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五花八門的學習神器層出不窮,此起彼伏。
其中,學習機是備受關注的那一個。
經常有同學留言問:“川媽,孩子周圍同學都有學習機,我該不該給他也買一個?”
或者是:“學習機越來越花哨了,能說說該怎麼挑嗎?aa家和bb家的有啥區別?”
類似的問題,除了同學們問,我身邊的家長朋友也會經常談論——這種超高的提問頻率,足以說明學習機相關的“選擇困難”一直存在。
我的想法是,學習機確實有它獨有的價值,但是要說孩子的學習問題靠一臺裝置就能解決,那肯定是天方夜譚。
所以,與其盲目跟風,不如先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搞清楚學習機到底有什麼“名堂”,挑選的標準是什麼,以免落入消費陷阱。
所以今天,即使已經測評了市面上十幾款學習機,我依舊不打算直接告訴大家買不買、買什麼,而是想聊聊學習機應該怎麼選。
這次很難得,我和老王在一件事上達成了幾乎100%的共識。
不過,他用一個影片,講透挑選學習機的“三要三不要”,包括怎麼避開那些我們可能會踩到的坑,怎麼“花小錢辦大事”,怎麼挑選到真正適合孩子的學習機。
我還是喜歡用文字,一字一句寫清楚。
作為第一批學習機的嚐鮮使用者、第一個推薦學習機的號主,在長期深度使用、廣泛評測市面上幾乎所有的學習機之後,我攢下來的選購和使用經驗。
說實話,我對學習機的訴求和要求,都有了不小的變化。算是實踐之後,更加看透它的本質了。
看完,估計大家會對自家娃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學習機、怎麼選擇高性價比的學習機有更充分的瞭解。如果還是有疑惑,可以關注今天早上10點老王的直播,到時候他還會推薦,我們自用了3年多的學習機。
誤區一:內建海量課程=孩子都能學會
很多學習機動輒幾千塊,為什麼?因為廠家把內建的課程費用疊加到了售價裡。
這些課程常打著“免費贈送專屬課程”的旗號,其實根本不值這個錢。
家長們乍一看,能夠買到海量課程也不虧——從語文數學到英語程式設計,各類課程一應俱全,似乎買了學習機,就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拿數學舉個例子,對於缺乏自制力的孩子來說,單純的錄播課就像是白噪音,螢幕上的公式密密麻麻,老師自講自話,沒有引導和互動,孩子很容易走神,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圖源:unsplash
當然了,語文和英語也不例外。
對孩子來說,家長的陪伴和引導更關鍵,我們不能指望著買個學習機回家,孩子就能自動自發坐在書桌前認真學習。
而如果孩子已經有很強的自學能力,那市面上的免費資源(比如智慧中小學)或平價的第三方付費課程,完全可以替代學習機裡強行捆綁的課程內容。
所以,別被“課程大禮包”矇蔽了雙眼,學習機裡的課程,不一定適合你的孩子。
誤區二:AI功能多=學習效果好
AI技術這幾年很火,但應用到學習機上,真的就能讓孩子學習突飛猛進嗎?答案是不一定。
批改業、找錯題、提供解題思路……聽起來很美好,但實際操作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學習機的AI功能並不如想象中那麼智慧。
我就發現學習機的AI還不如一些第三方應用方便。
比如現在大寶用的學習機,使用豆包、kimi等第三方APP查資料、梳理思路效率槓槓的,根本不需要依賴學習機內建的AI功能。
所以,與其為半吊子AI功能買單,不如裝個專業好用的APP,別被廠家宣傳AI功能時的炫酷效果騙了!
誤區三:配置越高=越值得買
相信有些同學在買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時,會習慣性地把配置“拉滿”,認為高配更抗用。
而學習機也是電子產品,所以很多人習慣性地也想選個頂配,最好能讓孩子用個12年,讓學習機和孩子一起高中畢業。
但實際上,學習機的硬體配置並不是越高越好。
當然了,如果資金充裕,直接上頂配沒有任何問題,使用起來肯定更舒服。
但家有吞金獸,誰不是該省省該花花?肯定還是要考慮價效比問題的。
我們對比了市面上多款學習機和平板電腦,發現同樣核心硬體的裝置,品牌平板的價格能比學習機低上四五千。
也就是說,我們花了大價錢買學習機,買到的卻不是實在的高配硬體,而是“溢價”。

