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丨C次元(ID:C_world2021)
作者丨張之棟
編輯丨王越
圖源丨Midjourney
無論何時,人們總會記得第一、第二名。就像動力電池市場,要麼是“選車認準”寧德時代,要麼就是比亞迪的“刀片電池”。
顯而易見,作為重資產的動力電池行業,強者恆強的規則更加明顯。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廣闊,以及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潛力,讓整個動力電池市場也擁有著更多的可能性。
就在不久前,最新行業訊息,一直被認作“二線動力電池企業”的欣旺達,收到了小米汽車丟擲來的橄欖枝。
最初的訊息是,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旗下的弗迪電池,分別作為一供、二供為小米汽車供應電池。後來又有其他訊息傳來,稱中創新航也“摻了一腳”,加入到小米汽車動力電池訂單的角逐之中。
顯而易見,如今的市場大環境,一家優秀的定點車企,對於動力電池企業來說,絕對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以至於橫空出世的小米汽車,就像一塊肥肉,被各大電池廠商緊緊盯著。
但又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如今國內的動力電池市場,已經基本上處於一種“固化”狀態。看每月的裝車量排行就知道,當一家企業取得近一半的市場份額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說明了很多東西。

國內市場有一個潛在規律,只要有利可圖就會一擁而上,而為了爭奪更多市場份額,各大商家不管願不願意,都會被裹挾著降價傾銷。新能源汽車市場這樣,動力電池市場,也是如此。
總得來說,小米汽車選擇欣旺達,並非什麼難以捉摸的事。其最表面的原因,就是欣旺達的動力電池,足夠便宜。

據36氪訊息,欣旺達旗下動力電池公司“欣旺達動力”已經拿下理想M8、M7以及小米第三款車型的電池定點專案。
而根據知情人士透露,小米第三款車是嚴格的成本導向,這也是選中欣旺達定點的關鍵因素之一,“系統級的報價可能在6毛錢每瓦時以下”。
動力電池6毛錢每瓦時,意味著普通75度電池,只需要4萬5,這極大地降低了整車成本,與車企“開源節流”的心態不謀而合。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如今的動力電池成本,確實在不斷下降。尤其是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的一再下探,基本上已經降到10萬元/噸,為動力電池成本降低,提供大前提。
其次,各大動力電池企業產能不斷釋放,TWh時代已經到來。供大於求的情況下,車企們的選擇多了,砍價的刀也就更鋒利了。
如今擺在二線動力電池廠商面前的選項只有兩個:要麼咬牙“放血”,以價換量;要麼默默地死去,淹沒在時代的潮流之下。

此前,中創新航在寧德時代“虎口奪食”的創舉,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而今,欣旺達再次振臂一呼,更是平添了許多“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意味。
總得來說,欣旺達的主營業務,並不是動力電池,還包括消費產品電池、儲能電池等。而公開資料顯示,2020-2023年,欣旺達動力分別虧損了7.1億元、10.6億元、10.9億元和15.6億元。
最新的欣旺達財報也顯示,Q1季度其動力電池業務虧損4億+,虧損環比擴大約30%,單位虧損-0.1元/Wh。
一個字形容欣旺達動力電池業務——虧。
動力電池市場“卷”得飛起,此前卷產能、卷質量、卷技術,現在又開始了卷價格。無論是“增收不增利”還是“虧錢賣電池”,留給這些二線動力電池企業活下去的路,似乎從來只有一條路——以價換量。
只不過,必須承認的一點,以價換量並不是什麼好事,必然會埋下隱患。
而且,當利潤不斷虧損,“現金流”愈加受限,欣旺達動力還能自立門戶嗎?

分拆上市,賣個好價錢
把聲勢造起來,把產品賣起來,把排名搞起來,這樣才能在上市的時候,“賣”個好價錢,很顯然,欣旺達動力肯定想著分拆上市,只不過這個過程,卻沒有那麼容易。

據《每日經濟新聞》訊息,欣旺達動力即將分拆赴港IPO上市,這也是欣旺達動力自2023年7月分拆創業板上市之後,又一次資本新動態。
如果把這一訊息與前面欣旺達收穫小米汽車動力電池訂單聯絡到一起,便能品出一些東西,比如:上市前的造勢。
相對於動力電池,欣旺達主要利潤來源是手機、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的鋰電池供應,而且在消費電子領域,欣旺達也為小米提供手機數碼類鋰離子電池模組。
所以,加上這一層關係在,欣旺達對於小米汽車的定點訂單,無論是為了赴港上市,還是為了自己本身的戰略發展,都勢在必得,哪怕賠錢也要“拿下”。

但欣旺達本身的實力,經得起未來的不確定性嗎?
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最新資料,2024年1-5月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排名中,欣旺達已被蜂巢能源反超,掉到了第七名。
哪怕欣旺達在HEV混動汽車電池裝機量排名中,名列前茅,但就總體體量來說,欣旺達動力並不佔優。
當然,也有支撐欣旺達“放手一搏”的一面。
早在2022年2月,欣旺達就與蔚來、小鵬、理想搭上了線,拿到了來自3家強勢造車新勢力的投資。此外,上汽、廣汽、東風汽車等老牌車企,也都給欣旺達投了錢,進行了深一步繫結。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大不了,魚死網破。”
能拿下小米汽車的訂單,欣旺達必然是“放了血”的。而就現在小米汽車的態勢來看,如果其車價再次下探,繼而引發大銷量,屬於欣旺達動力的未來,也不見得只是“賠本賺吆喝”。
強如寧德時代,也是因為寶馬的訂單才有了名,有了特斯拉的訂單才起了勢。
事實上,作為動力電池市場的後來者,欣旺達動力可以探索的市場縱深有許多,比如專用於混動汽車的超快充電池,再比如零跑、哪吒等二線造車新勢力。
毫不誇張地說,只要欣旺達動力敢於捨得一身剮,就很大可能將一眾“寧王們”拉下馬。
而如今的市場詭譎多變,如果再不果斷一點,真的是要被甩下時代的馬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