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經前序六次評審會議的嚴謹審視,這份入圍名單,正是對開年叩問的回應——肯定個體生命的尊嚴與力量、探索內在世界的複雜性,既是對當下時代的深切回應,也是對人性與創造力的誠摯禮讚。


曹申堃 獨立評論人|劇場導演
秦天 導演
周佳鸝 中國美術學院電影學院教授
今年,劇情長片的創作依舊展現出強大的自驅力量與韌勁,創作者在有限成本內展現的技術執行力與思想彈性清晰可見。元電影的持續湧現,是青年創作者袒露脆弱、刀鋒向內的直白宣言:“我們還要創作,我們還在創作”;詩歌作為第二藝術載體被廣泛應用,與畫面辯證共生,敏銳捕捉著視點之外的氤氳,成為影像內在雕琢的獨特方式;眾聲相異的方言電影一如既往,以深植在地的切膚真摯,強化著地域文化的豐饒圖景。
然而,在敘事時間充裕的長片領域,實驗精神的激盪尤顯不足。部分作品或囿於已成模式的知覺體驗,或因追求邏輯秩序而犧牲了風格演練的機遇。影像內在的媒介轉化與神秘莫測的閃光,仍有待創作者不斷挖掘,不斷以自身的“難以名狀”去衝撞陳規。

陳瑋曦 紀錄片導演|記者
章夢奇 紀錄片和劇場創作者
趙謙 北京電影學院教師|紀錄片導演
紀錄長片則展現了另一種深沉的力量:深耕議題,長期跟蹤,為呈現複雜現實與個體生命經驗打下基礎。紮實的田野調查、一手影像採集、對日常肌理的細緻捕捉,共同構成對抗資訊浮泛的力量。它們雖非總在宏大公共領域高歌,卻往往以親歷者的姿態,透過私人事件折射社會脈絡,提供了比鄰而居的真切感受——親眼目睹、撫摸、聆聽、經歷,這樣的過程複雜而珍貴。這些作品提醒著我們:“用力”觀看真實,是理解我們所處世界的必經之途。

陳亦水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
梵一 媒體人|影評人
湯厲昊 動畫導演
短片以其鮮活、生猛凸顯出存在感,上千部短片成為上千個最激進、最具批判意識的試驗場,並回歸到創作理應擁有的姿態:我只用我所知道和願意的方法,去拍攝我非講不可的故事,去袒露真實的毛邊。
動畫領域成為技術性與材料選擇的反叛前哨,許多創作者大膽拋棄光鮮的三維主流,用看似樸素的材料與手法(如泥塑、剪紙、復古畫素),鍛造出荒誕冷峻的社會寓言。實拍作品則如遊隼,敏銳地搜尋著生活密林中的沉默與低語。

丁大衛 策展人|評論人|製片人
郭柯宇 中國內地影視演員
虹影 作家|編劇|導演
梁鳴 導演|編劇
劉新竹 剪輯指導
本屆FIRST競賽徵片(2025.1.1-4.28)共收到有效報名影片1329部(總時長40267分鐘),報名總量、有效報名量、短片報名量均創新高。除中國大陸核心創作群外,近20個聯合制片國的出現勾勒出青年創作的國際化版圖,其中旅日背景創作者作品表現亮眼。劇情片佔比近80%,紀錄片近15%,動畫約5%。女性導演佔比34.3%,千禧年後出生的創作者超500人(佔36.3%),18-30歲創作者(64.8%)則構成影展中堅力量。入圍影片中,長片首作率與全球首映率皆為72%,中國大陸首映率86%;短片的中國大陸首映率高達91.3%。
評審所見的千餘部作品,構成一個初具規模的影像星系。在電影工業日益追求標準與安全的當下,這些作品以近乎莽撞的大膽和不被馴服的姿態,迴歸創作最本質的衝動——一種“非說不可”的孤勇。或許電影活力與希望,恰恰深藏在那些尚未被流水線磨平稜角的、敢於冒犯、敢於失序的“倒刺”之中。
完整的人,是勞動者、思想者、戰士與詩人。他們透過電影,洞察世界的肌理、直面規訓與遮蔽,凝結成獨特的表達。當世界運作規則被深刻觸控並轉化為影像,那便不再是對未來的草稿,而是此刻的宣言。一如他們識別真相後的銳利回應,一如FIRST得見這些源自生命深處的肺腑之語時的心聲——
我認出風暴而激動如大海。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鏡DOC
推廣|合作|轉載 加微信☞zhanglaodong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