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對烏髮動全境空襲,米爾斯海默警告:俄羅斯正在準備什麼?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文化縱橫》郵發代號:80-942
✪ 約翰·米爾斯海默
✪ 魯沂 (譯)

【導讀】當地時間6月29日凌晨,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了衝突以來最大規模的空襲,動用超過500枚導彈和無人機,目標覆蓋烏克蘭全境,包括西部利沃夫等遠離前線的地區。烏軍一架F-16戰機被俄軍無人機擊中墜毀,這是烏方第三次遭受此類損失。多方分析顯示,此次俄軍戰術意圖明確:一方面報復烏軍6月初的“蛛網行動”,該行動由澤連斯基親自坐鎮,透過偽裝民用車輛滲透俄境,以117架低成本無人機摧毀俄41架戰略轟炸機,造成俄方約70億美元損失;另一方面,此次重點打擊的物件為烏方無人機生產設施和防空系統,旨在系統性削弱起反擊能力。
而此次全境打擊,或許印證了米爾斯海默對“不對稱消耗戰”的預見他嘲諷F-16戰機是“政治象徵而非戰略轉折”,即零星高階武器無法改變戰場平衡。烏克蘭的“蛛網行動”雖重創俄軍,但俄羅斯憑藉體量優勢,以飽和攻擊消耗烏方資源,迫使基輔陷入持久戰的泥潭。
這場衝突的終局,或許正如米爾斯海默所預言的,“烏克蘭將成為功能失調的殘餘國家”。而俄羅斯與西方的博弈將在“冷和平”中持續。唯一確定的是,6月29日的全境襲擊絕非終點,而是新一輪血腥迴圈的開始。
本文轉自“歐亞新觀察”公眾號,原載The Grayzone原題為“John Mearsheimer: Ukraine war is a long-term danger”,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供讀者參考。
俄烏戰爭的長尾危機
馬特:我想請您回應一篇《華爾街日報》剛剛釋出的文章,它講述了烏克蘭大肆宣傳的反攻狀況以及西方鼓勵反攻的努力。 它基本上承認西方迫使烏克蘭進行了反攻,但也知道烏克蘭並沒有所需要的接近成功的東西。長期以來,您一直預測,西方把烏克蘭變成北約代理人的努力,將導致烏克蘭的毀滅。希望您對該報的觀點做出坦誠的評價。
米爾斯海默:在我看來,任何瞭解軍事戰術和戰略的人都應該明白,烏克蘭的反攻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我的意思是,有太多不利於烏克蘭人的因素,他們幾乎不可能取得任何重大進展。儘管如此,西方國家鼓勵了他們,迫使他們努力發動進攻。您可能會問,西方為什麼鼓勵烏克蘭發動一場事與願違且近乎自殺性的進攻?暫時保持守勢不是更有意義嗎?但我認為,西方非常擔心時間不多了,如果烏克蘭人在戰場上沒有取得重大進展,公眾對戰爭的支援將會枯竭,烏克蘭人將會失敗,西方也會失敗。
馬特:在我看來,在立陶宛舉行的北約峰會上對烏克蘭的承諾,實際上使烏克蘭未來加入北約的希望比北約在2008年首次做出承諾時更加渺茫。最終公報表示,當盟國同意並且條件滿足時,我們將接納烏克蘭,但公報沒有具體說明這些條件是什麼。我想知道您是否同意我的這一評估,以及您對北約這一非常模糊的承諾有何見解。
米爾斯海默:我同意您的觀點,但我會比您更進一步。這場戰爭將會持續很長時間,即使得到一個暫時的冷和平,但熱戰爆發的危險永遠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想象美國或任何西歐國家會同意讓烏克蘭加入北約。原因很簡單,如果您在衝突中讓烏克蘭加入北約,實際上是讓北約承諾在戰場上用軍隊保衛烏克蘭,這是我們不希望出現的情況。我們不能讓北約的地面部隊,或者更具體地說,我們不能讓美國的地面部隊與俄羅斯直接對抗。事實上,烏克蘭必須在烏克蘭境內贏得對俄羅斯的決定性勝利,在我看來,這是不可能的。因此,正如您所說,烏克蘭不會成為北約的一部分。
馬特:有鑑於此,我們是否可以推測美國在烏克蘭的政策實際上比看起來更加見利忘義?因為俄烏戰爭主要是因為美國拒絕同意烏克蘭保持中立並承諾北約對其敞開大門。但西方的目的是永遠不接納烏克蘭加入北約,而是利用未來加入北約的承諾,將烏克蘭變成事實上的北約代理人,而美國及其盟友又不會盡到義務來實際上對烏克蘭加以保護。
米爾斯海默:我的觀點略有不同。我不認為這只是見利忘義的事,我認為這是愚蠢。我們不能低估西方在整個烏克蘭問題上有多愚蠢,甚至在其他各種問題上也是如此。
如果您看看2022年初還處在戰爭前的準備階段,真正令我震驚的是,很明顯戰爭至少是一種嚴重的可能性,然而美國和西方盟友幾乎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阻止戰爭。如果有什麼行動的話,那就是我們慫恿了俄國人。我認為,西方國家相信,如果戰爭爆發,我們已經訓練了烏克蘭人,武裝了烏克蘭人,足以讓他們在戰場上守住自己,這是第一。第二,我們覺得制裁是個法寶,可以透過制裁摧毀俄羅斯,烏克蘭人最終會打敗俄羅斯人,然後烏克蘭人就會處於我們可以接納他們加入北約的位置。我們只是需要更多的證據來證明您的解釋是正確的,還是我的解釋是正確的。
馬特:關於制裁問題,您為什麼認為美國初期的制裁政策沒有奏效,這讓您感到驚訝嗎?
