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4月8日(小新)據法國民調機構Ifop為慈善組織“愛心捐贈”(Dons Solidaires)所做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47%的法國人因為經濟原因限制了對個人衛生用品的購買,而17%的法國人必須在“吃飯”與“買衛生用品”之間做出取捨。在最貧困人群中,這一比例更是高達39%。

“自2019年以來,‘衛生與貧困’晴雨表就不斷揭示出令人震驚的衛生貧困現象,並指出這種情況已經‘達到臨界水平’。”Dons Solidaires在新聞稿中警告。
此次調查於2024年11月進行,共有4003名法國成年人參與。結果顯示,在經濟背景下,71%的貧困人群表示不得不限制衛生產品的消費,創下歷史新高。而在35歲以下的年輕人中,62%表示因財務困難限制了個人衛生用品的消費,25%的人表示必須在食物與衛生用品之間二選一。
【主要影響到哪些產品?】
最先被放棄的是化妝品、美髮染色產品,其次是潤膚霜、剃鬚刀和止汗劑:
-
12%的人放棄使用這些產品;
-
9%的人因為沒錢而不再購買洗衣液或洗髮水;
-
8%的人買不起沐浴露、香皂或牙膏;
-
7%的人則連廁紙都買不起。
還有22%的法國人(約1100萬人)減少了廁紙的使用;15%拉長了洗頭的間隔以節省洗髮水;10%甚至洗澡時不再用沐浴露。
63歲的失業者Françoise在採訪中表示:“我們只能量力而行,用洗髮水洗身體,或者用沐浴露洗頭……洗衣服也很少,通常是把衣服掛起來晾晾,去除異味。”
【尿布與衛生巾也成為“奢侈品”】
在育兒方面:
23%的年輕父母和44%的單親家庭因為沒錢而無法購買足夠的尿布;
這迫使他們不得不延長更換頻率,或採取“臨時方案”,直接影響嬰兒的健康和舒適。
女性則面臨“經期貧困”的挑戰:
-
16%的女性經常買不起衛生巾或衛生棉條;
-
13%被迫使用布或廁紙等替代品;
-
有1/10的女性因缺乏衛生用品而不敢出門或缺勤上班。【“衛生貧困”帶來的是身心創傷與社會隔離】
此類困境對個人尊嚴和社交生活帶來了深遠影響:
-
一半的受訪者表示這對自尊產生了負面影響;
-
31%的人避免出門,23%的人減少社交接觸;
-
28%在工作中感到不自在,15%因而錯過工作,14%因而放棄面試。
“衛生貧困不僅僅是不便,更是一個惡性迴圈,”Dons Solidaires強調,“它是痛苦與孤立的根源,進一步加劇了社會排斥與貧困。”
【“不是奢侈,是基本需求”】
法國“人民援助協會”(Secours Populaire)全國書記Houria Taleb也指出,許多人即使在接受援助時也不好意思提出要衛生用品,覺得“那是一種奢侈”。
“很多人覺得只有吃飯才是最緊迫的需求,但衛生和體面也同樣是基本的生活質量保障,”她在接受BFMTV採訪時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