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工業時代,機器裝置是革新生產結構的重要拐點,邁入數字化時代後,其依舊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骨架”,在產業升級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隨著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持續深入推進,各類基礎設施亟需換新,而為順應智慧化、低碳化需求,軟硬協同更新也是必然趨勢。
在此背景下,2024年3月7日,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兩新行動方案”),將重點實施裝置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迴圈利用、標準提升“四大行動”。聚焦裝置更新行動,明確提出了四個具體方向——推進重點行業裝置更新改造、加快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領域裝置更新、支援交通運輸裝置和老舊農業機械更新、提升教育文旅醫療裝置水平。分別在產業側與消費端,覆蓋了工業、建築、交通、農業、教育、醫療、文旅等領域。
利好政策頻發,產業側“危機相生”
透過今年內頻頻頒佈的利好政策便不難發現,推動“兩新”可以說是我國2024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其中包括了:
2月23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強調,實行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將有力促進投資和消費,既利當前、更利長遠。同時,會議指出,要推動各類生產裝置、服務裝置更新和技術改造,鼓勵汽車、家電等傳統消費品以舊換新,推動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
3月5日公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推動各類生產裝置、服務裝置更新和技術改造。
3月7日,《推動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正式釋出。

3月27日,工信部等七部門印發《推動工業領域裝置更新實施方案》,提出以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化升級為重點,並提到了要堅持軟硬體一體化更新。
同一天,住建部印發《推進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裝置更新工作實施方案》,提出以住宅電梯、供水、供熱、供氣、汙水處理、環衛、城市生命線工程、建築節能改造等為重點,分類推進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裝置更新。
5月16日,工信部發布《國家工業和資訊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目錄(2024年版)》,面向12個工業細分領域及3個資訊化領域節能降碳場景,梳理了若干有針對性的技術與高效節能裝備。
7月24日,發改委、財政部印發《關於加力支援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統籌安排30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持續推動“兩新”政策落地見效。

9月23日,國家發改委舉行專題釋出會介紹“兩新”政策總體進展成效有關情況。據悉,在地方層面,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5個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都已經出臺加力支援“兩新”的實施方案,同時印發了各類地方配套實施細則,超過140份。
毫無疑問,在對口政策與財政支援這兩架馬車的拉動下,“兩新”正駛向快車道,一場“煥新”改革已經如火如荼地在千行百業展開,圍繞工業、建築、交通、農業等多領域的“舊改”專案快速落地。落實到產業側,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快速湧現的新裝置採購、新方案升級需求,將極大拉動相關企業的業務增長;另一方面,“兩新”的核心目標不止是單純的機器裝置更新,而是以此提升生產效能,推進傳統行業的智慧化、低碳化轉型,所以,相關企業需要針對不同細分領域的實際痛點,有的放矢,切實幫助行業使用者實現提質增效。
兩大閉環,美的樓宇科技開啟“綠色行動·以舊換新”計劃
不同於新建專案能夠更加自由地規劃智慧系統,舊改專案在技術、方案設計、經濟成本以及專案實施這四個維度都面臨著不同的難點。
技術層面,舊改專案受限於原有建築結構、內部佈局等,需要先對原裝置及系統進行深入研究、探索,全面瞭解專案主體,幫助客戶梳理改造需求,有針對性地結合現場環境、裝置情況來選擇創新技術的應用,從而實現視覺化的裝置管理與資料分析。
方案設計方面,老舊裝置的退役年限與其使用場景高度相關,目前尚且沒有一定之規,所以在舊改專案中需要根據實際使用狀態來論證該裝置是否能夠繼續使用,進而開展方案設計。同時,舊改專案往往年代久遠,原設計圖紙等材料在管理運營團隊的更替中可能存在遺失、損壞,也在某種程度上增大了深化設計的難度。
經濟成本方面,舊改專案的前期勘察階段可能涉及原有資料清洗、資料比對、方案論證及調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資金。
在實施層面,舊改專案的客戶大多要求不停業、不停產,不能影響原有業務的連續性,同時還要保障系統穩定性與安全性,挑戰可想而知。此外,在專案實施過程中還可能遇到智慧化系統無法互通的情況,新老系統協議不同,或是新系統需要處理不同源的基礎資料,需要進一步協調各部門。
總結而言,舊改專案絕非更換一批具備智慧功能的新裝置這麼簡單,需要考驗企業的綜合實力。大浪淘沙,面對政策紅利與激增的行業需求,把握機遇的企業或許不在少數,但是能夠直面挑戰的企業除了需要具備技術實力外,還應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
作為行業領航者,美的集團一直是國家政策的積極響應者與實踐者,從2009年的家電下鄉,到2021年的“綠色戰略”,再到2023年的“回收補貼”和“換新補貼”等活動,美的的產品及業務也在持續擴張迭代。如今,面對“兩新”政策,美的集團於4月30日便宣佈投入80億元人民幣,大規模推動旗下全品牌和全產品類別的以舊換新及裝置更新行動,包含全屋家電及暖通、電梯、機器人及醫療器械等工程裝置。