圖源:unsplash
還有,據我們的不完全統計,很多老使用者都表示學習機的硬體更新換代很快,價格下降得也快,根本用不了十幾年。
所以,一般來說,買一臺配置差不多的,能正常用個三五年就很好了,完全沒有必要為學習機的“頂配”花冤枉錢。
買“價效比之選”,過幾年再看看市面上的情況,隨時更新換代,或許使用體驗更好。
說了這麼多誤區,那麼到底該如何挑選學習機呢?記住以下三點,絕對可以少走彎路~
1.護眼是關鍵
其實很多家長給孩子安排學習機,都是為了護眼。不然的話,為什麼不用其他品牌平板呢?
因此我們在挑選學習機時,一定要選擇具備護眼功能的。
低藍光、防眩光、無頻閃等技術指標,都是衡量一臺學習機是否護眼的重要標準。
此外,還可以關注學習機是否獲得了萊茵TUV認證、eyesafe標準、SGS認證等權威機構的認證。
類似的報告

當然,再護眼的螢幕也需要配合科學的使用習慣。
比如,“20-20-20”原則永遠不能忘:每看螢幕20分鐘,就向6米外的地方看20秒,讓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
2.螢幕尺寸要合適
選學習機時,一定要挑選合適的螢幕尺寸。
大家都知道,學習機是螢幕越大的越貴。但是,尺寸大可不一定意味著更好。
無論是尺寸過大還是過小,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體驗:螢幕大,為了保護視力就要拿遠一點用;螢幕小,就可以擺放得相對近一點。
舉個例子,15.6英寸的螢幕,最佳觀看距離是63釐米左右,適合孩子在學習桌前使用;如果螢幕再大一點,就要坐得更遠,孩子可能就碰不到學習桌了……

如果帶入到實際使用場景,我們會發現:
小學階段的孩子更適合使用螢幕大一些的學習機,是因為這一階段主要是看影片課為主,需要互動的地方少,離書桌稍遠一點也沒事;
而初高中階段,螢幕過大就不合適了,因為孩子要搭配學習機來做測評、練習和批改,不能離書桌太遠,所以選擇中等尺寸螢幕的學習機更好。
所以,選擇螢幕尺寸時,要根據孩子的實際需求和家裡的實際應用場景來決定哈~
這裡有一個簡單的參考公式:眼睛到螢幕的距離約等於螢幕對角線長度的1.6倍,同學們可以重點記一下,方便以後選擇學習機時參考。
3.管控功能不能少
沒有孩子不愛玩電子產品,如果學習機缺乏家長管控功能,很容易淪為“遊戲機”。
因此,同學們挑選學習機時,要特別注意學習機是否支援APP許可權管理、遠端螢幕檢視和學習進度監督等功能。
類似的功能

好的管控功能,可以讓學習機真正成為孩子學習的幫手,而不是又一個讓他們分心的巨大誘惑。
還能起到護眼的作用

透過手機遠端檢視孩子使用哪些APP、學習時長是否超標,還有停用娛樂應用等功能,是學習機相較於普通平板的核心優勢之一,卻是家長最容易忽視的一點,大家一定要重視起來~
還有不少同學會問:“川媽,你給大寶二寶挑了哪款學習機?我想直接抄作業,不想找來找去了。”
說實話,我家倆娃用過不止一個學習機。我很難在它們之中挑出一個全方位的最佳選手,它們的確各有千秋。
但在它們之中,有一個我們連續使用了3年多、從未落灰的“最佳選手”——希沃。
3年前,大寶用的是市面上第一臺學習機希沃W1。

用了3年,機器老化、配置也落後了。今年換成了新款的W3,大寶二寶一起用。話說時間過得好快,轉眼二寶也開始用學習機上網課了

。

當初選擇這個品牌的學習機,最主要是因為它螢幕好,功能簡潔實用、可管控。

小夥伴家的娃用的也是這款學習機

希沃背後是以顯控技術為核心、專業致力於提供智慧互動方案視源股份(CVTE),它們主要服務的物件就是學校等教育機構。
我們學校、大寶學校使用的智慧白板,毫無例外都是出自希沃。
除了基本功能,當時也想著最大程度使用學習機自帶的各種學習資源。
但實際使用中發現,兩個孩子用學習機最主要還是拿來上直播課,然後才是看影片、電子書、聽音訊。
總體感受上,學習機比pad用起來更便利、更舒服,更放心(家長應該都懂的)。

看兩個孩子使用學習機這幾年,我最深刻的體會:
一是,在這個影像化教育日益普及、網課遍地的當下,學習機即使不能算學習必需品,如果有條件,給孩子備一個還是挺好的、挺方便的。

二是,對於我們普通家庭來說,挑選學習機要抓住核心功能,在此基礎上追求價效比,最合算。
最後,還是要再囉嗦一句,學習機只是個工具,不要神化它的作用,孩子的學習更需要我們的陪伴和規劃。
如果大家還在糾結選哪款學習機,或者想了解學習機更多挑選和使用技巧,歡迎今天上午10點來直播間,老王會詳細為大家講解,怎麼讓學習機物盡其用,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
感興趣的同學,趕快點選下方連結預約吧,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