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法國新聞資訊臺BFMTV報道,對於20多歲的年輕人而言,無論是學生還是剛步入職場的新員工,最重要的不是立即存下大筆養老金,而是培養基本的財務素養。Goodvest諮詢總監菲利克斯·裡維耶(Félix Rivierre)表示:“這個階段,應當先學習稅收體系的運作方式,掌握個人財務管理,同時瞭解投資的稅收優惠賬戶,如人壽保險(assurance-vie)、股票儲蓄計劃(PEA)或個人退休儲蓄計劃(PER)等。”
此外,他還強調,這一時期的重點是“投資自己”:“這意味著,可以花錢接受額外培訓,或者進行海外學習和工作經驗積累。這些投入可能在未來帶來職業機會或商業機遇,從而對退休生活產生長期影響。”
到了30多歲,個人的收入通常有所增長,也逐步積累了一定的儲蓄能力。這時,需要真正開始理解養老金體系,併合理規劃投資。然而,最新研究表明,只有四分之一的法國人真正瞭解自己的退休制度。因此,這個階段的關鍵任務之一,是充分了解自己未來可能享有的退休福利,並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投資。
在具體操作上,30多歲的投資者可以考慮將部分儲蓄投入稅收優惠賬戶(如個人退休儲蓄計劃和人壽保險)中,以便在享受稅收減免的同時,為未來積累財富。但需要注意的是,金融產品的管理費用可能會顯著影響長期收益。“如今,許多投資平臺提供自動管理服務,雖然會收取一定費用,但線上平臺的競爭力通常高於傳統金融機構。”裡維耶指出。
40至50歲是退休儲蓄的關鍵時期,也是加速投資的最佳階段。裡維耶表示:“這一階段,應該加大儲蓄力度,特別是充分利用個人退休儲蓄計劃這一稅收減免工具,尤其是對於邊際稅率超過30%的投資者來說。”

此外,除了個人退休儲蓄計劃之外,還應建立應急儲蓄,並透過人壽保險或股票儲蓄計劃等方式保持部分資金的流動性,以便未來在需要時幫助子女或應對突發情況。
進入50歲後,退休已近在眼前,各大養老基金每五年都會提供個人養老金權益評估,以便投保人提前規劃退休方案。專家建議,這一階段仍需積極向個人退休儲蓄計劃、人壽保險及股票儲蓄計劃賬戶注資,以確保足夠的養老金儲備。
然而,與年輕時的高收益投資策略不同,50歲後需要開始“逐步降低風險”,以避免市場波動帶來的損失。裡維耶表示:“這一階段,可以逐步減少股票投資,轉向貨幣基金、債券甚至是有擔保的投資工具。但要注意,不要完全規避風險,因為退休後仍然可能有較長的投資週期,並且還需要考慮財富傳承問題。”
60歲以後,退休進入最後準備階段。此時,除了繼續評估退休金權益外,投資者還需要不斷最佳化投資組合,逐步減少高風險資產,轉向穩定的固定收益投資。“年復一年,投資者可以適當拋售股票,增加貨幣基金和債券的配置,甚至可以考慮一些有本金保障的投資。”裡維耶表示。
但他也提醒,不應完全規避風險:“因為即使退休後,投資週期依然存在。如果計劃將部分資產留給子女或用於長期養老,依然需要保持一定比例的成長性投資。”
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