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粵語,從這個小程式開始

廣州話,是中國南方地區的重要方言之一。廣義的廣州方言又稱“廣府話”、“白話”,屬粵語廣府片,是粵語的代表方言,通行於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粵中、粵西及粵北部分地區,以及廣西東南部。狹義的廣州方言指廣州話,專指廣州市區通行的粵語。廣州方言由古代漢語演變而來,它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一個長期的過程。秦代以前,居住在廣東、廣西地區的是稱為“南越”(百越的一種)的少數民族,包括壯、瑤、黎等。後秦始皇派兵戍守嶺南,開始了早期漢語與百越語言融合的先聲。漢代至唐宋,中原漢人源源不斷地遷徙嶺南,促進了粵語的發展和定型。元明清以來,粵語的變化較小。
廣州方言又稱“廣州話”,為粵語的典型代表,但廣府話本身亦不斷地變化發展。1949年前的廣州話用詞比較古雅,受北方方言的影響也較少。廣州方言主要口音:東山口音、西關口音、西村口音和番禺口音,廣州方言即狹義“廣州話”,因地處珠江流域中心城市,為廣州、香港等大都市數千萬本地居民的母語,長期引導傳統的粵語戲曲文化和粵語流行文化,影響力強大,被各粵語方言區人們接納為約定俗成的公認標準音。廣州話本身亦在不斷緩慢變化。廣州音的收音範圍比較廣,連佛山、中山、香港的部分口音也一併收錄。
粵語,是廣東話的代表,本地人多稱為“白話”。粵語是全國七大方言之一,也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方言,一種強勢的方言。粵語主要通行於廣東大部分地區、廣西部分地區及港澳。此外,在美英加的華人大部分也是使用粵語。據估計,到目前為止,全世界使用粵語的人口已有1.2億。
粵語作為漢藏語系漢語族的一種語言,它的詞彙自然和普通話有很大的共同性。據估計,與普通話相同的詞彙接近70%,如果內容為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詞彙一致性更高,至少有90%。[1] 
廣東和港澳的媒體基本上都是使用粵語,這就促進了廣州話的傳播,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及港澳的廣府話是粵語的主體,而廣州話是粵語公認的標準語。也有人認為香港粵語應作為第二個標準語。但總的說來,廣州話與香港話的差別甚小,而且隨著穗港兩地交流日益頻繁和香港文化對廣東地區的強烈影響,他們之間的差距也在逐漸變小。(摘自百度百科)
開發這個小程式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學習粵語的標準發音,查詢陌生字詞讀音。粵語文化正慢慢流失,現在廣東中小學基本上都已經不再用粵語教學了,家裡的親人小孩子平時也很少用粵語溝通,相信不久將來,他們的下一代可能連最基礎的粵語發音也不懂了。開發這個小程式,為推廣粵語文化盡一分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