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得一提的是,《哪吒2》也是全球動畫電影票房TOP3唯一非好萊塢影片,已經進入全球票房榜前十,實現了中國動畫電影的歷史性突圍。
電影背後的男人——導演餃子,也被推向了聚光燈下。

《哪吒2》定檔時,餃子曾在微博上轉發過相關訊息,並配了一個哪吒“侷促”的表情。
有網友調侃:
“‘失蹤人口’終於迴歸!”
對此,餃子笑稱: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愛乾的事兒,我覺得我就適合悶起頭來做事兒,這個狀態也是我最享受的。”
看完了導演餃子棄醫從影的經歷,讓人頓悟:
人要過好一輩子,必須經歷3次和解。

與孤獨和解
餃子,本名楊宇,1980年出生於四川瀘州。
餃子本是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的一名醫學生,但他對本專業實在提不起興趣。
2003年畢業後,餃子決定放棄醫學,選擇投身動畫創作,但當時身邊很多人都不看好他。
“別人對我有很多偏見,覺得我這是瞎折騰,這麼好的專業拋棄不要了,肯定是錯誤的決定。”
沒有受過專業培訓、沒有老師、沒有資源和人脈,餃子一個人跌跌撞撞。
朋友看到他的狀態後,也只說了一句:
“好自為之吧。”
他先是在一家三維動畫廣告公司上班,一年後辭職,開始獨自創作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
有長達三年半的時間,餃子幾乎每天都是“客廳——臥室——廁所”三點一線閉門搞創作,家裡連網線都沒有拉。
餃子就像一位苦行僧,在寂靜中打磨技藝,在孤獨中尋找靈感。
2008年,餃子推出《打,打個大西瓜》,先後斬獲了30多個國內外獎項。
2015年,餃子與團隊一起開始製作《哪吒1》,2019年一上映便轟動全國。
五年磨一劍,如今餃子再次推出《哪吒2》,直接創造了中國動畫電影的票房神話。

餃子從青蔥年華走到不惑之年,從一名不被看好的醫學生,到成為中國動畫電影的領軍人物,這其中的孤獨與辛酸,只有他自己能體會。
多年來,餃子早已學會了享受孤獨,將孤獨化作創作的養分,每一筆色彩、每一個人物、每一句臺詞,都是他與內心對話的具象表達。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害怕孤獨,總是試圖用各種社交活動、娛樂方式來填滿每分每秒,生怕自己陷入獨處的寂靜。
然而,孤獨並非洪水猛獸,它是成長的契機,是沉澱自我的時光。
魯迅說過:
“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
朋友漸行漸遠,沒人找你吃飯,沒人喊你喝酒,連電話也沒幾個。
這並不可怕,無需內耗自己,與其糾結與他人的關係,不如學著與孤獨和解。
人到中年,更要學會清理社交圈子,知己二三足矣。
我們與其將閒暇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社交上,不如用心取悅自己,讀書、跑步、做飯、畫畫、旅行……做自己喜歡的事,其他交給時間 。
當學會了享受獨處,不再追求外在的繁華和虛榮,而是專注於內心的修養和成長,我們才能真正活出自我,活出生命的厚度。

與痛苦和解
2008年,餃子推出《打,打個大西瓜》,他一個人,一臺電腦,耗時三年多,幾乎哪裡都沒去過,每天就悶在家裡搞創作。
2019年,《哪吒1》上映,劇本前後歷時兩年才完成,總共修改了66稿,製作週期又長達三年,哪吒的形象也歷經100多個版本的迭代。
有隊友感嘆,餃子摳特效已經摳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我們覺得這些笑已經非常生動了,為什麼還要改嘴角,這個嘴角改一下又要兩週,眉毛改一下又要兩週,太浪費時間了。”
但餃子不達目的不罷休,他始終堅持:
我們做作品,就不能給自己留後路,永遠都要傾其所有去付出。
到了專案的後期階段,對於整個團隊來說,“996”都是奢侈,不得不改成“007”。
餃子說,電影中哪吒黑眼圈的形象,大部分靈感就來自團隊的集體熬夜。
到了《哪吒2》,挑戰自然更大,因為觀眾的期待值只會更高,餃子對自己也同樣抱有更高的要求。
《哪吒1》上映時,餃子看上去還像個小夥子,而到了《哪吒2》,餃子已經添了不少白髮,可見背後的巨大付出。

