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馬上要開啟他的第二個總統任期,他揚言要打破現有秩序。但他如何改變現有秩序、會走多遠,這一切還不得而知,儘管這次的情況與八年前截然不同。
回顧2017年,特朗普的當選是一場倉促的勝利,當時他接手的共和黨在國會中擁有多數席位,並已制定了諸多議程,涉及稅收、醫療、法官任命等問題。特朗普第一任期內的主要政策成就——稅改、能源開發、法官任命——幾乎都是共和黨的傳統優先事項。並且,他在自己主張的關稅和移民控制等領域的成績則較為有限。
這一次,特朗普的當選,是一次清晰的勝利。國會中的共和黨人對他唯命是從,並且,自2016年以來三分之二的眾議員是新當選的。國會幾乎沒有什麼獨立議程,大多數議題都是圍繞特朗普的競選綱領。
八年前,特朗普同樣面對民主黨極力的反對,甚至企圖在一開始就將他彈劾。如今,俄羅斯“干涉大選”的指控已經煙消雲散。上次全力支援“抗爭運動”的媒體——在這次選舉後聲譽大跌,特朗普幾乎可以無視媒體的大部分批評。
2017年初,特朗普剛上任時,白宮充滿了媒體洩密和即興指令的混亂局面。如今,蘇茜·懷爾斯成功地對過渡期進行了管理,重新梳理了白宮團隊。
這一切意味著,特朗普如今擁有相對較大的政治空間,但這種空間並非沒有限制。首先,他的勝利並非壓倒性的。美國一半的選民依然不支援他,而國會中的共和黨人數量也並不多。僅一小部分反對的議員就能讓特朗普的許多政策流產。如果他越過了選民的授權,可能很快陷入困境。
以移民和邊境安全為例,特朗普的目標是阻止非法移民的湧入,這無疑是他上任後的首要任務之一。但他曾承諾的大規模驅逐政策可能引發爭議。如果這意味著對餐館員工進行突襲,或是將母親與孩子分離,政治局勢可能會急速惡化。特朗普最明智的選擇是加強邊境管控,同時利用他在這一領域的政治資本,與國會達成一項關於合法和非法移民的妥協。
另一個問題是稅收法案。為了避免2026年大規模的稅收增長,他必須推動稅改法案透過,僅僅延續2017年的稅改條款就已經很難做到。然而,特朗普競選時承諾將進一步大幅減稅,包括取消對小費、社會保障福利和加班費的稅收。
這裡的風險是,稅改可能會變成收入再分配的工具,而非推動經濟增長。通貨膨脹是特朗普成功的關鍵原因之一,如果他的政策不能有效提升工人階層的實際收入,他的總統生涯將面臨失敗。他需要支援美聯儲繼續努力控制通貨膨脹,並透過供給側稅收和監管政策促進經濟增長。
接下來是關稅問題,特朗普曾將關稅稱為“最美的詞”。關稅是稅收,而稅收本身是不利於增長的。特朗普很可能會在上任的第一週就開始徵收大規模的關稅,而這些關稅可能會覆蓋範圍廣泛,力度也不小。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以及其他國家的反制措施,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一大變數。國會已經將貿易政策的大部分權力交給了總統,因此,金融市場可能是唯一能制約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力量。而這次,他的所有政策顧問都支援某種形式的關稅。
特朗普還將關稅視為一種全能的政治工具,這也引發了一個問題:他究竟希望在多大程度上打破現有的美國聯盟體系?他可能不會立刻退出北約,但他一定會要求歐洲承擔更多的防務開支,亞洲盟友同樣如此。
我們還不知道的是,特朗普是否相信一個由多個主導力量構成的世界:美國主導西半球、中國主導亞太地區、俄羅斯主導歐洲。這種思維方式與共和黨中的孤立主義派相符,也可能引發世界秩序的劇烈變化。
特朗普還可能會為了外交交易,籤一些相對空泛的協議。他可能不會在一日之內結束烏克蘭戰爭,但如果他與俄羅斯達成一項協議,這也有可能成為特朗普版的“阿富汗撤軍”事件。他也可能再次嘗試與金正恩達成核協議。特朗普可能最初對伊朗採取更強硬的政策,但如果伊朗願意,他也不排除與伊朗達成核協議。
特朗普的勝利,最為重要的是它代表了對“覺醒左派”的反擊,為共和黨提供了一個重新建立新多數派的機會。然而,美國人民並不希望單純的破壞,他們願意支援改革,如果這些改革能帶來普遍的繁榮,讓他們從中受益。但他們絕對不希望特朗普為了復仇而動用FBI和司法部對付政治對手。
如果特朗普將精力投入到清算舊賬而不是提升人民收入上,民主黨可能會在2026年中期選舉中捲土重來,進步派也將在2028年重返政壇。

《改革開放的另類風險:大發展的反噬》(點選即可)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