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7月30日。美國首都華盛頓的中心城區,有一座“聖經博物館”(Museum of the Bible ),遐邇聞名。它是一座知識性的博物館,不以傳播教義為目的,與教會、黨派等社會組織也完全無關,今天我們前往參觀,以期獲得更多的關於《聖經》的知識。

“聖經博物館”果然建構非凡,地下一層,地上六層,規模巨大,宏偉壯觀。而且從各種設施來看好像都還很新,這天庭上的壁畫,記得以前都是畫師們親筆描繪的宗教故事,而今都是巨幅的LED顯示屏,各種圖案和人物故事,只需用電腦輸入便可動態呈現,美輪美奐。

博物館一樓有一個“兒童體驗室”(Children’s experience ),專門針對孩子們的有趣味的聖經知識介紹,這也正好適合我們,因為我們的聖經知識大概也只有兒童的水平。我們看到了這隻“諾亞方舟”(Noah’s Ark ),聖經故事說,諾亞聽到了神的聲音,為逃避洪水而建造這艘方舟(平底船),帶上家人和各種雌雄動物逃出生天。

但是聖經裡更多的人物故事,我們就知之不多。不過,雖然我們對聖經裡的人物故事知之不多,但並不妨礙聖經對人類社會的巨大影響。聖經的影響力從中東擴充套件到周圍地區,最終擴充套件到歐洲、美洲、亞洲和非洲。這個博物館全面展示了聖經對世界的社會、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的深遠影響。

在當今世界的人類社會中,時間段落的命名主要是根據聖經的事件來計算的。基督教的紀年從耶穌的誕生開始,它現在已經成為全世界通行的“公元”紀年(ANNO DOMINI)。據說這是在公元525年左右,基督教修道士狄俄尼索斯·艾科斯古斯(Dionysius Exiguus )發明了這種曆法。迄今,從耶穌誕生已經2023年了。

現代世界通行的“七日迴圈週期”制,也是來自聖經的故事。聖經上說,“到第7天他停止了所有的工作,安息了。”所以現在人們每週勞作6天,然後休息1天,稱為“安息日”。隨著聖經故事的傳播,這些習俗也延續開來,風行世界。此外還有復活節、聖誕節等節日的設定也來自聖經。

聖經也深深影響著以科學為基礎的現代文明,影響人類及其無數傑出的代表人物的思想。比如作為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的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 ,1642-1727 ),他被認為是他那個時代、也許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他認為他的科學理論完全符合聖經的教導,在他看來,瞭解自然就是了解上帝,他認為物質宇宙的精美結構,揭示了一個萬能的上帝的存在。

博物館裡設定了真實可見的“聖經故事”(Stories of the Bible ),用響亮的聲音、戲劇性的煙霧、以及閃爍的燈光,營造了栩栩如生的故事氛圍,包括“舊約”(Old Testament )和“新約”(New Testament )兩個部分。參觀者彷彿重返2千多年之前,來到耶穌的故鄉“拿撒勒”(Nazareth ),感受體驗。

“聖經博物館”裡收藏了古今中外、世界各地的各種版本的聖經,琳琅滿目,蔚為大觀。這本號稱“萬書之書”(Book of Books )的書,是一本世界性的名著,據說已被譯為上萬種語言,年銷售量數千萬冊。就在網路時代的今天,此時此刻,還有數以億計的人在網際網路的虛擬環境中,閱讀聖經,親近聖經。


王治平,1952年出生,浙江杭州人。中國人民大學工業經濟系畢業,經濟學碩士。浙江工業大學經貿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現已退休,目前暫居美國馬里蘭州。喜愛旅行與寫作,撰寫大量圖文遊記。觀光攬勝,與您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