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山火撤離了15萬人,比爾·蓋茨的預言又一次成真了

「這一代孩子,每個人都是未來氣候的利益相關者,也將成為直面氣候變化危害的人」。
作者:卷卷兔;本文來源:公眾號“穀雨星球”(ID:guyujihua2021)。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點選卡片,預約精彩直播

大洋對岸洛杉磯一場大山火,已經燒了好幾天,超過15萬人撤離,成為了其境內最大的新聞。
儘管野火在南加州山區並不少見,但這一次山火燒燬範圍更大,吞沒了房屋,來到了大都市的邊緣,還是讓許多人感受到了恐懼:
彷彿世界末日的到來。
日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已經宣佈停課,改為線上教學;USC南加大發布了通知,校園正常開放。但因教職員工和學生家庭受災,原定於今天的新生典禮和招聘會都已暫停。
這起山火,也提醒著我們想起比爾蓋茨4年前關於氣候變化的推算:「未來的一二十年裡,氣候變化造成的損失相當於每十年暴發一次全球疾病大流行。」
為了應對危機,不少大學如斯坦福、哈佛等也紛紛下場,開設新學院來培養下一代:「這一代孩子,每個人都是未來氣候的利益相關者,也將成為直面氣候變化危害的人」。

一場難以控制的山火
這場山火已經被人預測為:「極大可能成為加州有記錄以來最昂貴的火災之一。」
自當地時間7號開始起,一直持續到9號仍在肆虐,加上遇上了狂風,風勢更是猛烈。
下面這張衛星圖顯示,每一處紅點都是著火的房子,可見山火之猛烈。截止目前,超過2000棟的房屋被毀,無數人被迫撤離,曾經的家園毀於一旦。
房子被燒燬的有諸多住在好萊塢的名人。如拜登兒子的海景房,已經被燒成了灰燼。
名人所受的損失只是名下財產的一部分,不過被大火帶走的,還有留在這裡的記憶。名媛帕里斯希爾頓得知房子被燒後,在社交媒體寫道:「我們在這個家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回憶。菲尼克斯(她的孩子)在這裡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我們夢想著在這裡與倫敦共創一生的美好回憶。」
損失最大,一定是無數個撤離的普通人。
撤離現場如同災難片裡的末日逃生。有人一手牽著孩子,一手拿著行李箱,有人背上自己心愛的小狗,有人則帶上最不忍丟掉的回憶,紛紛踏上了離開家園的旅途。
有人失聲痛哭:「我不得不離開我父母留下了的這套房子,讓一切回憶燒成灰燼。」曾經有一道心理測驗,問的是,當末日來臨時,你只能帶上5件最喜歡的東西離開,你會帶上什麼?
沒想到,竟然成為了現實中上演的無奈之選。
這次山火的肆虐,也影響到了不少城鎮的公共設施。
有人拍下醫院連夜轉移無法移動的病人,有人拍下消防站都被火海吞沒,就連記者也被迫撤離。
同樣流離失所的,還有大批因為火勢蔓延而流竄的動物們。
為什麼加州山火這次燒得如此猛烈呢?
一般來說,加州山火大多發生在夏季,炎熱、易燃植被覆蓋加上一些人為活動因素疊加,很容易就燒了起來。不過夏季季節溼潤,火勢蔓延速度慢,更容易得到控制。
這次山火發生在乾燥的冬季,又遇上了強風暴「聖安娜風暴」,被美國國家氣象局(NWS)形容為「十多年來最具破壞性的一次風暴」。
在時速超過每小時110公立的強風加持下,山火迅速蔓延,帶來了致命的火災。
山火肆虐的背後,是冬季氣溫的上升,植被更易點燃。早在2020年,英國氣象局哈德利中心(Met Office Hadley Center)就發出警告:
「從1850年代到現在,全球氣溫升高了大約1攝氏度,野火或將成為新常態。」
氣候成為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在山火和極端氣候越來越頻繁的這幾年,「全球氣溫上升」這個昔日離我們很遙遠議題,開始越來越影響普通人的生活。
我曾經問過好幾個在海外留學的孩子,哪些事是他們出國後才知道的?幾乎所有的回答是:環保在這裡幾乎是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去年巴黎奧運會立志辦「最環保的奧運會」,運動員的房間沒有裝空調,就是為了減少碳排放。
與此同時,不少大學早就把氣候當成了最重要的研究之一。
2022年,斯坦福大學開設了專注於氣候和可持續性的新學院Doerr,這是其70多年來首次新增設學院。
同期,還有一些頂級大學都紛紛開設了類似的新學院:
2020年7月,哥倫比亞大學宣佈成立氣候學院,也是近25年來建立的第一所新學院;2022年6月,哈佛大學宣佈成立Salata氣候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實現氣候與環境方面的綜合跨學科教育;範德堡大學也宣佈新增了氣候研究學院……
2022年,斯坦福新開設了Doeer學院,研究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這是斯坦福70年來第一次開設新專業。
大學的研究也在持續推進中,尤其是進入AI時代後,其已經成為最有力的工具之一。
正如數學家陶哲軒不久前在牛津大學的演講中分享的,AI時代的氣候研究,則會成為一個更加資料驅動的領域。