餃子透露,為了讓動畫師更好地瞭解他的想法,《哪吒2》裡百分之七十的內容,他都親自表演過。
比如哪吒開心的表情,哪吒在申公豹他爹面前念順口溜的那一段等等。
《哪吒2》裡僅特效鏡頭就已經超過1900個,而此前的《哪吒1》全片所有的鏡頭數量也只有1800多個。
餃子喜歡這種追求完美的感覺,他把每一部作品都要當成自己最後一部作品去創作,不給自己留下任何突破的可能性。
正如餃子在《人物》採訪中所言:
“每一次都要突破極限,每一部作品都不能保留任何實力,每一次都得全力以赴,這種壓力是會帶來痛苦。但現在我不內耗了,我善待這個痛苦,我和它和解了。我覺得一直冥思苦想解決的出路,不驕不躁,總會有答案。當你知道一定熬得出來,就不會那麼痛苦,你會善待它,包容它,接納它,這就是個過程。”
餃子的成功並非偶然,每一部作品都是他不怕改稿,死磕到底的成果。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沒有誰的人生會一帆風順,我們也會遭遇各種各樣的痛苦。
但可以試著將痛苦轉化為成長的養分,在痛苦中重新審視自己,透過讀書、學習新技能,拓寬自己的認知邊界,挖掘自身的潛力。
有句話說得好:
“你不逼一逼自己,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當我們真正做到與痛苦和解,內心就會變得愈發強大,就像餃子一樣,在痛苦中蛻變,綻放,書寫出屬於自己的壯麗人生詩篇。

與等待和解
最初,餃子以為《哪吒2》三四年就能做完,結果沒想到熬了五年。
當時做《哪吒》分鏡頭時,他們找了許多國內頂尖的設計師,但一些分鏡師看了要求後,都覺得無從下手。
但餃子不圖快,只圖好。
他堅定地認為:
從事動畫事業是他一輩子的事,而不是為了賺快錢;必須要寧缺毋濫,而不是很快地製作出來。
所以,《哪吒2》磨分鏡的時候很慢,比《哪吒1》還慢。
每一個分鏡畫好了之後,餃子感覺“可以,這樣挺好”,但總會反問,“能不能更好?”,然後繼續不斷嘗試。
餃子坦言:
“有的鏡頭製作甚至貫穿整個週期,三年多一直在做一個鏡頭,還有一些實驗性的鏡頭,因為之前沒人試過,所以無法用時間來規劃進度,就像一道數學難題,說不定什麼時候能解決。”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道: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一個人想要實現目標,必須學會等待,降低慾望,達到心無雜念的專注,最終方能成功。
就像餃子,他沒有因為一時的成功被慾望矇蔽雙眼,而是繼續埋頭做事,不怕熬,不怕等待,因此才取得了如此耀眼的成就。
人人都喜歡錢,但如果做事時眼裡只有錢必定走不長遠。
學會與等待和解,接受等待,慢下來,靜下來,才能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作家路遙,在創作《平凡的世界》時,他沒有急於求成,而是遠離城市的喧囂。
在簡陋的窯洞裡,花費數年時間,全身心投入到創作中。
為了更真實地展現那個時代的生活,他查閱大量資料,走訪無數普通人,字斟句酌地打磨細節。
正是這份力求最好,不怕等待的心態,讓他創作出了《平凡的世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很多時候,慢一點沒關係,一個人只要清楚自己的內心,安安靜靜去做就行。
等待不是妥協,而是與時間結盟。
就像著名學者餘世存在《時間之書》中寫道:
“年輕人,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
人這輩子,要想過好這一生,必須學會與孤獨和解、與痛苦和解以及與等待和解。
正如梅花,總要歷經漫長的寒冬才能含苞待放。
點個在看,人生漫漫,願大家都能在孤獨中自省,在痛苦中成長,在等待中堅守,將自己的日子過得熱氣騰騰。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