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磊:加州火災、格陵蘭島、加拿大州和巴拿馬運河

作者:肖磊看世界

目前有非常多的觀點認為,美國可能要歷史性的開啟“門羅主義”,也就是迴歸美洲,這個可能確實值得關注,但如今的美國,要以何種方式、代價和外溢性影響迴歸美洲,是值得討論的。
基於此,我們結合最近一些熱點事件,來做一個閒聊討論,僅供打發空閒時間。
我們中國的西藏最近也發生了非常嚴重的地震災害,造成了非常嚴重的人員傷亡等,但跟中國的緊急持續的救援和各類有條不紊的災後處理相比,美國加州的火災確實非常混亂,陷入了互相各種指責的“自然”無奈狀態。
那加州這個大火,跟美國迴歸美洲有啥關係呢?跟格陵蘭島、加拿大州、巴拿馬運河等事件,又有什麼聯絡呢?
彆著急,我們慢慢聊,完了大家可能就明白了。
美國有幾個富人非常集中的地區,比如紐約、加州、佛羅里達、夏威夷,這四個地方是富豪較為集中的地區。
2023年末的時候,夏威夷發生大火,跟這次加州大火非常類似,從海岸一直燒到山上,臨海和半山腰的別墅也都燒得很厲害,很多人跳海逃生,這個大家應該都有印象。事後也做了很多調查,結果至今也是沒有結果。
那夏威夷大火之後,發生了一些什麼樣的變化呢,大家以前應該看到過這樣的一個資訊,就是超級富豪扎克伯格等在夏威夷買地建別墅,然後挖末日地堡等。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夏威夷大火的影響,就在夏威夷大火幾個月之後,扎克伯格就跑去佛羅里達了,買了3000萬美元的遊艇等,基本就在佛羅里達玩了。
這次加州大火,很多明星和富豪的別墅也都燒了,這些富豪會不會搞原地重建,這個確實不好說,因為隨著很多資訊的進一步發酵,會使得加州這些地區,沒有富豪敢去了,因為火災問題確實很大,保險公司也不保了,按照馬斯克說的更嚇人,說加州為了保護一種青蛙,導致房屋周邊的消防栓裡面沒有水。
這意味著什麼呢?可能很大的機率是,跟2023年末夏威夷的大火一樣,加州的大火,也會把很多富豪趕到佛羅里達。如果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跟蹤一下在這次大火中被燒掉豪宅的明星和富豪,看是留在加州繼續買其他豪宅,還是會跑到佛羅里達去。
實際上最近一些年來,紐約由於都在東海岸,離佛羅里達不算太遠,搬去佛羅里達的富豪等已經有很多了,有一個數據是超過30%(還有一種說法是,按照資金的流向,美國金融中心正在南移)。
好,說到這裡,我們再去看看,美國的加州、夏威夷、紐約和佛羅里達,你會發現,美國的富豪有一個聚集的趨勢,就是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的原因,實際上都在朝著佛羅里達聚集。火災可能只是其中一個加速器而已。
那這又跟美國迴歸美洲,開啟“門羅主義”又有什麼關係呢?請注意,與此同時,特朗普要把墨西哥灣改名為美國灣,墨西哥灣有德州和佛州這樣的美國經濟規模排名第二和第四的州,如果夏威夷、加州、紐約的富豪向這裡聚集,然後像馬斯克這樣的科技巨頭也向這裡聚集,墨西哥灣真就成了美國灣了。
而墨西哥灣,本身就是美洲承接北美和南美的最核心區域,朝向的就是美洲(紐約是朝著歐洲、加州和夏威夷是朝著亞洲)。但這只是其中一個正在出現的現象,美國要將加拿大搞成美國的一個州,要把格陵蘭島變成美國的領地,要拿下巴拿馬運河,這裡面其實看似混亂的背後,有著非常明確的邏輯。
