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年回家,是刻在中國人DNA裡的儀式感。
為了回家,有人坐凌晨三點出發的高鐵,有人坐十幾個小時的長途客運,也有人凌晨就堵在出城的高速公路上——無論艱難險阻,回家的路就是年;無論東西南北,都是回家的方向。
“一年將盡夜,萬里夜歸人。”千百年前文人墨客因交通不便,除夕未能趕回家;而在今天發達的交通網路下,回家已經不成難事。今年春運期間,全國大約會有90億人次的流動量[1]。上億人為了回家吃上一口熱乎的年夜飯,在除夕凌晨就迫不及待地啟程。
說著不想回家,身體卻很誠實
在社交媒體上,你總能看到過年不想回家的年輕人。
春節回家,似乎意味著被七大姑八大姨進行婚嫁的審訊,在中學同學聚會上表演“時代姐妹花”,或者因為熬夜、賴床、吃飯或者不吃飯被爸媽日常“拷打”。
但即便“過年焦慮”等相關詞條常年霸佔熱搜,每逢春節,年輕人們的“身體”卻很誠實地湧向了車站和機場——資料顯示,2025年春運為期40天,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到90億人次左右,規模創歷史新高[1]。


春運期間,大量人口湧入車站和機場,年輕人攜帶行李踏上歸途,儘管過年焦慮,回家的心依舊堅定 / 圖蟲創意
在1979年,全國春運旅客才首次突破了1億人次[2]。那是剛剛實施改革開放的日子,經濟發展的春潮讓中國人口得以大規模流動,形成“世界上人口規模最大的年度遷徙”[3]。
短短四十年,春運的客運量已經翻了90倍,回家的路變得四通八達,回鄉的形式也變得五花八門。2025年,鐵路、飛機、私家車、甚至郵輪都成為了回家的選擇。


返鄉方式的增加,見證了春運的四十年變遷,回家路更便捷,團圓心更切 / 圖蟲創意
隨著私家車保有量越來越高,越來越多人選擇開車回家過年。據國新辦介紹,2025年春運期間,自駕出行將穩居春運主體地位,預計達到72億人次,約佔全國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的80%[1]。
到家的那一刻,才是過年的開始。儘管各個地方都有其多元的春節習俗,但無論何種習俗,其核心不過一個闔家團圓。春節,代表著以家為核心的中華文化;而過年回家的每一聲關切,則都是團圓的具象化表達。
春運,儼然早已成為當代國人的春節儀式。
和家人一起,哪裡都是家
近年來,隨著人口流動加速,“春運”又有了其新的內涵——“反向春運”的潮流應運而生。
反向春運,即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把父母接到自己打拼的城市過年,避開春運返鄉客流高峰,實現家人的“錯峰團圓”。


春運期間,公路上的車穿梭不停,載著家人奔向各地團聚,共享溫馨時光
對於那些長期離開家鄉、紮根城市的“新移民”而言,將父母接到城市過年,似乎是一個更好的選擇——這樣既可以減輕返鄉旅途的疲憊與經濟成本,又能讓長輩們感受城市的便利與繁華。
旅遊平臺數據顯示,2024年春節預訂三四線城市到北上廣深“反春運”跟團遊、自由行產品接父母到大城市過年的遊客同比增長80%以上,彰顯出“反向春運”對於新移民們的吸引力[4]。
全家旅行過年,也成為了春節出行的新趨勢。去年過年期間,全國國內旅遊出遊4.74億人次,同比增長34.3%[5]。區別於其他節假日,人們對春節旅遊的描述總是與“全家”“團聚”“一起”等關鍵詞聯絡在一起。《2025春節旅遊消費趨勢報告》顯示,春節出遊人群中,家庭客群佔比超八成[6]。


