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漢”是演員,“演員”才是硬漢

俄烏戰爭一晃三週年了。
現在莫斯科提出的停戰條件是:完全或部分地讓出五個俄佔區;不能加入北約;司機下臺,新建一個“去納粹化”的友好政權。
這尼瑪與投降有什麼區別?三年前在戰場上拿不到的,現在要在談判桌上實現。
在三週年之際,聯合國召開大會,透過一項譴責侵略、要求停戰的決議。決議以93票贊成、65票棄權、18票反對的結果獲得透過。其中,中國投了棄權票,美國、俄羅斯投了反對票。
這個世界亂套了!凌亂,小夥伴們全看不懂啦。
我前幾天在星球有個觀點:躺贏。
二戰後美國主導這套世界秩序,組建了龐大的盟友網路,一直把中國視為潛在的最大挑戰者。 
川炮上臺一個月,一通騷操作,背刺盟友,出賣烏克蘭,還跟澤連司機隔空對罵。司機反將一軍,公開宣稱:只要能換來真正的和平,自己可以馬上辭職。
澤連斯基此舉狠狠地打了二普的臉。人家襟懷坦白,光風霽月,表示絕不戀棧權位。此前老川聲稱澤連斯基的民意支援率只有4%,被查明那是典型的認知戰謠言,實際民調資料是57%,老川一頓罵後支援率上升到了63%。
那些在簡中網際網路上侮辱司機是“演員”的Pink們,看明白沒?所謂“硬漢”是個演員,所謂“演員”才是條硬漢。
美烏翻臉,川澤互懟,最大受益者是誰呢?
現在東大反而變成了戰後秩序的維護者,接過道義的大旗,主張國際社會不能“開歷史倒車”,不能回到“叢林法則”。
這以前都是拜登的臺詞呀?!
川炮舔俄,美俄一勾兌,中歐關係馬上靠攏,中澳、中加、中日關係全面回暖,中韓也快了,尹錫悅下臺後是親華左派上臺。
全域性皆活。
國際政治上,拜登這種建制派才是謀略大師,他玩的是組團,精心編織了一張對華包圍網。結果三下五除二,老川自己全給拆了。 
《道德經》是有大智慧的,一動不如一靜,清靜無為,無為而治。做好自己的事,等著敵人亂。 
最後,一覺醒來,啥也沒做,就贏了。

人急了,什麼話都可以說。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日前表示,他願意放棄總統職位,以換取烏克蘭加入北約。
澤連斯基23日在基輔的一場記者會上說:“如果是為了烏克蘭的和平,如果你們真需要我卸下職務,我已準備好了……我能以此換取(加入)北約。”
他表示,如果有必要,願意“立刻”辭職。
這話聽上去有些悲壯,也很凜然,因為官職都不要了,只為自己的國家能夠加入一個組織,這在很多中國人看來屬於公而忘私。
可是,也有些可憐,因為澤連斯基說這話時可能忘了,在兩個關鍵的人——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美國總統特朗普——看來,這條件並不誘人。
普京不會同意,特朗普也不會,不是不同意澤連斯基辭職,而是不同意烏克蘭加入北約。事實上,在有關烏克蘭不能加入北約問題上,白宮和克里姆林宮沒有區別,澤連斯基甚至不用區別他們的名字,連在一起,稱呼“特朗普京”完全可以。
其實,澤連斯基應該知道這一切,因為在過去三年的戰爭裡,他唯一的“進擊”是後來爭取到使用美國武器攻擊俄羅斯境內目標,但很遺憾,彼時拜登政府已看到進站的站牌,對烏克蘭來說為時已晚。
當然還有進攻性武器的獲得,同樣地,因為擠牙膏式的援助方式,效力大打折扣。
即使在對烏克蘭極為熱情的拜登政府時期,澤連斯基也得忍受,不給進攻性武器,就用防禦武器,不讓用美製武器向俄境內發射,那隻對著自己境內的俄軍打。
當特朗普露出二進白宮的跡象後,澤連斯基就已經做好思想準備。但為掩飾失望情緒,在特朗普還沒當選時,澤連斯基就發表談話,跑去見面。目的是提前預熱,做鋪墊,以免讓對方還未再度就任就對自己印象不好。什麼叫“委曲求全”?澤連斯基跟特朗普打交道的過程就是最好註釋。
最直接的是軍援。澤連斯基的想法是,減少甚至“斷流”也都忍了,誰的錢也不是白來的,就當特朗普勤儉持家慣了,看不得自家的錢燒在烏克蘭東部。
所以,當特朗普提出條件,要烏克蘭以礦產資源的方式換取美國援助烏克蘭時,澤連斯基心眼是活動的。儘管他開始顯得抗拒,甚至說出“不會出賣國家”這樣的話,但賣礦也是為了抗戰。當特朗普發現現在是要價的最佳時機時,澤連斯基繼續拒絕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
看得出,澤連斯基實際上一退再退。因為面對時來運轉的俄羅斯總統普京,面對美國新政府,他已經沒有多少依靠。用趙本山的話說,心裡“拔涼拔涼”的。
但是,連續退卻總有到牆角的時候。當澤連斯基看到美俄高官坐在利雅得的大桌旁談論“結束戰爭”,而將烏克蘭拒之門外,並且說歐洲也沒有份時,他感到憤怒,說,特朗普很不幸地生活在莫斯科散播的“虛假資訊”中,希望他的團隊能“更誠實”。結果招來特朗普的大加討伐,“獨裁者”,“本不應該發生的”戰爭,等等,全來了。
即便如此, 澤連斯基也沒有全力反擊,只是歐洲領導人、官員以及烏克蘭民眾或暗或明地為其證明,更勇敢的則說,特朗普顯然把澤連斯基和普京搞反了。
如果這還不是忍辱負重,那這個成語就找不到發揮作用的地方了。
人在屋簷下,不敢不低頭。烏克蘭現在面臨兩座大山,一是普京,二是特朗普,這二普是澤連斯基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
現在,澤連斯基提到願意以辭職換取北約身份,這也是退卻,只是,無論美國還是俄羅斯都不會把這視為一個可以交換的條件。普京當然盼著澤連斯基走人,但即便他不當總統,莫斯科也不會同意烏克蘭最後加入北約。普京發動這場戰爭,不是針對澤連斯基,而是針對烏克蘭,他要打掉基輔融入布魯塞爾的歐洲的念頭。特朗普也是一樣,其構想已經由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在北約總部講明,認為烏克蘭加入北約是“不現實的”。
不當烏克蘭總統,混同於一般老百姓了,就能讓兩個總統改主意?
澤連斯基把問題想簡單了。現在的情況是,即使澤連斯基願意辭職,烏克蘭也不會被允許加入北約。法國媒體寫道:澤連斯基已被特朗普“逼到極限”。
然而,東邊日出西邊雨。特朗普近日的言論在俄羅斯受到歡迎。官方的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在談到《華爾街日報》的分析時說,特朗普對澤連斯基的批評源於對其個人的不滿,但是,特朗普對普京則懷有一種“近乎欽佩的尊重”。
感謝閱讀“毛有話說”,釋老毛的私人書齋,期待財富與心靈的共同成長。知識改變命運,投資實現自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