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你大爺回來了!谷歌AI重返中國,扛把子竟是華人小姐姐

“清潔工”、“斯坦福教授”、“谷歌大牛”、“女神科學家”這幾個標籤放在一起,你肯定聯想不到竟是同一個人!而這個人卻是真實存在的,她就是華裔頂級科學家李飛飛。誰能想到谷歌宣佈AI重返中國,首席扛把子竟是她!到底是什麼成就了她,主頁君這就帶你揭秘!
轉載自酷玩實驗室
微訊號:coollabs
曾有人在知乎上

問過這麼一個問題
谷歌做過的哪些事讓你厭惡?
我帶著滿心的好奇點進去
想看看谷歌做了哪些壞事
結果點贊最高的回答居然是:

退出中國大陸市場
是的

從2010年3月23日3時3分

谷歌搜尋離開中國到現在
已經將近8年
很多人每天都在想念谷歌
每天都在盼著谷歌回來
人們甚至說
科技圈有四大幻覺:
Facebook入華
Google重返中國
索尼倒閉和WP崛起
時隔七年
就在2017年12月13日
谷歌正式宣佈:

成立中國AI中心
人們似乎從中嗅到了

谷歌歸來的氣息
而我驚奇地發現
有一個人
居然幾乎蓋過谷歌歸來的風頭
那就是帶領谷歌歸來的

華人科學家李飛飛
在科學界
似乎總是很少出現女性
對於AI這種技術
女性就更是少之又少
更別提華人女性了
而李飛飛做到了
她從那個一句英語都不懂
做清潔工、中餐館打工
開洗衣店的打工妹
一路奮鬥
最終成為世界十大頂級科學家之一
成為

人工智慧領域繞不開的傳奇

成為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
成為谷歌雲首席科學家
1976年
李飛飛出生在北京
那是一個高階知識分子家庭
她人生的前16年
在四川無憂無慮地度過
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
通常都會有一個學術夢想
李飛飛的父母也不例外
上個世紀90年代
他們帶著16歲的李飛飛
飛往了美國
去追求自己的工程師和科學家之夢
可是很不幸
對英文一竅不通的他們
在那裡連生活都變得艱難

在生存面前

夢想顯得那麼的卑微和可憐
於是在新澤西州的一個小鎮上
這兩個高階知識分子

一個成了相機修理工

一個成了收銀員
慶幸的是
他們知道
教育對於他們的女兒有多重要

於是他們走了一所又一所學校

去找鎮政府
去求教育部門
好幾個月後
李飛飛終於進了一所學校

不算好也不算壞
排名中等
然而事情到這裡
並沒有萬事大吉
爸媽掙得那點兒錢

也就能讓全家人填飽肚子
根本就交不起她的學費
於是這個讀著書的女孩兒
在周圍小夥伴都在玩樂的時候

不得不跑到
唐人街的中餐館去打工
給自己賺學費
而這還不是最要命的

要知道

美國好一點的大學
學費極其昂貴
這就意味著
如果拿不到全額獎學金
就算讀完了高中
她也根本沒有機會上大學
那時的李飛飛
連英語都不怎麼懂
還要求她在各門學科中脫穎而出

簡直是天方夜譚
全額獎學金就像一根劍
每天高懸在她的頭頂
督促著她學英語、上課
跑到中餐館去打工
李飛飛以她極強的毅力堅持著
最累的時候

她一天只能睡四小時
她沒有讓自己失望

更沒有讓家人失望
高中畢業那年

李飛飛拿到了普林斯頓大學
計算機系的全額獎學金
整個小鎮都震驚了
報紙整版報道著
這個華人女孩兒的故事
標題是大寫的

《美國夢成真了》
的確
這是她用盡全部力氣
所得到的最好結果
對於她來說
能有機會坐在那裡探尋知識
已足夠幸福

正如她曾經說的
探尋知識和真理是流淌在我的血液裡的基因。我希望可以瞭解全宇宙、可以成為一個富有理性思維的人。
只是
也許大家都知道
和中國正好相反
美國的中小學是很輕鬆的
但是大學卻格外忙碌
然而
李飛飛要操心的
並不只有自己的學業
因為
放棄自己的夢想
支援她讀大學的父母
依然在艱難地生活著
而她也深深覺得
只靠給別人打工是不行的
要不開家洗衣店?
於是她靠自己打工
又四處借錢
終於給父母開起了洗衣店
於是
這個普林斯頓大學的高材生
工作日和週末

成為了截然不同的兩個人
週一到週五拼命學習
週六週日就回到家裡
幫忙打理洗衣店的生意
就這樣度過了大學

1999年
李飛飛以極其優異的成績
從普林斯頓畢業了
麥肯錫、高盛

幾十家知名公司
紛紛向她發出了邀請
年薪都在幾十萬
要知道
那時能坐在華爾街辦公的人
說出來都彷彿高人一等
還能改善一家人的生活

換個人
自然是毫不猶豫
然而
李飛飛似乎一直都知道
自己是個要什麼的人
作為一個追求和嚮往真理的人
李飛飛覺得
受西方思想影響了那麼多年

她想研究一下中國文化
而在她眼裡
中醫和藏藥
是瞭解中國文化最好的機會
她果斷拒絕了所有offer
跟父母說:
我想去西藏研究一年藏藥
然後去加州理工讀博
在她眼裡
作為中國人的女兒