其中,作為美的集團旗下的五大業務板塊之一(智慧家居、樓宇科技、工業技術、機器人與自動化和創新型業務),美的樓宇科技無疑是“兩新”的重要參與者,其依託兩大閉環已經在諸多領域落地了舊改專案。
其一是軟硬結合的閉環,公司的樓宇建築智慧生態整合方案能夠提供軟硬一體的建築節能更新改造,解決方案具體包含了:高效裝置、系統最佳化、智慧控制、智慧運維、樓宇智慧化等,可以針對不同場景,提供最優節能組合方案,針對不同專案需求,提供多種賦能方式:節能診斷、高效機房、EMC、BOT等等。
其二是交付與智慧運維的閉環,前期完成裝置與系統的更新後,還能基於其智慧運維繫統進一步為客戶提供執行資料的視覺化分析等功能,持續推進綠色、低碳化運營。
此外,積極響應“兩新”政策,美的樓宇科技也釋出了“綠色行動· 以舊換新”計劃,從5月1日起,為新簽訂的舊建築改造專案提供全方位的支援和優惠政策,涉及新機補貼優惠和提供專項舊改服務。
首先,新機型優惠補貼包括多聯機、水機、模組機、風管機和電梯等全系列產品。
其次,專項舊改服務輻射售前階段、專案實施階段以及增值服務:
-
在售前階段,提供免費的現場勘查和專家建議,免費設計專用的改造方案,簡化安裝過程,同時還針對大型中央空調裝置提供專業回收服務,最大化舊機器的價值。
-
專案實施階段,為客戶提供免費的監理服務,包括監理報告和除錯建議,以及舊系統的免費管路及線路檢驗。質保期內還將提供i管家智慧運維服務,包括免費的主動預警和機組健康度報告,以及執行節能建議。
-
增值服務方面,為客戶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援和培訓,包括年度的技術培訓和應急故障處理培訓,確保裝置穩定執行。質保期內,還將提供免費的年度巡檢和技術答疑服務。對於重大專案,還會提供機房美化和重大節點現場駐守保障。對於符合國家三包法的情形,還可享受免費退換機服務。
見微知著,三大案例透視行業積累
基於其軟硬一體的解決方案,美的樓宇可以已經在建築、工業、農業、醫療、教育等多個領域,落地了頗具特色的行業賦能方案,打造了上海花旗集團大廈、德州財金智慧農業產業園、舟山普陀山機場、上海第一百貨、北京教育部綜合辦公樓、李寧深圳總部、寧波市第六醫院、湘投控股集團等眾多優秀案例。見微知著,本文將透過上海花旗集團大廈、德州財金智慧農業產業園、舟山普陀山機場3個案例,進一步剖析美的樓宇科技的舊改之道。
首先,花旗集團中國總部大廈矗立於黃浦江畔,這幢共計42層的上海金融地標竣工於2005年,在近20年兢兢業業的執行中,逐漸暴露出裝置老化導致效能衰減嚴重、系統故障率高、整體能效水平低等諸多問題,例如,其單位面積能耗量比同期上海市綜合辦公建築平均水平高30%以上,且製冷效果也每況愈下。
2022年11月,美的樓宇科技正式成為花旗集團大廈節能改造的“合夥人”,對其集中能源站進行整體最佳化升級,透過雲端、軟體、硬體三位一體的頂層設計方案,實現裝置、應用、資料統一集中管理。

