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加拿大全員危機”關稅前夕BC省長突然撤銷兩大限制!

 △我是可以掃的△ 
[溫哥華頭條Vancouverheadline 編輯]
開始反擊?!
【加拿大樂活網lahoo.ca Gina綜述】隨著美國對加拿大商品加徵關稅的威脅迫在眉睫, BC省近日終於採取行動,宣佈取消了兩項省際貿易限制,以促進加拿大內部的貿易流通,並減少外部經濟衝擊的影響。
在省和地區貿易部長會議上,BC省撤銷了其在《加拿大自由貿易協定》(CFTA)下的兩項豁免:一項限制漁業投資,另一項可用於限制政府採購。這一決定旨在加強加拿大東西向貿易合作,同時為應對美國即將實施的關稅做好準備。
圖源:theglobeandmail

 △我是可以掃的△ 
漁業投資限制:以前,BC省對外省的投資漁業有一些限制,現在取消了。這意味著其他省的企業可以更容易來BC省投資漁業,促進經濟發展。
政府採購限制以前,如果其他省限制BC省的企業參與他們的政府採購,BC省可以“以牙還牙”,也對那些省的企業設限。現在取消了這一規定,意味著BC省的企業可以更自由地參與其他省的政府採購專案。
簡單來說就是,讓加拿大各省之間的生意更容易做,同時減少美國加稅對加拿大經濟的影響。
聯邦政府表示,消除內部貿易壁壘可能為加拿大經濟額外增加2000億加元,並最大限度減輕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影響。
BC省就業、經濟發展和創新部長戴安娜·吉布森表示:“我們今天的行動比以往更具實質性,離實現貿易自由化的目標更近了一步。我相信,這將推動商業和服務流動,促進經濟增長。”
上週,聯邦政府已取消了《加拿大自由貿易協定》下39項聯邦豁免中的20項。新斯科舍省也提出了一項減少省際貿易壁壘的法案,BC省省長尹大衛對這一舉措表示支援,並暗示BC省可能推出類似政策。
此外,聯邦交通和內部貿易部長安妮塔·阿南德呼籲各省承認外省的勞動認證和法規,以進一步推動勞動力流動。

 △我是可以掃的△ 
前阿爾伯塔省省長雷切爾·諾特利指出,取消內部貿易壁壘是加拿大適應新經濟現實的關鍵一步。她強調:“我們需要在東西向基礎上加強經濟主權和可持續性,同時開拓非美國市場,以應對不確定性帶來的挑戰。”
美國計劃對大多數加拿大出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並對能源產品徵收10%的關稅,這些措施將於本週二生效。阿爾伯塔省和新斯科舍省的預算已顯示,關稅威脅對加拿大經濟產生了負面影響。
諾特利還呼籲各省在經濟動盪中保護社會安全網,特別是低收入和弱勢群體。她表示:“在經濟變化中,受影響最大的是最脆弱的人群。我們必須確保他們得到支援,避免因不平等引發更深層次的危機。”
不過加拿大網友似乎對此並不買賬,怒斥僅取消兩項限制如同作秀!
“加油!為了盤活加拿大經濟,解決了2個限制,還有剩下10,000個呢!”
圖源:theglobeandmail
“典型加拿大速度,反應如同蝸牛。
圖源:theglobeandmail
 △我是可以掃的△ 
人人自危 加拿大企業家慌了!
過去幾十年,加拿大企業一直享受著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紅利,大部分商品出口美國都是免關稅的。
但這一切即將改變——在即將到來的3月4日(週二)美國將實施對加拿大所有商品徵收25%的關稅,能源產品更是要加徵10%的稅! 
圖源:financialpost
多倫多的海關經紀人史蒂夫·博齊切維奇(Steve Bozicevic)最近忙得不可開交,每天收到無數郵件,問的都是同一個問題:“我的商品該用哪個關稅程式碼?”
他說:“以前沒人問這些,現在每個人都像在打仗一樣,急著搞清楚怎麼交稅、誰來交稅。” 
關稅程式碼(HTS程式碼)是一串10位數字,用來識別商品並確定關稅稅率。以前,這些程式碼對企業來說並不重要,但現在,每一個細節都可能影響企業的生死存亡。 
比如,一家賣橡膠地墊的公司,以前可能把商品申報為“橡膠製品”,但現在為了少交稅,可能會改成“橡膠地墊”或“可直接使用的成品”。雖然意思差不多,但稅率可能天差地別! 
面對關稅威脅,加拿大企業們正忙得焦頭爛額,整理檔案、研究對策,甚至考慮把業務搬到美國去以避免關稅帶來的成本上漲和物流延誤。。。一些企業甚至考慮直接在美國開廠,徹底避開跨境關稅。
雖然操作難度大,但不少企業已經開始研究“首次銷售出口”規則,這是一種複雜的關稅規避方法,允許企業根據商品在供應鏈中的首次銷售價格來計算關稅,從而降低稅負。

 △我是可以掃的△ 

加拿大反擊:對美加徵25%關稅

而加拿大為了反擊美國的關稅,宣佈將對155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徵收25%的報復性關稅,分兩階段實施:
– 第一階段:針對食品、家電、服裝、紙漿和紙張。 
– 第二階段:涵蓋汽車、航空航天產品、鋼鐵和鋁、水果和肉類。 
與此同時,加拿大網友也在社交媒體上自發起“抵制美國貨”的行動!

圖源:pentictonwesternnews

 △我是可以掃的△ 
該活動號召全國民眾在2月28日抵制所有美國企業,例如沃爾瑪(Walmart)、家得寶(Home Depot)、百思買(Best Buy)、亞馬遜(Amazon)、麥當勞(McDonald’s)、史泰博(Staples)、Gap、玩具反斗城(Toys R Us)和好市多(Costco)等美國企業。
然而,面對加拿大民眾因美國關稅威脅而日益增長的憤怒情緒,彭蒂克頓及葡萄酒之鄉商會(Penticton & Wine Country Chamber of Commerce)提出了不同的應對方式——儘可能選擇購買加拿大本土生產的商品。
商會表示,與其抵制美國產品和商店,居民們可以尋找標有“加拿大產品”或“加拿大製造”的商品。雖然並非百分之百準確,但條形碼以“00到13”開頭的商品通常來自加拿大。商會還鼓勵使用“Shop Canadian”、“O SCANada”和“Maple Scan”等應用程式來幫助識別加拿大製造的商品。
唉!不論這關稅戰走向如何,最終倒黴的還是咱們普通老百姓啊!
信源:pentictonwesternnews,financialpost,theglobeandmail

歡迎關注北美報告影片號
(進入影片,點選賬號頭像,加關注)
注:為了及時收到我們的推送,請至本號首頁點選右上角,將公眾號加星標,感謝諸位讀者。
本文所有內容未經版權方許可,請勿轉載。
輯:Gina
責任編輯:林伯儒
平臺溫哥華頭條
微信ID:Vancouverheadline
請點“贊”和“在看”,賞小編一朵小黃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