米爾斯海默:我認為俄羅斯會遭受更大的打擊,我想俄羅斯人自己也這麼認為。但俄羅斯人做得比他們預期的要好,當然也比我預期的要好。另一方面,即使我們在制裁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也不會讓俄羅斯人屈服,也不會最終給他們造成重大失敗。原因很簡單。
俄羅斯人認為,他們在烏克蘭問題上面臨著生存威脅。當您面臨生存威脅,或者您認為您面臨生存威脅時,您會願意承受巨大的痛苦,以確保自己不會在戰場上被打敗。所以,我認為制裁從一開始就註定要失敗。制裁不會對俄羅斯這樣的國家產生太大影響,因為俄羅斯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擁有各種潛在的貿易伙伴,可以取代它在西方失去的那些夥伴。
順便說一句,我認為這是西方的一個重大誤判。如果看看我們在戰爭前夕的行為,以及隨後在衝突中發生的事情,很明顯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打錯了算盤。
馬特:我想請您對之前布林肯的觀點做個評價。他說俄羅斯的目標是將烏克蘭從地圖上抹去,消除其獨立和主權,將其併入俄羅斯。您認為這是普京在烏克蘭的目標嗎?
米爾斯海默:不是。讓我在這裡強調一下,沒有任何證據支援普京決心征服整個烏克蘭並將其納入大俄羅斯的說法沒有證據表明普京對征服整個烏克蘭有任何興趣,當他在2022年2月24日戰事開始時,也沒有證據表明他試圖征服烏克蘭。
這只是從意圖方面分析,再看看他的能力。認為2022年2月進入烏克蘭的那支俄羅斯小部隊可以征服整個國家的想法是一個可笑的論點,要想征服整個烏克蘭,俄羅斯人需要一支擁有幾百萬人的軍隊,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當德國人在1939年進入波蘭的時候,他們是帶著大約150萬人入侵波蘭的。
俄羅斯人在2022年2月向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時最多隻有19萬人,這樣數量的軍隊沒有能力征服這個國家,而且他們也沒有試圖征服這個國家。我再一次強調,普京的意圖在戰前就很明顯,他沒有興趣征服烏克蘭,他完全明白征服整個烏克蘭就像吞下一隻豪豬。
馬特:美國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防止這場戰爭,從某些方面說,它甚至可能在2022年2月之前煽動了這場戰爭,因為拜登政府拒絕解決俄羅斯對北約擴張和俄羅斯周圍的北約軍事設施的核心關切,俄羅斯及其在2021年12月提交的條約草案提出,北約基本上應將其在俄羅斯周圍的軍事基礎設施撤回到1997年之前的界限,但拜登政府當時幾乎拒絕討論這方面的任何問題。
米爾斯海默:我認為您對美國在2021年12月以及2022年2月戰爭前夕的立場的描述是正確的。但同樣重要的是要強調,俄羅斯人急於避免衝突,他們並不想要戰爭,我相信他們也盡了一切可能來避免戰爭,他們不想跟美國人對抗,但美國人不願意認真談判,結果就是現在這個樣子。
我認為,我們已經越過了可以達成任何有意義的協議的階段。雙方都如此堅定地致力於在這個時候獲勝,很難想象他們會透過談判達成任何有意義的和平協議。