去年8月,斯坦福大學和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研究者,他們以更低的成本,用1850年到2100年氣候模擬資料庫的資料訓練了AI模型,來預測近年來全球變暖的熱浪造成了多大程度的影響:
如果全球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 2℃,那麼相當於過去45年歐洲、俄羅斯和印度一些最嚴重熱浪的事件,可能會每10年發生多次。
而AI模擬得到的結果,未來也可以用於氣候災難造成的損失賠償訴訟。
這項研究的AI模擬流程
除了對世界和自然界的影響,1℃的升溫還會真實破壞人類的身體和心理。
耶魯大學、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聯合釋出了一項長期研究結果,發現極端炎熱天氣正在導致孩子數學成績下降,甚至相當於折損了1/4年的教育。還對不同年齡段的人認知帶來了負面影響,不同年齡段的人認知帶來了負面影響。
喬治城大學全球健康系的心理健康專家Syed Shabab Wahid,去年2月份在頂級期刊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的一篇研究發現:
當環境溫度比正常溫度高出1℃,患抑鬱和焦慮的可能性也會增加。因為高溫影響神經遞質血清素,而血清素又是我們最重要的情緒調節劑之一。
來自斯坦福大學的經濟學家Marshall Burke還發現,在美國和墨西哥,平均氣溫每上升1℃,就與自殺率增加1%相關。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
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全球平均氣溫持續上升
AI時代的「氣候素養」
2015年,178個國家在巴黎簽訂了《巴黎協定》,長期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努力將溫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
為什麼是1.5度?
地球整體對氣溫上升的敏感度要比人類高很多。全球變暖每增加 0.1°C,就會明顯增加極端溫度和降水的強度和頻率,以及一些地區的農業和生態乾旱。
一項2022年的大型研究還發現,升溫超過 1.5°C 可能觸發多個災難性的氣候臨界點。
如主要海洋環流系統崩潰、北方永久凍土層突然融化,和熱帶珊瑚礁系統崩潰,對人類造成不可逆轉的危險影響。
全球升溫的水平,亞洲處在2-4℃的區間
一個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普渡大學的跨學科研究,專門對比了地球在工業革命前和現在的溫度差異,發現世界各地溫度已經上升了1℃,正朝著2至3°C的升溫邁進。
他們模擬出了地球比工業化前升溫2-3度的可怕後果:
升溫2℃:巴基斯坦和印度河流域的22億居民、中國東部的10億居民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8億居民,共40億地球居民每年將經歷數小時的高溫,和更危險的高溼度熱浪,將超出人類的承受能力。
升溫3℃:超過人類耐受的熱量和溼度水平,將開始影響東海岸和美國中部,南美洲和澳大利亞也將經歷極端高溫。
「如果不採取任何行動,到2100年,地球變暖幅度最佳估計也要達到3攝氏度。」。
這張地圖顯示瞭如果世界變暖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 1.5 攝氏度、2 攝氏度、3 攝氏度和 4 攝氏度,南亞 (A-D)、東亞 (E-H)、北非 (I-L)、中東 (M-P) 和北美 (Q-T) 的預計年熱量小時數將超過人類極限
意識到這一點,一批科學家,在一篇在2024年4月發表在《Nature》上的論文中,提出了AI時代的「氣候素養」這個概念。
他們經過大量模擬實驗,發現ChatGPT等生成式AI,儘管也存在誤報、資訊錯誤等問題,但對於洪水、乾旱、颶風等氣候災難,可以提供較為準確的資料和知識,提高使用者的氣候素養——
它指在不同背景下辨別、綜合氣候資訊的能力。擁有氣候素養的人,可以敏銳從新聞中判斷氣候現象與個體的關係,充分了解氣候變化對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影響,並將這些知識應用於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對可能來臨的災難性天氣做出預判與反應。
提高氣候素養,其實不光是孩子的任務,也是我們人類共同的使命。
我們還整理了一些彙集了很多最新氣候研究,關注人類生存問題的紀錄片,可以直觀感受到氣候變化與社會、環境與個體的關聯。
#01:MIT開發的Day of Climate專案
MIT這兩年開發了很多針對K12孩子的免費學習資源,如AI理論學習、APP開發,以及提高氣候素養的Day of Climate。
這些資源由MIT的老師師、研究人員、學生和工作人員開發,透過有趣的實踐課程和活動,比如用MIT開發的APP收集周圍的氣候、分析資料,藉助AI講述氣候故事,以及模擬小型衛星的製作,探索外太空環境。
網址:https://dayofclimate.mit.edu/

