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產量頂四年!朝鮮炮彈產量大增

作者 / 林海東
朝媒繼54日報道金正恩視察“重要坦克廠”訊息之後,57日又報道了金正恩視察“第二經濟委員會所屬重要軍工企業”的訊息。
5.4報道一樣,此次朝媒仍沒有報道金正恩視察的時間和地點,但金正恩及其陪同人員的著裝與5.4報道一致,陪同班底也基本相同。從這一點上看,兩次的視察似乎沒有相隔三天那麼長,極有可能是按需報道,亦即按需要梯次緩緩釋放訊息。
第二經濟委員會,是朝鮮軍需工業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門之一。所謂“第二經濟”,指的是軍需軍工相關經濟活動,與“國民經濟”做個區分;這就像當初它把國防科學院叫做“第二自然科學院”一樣。這裡的“第二”,都不是排序,而是特殊性的標記。第二經濟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朝鮮軍需軍工行業的生產與經營,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獨立系統中執行。大致說來,除了金正恩和軍需工業部,別人插不了手。
金正恩此次視察的“第二經濟委員會所屬重要軍工企業”大致涉及兩家或者說兩類,一是“炮彈綜合生產企業”;二是“機械製造綜合企業”。前者生產直接產品(炮彈),後者則生產製造產品所需裝置(機床及其他裝置)。所以,我們在金正恩的陪同人員中,才會看到趙春龍、洪英七、金勇煥,而5.4報道時出現的金正植則不在5.7報道的陪同之列,因為這位親信大將以搞導彈、火箭為主,而前三位都與炮彈生產和機械製造有關。這些陪同人員的相關情況,參見54日的“金正恩跪坦克”一文,不贅述。
在我看來,在當前態勢背景下,金正恩此次視察的意義並不像某些外媒所說的那樣,是什麼擴大出口、換取外匯之類的老生常談,而是另有他意,極有可能與那個“近期會揭曉的有趣會面”(俄總統外交政策顧問烏沙科夫的說法)相關。這一點,暫且按下不表,等過段時間那件事情發生時再說。順便提一句,烏沙科夫已經確認,元帥以及參戰朝軍均不會參加5.9閱兵式,而是由朝鮮“大使級代表”參加(大機率是現任駐俄大使申紅哲)。
意義放下不談,來看金正恩此次視察披露的兩個比較重要的資訊——
其一,那家“炮彈綜合生產企業”的產量已經達到“常年的4倍、最高年產的2倍”;用金正恩的話說,就是炮彈生產能力“空前的高速增長”。那麼,這個業績是怎麼來的?這要回溯到去年。2024年朝鮮做了一件事情,即第二經濟委員會所屬重要軍工企業的“產能擴建及現代化改建”,以及新建現代化軍工企業。那家炮彈生產廠就是一邊進行現代化改造,一邊持續進行炮彈生產的。從目前產量的翻番情況看,這項工作是“成功”的,因此,金正恩評價稱,這證明了勞動黨“軍工產業現代化政策方向的正確性”。一個樣板豎起來,那麼,各類軍工廠都要隨之“現代化”起來,這意味著接下來朝鮮軍工產能的極大提高,與近年來“量產化”的要求相適應。
其二,本文開頭講到朝鮮的“按需要緩釋資訊”模式,這是我們在長年觀察中屢見不鮮的事情。此次金正恩在視察那家“機械製造綜合企業”時,釋放出了一個去年6月作出決定但外界並不所知的重要資訊——勞動黨八屆十中全會(2024.6)審議通過了第二經濟委員會機械工業發展戰略報告,包含“第二委員會機械工業”發展的總目標以及按年度劃分的階段性目標;其中,總目標是“為朝鮮國防工業飛速發展為世界一流先進工業提供決定性保證”。八屆十中全會結束的當時,朝媒的會議公報中並未涉及上述資訊,此次透過金正恩視察對外披露,與朝鮮“擠牙膏”式的資訊披露模式基本相符。近年來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八屆九中全會(2023.12)公開的“海軍核武裝化路線”(現在叫“海軍武力強化路線”),在當時的全會上被證實為勞動黨八大(2021.1)提出的國防發展五年計劃內容之一;而這一計劃的成果就是剛剛下水的“崔賢”號。
大致如此吧。順便提一句,上述朝鮮這種“按需要緩釋”的資訊披露模式,決定了我們要“追劇”,而不是停留在第一季。遺憾的是,追劇的人太少,但停留在第一季甚至前傳的人太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