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網紅城市的出圈邏輯變了

點選圖片▲立即試聽

“擺在人們眼前的是人工智慧無限地與人們日常生活交融的緊迫現實,而高線城市的科創遊,無疑可以撫慰當前人們的部分痛點困惑。”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它就像荷花在含苞待放的狀態。”一家研學中心的主理人鄭涵說到杭州科創遊興起時,如此形容道。
“讓我花1000塊錢,我都願意去。”另一位90後張然對小巴興奮道。這是她參訪雲深處、群核科技、強腦科技等杭州“六小龍”企業後的肯定回答,略顯誇張。
這幾個月,一股科創遊的風席捲杭州城,大有使傳統山水旅遊城市變身“科創旅遊之城”

杭州:崛起的科創遊之城?
和很多人一樣,杭州的知識付費行業員工張然平時對新科技頗感興趣,熱衷嘗試。近日她偶然隨團參訪了上述幾家杭州“六小龍”企業。
原因除了眾所周知的“杭州‘六小龍’名氣特別大”這一因素之外,更多的則是:“能夠帶給我一些視野上的擴充套件。”她說。
比如,她欣賞了機器狗上躥下跳、翻檯爬坡;
直觀看到機械手靈活如人手、提筆寫書法“人間有愛”四個字;
真切感受到機械手、機械腿與殘疾人的身體完美契合,融合成“新人類”;
與創始團隊人員近距離接觸,聽他們講述技術與個人的情懷……
機器狗進行爬樓梯訓練
圖源:小巴拍攝
“他們背後是一大批非常有活力的80、90後,近幾年還會有非常多的成果湧現。”她總結並暢想道。
她當時還對幾款科技新品念念不忘,比如助眠眼罩、冥想頭環。
類似被科創遊“席捲”的人充斥杭州城。
李捷近期平均帶二十人到杭州、上海共六個機器人企業參訪,是一個企業研學團隊的負責人。費用是單場每人15800元。
團員主要來自全國各地(主要為沿海城市,也包括成都、內蒙等內陸城市)傳統制造行業的企業家,和有實際應用場景需求的各行業人士。
“渴望去了解這個行業,瞭解這個行業將對自身行業產生什麼影響。”李捷說。
“成都有家軟體公司,基本每場都派人來。”她繼續說道告訴巴,有很多研學團隊“可不可以帶孩子一起去”。
類似的研學團體很多。簡單搜尋若干社交平臺,大量“杭州六小龍”短期研學專案,報價從3000元到萬元不等。若以標價9800元的研學費用、團員25人為例,一期專案的營收是24.5萬元。
“杭州六小龍”走紅,迎來“參觀熱”
所以,預約難。尤其是杭州“六小龍”企業。“比之去年難度大。去年我聯絡過深圳的優必選和樂聚,參訪也好安排。今年完全不一樣,比如雲深處,當時我們想安排3月份,排到了4月份。”李捷對小巴說道。
參觀緊。從現場來看,同時參訪的團體起碼有四五撥人,比如國際學校學生等國外團體。“我們約的時間是11點結束,10點52分接待的人就提醒說,她接待的下一人馬上到了。”她繼續道。
還有“企業累”。在與企業方溝通時,李捷還了解到:雲深處已經拒絕了沒有業務往來的參訪團隊;強腦科技連中央電視臺的採訪也拒絕了。
結果,參觀體驗幾乎是“半自助式”的。比如,缺乏接待流程和安排;人手普遍不足。
但體驗仍然印象深刻。她認為包括杭州、上海在內的機器人企業有三個明顯特點。
▶它們多為2023年、2024年成立的,都是初創型企業,幾十到一百的團隊居多。團隊非常年輕。比如,有一家企業介紹他們團隊的平均年齡在20—23歲之間
▶學歷都非常好,其中不乏畢業於頂級名校,如MIT(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等
▶多位社交上的I人、專業領域裡的E人,不擅長社交,但是講到機器人領域時侃侃而談,有自己很深的見解。
“這是一些還在發展中的企業,更多是看趨勢、創新和未來,目前大部分依舊靠手工完成,行業迭代的速度超過裝置更新的速度,所以完全沒能自動化,甚至智慧化。”
她總結說道,帶著新鮮與詫異。
四足機器人等產品頗受關注

