧為例,為了能拿到與醫院合作的AI專案,讓自己更好的打上“AI醫療”的標籤,即使面臨訂單價格過低、難以覆蓋成本的困境,也不得不硬著頭皮虧錢上。智譜AI、零一萬物、階躍星辰等,也大都和百川同病相憐,要麼企業客戶訂單雖然有所增長,但收入規模遠不足以覆蓋高昂的研發成本,要麼因市場開拓緩慢,根本還沒在ToB領域站穩腳跟。
03
用“終局思維”看“六小虎”生死戰
這場大模型之戰,已不再是單純的技術比拼,而是資源、戰略和耐力的綜合較量。從“終局思維”出發,業內大佬們已經給出了清晰的預判 :大模型終局必呈三足鼎立之勢。
零一萬物創始人李開復曾公開表示,國內基礎大模型的未來,只會剩下三家:阿里、位元組和DeepSeek,其中以DeepSeek勢頭最猛。其實這並不難理解,阿里憑藉雲計算和資金實力屹立不搖,位元組依託流量和生態優勢繼續領先,DeepSeek則以開源模式和價效比迅速崛起。投資人朱嘯虎的判斷更為直白,他在一次採訪中表示,目前市場沒必要再去關注“AI六小虎”了,創業公司做底層模型已經毫無意義,大模型的競爭已經進入“贏家通吃”的階段。
DeepSeek的快速擴張很好的印證了大佬們的觀點。據公開資訊顯示,DeepSeek的API服務已覆蓋多個行業,客戶包括中小企業和大型機構,一些原本與“六小虎”合作的客戶也開始轉向DeepSeek。而它的本地化部署方案,同樣讓已經水深火熱的六小虎雪上加霜:截至 2025 年 2 月,深圳、廣州、無錫等五個城市的政務雲已全面接入 DeepSeek-R1,直接導致“友商”政務解決方案的訂單量同比大幅下降。
如果三足鼎立的格局一旦形成,也將意味著以“六小虎”為代表的創業公司的生存空間,會被徹底擠壓,甚至全軍覆沒,不可謂不殘酷。
04
“六小虎”的出路,在哪裡?
在DeepSeek的步步緊逼下,留給“六小虎”的選擇,已經越來越有限。形勢比人強,它們必須儘快找到新的生命出口。K哥認為,以下三條路或許是他們最理想、也最有可能化為現實的歸宿。
1、賣給巨頭
對於創始人而言,將公司以合理的收購價格賣給巨頭,是當前現實下最有利的選擇。就像當年 DeepMind 被谷歌收入囊中,這種方式既能讓創始人套現離場,也能給股東回報,同時還能讓積累的技術融入更大平臺,更好的為人類造福。某個角度來看,也算是對過去努力的一種交代。
2、做垂直模型
聚焦垂直領域,打造差異化優勢,是另一條可行路徑。比如,MiniMax已在語音和影片生成上取得不錯的進展,如果能繼續深耕多模態應用,或許能開闢新市場,迎來新轉機。百川智慧的醫療模型、月之暗面的長文字處理技術,都是如此,堅持下去,做到極致,都有望在細分場景中找到突破口。前提是你得能活下去,能熬得過至暗時刻。
3、成為下一個DeepSeek
最激進的一條路,也許就是放手一搏、死磕基礎模型之路,全力以赴複製DeepSeek的成功,然後用“DeepSeek”打敗DeepSeek。當然,這需要強大的技術實力、精準的市場洞察和雄厚的資金支援,同時還要面對DeepSeek諸多很難撼動的先發優勢。若要成為DeepSeek、超越DeepSeek,這條路會有多難走,不用想也知道,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無論選擇哪條路,“六小虎”們都應看清一個事實,留給他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當 DeepSeek像一條充滿活力的 "鯰魚" 橫空出世,攪動AI一池春水時,"六小虎" 們命運的齒輪也許就開始了新的轉動,今天的局面就已經註定會或早或晚的出現。
但這場洗牌帶來的,不僅僅是“追殺”和淘汰,更是技術創新的加速度和商業利他性的再認識。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唯有堅持創新,才是企業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也唯有利他精神可以一直贏得使用者的青睞。當然,不管終局如何,“六小虎”們也都是值得大家尊重的技術英雄,他們曾在一片荒蕪中,勇敢且孤獨地探索、前行過,致敬!
推薦閱讀:
1、人口越來越少,區縣合併潮來了?
2、日本,正在加速「鶴崗化」
3、上海吊牌之王,怒砸100億殺回服裝業
4、代購胖東來,有人賺了幾百萬
5、全球大通縮,來了?
——END——
【PS:點選詳情可檢視內容】
點選微信小程式👉"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