特朗普要加拿大州,原因是說,美國給加拿大每年1000億美元,也就是加拿大每年賣給美國1000億美元的東西,如果加拿大沒有這1000億美元的收入就活不下去,那為啥不加入美國。
但實際上墨西哥每年對美國的順差比加拿大還要多,美國對墨貿易逆差是對加貿易逆差的四倍。也就是說,如果按照賣東西給美國較多這樣的邏輯去說的話,墨西哥遠比加拿大要更“適合”加入美國。
但請注意,對於如今的墨西哥,美國只要兩個東西,一個是墨西哥灣要改名為美國灣,墨西哥要阻止非法移民透過墨西哥進入美國。
那為啥加拿大可以成為美國的州呢?很簡單,因為加拿大人少,而且還很富有,就像加州、夏威夷、紐約一樣,是有很多富人的。
很多人可能會說,加拿大有戰略性的地理位置,包括格陵蘭島。但實際上美國對拉美的安全需求,遠遠高於對加拿大、格陵蘭島的需求,當年古巴導彈危機就是例子,從來沒聽說過有加拿大導彈危機。
可是,就算是拉美,美國也不要墨西哥,不要其他的,只要巴拿馬運河,為啥,因為巴拿馬運河很賺錢(也有一定的軍事用途)。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就明白了,加拿大富有、人少,所以要;巴拿馬運河很賺錢,所以要。而墨西哥人多,還窮,就不要了,不僅不要了,還要隔離,修建隔離牆。
那格陵蘭島又是啥意思呢?什麼礦產、戰略位置等等,這些都不是真正的邏輯,全球有礦產的地方多了,非洲也有很多。具有戰略位置的地方那更是多得不得了,按戰略位置來要土地的話,那世界大戰早就繼續打了。
我之前也討論過這個問題,格陵蘭島,實際上是美國在強調一種新的安全認知(巴拿馬運河也有這個需求),也就是不管是美國要,還是丹麥對格陵蘭島加強保護,總之是強化這樣一個全球“產權”歸屬宣告,意思是別的國家就不要想了。
我可以肯定的說,如果沒有最近這幾年美國對格陵蘭島的輿論加持,很多人只是開啟地圖的話,並不會認為這個地方屬於丹麥,很多人會覺得這是北極,是人類共有的(也有這樣事實存在過)。
另外,格陵蘭島的持有成本很低,這就使得美國一旦在這樣的輿論和體系下,真能搞一個更大的軍事基地,或者丹麥真願意賣給美國,美國也能接得住。
美國其實有很多美洲之外的領土,太平洋上面有十幾個島都是美國的,但美國佔領和收納這些島,都給了不同的權力,有的只是一個協議,有的島上的人可以有美國給的簽證,但不能有議會代表,不能有選舉權等。也就是說,就算格陵蘭島被美國買了,美國的管理成本非常低,不信的話,你讓墨西哥或菲律賓透過大家投票,賣給美國,美國肯定不要,送給美國都不要(美國只要墨西哥灣和菲律賓的軍事基地)。
因此說,美國在迴歸美洲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明確的趨勢,就是逐步的將美國的資本、富豪、人才、科技等等資源,從美國的東海岸(紐約到歐洲的大西洋方向)、西海岸(加州到東亞、東南亞太平洋方向),向墨西哥灣,也就是美洲的最核心位置被動或主動的戰略性轉移。
在這個過程當中,窮的(墨西哥等)、不好管的(整個拉美國家)、不賺錢(不要巴拿馬這個國家,只要巴拿馬運河)的都不要,而富的(加拿大)、管理成本低的(格陵蘭島)、賺錢的(巴拿馬運河),都可以要。
大家可以看看,像不像一家大公司,在做資產最佳化,以及核心業務重組、聚焦等。這是特朗普的對外,而再看效率部馬斯克的對內,也是同樣的邏輯,來“最佳化”聯邦政府。
這實際上就是迴歸美洲,也就是此時美國開啟“門羅主義”的方式,以及所帶來的影響。否則“迴歸美洲”四個字,就沒有任何可以關注的意義了。
