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0億,潮汕大佬又要IPO

去年淨賺33億,又一“不差錢”IPO要來。
作者:筆鋒
來源:投資家(touzijias)
近日,當東鵬飲料同時丟擲13億元分紅方案與港股IPO計劃時,市場為之側目。這家手握110億元理財資金的飲料巨頭,在年報披露淨利同比激增63%的高光時刻,突然丟擲赴港二次上市的計劃,擬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掛牌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1月,彭博社便披露其與摩根士丹利、瑞銀的合作意向。如今官宣二次上市,徹底印證了市場對其國際化野心的猜想。
這裡插播一條廣告:
【思維破局 產業重做丨杭州大課重磅來襲】
2025年,全球格局加速重構,產業與技術革新交織,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如何在極其不確定的環境中錨定戰略方向?如何抓住時代先機,做對決策破局增長?如何在紅海廝殺的市場裡找到屬於你的獨特定位?如何在確定性中探尋AI帶來的“可變性”?
4月11日-13日,黑馬大課第二站持續輸出高價值課程內容,創業黑馬董事長牛文文、梅花創投創始合夥人吳世春、天圖投資創始合夥人&CEO馮衛東、升級定位諮詢創始合夥人快刀何等黑馬導師將齊聚杭州,從戰略升級、模式創新、流量獲取、營銷增長、AI賦能等維度,為企業提供系統性破局方法論與轉型的實踐路徑。
報名2025黑馬杭州大課,讓我們一起走出去,看對方向,跟對人、做對事,掌握未來10年財富密碼。
掃碼諮詢報名
(翻到底部瞭解詳情)
01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東鵬飲料並不缺錢。
儘管公司2024年財報顯示營收達158.39億元,淨利潤33.27億元,且賬面上有超80億元貨幣資金和110億元閒置理財資金,但其仍選擇透過港股IPO募資,這一矛盾行為成為爭議核心。
從財務資料看,東鵬飲料確實不缺現金流。2024年其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同比激增76.44%至57.89億元,卻宣佈將110億閒置資金投資理財。同時派發13億元現金紅利,其中創始人林木勤透過控股50.7%股權獨攬約6.6億元。
更讓市場感到困惑的是,它一邊分紅、理財,一邊卻大舉借債。2024年同期短期借款暴增35億至65.5億,這種“左手分紅理財,右手大舉借債”的操作,讓人不禁要問:東鵬飲料到底缺不缺錢?是真有大計劃,還是純粹為了上市而上市?
再看股東這邊,減持動作頻頻。資料顯示,自2022年以來,二股東君正創投4輪已套現42億,員工持股平臺減持10億,鯤鵬投資(林氏家族控股63%)近期再拋減持計劃,而實控人林木勤透過此次分紅獨得11.67億元。
未來,港股更大的流通性與估值空間,或將成為股東套現的“完美跳板”。
這種“大股東吃肉、小股東喝湯”的模式,配上66.08%的資產負債率,暴露出快速擴張期的資金壓力與資本運作的失衡。
雖然目前尚未披露具體募資用途細節,但市場普遍將其解讀為全球化戰略的重要一步。
政策層面,港交所2024年推出的“A+H”快速審批通道,以及消費股35%的流動性溢價,疊加還支援行業龍頭赴港,東鵬飲料正好借勢,選擇港股加速資本國際化。
02
在“紅牛”稱霸的功能飲料市場,東鵬特飲的崛起堪稱奇蹟。
東鵬飲料從1987年的小廠起步,靠涼茶和豆奶起家。1997年,“東鵬特飲”橫空出世,成了中國首款維生素功能飲料。90年代的飲料市場,紅牛一家獨大,其他品牌只能在夾縫中生存,東鵬特飲也不例外。
2003年,東鵬飲料完成改制,從國企變身民企。林木勤以“買品牌不買地”的孤注一擲,接下瀕臨破產的東鵬飲料廠,就此開啟全國擴張之路。
彼時,紅牛年銷10億,穩坐行業頭把交椅,而東鵬特飲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品牌,甚至被戲稱為“紅牛的模仿者”。面對紅牛的強大勢力,林木勤沒有選擇硬碰硬,而是另闢蹊徑,以比紅牛便宜30%的定價策略,精準鎖定藍領群體的營銷打法,以及那句“年輕就要醒著拼”的洗腦廣告詞。