她對父母有強烈的責任感
但接受了那份工作

她就會分心
她說:
對我來說
真正的挑戰是
你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
同時兼顧自己所身負的責任
然後又必須忠於自己的內心
的確

放在大部分家長身上
可能都會斥責
這個“不懂事”的
“太過理想化”的女兒
然而這對父母不同
他們當初為了自己的夢想
漂洋過海來到美國
儘管那些夢想沒有實現
他們依然支援
女兒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於是
這個普林斯頓高材生
拋開了華爾街的燈紅酒綠
和充斥著財富夢的美國
開始了西藏之行
一年之後
回到美國

李飛飛依然沒有回到華爾街
而是開始了
自己的第二段求學之路
到加州理工讀人工智慧博士
研究影像識別
這個方向在當時可以說是十分冷門
然而

在李飛飛的每一個人生選擇上
她從來都不看什麼最熱
什麼最賺錢

而是她想學什麼

她覺得什麼最重要
影像識別技術

說白了
就是教計算機看懂影像
先看到,然後懂得
然而,在那時候
機器就只會拍拍照片
至於拍到的是什麼
它怎麼會知道呢
智商連一個3歲小孩兒都比不上
可是克服不了這一關
又談什麼影像識別呢
那還是2007年

人工智慧是一個極冷門的方向
所有人都不理解
甚至有人揚言:
普林斯頓大學
居然支援這種研究
真是普林斯頓的羞恥
那時的李飛飛
根本就申請不到經費
她甚至不得不
拿家裡洗衣店賺的錢

來貼補她的研究
沒有經費
自然就沒有人手
她好不容易說動一個學生
和她一起研究
和李飛飛一起研究的學生
然而一直這麼研究著

卻始終沒能出來成果
所有跟她關係好的教授們
都勸她
不要在這個冷門領域死磕了
做點對終身教職有用的事
然而只要是她認準了的事
誰來勸都沒有用
有一天

看著自己的孩子
李飛飛突然覺得

3歲的孩子啥都不懂
可是她看到一個東西
卻可以準確描述
她敏銳地意識到:
人眼每200毫秒就能獲取一幅影像,一個3歲兒童可能已經獲得了上億次的影像識別訓練,是計算機的幾何級倍數。
也就是說
影像識別的關鍵
在於自主訓練量
於是

她開始在網上

人工抓取一系列照片
還找本科生過來
按10美元每小時付費
一起找照片
然而
李飛飛發現
這樣下去要找90年
她的專案艱難地進行著
然而雪上加霜的是
李飛飛的母親中風了

甚至還患上了癌症
看不到希望的科研
被病魔籠罩的家庭
李飛飛一個人
苦苦地支撐著
後來

跟一個研究生閒聊時
她才知道
亞馬遜的眾包平臺

可以讓全世界的網友一起幫忙
價格也很低廉
花費了兩年半的時間
這個叫做ImageNet的資料集
終於建成了
它包含了 320 萬張標記的照片
分為 5247 個種類
劃分為 12 個子樹
2009年
他們釋出了論文和資料集

然而

花費了如此多心血
做出來的研究成果
卻如蜻蜓點水一般
沒有激起任何波瀾
人們都覺得

憑更多的資料去改進演算法

簡直是異想天開
在CVPR 上
(計算機視覺研究領域的前沿大會)

甚至不允許他們上臺演講

只能貼一張小小的海報
沒有辦法

他們做出ImageNet牌的鋼筆
向參會人員派發
以求引起注意
2009年末
一個研究人員找到李飛飛

給她提出建議:

在 ImageNet 中
額外加入用演算法為影像定位的任務
李飛飛當即邀請他加入研究
於是終於組成了三人團隊
他們一連發了5篇論文

第一篇論文直接成為

用演算法為圖片分類的標準
然而李飛飛覺得

這根本不夠
她想讓資料集為更多人所熟知

於是她奔赴歐洲
找到著名的影像識別大賽舉辦方

用ImageNet和他們合作
研究人員驚奇地發現
他們的演算法
經過使用 ImageNet 資料集後
居然表現的更好了
於是

越來越多的人
開始參與ImageNet大賽
從比賽中脫穎而出的很多人

都成了這些公司的中流砥柱
谷歌、亞馬遜、Facebook
很多科技巨頭
都要求比賽持續辦下去
有人說
ImageNet大賽
讓人們知道資料和演算法同樣重要
它解決了人工智慧發展的許多問題
引發了人工智慧井噴式的發展
讓人工智慧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而李飛飛是這一切的推動者
她還開放了資料集
供全世界所有的研究者免費試用
與此同時
這位促進一切輝煌的巨人
躲進實驗室裡
十一年如一日潛心研究
她在一流計算機期刊上

