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

本文字數:1460,閱讀時長大約2分鐘
導讀:司法保護是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最後保障,也更具有威懾力。
作者 | 一財評論員
每年一度的智慧財產權宣傳週活動正在進行中,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下稱“最高檢”和“最高法”)也相繼明確了今後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的工作重點。
23日,最高檢智慧財產權檢察廳正式掛牌成立,標誌著在檢察領域我國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進一步邁入專業化、綜合化的發展階段;21日,最高法在新聞釋出會上釋出了《中國法院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24年)》,也釋出了8件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審判的典型案例。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智慧財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全國智慧財產權宣傳週活動迄今已連續舉辦16年,自舉辦以來的歷屆宣傳週主題都突出了這一點。2024年全國智慧財產權宣傳週的主題是“智慧財產權轉化運用促進高質量發展”,今年的主題是“智慧財產權與人工智慧”。兩者最基礎的要素是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加強對智慧財產權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需要強調三個方面:一是智慧財產權所有者主體的自我保護,二是透過行政執法保護,三是透過檢察和審判強化司法保護。其中第三個方面,是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最後保障,也更具有威懾力。
因此,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一是要進一步完善行政、司法等領域的充分銜接。
2024年5月,國家智慧財產權局會同中宣部、最高檢、最高法和公安部、司法部等部門釋出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工程實施方案》中強調,在執法司法方面,要加強司法保護、行政執法和行政裁決,構建有機銜接、協同高效的智慧財產權執法司法體系。
在前述最高法新聞釋出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努力統一裁判規則,加強反壟斷執法司法協調配合。這句話也體現在智慧財產權保護上。再加上最高檢智慧財產權檢察廳正式掛牌成立以及在行政執法上各項法規的完善,從行政到司法上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鏈條更加完備。
二是要進一步依法強化對侵害智慧財產權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來自最高法的資料表明,2024年,全國人民法院對智慧財產權領域惡意侵權情節嚴重的460起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同比增長44.2%,從而有力震懾了侵權者,有效維護了權利人合法權益,大大提升了創新動力和創造活力。
其中,人民法院審結的“新能源汽車底盤”技術秘密侵權案,適用懲罰性賠償判賠6.4億餘元,該案也入選了“新時代推進法治程序2024年度十大案件”。
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根本目的是對財產權的侵犯,包括現有的以及將來的收益。最高法相關人士表示,人民法院將不斷完善懲罰性賠償的裁判規則,細化認定標準,破解適用難題,切實發揮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懲戒侵權行為、嚴格保護權利、有效激勵創新的制度價值。
三是要針對重點領域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
在前述最高法新聞釋出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要將網際網路平臺、科技創新、資訊安全等作為重點關注領域。
最高法相關負責人在介紹智慧財產權典型案例時強調,公佈的案例中涉及生物醫藥、AI技術、網路遊戲等行業領域,進一步明確了相關裁判規則,彰顯了司法裁判對行業發展的引領、規範和保障作用。
越是前沿領域越是智慧財產權侵權的“重災區”,因為這涉及關鍵領域的科技進步和使用場景創造,也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潛力。相信在這方面的規範標準會越來越嚴,越來越具體化,懲罰措施也會更加嚴厲。
總之,隨著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智慧財產權保護越來越成為重要支援力量,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需要行政、司法等各方形成合力,其中司法是最後的保障。這還需要繼續有針對性加強力度,包括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整個鏈條建設以及加大對侵權行為的處罰等諸多方面。
微信編輯 | 七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