那以這種方式迴歸美洲,美國會成功嗎?我個人的理解和思考是,特朗普或許能有一些外交等層面的收穫,包括利用關稅等工具,讓全球貿易體系發生重大變化,同時也讓美國的盟友增加國防等支出,這樣美國能有一些逆差的消減,或對外支出的減少,但這裡面需要犧牲美國的很多世界性權益,那又是另一個問題,而且非常複雜(牽扯很多國家了),後面有機會再給大家慢慢閒聊。
接下來稍微重點說一下馬斯克的效率部問題,因為我個人也是一個比較關注科技和一些具有想象力的人類活動(純屬瞎關注),所以還是非常的擔心馬斯克的這種瘋狂操作。
人類實際上還有很多科技難題需要推動,比如火星移民,這個事我自己真還認真的看了不少資料,現在最大的一個問題,不是說把人類送上火星,就算大規模的把人類送上火星,這個技術演進的邏輯都是成立的,而且是可行的,我也十分相信。
但有一個問題我目前還沒有找到答案,就是對火星大氣的改造,按照馬斯克等的技術實現方式,是要用上萬顆核彈,在火星的兩極引爆,然後來引發連鎖反應,製造二氧化碳等,讓火星變暖等,然後再改造氣候。
這個方法我非常懷疑,地球上隨便一次地震,其威力都超過數千顆原子彈爆炸,但對地球大氣的影響非常有限。當年美國做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的時候,就有專家提出過這樣的問題,會不會把地球的空氣給引爆了,有人確實說有這種可能,但實際上後來更大威力的原子彈、氫彈等爆炸,對地球氣候的影響還是非常有限的。
在這種背景下,難道移民火星的人,就註定永遠要戴著氧氣頭盔在火星上生存?或者只封閉在一個人類建築整體制造的自制空氣迴圈酒店或超級建築裡?
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比最佳化美國政府要更有意義,否則如果在此過程中,啥都沒幹成,或適得其反,反而把自己給整抑鬱或廢掉了,對人類移民火星都不感興趣了,那確實是一種人類層面的損失。
這並不是說火星大氣改造這個事只有馬斯克能做到,未來中國和世界肯定也能找到方法,但至少大家一起搞還是有更多可能性的,人類走向火星探索,是高度整合的技術和可持續需求邏輯,可能會需要全人類的智慧全部發揮出來,才有更快實現的可能。
因此說,美國迴歸美洲這個過程中,馬斯克這個事,反而比其他的操作更難看懂,我看現在都開始瘋狂的介入歐洲國家選舉了,還真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事,如果我們做一些瞎預測的話,馬斯克可能非常危險,而他自己可能還不知道。
馬斯克最好的結果是成為阿根廷的米萊,隨便改自己的國家,但馬斯克出生在南非,根本就不可能成為美國的總統,靠一個效率部可能改不了啥,而且政府運作跟公司完全不同,不可相提並論;馬斯克稍微差一點的結果是,嚴重受挫之後,迴歸科技和企業,但大機率會把自己內耗到得病(純屬假設),這個時候就像喬布斯一樣,會不會大病一場靠藥物維持,不好說,但確實對於這種掌控力非常強的人來說,當發現嚴重受挫的時候,生病的機率還是很大的。再就是變成比爾蓋茨、貝索斯等模式,啥也不用搞了,偶爾製造點緋聞啥的,主打老年退休生活等(要想繼續當全球網紅,就得靠賣隱私了),但這種可能性似乎也比較小,看著不像一個能閒得住的人。
以上純屬瞎聊,有不對的地方大家批評。最後跟大家閒聊一點關於火災的事情,地震海嘯等確實很難預測和防範,但森林大火這個,實際上是有一些討論點的。
為什麼這種火在美國總是會燒富人區,尤其是在加州和夏威夷等(實際上窮人區也燒),這裡面,美國這種管理機制的缺陷存在很大的問題,但我要跟大家討論的是,這裡面有一些問題是需要細化的。