東北雪鄉燈籠映雪,年味滿滿,許多南方家庭北上體驗冰雪奇緣 / 圖蟲創意
這一過年新趨勢,也彰顯出人們對家的定義的時代變化。過去,家常被定義為生養之地,地緣與親緣的交織讓“回家過年”成為鄉土社會的重要習俗。然而,隨著城市化和人口流動的加劇,家逐漸從一個地理意義上的概念,演變為一個情感歸屬的象徵。
家,從過往地緣親緣連線的家鄉,變為“有你在的地方就是家”。
連繫家的關鍵,從不是地緣關係,而是愛與牽掛。無論漂泊到何處,只要有家人相伴,就像是永遠在最初的地方,書寫家的故事。
無論是過年回家,還是“反向春運”,春節的核心精神始終如一:春節,是團圓的日子;無論哪裡,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團圓。
選個好車,
在路上過個好年
如今,隨著私家車保有量越來越高,駕車回家或是出遊,都成為了許多家庭的首選方式。
因此,無論是回到故鄉,還是家庭出遊,一輛好車至關重要。比亞迪夏,憑藉其卓越的設計、強大的功能配置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成為春節家庭出行的理想之選。
夏即華夏,承載家國團圓的文化基因,而春節則是華夏文明的重要表徵。每逢春節,無論身在何處,中國兒女都會踏上家的歸途,那正是華夏民族對於家和團圓的文化認同與情感共鳴。

從外觀來看,比亞迪夏完美展現出與春節的高適配度:車型車身設計中,均融入了華夏美學元素,是傳統文化與現代工藝的融合再現,以華夏龍顏設計詮釋了家族的新審美高度。
車內設計靈感源自中國庭院佈局的“四水歸堂”,這不僅是一種空間藝術,更是一種文化象徵。四方之水歸於一堂,寓意著財富與福氣的匯聚,與春節闔家團圓的主題不謀而合。
從功能而言,寬敞、全能,則是家庭用車的首要考量。比亞迪夏超越五米的車身設計,提供了寬敞奢享的大空間。同時,其靈活可變的座椅佈局,能夠根據不同場景需求自由調整,為長途旅行提供極致的舒適感。
此外,全車36處儲物空間充分考慮了家庭出行的細節需求,無論是孩子的玩具、父母的禮品,還是旅行中的零食飲料,都能輕鬆找到合適的收納位置,靈活滿足全場景生活需求,堪稱家庭用車的“終極選擇”。
配備的寬溫域冷暖兩用智慧車載冰箱,更是讓春節的年味兒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

如此一來,大年三十要想在海南的沙灘上喝一杯涼可樂,或是在長白山下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都不再是件麻煩事。
當然,過年也少不了其他儀式感——看春晚。

比亞迪夏中的三屏聯動設計可將15.6英寸中控屏、12.3英寸副駕娛樂屏和中央吸頂屏無縫連線,打造家庭移動影院與遊戲空間。在海灘邊、雪山下、星空中看春晚,在此瞬間成為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首搭的“Disound”音響系統配備28個揚聲器,以及主動式香氛系統,讓車內成為真正的“移動藝術空間”,音樂與香氛提升了全家的旅途體驗,讓春節的氛圍無處不在。
家庭過年遊,不僅是一場旅遊,還是闔家團圓的“年味兒”時刻。比亞迪夏的空間設計與功能配置,讓“年味兒”在路上成為可能。
比亞迪夏,為華夏家庭保駕護航。

[1] 國務院新聞辦網站. (2024). 國務院新聞辦就2025年春運形勢和工作安排舉行釋出會.
[2]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9). 中國科技春運進化史
[3] 新華社. (2018). 改革開放四十年春運八大變遷
[4] 澎湃新聞. (2024). 網路中國節·春節|春節接父母“反向旅遊”激增八成
[5] 新華社. (2024). 新華鮮報丨4.74億人次創新高!春節旅遊“熱辣滾燙”.
[6] 新華社. (2025). 途牛釋出《2025春節旅遊消費趨勢報告》 :深度體驗遊領新潮.


網易文創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微信編輯 | 小 蛙
❖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長期招聘作者,稿費千字300到800
公眾號後臺回覆“招聘”即可檢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