發表了超過100篇論文
她33歲時便拿到了終身教授之職
成為計算機系最年輕的教授
她也是斯坦福AI實驗室裡
唯一的女性

而也正是她這個唯一的女性
是這個AI實驗室的總負責人
帶著一群頂尖男士
在這個代表人類未來的領域裡
摸爬滾打
然而
作為人工智慧領域的頂尖科學家
她說:
我不瞭解AlphaGo
沒追過《西部世界》
也沒讀過《失控》
她說
我做研究的心得就是
眼睛看到的前方應該是比較空曠的
如果你眼睛看到的前方是熱鬧的
那這個方向就不是最好的研究方向
而空曠的地方一般都不是熱點
因此你必須找準自己的焦點
她說:
如果我關注熱點
就沒有今天的 ImageNet
今年1月份

李飛飛加入了谷歌
成為了谷歌雲首席科學家
而前幾天
她更是帶領谷歌AI重返中國
有人可能會問
這樣一位醉心學術的科學家
為什麼會加入谷歌呢
其實
在李飛飛眼裡
重要的不是做學術
抑或做企業
而是如何透過人工智慧
讓人類的生活更美好
她說

人工智慧已經走過了0-3歲的階段

而3-10歲是最難

也最關鍵的時期
這一段要由工業界來完成
而谷歌
這家全世界最偉大的科技公司之一
曾在科技界
完成了許多次偉大創舉

它把開發的安卓系統

向全世界免費開放
讓我們用到了更便宜的手機
它向人們提供著
最乾淨優質的搜尋引擎
它不屈從於
任何一個組織或個人

始終謹記它的使命:

整合全球資訊
使人人皆可訪問並從中受益
人們說:
有些公司是活在當下的
而谷歌永遠活在未來
它一直在努力探索未來
永遠在創造一些
顛覆性的科技
去改變人們的生活
然後順便就賺了錢
我想
單憑這些已足夠偉大
而它在人工智慧方面的探索
同樣在不斷給我們驚喜:

它的AlphaGo 
打敗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
又打敗柯潔
它居然可以
用神經網路作畫
而就在前幾天

谷歌更是透過AI

幫助NASA發現兩顆新行星
無論大的小的方面
谷歌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
顛覆著我們
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而很巧的是
李飛飛似乎和這家公司
有著同樣的氣質
她不在乎能賺多少錢
只想著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
七年前
谷歌搜尋負氣出走
這一次
她帶著谷歌AI重返中國
七年前
中國網際網路的巨頭,百度

在做搜尋
七年後
百度在新業務上久無建樹
甚至被認為即將退出“BAT”三巨頭
於是,百度把所有的寶
都壓在了AI上
而至今為止,百度的AI業務
還從沒有突破性的新產品
展示在大眾眼前過
所以,百度的AI做出了什麼成果
我不知道
百度AI和谷歌AI誰能贏
我也不知道
只是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篇文章
在國內某影片網站
舉辦的大會上

百度總裁演講的PPT是這個畫風

“前瞻佈局”是“

瞻前部局

“現有業務”是“現有義務
有網友說

這PPT大概是AI做的
也有網友說

都是百度輸入法的錯
網傳國民老公思聰
也評論了這件事:
到底是不是AI的錯
我也不清楚
只是
我看過李飛飛的PPT
是這樣的
她有個可愛的兒子叫萊奧
她曾在演講中
放著她兒子的照片說:
這是我的兒子萊奧
在視覺智慧的探索中

我總會想到萊奧

以及他所生活的未來世界
機器能夠看的時候
醫護人員將會多一雙
不知疲倦的眼睛
來幫助診斷和照料病人
汽車將能更聰明
更安全地在路上行駛
機器將能代替人
去巡視災區
挽救被困者和傷員
我們將能發現新的物種
更好的材料
在機器的幫助下

探索未知的前沿
她說:
假如再來一次

所有的研究得不到支援
母親中風加癌症的日子
我不認為我還能挺得過來
可是
她感謝普林斯頓
也感謝洗衣店
這一切讓她成為了今天的自己
她說

讓計算機獲得視覺智慧

併為萊奧,也為世界

創造出更美好的未來
這是她的全部追求
有人說
我們一路奮戰
不是為了改變世界
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很遺憾
當年那個不懂英語
在異國他鄉的中餐館裡打工
借錢開洗衣店的小女孩兒
正在打破這句話
她正透過她的一路奮戰
和這家全世界最偉大的公司一起
改變著我們生活的世界
參考資料:

知乎使用者“景略集智”在《被稱為業界大牛的斯坦福計算機視覺實驗室的李飛飛(Google AI 中國中心負責人)具體牛在哪裡?》問題下的回答

李飛飛在TED的演講《如何教計算機理解圖片》

經管世界 《李飛飛:從清潔工到斯坦福教授,我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創日報 《從洗衣妹到谷歌首席科學家,她靠孤獨改變人工智慧界,還活成了美國人的偶像》
網際網路頭條 《AI領域百度落後谷歌多少條街,看PPT就知道了》

本文系授權釋出,From 酷玩實驗室,微訊號:coollabs,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 CHINA 誠意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