美國的窮人區,雖然也燒,但實際上也是被富人區殃及,富人區的特點是,靠海、靠山、綠化非常多,靠海的話,著火前面沒有阻擋物,海風是比較大的,燒起來也非常快。靠山和綠化多這兩件事,實際上如果是在更原始的農耕窮人社會,反而不容易著火,因為那時候大家的生活裡面,有一個重要的生活資源獲取,就是把所居住的周邊的樹葉等全部擼到家裡,用來燒火和燒炕等,如果是有耕地的地方,把落葉等從森林裡擼出來,圍起來燒,然後就是肥料,使得村子周邊和森林裡沒有多少易燃堆積物。
美國最早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就是把印第安人的原始森林燒掉一大片,然後開墾就更容易,肥料也有了。先燒後耕。
什麼意思呢,在以前的話,窮人住的地方的森林裡,是不會沉積枯葉等易燃又不容易滅的沉積物的,沉積物都是寶貝,擼走了,反而不容易著火。但富人區域用不到這種生活資料,又不靠這個取暖,也不靠這個當肥料。尤其是現在,森林裡面的沉積物基本都需要非常高成本來專門處理(沒有了農耕時代的生態迴圈),否則危險係數就會比較高。
其實從農耕的原生態文明,到如今的工業城市文明,整個所有的環境安全和迴圈,全部都改變了,從自然的迴圈,到了必須依靠巨大的成本才能迴圈,這就使得,其中一個工業環節出問題,就會引起很大的後果,就像這次加州,一會說沒有消防車來救火,一會說管子裡沒水,這會我看到又說是停電限制了救援。
跟加州和夏威夷這個大火來看,相比來說,確實紐約長島和佛羅里達更有優勢,加州和夏威夷從海岸到半山腰,確實很豪華,但這也意味著更大的風和更茂密的森林,而紐約長島類似耕地一樣的平坦,草坪多一些,樹反而少,居住密度高一些的話,也會減少易燃沉積物的積累。而佛羅里達屬於灘區,水比較多,很多時候各類房屋之間本身就有水隔離了。
隨便截個圖,類似這樣的
這裡面不是給大家說美國的這些地方的特點,而是現代社會的發展規劃和執行成本都是緊密相連的,綠色、生態、環境、安全等,都是需要巨大的成本來維持的,甚至一個地方要規劃居住區,是樹多一點,還是草坪多一點,還是水如何佈局,都牽扯到很多後續問題,這不僅僅是富人區,還是窮人區的問題。
每到秋天,我自己也特別想發明一個東西,就是能把城市的落葉,直接給吸走的一種機械,然後吸走之後,直接可以粉碎髮酵什麼的,出來就變成一袋一袋的肥料。再比如在森林裡裝一些感測器,這些感測器不是說發生火災等預警,而是測最底部的沉積物厚度、密度、壓力、風的穿過能力等等。
實際上有一些環保的問題,像馬斯克說的,為了保護一種魚不讓發火箭,為了保護某種青蛙不讓給滅火管供水等,這個可能確實有點過了,但地球上人類自己生存環境的脆弱,是確實存在的,地球確實不需要人來愛護和拯救,沒有人的時候地球照樣週期執行,人只是在拯救人類自己。
這裡面,美國在迴歸美洲的過程中,確實還出現了一個非常奇葩的訊號,就是過去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發展的時候,美國等以環境的名義來說中國,各種理論一套一套的,而現在他們自己要開始發展了,又一套一套的來說環境阻礙了發展(我沒猜錯的話,墨西哥灣要大開發了,持續50年吧),退出氣候協議等,感覺就很順暢了。這個也值得警惕,美國只是自己把自己搞複雜了而已,故意讓全球看不懂,然後就在大家看熱鬧的時候,可能亂割全球韭菜。
以上純屬閒聊!
肖磊:2025年全球市場唯一可能的黑天鵝

(看美國如何割歐洲韭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