如今,俄羅斯人決心保持他們已經征服的領土,我相信他們打算征服更多的烏克蘭領土。俄羅斯人希望確保烏克蘭最終成為一個功能失調的殘餘國家,並且在未來任何時候都無法成為北約的一員。我認為俄羅斯人最終會做的是分裂出烏克蘭的大片領土,然後竭盡全力讓烏克蘭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政治上都處於一個可怕的境地。因此,讓俄羅斯人現在同意放棄已經征服的領土,撤回到2022年2月前存在的邊界,我認為這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此外,俄羅斯人也有一個擔心:烏克蘭人會出爾反爾,先是同意中立,然後再改變主意,與西方結成某種聯盟,最終結果是俄羅斯人放棄所有佔領的領土,烏克蘭又不再是中立的。因此,我認為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有意義的是征服烏克蘭的大片領土,並確保將烏克蘭變成一個功能失調的殘餘國家。我討厭把烏克蘭以及更廣泛的國際關係的未來描繪得如此黑暗,但我們也不能低估我們製造的混亂,我們製造的災難。
馬特:說到武器,您對美國的政策有什麼看法?拜登政府曾多次公開表示,某些武器不會提供給烏克蘭,但後來他們態度發生了變化,提供了一些重型武器,例如F-16戰鬥機。美國國防情報局參謀長約翰·基希霍夫(John Kirchhofer)認為,戰爭正處於僵局,而且北約國家提供的重型武器不會讓烏克蘭在近期內取得戰爭突破。但白宮似乎不這麼想,他們現在同意向烏克蘭提供一些以前禁止提供的重型武器。
米爾斯海默: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個僵局,但我並不把征服多少領土作為這場戰爭的關鍵指標。
像這樣的消耗戰,關鍵指標就是傷亡交換率。要關注雙方有多少人口可以被徵召加入軍隊填補傷亡計程車兵,還要關注傷亡率。在我看來,傷亡率明顯有利於俄羅斯人,因為他們的人口要比烏克蘭人多得多,這對烏克蘭來說是一個災難性的局面,這讓烏克蘭幾乎不可能贏得這場戰爭。
所以,問題是,如果您是西方國家,如何糾正這種情況?怎麼讓烏克蘭人繼續戰鬥?要記住,俄羅斯有強大的工業基礎,他們有很多軍事裝備,很多重型裝備,比如大炮、坦克等,而且還有大量生產裝置的裝配線。烏克蘭人幾乎沒有任何武器裝配線,他們完全依賴西方的武器。
我們自己所擁有的武器裝備是有限的,也沒有那麼多大炮給他們。最近幾個月我們強調給他們坦克,而他們真正需要的是大炮。所以,我們現在處於困境,因為我們挑起了一場與一個擁有巨大工業基礎、可以生產大量武器的國家的戰爭,而我們的盟友沒有自己的武器,而我們能給他們的又確實有限。
我們給他們“海馬斯”(HIMAR)導彈,每個人都說這是法寶,它將糾正傷亡交換率,它將幫助烏克蘭人在戰場上獲勝,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然後我們開始討論給他們先進的坦克,但無論是“豹2”還是“挑戰者”,都沒太大作用。我們討論為烏克蘭訓練9個旅,創造一個裝甲森林,可以穿透俄羅斯的防禦,就跟德國人在1940年對法國人做的那樣。可是,2023年6月4日,烏克蘭人發起了反攻,他們動用了大量北約訓練和武裝的部隊,但沒有奏效。他們甚至沒有到達俄羅斯軍隊的第一道防線。烏克蘭人最終在灰色地帶作戰,遭受巨大傷亡。
那麼,解決辦法是什麼呢?我們必須給他們F-16戰鬥機,給他們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這樣將會扭轉力量平衡,扭轉傷亡交換率,烏克蘭人最終將在戰場上獲勝。這簡直就是一個白日夢!很難令人信服五角大樓會相信F-16或ATACMS會改變戰場上的力量平衡。
烏克蘭人已經深陷困境,我們已經把他們引上了一條不歸路,此時此刻,我們無法改變這種局面。
當前的情況是,西方正把烏克蘭引上一條不歸路,最終的結果是烏克蘭將被毀滅。我所倡導的政策是,讓烏克蘭保持中立,然後在經濟建設上給它支援,讓它擺脫俄羅斯和北約之間的競爭,這對烏克蘭人來說是最好的事情。
馬特:這是您在2015年的警告。您為什麼對此如此自信?是什麼讓您如此確定這是一條必經之路?