硬體方面,本次舊改採用美的鯤禹磁懸浮變頻離心機組,並將所有冷水機組都接入了美的ChillerDoctor智慧水機控制系統。同時,裝置還搭載美的M-BMS高效節能控制系統,使用AI E+E(能效+環境)最佳化演算法,最終實現了系統全自動最佳化執行。軟體方面,基於美的智慧運營中心IOC及雲能效管理平臺,實現整個大廈能耗管理、負荷控制和高效運維。雲端採用智慧運維引擎、資料探勘引擎、最佳化決策引擎,實現數字化監控、預警分析、自動生成能效日曆。
最終,經模擬系統軟體測算,花旗集團大廈的製冷系統能效從改造前的1.0W/W左右提升到了5.5W/W以上,系統執行費用降低了40%以上,相當於每年降低碳排放超2600噸。
其次,作為亞洲單體面積最大的文洛式智慧玻璃溫室,德州市智慧農業產業園也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示範工程專案和省重點專案。此次改造升級中,德州市智慧農業產業園利用“1500米中深層地熱能源”替代了傳統的“天然氣鍋爐供暖”,按照“以灌定採”原則,建設四眼開採井、六眼回灌井和一處地熱能源站,安裝了7臺美的鯤禹高溫熱泵機組,並採用美控智慧能源綜合解決方案,總供熱能力約21712kW,可滿足25.4萬㎡溫室用熱需求。

具體而言,硬體方面,美的鯤禹為該專案定製的高溫熱泵機組,採用“中深層地熱能源+高溫水源熱泵”技術,園區內供暖系統的低溫迴圈介質進入地熱能源站進行三級換熱提溫。軟體方面,美控智慧能源綜合解決方案透過對一級板式換熱器一次側、二次側供回水溫度等超350個裝置點,進行引數監測、氣象監測、感測器資料管控等,實現了無人值守管理,系統可根據室外環境溫度變化,以及種植溫室的用熱需求,自動控制出水溫度、流量。同時,系統能夠對地熱井的水位、溫度、流量和系統能耗、系統供熱量、系統COP等資料即時監測,實現高效管理、科學利用,進而實現供熱站數字化、資訊化、規範化、現代化執行。
據悉,經過本次改造,德州市智慧農業產業園一產季節約能源成本1100餘萬元,相當於每年節約標準煤1.0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42萬噸。
最後,舟山普陀山機場應用美的樓宇科技暖通空調AI節能系統,在不更換原有任何內外機裝置的情況下,實現了中央空調系統的全自動智慧執行,同時還基於冷機末端自動控制,從冷熱源、末端、動力裝置等多個方面節約能耗,節能率提升20%+。
總結來看,美的樓宇科技在硬體端能夠提供多聯機、水系統、熱泵、電梯裝置節能改造,同時還面向公共建築、工業、農業、低碳園區等細分領域,提供基於AI演算法的完整解決方案,實現智慧化升級。在保障軟硬協同的同時,還深耕不同行業,精準把握實際痛點,助力企業“煥新”。
寫在最後
美的樓宇科技資深解決方案架構師宋應乾在接受物聯網智庫等媒體採訪時介紹道,舊改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 4 方面,即政策驅動與市場需求相結合、智慧化與綠色化的普及、模組化與整合化技術的應用落地、能源綜合管理與可持續發展成為大趨勢。
如今,2024年已經接近尾聲,但是傳統行業、企業的改造仍然任重道遠,相信美的樓宇科技能夠持續將其軟硬系統的優勢帶向更多細分領域,為產業側節能改造、降本增效貢獻力量!
參考資料:
《構建經濟與環境雙贏發展,以舊換新激發萬億市場新空間》,物聯網智庫
《“綠改”花旗集團大廈,美的魔法“靈得很”!》,美的樓宇科技
《美的樓宇科技攜手德州市智慧農業產業園,共推低碳農業》,美的樓宇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