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新加坡的人,都會對空調溫度印象深刻:太冷了。
在新加坡,中午的時候看到寫字樓裡走出來的上班族,有人身上居然穿著厚厚的套頭衫甚至是棉馬甲。去電影院看電影,會被本地居民特地提醒,要帶一件長袖衣服,電影院空調溫度一般會設在 22°C~24°C,部分可能低至 21°C,沒有保暖衣物,根本不行。
新加坡地處赤道附近,全年高溫高溼,日均氣溫在 24°C~34°C 之間。值得一提的是,最高溫度不會像中國很多城市那樣動不動就上 40℃,最高溫度如果連續幾天 35℃,就會登上本地新聞了。2024 年年平均氣溫 28.4 攝氏度,已經是歷史新高了。當然,因為溼度問題,即使是 34℃,在戶外體感還是非常熱的。
對新加坡而言,空調不僅是一種生活設施,更被視為現代城市治理和經濟發展的關鍵工具。
李光耀對此曾有過非常明確的看法:
空調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發明,可能是歷史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它改變了文明的本質,使熱帶地區的發展成為可能。
在熱帶國家裡,只有新加坡如此重視空調。也是最早認識到空調的價值。
正因如此,過去新加坡的公共場所的空調溫度是寧低勿高。雖然多數公共場所的空調溫度通常設定在 24°C 至 26°C,但有些場所會主動選擇設定得更低。
好訊息是:新加坡可能要調高空調溫度了。
為推動本地建築更高效節能減排,新加坡推出了「節能 25」 運動,鼓勵將住家、辦公室和建築等的冷氣溫度,定在標準 25 攝氏度或以上。
根據最新出爐的室溫舒適度報告顯示,一半以上受訪者傾向將室溫維持在 24 攝氏度或更高。
新加坡綠色建築委員也釋出了「節能 25 建築運營行業指南」,鼓勵業者將冷氣設定為 25 攝氏度或以上。這其實也意味著業者此前並未普遍將冷氣設定為 25 攝氏度以上。
即使空調普遍提高一度,也能節省不少電力。新加坡的電力需要進口,根據估算,新加坡有 1/3 的電力用在空調上。提倡節能減排,當然很有必要。
在一個常年需要開空調的地方,我個人比較受不了的是一些場所的空調噪音太大,時間久了,感覺腦袋裡都嗡嗡作響。新加坡近年來也在實踐一些新技術,比如混合製冷和被動置換冷卻技術,期待將來有一天不再依賴這麼多的傳統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