米爾斯海默:2014年2月危機首次爆發時,我認為這一點非常清楚,那就是俄羅斯人顯然將烏克蘭加入北約視為一種對其生存的威脅。如果我們堅持試圖讓烏克蘭加入北約,並讓烏克蘭成為俄羅斯邊境上的西方堡壘,俄羅斯人將摧毀烏克蘭。他們當時就說得很清楚。
您看看從2014年到2022年發生了什麼,當形勢從危機變成戰爭時,俄羅斯人明確表示,烏克蘭加入北約是對他們生存的威脅,但我們做了什麼?我們每次都加倍下注,每年都更加堅定地致力於讓烏克蘭加入北約。我一開始就認為這會導致災難。
早在20世紀90年代,當北約擴張的主題被辯論時,有許多外交政策機構的非常傑出的人物都認為北約擴張將以災難告終,包括克林頓政府時期的國防部長佩裡,他為此還差點辭職。事實上,當時的五角大樓內部普遍反對北約擴張。
2008年4月,布加勒斯特北約峰會決定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時,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時任法國總統薩科齊都表示堅決反對。默克爾指出,她之所以強烈反對,是因為她知道,普京會將烏克蘭加入北約解讀為向俄羅斯宣戰。許多有識之士都明白,整個北約東擴運動將以災難告終。
馬特: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核威脅。俄羅斯學者謝爾蓋·卡拉加諾夫(Sergei Karaganov)撰文稱,俄羅斯需要採取更加強硬的核姿態,採取先發制人的核策略威懾西方。您怎麼看待這種觀點?您認為在這場戰爭中有可能導致核戰爭嗎?
米爾斯海默:我認為如果俄羅斯人失敗了,有可能發生核戰爭。考慮到俄羅斯人沒有輸,而且可能會贏,因此核戰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只要俄羅斯人在戰鬥中處於優勢,而不是劣勢,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就很低。
關於卡拉加諾夫的文章,我覺得他認為俄羅斯人不會贏得決定性的勝利,戰爭不會以一箇中立的烏克蘭告終,也不會以西方退縮的局面告終。我認為,卡拉加諾夫明白,即使俄羅斯奪取更多領土,即使他們把烏克蘭變成一個功能失調的殘餘國家,那最多隻能得到一個非常危險的冷和平,我稱之為醜陋的勝利卡拉加諾夫可能不確定,從長遠來看,這是否能為俄羅斯人所接受。如果俄羅斯使用核武器,這可能是向西方發出警告的一種方式,那就是西方必須後退。
換句話說,卡拉加諾夫是想用核武器來達到脅迫的目的,讓西方後退,結束這場醜陋的勝利,讓俄羅斯取得某種有意義的真正勝利,並幫助達成某種有意義的和平協議。我認為他是對的,俄羅斯人充其量只能贏得一場醜陋的勝利,理解這一點很重要。他的意思是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超越冷和平,核脅迫可能就是方法。
這是一個有可能被接受的論點嗎?真的無法斷言,因為我們不知道一個醜陋的勝利會是什麼樣子,這是其一。其二,我們不知道誰將在未來統治俄羅斯,當這場醜陋的勝利變得幾乎無法忍受時,誰將在莫斯科按下核按鈕,我們當然也不知道目前是否有人有足夠的膽量使用核武器。
還有一個問題,如果烏克蘭真的輸了,讓我們假設烏克蘭軍隊崩潰了,假設其遭受的打擊導致了類似於1917年春天法國軍隊面臨的情況——當時法國軍隊崩潰,他們公然違抗上級命令。讓我們假設這種情況發生了,烏克蘭軍隊在逃跑,北約該怎麼做?我們會接受烏克蘭在戰場上被俄羅斯嚴重擊敗的局面嗎?在這種情況下,北約可能會加入戰鬥,這可能會把我們拖入戰爭,然後就會有一場以美國為一方以俄羅斯為另一方的強國戰爭。我再說一遍,這不是“也許”的問題,這是“很有可能”的問題。
我們現在所做的是,我們正在為這場戰爭編織看似合理的發展情景,但幾乎所有的情景都有不愉快的結局。這再次表明,我們沒有在2022年2月24日之前解決這場衝突,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馬特:好吧,基於您的這個答案,我明白您為什麼把您最近的作品之一命名為《前方的黑暗:烏克蘭戰爭的走向》,非常貼切。非常感謝您接受訪談。
米爾斯海默:這是我的榮幸。謝謝您的邀請。
編輯 | 渡波
本文轉自“歐亞新觀察”公眾號,原載The Grayzone,原題為“John Mearsheimer: Ukraine war is a long-term danger”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讀者參考。
打賞不設上限,支援文化重建
長按下方二維碼打賞
訂閱服務熱線:
010-85597107
13167577398(微信同)
工作時間:週一至週五早8點至晚8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