2009年,東鵬特飲帶著防塵蓋瓶裝上市,靠差異化包裝和價效比,迅速在廣東市場站穩腳跟。2013年,簽約謝霆鋒,借明星效應大舉進攻全國市場。2016年,500ml大金瓶裝東鵬特飲問世,直接填補了市場空白,進一步鞏固了市場地位。
2021年,東鵬飲料成功登陸A股,成為“能量飲料第一股”。上市後,東鵬飲料一路高歌猛進。上市4年間,東鵬飲料市值已突破1180億元。這一市值,不僅遠超其A股上市時的260億,更讓林木勤以510億身家穩坐汕尾首富寶座。
渠道上,東鵬飲料更是火力全開。
當競爭對手還在一線城市廝殺時,東鵬特飲已滲透到鄉鎮夫妻店的冰櫃深處,在中國能量飲料市場的銷量佔比達到47.9%,連續四年超越紅牛登頂。這種“農村包圍城市”的戰術,讓其在2024年實現營收158億,淨利潤暴增63%。
如今,東鵬飲料在國內市場已經站穩腳跟,目光轉向國際市場。2025年3月7日,東鵬飲料宣佈赴港二次上市,目標直指全球化。
03
表面看,東鵬的出海野心不容置疑。
但深究其財務資料與市場動態,不難發現其港股IPO的背後,實則是東鵬飲料更深層的戰略焦慮。
2024年,東鵬飲料營收158.39億元,淨利潤33.27億元,同比增幅雙雙突破40%和60%,市值更是突破千億,但這些高光時刻的背後,卻潛藏著比紅牛更卻嚴重的“中年危機”。
東鵬飲料憑藉“困了累了喝東鵬特飲”的廣告語,在中國能量飲料市場紅極一時,2024年以47.9%的市佔率蟬聯銷量冠軍。但這一成績,是靠26.8億元的銷售費用砸出來的,而研發投入卻僅佔營收的0.4%。
這種“重營銷輕研發”的模式,讓東鵬特飲始終困在“紅牛平替”的低端陷阱裡。東鵬的低價策略,雖在早期為其贏得了市場份額,但隨著消費升級趨勢的加速,其邊際效應正在遞減。
更危險的是,東鵬飲料對“東鵬特飲”這一單品依賴度過高,2024年營收佔比仍高達84.08%。儘管其在能量飲料市場佔據高份額,但隨著紅牛、樂虎、戰馬等競爭對手的持續發力,加上元氣森林、可口可樂等新興品牌的跨界競爭,使得東鵬特飲的增長空間正被不斷擠壓。
東鵬的電解質飲料“補水啦”雖增速280%達14.95億元,但與紅牛相比,連零頭都不到。無糖茶市場,又被元氣森林、農夫山泉等品牌牢牢佔據,東鵬飲料的“鵬友上茶”雖然增速可觀,但市場份額仍微不足道。
在能量飲料市場增速跌破12%的寒冬裡,東鵬特飲的市場份額已觸達天花板,電解質水等新品又陷入紅海廝殺,營收突破 15 億卻缺乏技術壁壘,無糖茶、咖啡等新品增速雖快但尚未形成氣候。
另外,國際化路徑的不明朗,更是東鵬飲料赴港IPO的另一大焦慮。即便東鵬已在印尼、越南設立子公司,並計劃透過海南、昆明生產基地輻射東南亞市場,試圖複製中國市場的成功路徑,但其國際化程序仍處於初級階段。
2024年財報中,也僅以“取得顯著成效”模糊表述,未披露具體資料,這意味著其國際化戰略,尚未形成規模效應。
東南亞市場雖然潛力巨大,但紅牛在該地區的年銷量超過50億罐,市佔率高達70%,更嚴峻的是,可口可樂旗下魔爪、日本力保健正加速佈局東南亞。
東鵬的低價策略在人均GDP較低的東南亞或許有效,但在歐美市場,其價效比優勢將大打折扣。港股IPO雖然能為東鵬飲料提供美元彈藥,但國際化並非一朝一夕之功。
東鵬飲料的38年,從深圳豆奶廠到千億帝國,從模仿者到行業領跑者,林木勤用潮汕人的 “敢闖敢拼”書寫了傳奇。然而,港股 IPO 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
這場始於價效比的突圍戰,正在演變為綜合實力的長跑。
東鵬飲料,必須在紅牛的強勢主場、魔爪的資本壁壘與自身戰略定力之間找到平衡點,擺脫“重營銷輕研發”的路徑依賴,將百億資本轉化為全球競爭力,答案或將改寫中國飲料業的格局。
資本市場的耐心,不會永遠存在。
畢竟,資本市場從不同情情懷,就像熬夜加班的打工人,不會為包裝上的“年輕就要醒著拼”買單,他們只關心5塊錢能不能買到真正的清醒。
*免責宣告:本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這裡認真推薦你:
報名2025黑馬杭州大課,讓我們一起走出去,看對方向,跟對人、做對事,掌握未來10年財富密碼。
費用:4980元/人,現在報名,可享黑馬大課年度會員權益,會員核心權益:全年8場線下大課,任選3場參加。
活動詳情如下
↓↓↓

掃碼諮詢報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