#02:比爾蓋茨《氣候經濟與人類未來》
比爾·蓋茨花了十年時間調研氣候變化的成因和影響。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工程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等領域的專家的支援下,他專注於探索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
在本書中,比爾·蓋茨從電力、製造業、農業、交通等碳排放主要領域分析了零排放面臨的挑戰,可使用的技術工具以及我們需要的技術突破,並提供了一套涵蓋廣泛但每一步都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
#03 紀錄片《追逐珊瑚》
這部紀錄片獲得了聖丹斯電影節觀眾選擇獎。
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正在悄然消失的海底世界。攝製組在世界各地潛入深海,記錄下了令人心碎的畫面:曾經色彩斑斕的珊瑚礁,正在因為海水溫度升高而失去生命力,變得蒼白脆弱,在全球變暖的威脅下加速消亡。

有人說,

這不僅是一部紀錄片,更像是一封來自海底的求救信。

#04:《洪水氾濫之前》
「小李子」萊昂納多以聯合國和平大使的身份,親眼見證了北極冰川的加速消融,也看到了印尼雨林被焚燒後的滿目瘡痍。
在探訪過程中,他遇到了因海平面上升而不得不搬遷的島國居民,遇見了在工業汙染中掙扎的底層民眾,也透過與科學家、政要、環保人士的對話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
氣候變化不僅威脅著環境,更是一場關乎貧富差距、能源政治和人類未來的全球性危機。

本文授權轉載自“穀雨星球”,邀你一起做內卷下的教育長期主義者。

點選卡片,預約精彩直播

熱文推薦

………………………………….
【藍橡樹家長圈】家長的圈子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數萬家長一起,學習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線上線下家長沙龍提前佔座。
長按複製ID, 新增好友, 申請加入
  • 出國留學導師微訊號:guanjia333
  • 學齡前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22
  • 小學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23
  • 初中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31
  • 高中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