網紅城市新模式的誕生:
卷科技、遊科創
可以初步總結,杭州這一輪文旅熱,大致複製了過去幾年新興網紅城市的若干爆紅流程:
比如,登上熱搜,持續出圈,到了婦孺皆知的程度;地方同步助推宣傳和引導對外開放;各地遊客湧入參訪;自媒體及央媒進行總結式多輪正面報道,基本完成商業閉環和文旅品牌形象塑造。
只是,出圈爆點明顯不同。
比如,淄博的出圈爆點是“燒烤+服務型政府”,哈爾濱的出圈爆點是“政府‘聽勸’+冰雪遊”,總結來說,共性是:“獨特文旅資源+舉全市資源力推”。
其他如憑藉“麻辣燙”出圈的甘肅天水,因“異域風光”頗有名氣的新疆阿勒泰,因“國產爆款3A遊戲‘黑神話·悟空’取景地”而揚名的山西隰縣,一般來說,之所以在綜合影響力方面不及淄博、哈爾濱,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缺乏作為或者作為深度不夠。
“淄博、哈爾濱,相當於舉全市之力,各部門都為了文旅這一件事情去協調,變成了當地政府的頭等大事,很多城市這個事是不行的,光靠文旅局是白費的。”
與各地文旅局有不少接觸的資深文旅人士若晗,對小巴如此分析說道。
哈爾濱:松花江邊“鑽石海”遊客
而杭州的爆點已經完全擺脫傳統模式,依靠的是:“‘六小龍’等科創明星+科創營商環境全國領先”:
“黑悟空·神話”的遊戲科學、享譽全球的DeepSeek以及在春晚上扭秧歌的16名宇樹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杭州科創新興企業,使“杭州‘六小龍’”的概念橫空出世,繼而引發全國性的科創營商環境的大討論、大比拼,塑造了新一線城市杭州在科創方面領先全國的城市新形象。
或許可以說,2025年,網紅城市的出圈邏輯已經變了。
首先,傳統出圈模式未必完全失效,但式微的趨勢是明顯的。比如去年下半年,小巴寫過《今年下半年,為什麼沒有新的網紅城市了?》,今年似乎還沒有激起水花,各地政府顯得意興闌珊。
其次,“科創遊”的重要性也正在被各地尤其是科創城市不斷拔高,大有搶佔文旅新高地之勢。
杭州方面,不斷豐富科創遊內容:今年春節,文三數字生活街區黑神話:悟空主題活動吸引遊客5萬餘人次前來體驗打卡;
帶有哪吒、悟空元素的杭州首個沉浸式裸眼4D藝術地標西子廊橋演出共吸引市民遊客54.5萬人次觀看,全網曝光量超1800萬次
3月,由杭州文旅局特別打造的“遇見六小龍·生活展示館”開幕,主要特點是:將“六小龍”的前沿成果轉化為可感知、可互動的沉浸式體驗空間。
遇見六小龍·生活展示館
圖源:小巴拍攝
4月,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的《黑神話:悟空》主題藝術展開幕,成人票價60元,預約時可謂一票難求。
杭州的近鄰——近些年頗受矚目的科創新城合肥,也已經喊出“科技創新看合肥、科普研學到合肥”的口號。
目前,合肥已經打造了約230家科普研學基地,釋出了70餘條科創科普研學線路,開發了1000餘套科普研學課程。
2024年1至9月,合肥接待研學旅遊遊客369.6萬人次,同比增長16.7%,省外遊客近50萬人次;2024年,合肥的科創科普遊省外遊客佔比已由5%提升到17.5%。
近日,長期位居“科創第一城”的深圳也推出了“漫遊深圳 智遊灣區”的文旅計劃,內容主要包括:
超200項精品文旅活動、30餘項深圳科技體驗專案、精心規劃10餘條“文旅+科技”主題旅遊線路,號稱“為全球遊客打造一場科技文旅嘉年華”。
暗暗較勁,不言自明。

