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學生分享本申請季被前30全拒而意難平的討論比較激烈,SAT君也拿來和大家共同討論下,希望讓學弟學妹們透過失敗的案例中學到更有價值的經驗:
學生背景
25fall,男,無lgbtq,大陸籍無綠卡;
託福116,SAT1590;
AP7門5(語言與寫作、文學、生物都 5);
usabo/bbo/ukcho 兩金一銀
約翰洛克寫作競賽 politics distinction
igem 兩年銀
北京公立國際部top3,GPA學校top2%
專業:生物+政治科學
活動:
無夏校 無科研競賽
兩生物科研(植物+醫學),一篇論文一發學生期刊
法學論文,發學生期刊
250+成員生物社團社長
50+成員法學社社長,多次全球比賽top10+個人獎
體育、鋼琴(英皇6級)、公益社團、給小學生講課 30+小時
文書無大雷!
錄取結果如下圖:

討論區很多學生不相信是真實的,這成績怎麼也不可能錄到OSU和東北啊!
大家不要認為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生,前年北京某第一梯隊國際部前三的學生,前30也全聚德,最後去了威廉瑪麗,所以美本錄取發生任何事情都有可能。
很可能是這樣:頭部的學校,沒發現學生亮點,拒絕;匹配學校會認為給你發offer,你也不來,索性不浪費了;保底校會直接就放棄碰運氣了。所以就剩倆比較自信的保底校中獎了。
對於這個學生的錄取討論的觀點有很多:
👧適合衝牛劍;
👦成績很好,活動不夠,如果文書沒有講很好的故事,在運氣一般的情況下會是這樣;
👧沒活動沒文書,文書沒有雷翻譯過來就是沒啥出彩的,成績是敲門磚,但他們不只收磚;
👦活動含金量太低,雜,不出彩;(學生不認可)
👧你到底是要pre med or per law?倆專業不搭,相關性小,學校不知道你到底要什麼
👦學術背景挺強的,我覺得debuff就是亞裔男,成績好的亞裔男申請材料都差不多,所以你就不顯得特別突出了…
各種觀點都有,SAT君也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1、學術能力很強,無論gpa、標化還是競賽,足夠前十錄取的;
2、跨學科也沒有問題,生物,政治、藝術都挺好;
可能的問題:
1、沒有聚焦細分領域。生物是一個大的基礎學科,前20學校中,大部分學校都是競爭難度前三的專業,如果你只是做一個植物和一個醫學科研,根本看不出你的興趣方向在哪個生物細分領域,泛生物的研究探索最難出特色;政治方面,社團和論文,有沒有聚焦某個領域解決問題?
2、課外活動要體現出你利用所學為某個群體解決問題,如果只是科研,還是體現的學術實力,並看不出你回饋社群的意願和其他個人品質。
3、也可能是文書問題,你可能不認同,我也不肯定,因為沒看到。一些分控的學校可能會喜歡,但你的活動確實看不出你真正興趣所在和個人品質,分控的學校也會猶豫。
4、你的體育、鋼琴、公益、支教,如果只是單純的獨立去做,沒有太大意義。如果你把體育和生物結合起來,就能做出有特色的活動,比如運動康復、神經科學等相關領域;鋼琴也是,比如音樂治療,或者教小朋友學鋼琴,都能體現出你的公益心和鋼琴水平,如果只是展示你有多少年鋼琴學習,也沒有實際意義。支教一樣,一定是要和你的專業興趣結合起來做。所以這部分學生沒有詳細講,SAT君也不好下結論。
幸虧選校跨度大,不然還真沒學上了…
以上觀點,僅做拋磚引玉,大家可以在留言區分享下自己的看法。
如果您想和SAT君討論規劃
請掃碼交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