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
週一至週五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 細胞生物學 ·
細胞在體內的位置會影響免疫系統的效果

小鼠腸絨毛,圖中的點和線代表細胞網路(圖片來源:Elena Lin, UCSD)
人體免疫系統就像一支由專業士兵(免疫細胞)組成的軍隊,每個免疫細胞在抵抗疾病的過程中都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在最新發表在《自然》(Nature)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叫作組織駐留記憶CD8 T細胞(tissue resident memory CD8 T cells)的免疫細胞如何根據它們在小腸內的位置發揮獨特的作用。
研究人員利用先進的轉錄分析技術,繪製了指導不同位置組織駐留記憶CD8 T細胞的遺傳指令。結果發現,小腸內的組織駐留記憶CD8 T細胞在腸道內的位置決定了它們的作用。位於小腸絨毛頂端的組織駐留記憶CD8 T細胞亞群殺傷力較強,旨在攻擊立即入侵的病原體,並防止感染進一步擴散,作用類似於戰場前線的瞭望塔守衛。而在隱窩(crypts)區域中,另一類組織駐留記憶CD8 T細胞亞群作為後備免疫力量,隨時準備在人體將來遇到相同病原體時做出反應,起到了“增援”的作用,為人體提供了持久的免疫力。這一發現揭示了組織駐留記憶CD8 T細胞如何適應其在體內的位置,從而協調有效的免疫反應,以及微環境和細胞相互作用如何形成這種位置特異性適應。(ALLEN INSTITUTE)
· 核汙染·
中國原子能機構:福島附近海水3種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常
據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2024年10月中旬,我國專家赴福島核汙染水排海口附近海域獨立採集樣本。經向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瞭解,此係我國首次對福島核汙染水排海進行獨立取樣,國內科研機構已經完成對樣本的檢測和分析,氚和銫-137、鍶-90等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常。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工作流程,相關具體資料將由IAEA彙總後統一公佈。
專家表示,由中國等利益攸關國對福島核汙染水排海實施獨立取樣,有助於國際社會獲取真實有效資料,及時掌握排海影響,也可同IAEA和日方自主監測結果形成比對驗證,是對排海實施國際監督的重要一環。結合迄今各類監測資料,暫未有跡象表明排海對相關海域海洋生物造成影響。
專家同時指出,福島核汙染水排海沒有先例,日方啟動排海的單方面行為缺乏正當性、合理性,從科學上要始終保持審慎態度。單次檢測結果參考意義有限,IAEA框架下開展的國際監測是長期的,中國等利益攸關國將持續參與並繼續實施獨立取樣監測。(環球網)
· 地球科學·
地球地幔中藏著穩固的“島嶼”

LLSVPs的位置和地球橫截面圖,分別展示了地震波的波速(左)和衰減(右)情況。圖片來源:Utrecht University
地震波穿過地球內部時,也帶上了地球內部的資訊,地質學家從而可以研究地球內部的結構。之前地質學家曾發現在地幔深處於地核交接的區域,存在兩片巨大的“島嶼”,規模堪比大陸。而近日一篇發表在《自然》(Nature)上的論文指出,這些區域不僅比周圍的區域更熾熱,而且它們必定也十分古老:至少有5億年的歷史。這些結果與目前地幔均勻混合且快速流動的觀點相悖。
這兩片巨大的“島嶼”一片位於非洲下方,一片位於太平洋下方,深度均為2000多千米,本身規模均達到1000千米的級別,它們曾被稱為“大型低剪下波速體”(Large Low Seismic Velocity Provinces,LLSVPs)。地震波在傳播時,高溫會加速地震波的衰減,研究人員由此推測出LLSVPs的溫度比地幔其他區域更高。(UTRECHT UNIVERSITY)
· 天文學·
來自外太空的啁啾合聲波
將合聲波轉換成音訊訊號。音訊來源:原論文
合聲波是電磁輻射暴,持續時間僅幾十分之一秒,將這些合聲波轉換成音訊訊號後聽起來就像鳥叫聲。它們對於地球輻射帶的形成、脈動極光以及粒子能沉澱到地球大氣中都具有關鍵作用。傳統觀點認為,合聲波形成於行星偶極磁場。但近期在《自然》(Nature)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則給出了相反的證據。
研究人員在距離地球16.5萬公里的地球中尾中性片區域探測到了上升調合聲波。在這個區域中地球磁場高度扭曲,而且沒有偶極磁場效應。作者表示,探測到的波持續時間接近0.1秒,啁啾頻率接近每秒100赫茲,與距地球更近處探測到的波類似。他們認為,這兩個區域有著類似的形成過程,都不由環境主導,並指出該發現說明合聲波或能在太空中任何地方形成,而不僅僅是在行星偶極磁場中形成的。
· 政策·
規模或達5000億!特朗普揭幕“星際之門”AI基建計劃
據財聯社報道,當地時間週二(1月21日),美國新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白宮宣佈了一項名為“Stargate”(星際之門)的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投資計劃。特朗普稱,OpenAI、軟銀和甲骨文三家公司最初將向星際之門投入1000億美元,並且這一金額會在未來四年增加至5000億美元,專案將從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個數據中心開始。(財聯社)
封面來源:IAEA Imagebank
撰寫:王昱、冬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