科創遊,
怎麼樣才能做成一門好生意?
如果說三年疫情結束後的兩年時間裡,人們有充分的被壓抑的需求去進行“特種兵”式旅遊,由此推動高性價比的低線城市二連三崛起,那麼,這一需求或已得到大部釋放。
擺在人們眼前的是人工智慧無限地與人們日常生活交融的緊迫現實,而高線城市的科創遊,無疑可以撫慰當前人們的部分痛點困惑順應未來發展,顯得大勢所趨。
那麼,我們不妨一起來探討科創遊這門生意的潛力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思路。
◎ 首先,綜合可知,科創遊既可以當成帶有學習探索性質的研學遊,也可以當成休閒遊。
從這兩方面來說,行業形勢是相對穩健和趨於向好的,從而可以提供源源動力。
比如,剛過去的清明節假期,全國國內出遊1.26億人次,同比增長6.3%;國內出遊總花費575.49億元,同比增長6.7%。
據《2024—2025年中國研學遊經濟市場執行監測報告》:2023年中國研學遊行業市場規模達1469億元,2024年市場規模有望達1791億元,同比增長21.9%。預計2028年,中國研學遊行業整體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

盈科美辰國際旅行社研學中心主理人鄭涵對小巴提到,他負責的科創遊板塊——阿里研學專案,去年推出後學員數量便達到2000人,主要面向浙江的中小學生,做的是AI的科普和PBL(專案式學習),價格是半天299元、全天499元。今年杭州預估將達到5000 到1萬人規模。
據他介紹,今年成都與北京的阿里園區也在同步發展,成都預估達到8000到1萬人,北京預估達到1萬人規模。
對於張然這類職場群體來說,如何跟AI更好協作,也是一門必修課,不乏科創遊的市場潛力。可以佐證的是:比如,線上AI課程相當常見,頗受歡迎。
◎ 其次,政府應積極參與促進政府、科創企業、第三方文旅公司形成良好商業合作關係,持續最佳化行業科創遊供給與商業模式創新。
從杭州“六小龍”公司的參訪游來看,它們承擔了過量的參訪需求,一定程度上對公司運營形成干擾,由此也導致了遊客參訪體驗相對粗略緊張。
比如,張然提到,缺乏與產品互動機會。比如,與機械手握手,感受機械手的觸感、力度;頭戴冥想頭環,體驗進入心流狀態。
這主要是缺乏相應的服務內容、標準體系建設,在很多科創企業,尤其是新興企業具有普遍性。
相對來說,大型科創企業與第三方企業已經形成相對穩健的合作模式。比如,鄭涵提到了他們是阿里的授權第三方企業;可以在阿里園區進行研學;可以邀請與淘寶大學認證和阿里雲認證的講師或者阿里的管理層,參與相關教學;教學內容,會結合學校應試內容。
比如,“教會學生用DeepSeek寫一篇文章,然後再對照他自己寫的文章形成思辨,再去順著DeepSeek的思路,去解決一些應用問題。”他舉例說道。這也是新課標、新高考的要求,即用真實情境解決實際問題。
◎ 最後,注重提升服務質量,及時迭代創新產品,是科創遊企業的發展關鍵。
傳統旅遊產品的同質化導致內卷的缺陷,在科創遊方面同樣尖銳。
“家長不是很願意花錢讓學生來研學,甚至於有些學校組織學生研學收費家長還有舉報。”一位在四川眉山從事AI研學的行業人士對小巴說到今年的本地行情。
正在參觀機器人展覽的學生
這主要受制於當地缺乏人工智慧行業資源,造成了更新課程專案緩慢與產品缺乏亮點。
或因如此,鄭涵也在加快研發AI線上課程。他們下一步還打算結合更多的研學內容,深化AI教學。
“我們會做一個AI桂林的專案,三天時間拿出一天半時間做理論教學,剩下一天半的時間,會帶到比如灕江,請大家用AI去設計一段灕江廣告詞,形成思辨加情境的應用,讓學生更好去沉浸式創造,激發思辨力與想象力。”末了,他描繪道。

結語
“推動杭州從‘網紅打卡地’向‘深度學習目的地’躍遷。”
十二屆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浙江省科普聯合會會長周國輝如此強調道。
這顯然也應是多數文旅城市的發展課題和突破追求。
縱觀主要文旅城市,核心吸引力主要是兩種資源:一種是舉世無雙的自然山水與古蹟,比如西湖之於杭州、故宮之於北京另一種是全球頂級的現代化都市風光,比如外灘之於上海、中環之於香港。
或許,俱往矣!在處於人工智慧爆炸的轉折性歷史趨勢中,一座更加天馬行空的未來城市,也正被想象、被呼喚。

本篇作者 |林波| 責任編輯 何夢飛
主編 何夢飛 圖源 VCG
點選下圖▼立即報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