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3日,《明報》發表香港大學協理副校長、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創始院長劉寧榮教授觀點文章,以下為文章全文。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全球關稅戰,遇到不服軟的中國。中國的氣勢令美國的全球關稅戰,從開打之日就面對未曾料到的強敵。特朗普關稅政策不斷變化、朝令夕改,引發全球股市和債市動盪,世界經濟因此可能陷入衰退。
特朗普關稅政策從一開始就是採取全面包圍戰略,堵住中國輸美產品的前門與後門,令中國出口商品無法透過中轉國進入美國。面對硬氣的中國,只能贏不能輸的特朗普政府無疑極可能推出更多圍堵措施。美國對華的一些商品最高關稅已達到離譜的245%;美方還考慮透過對其他貿易伙伴讓步,換取它們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堵住所有中國出口通道,甚至醞釀極端手段,將中概股從紐約交易市場除牌。
這場全球關稅戰的中美對決才剛開始,兩國極可能陷入美國以經濟和科技圍堵中國的新冷戰!
關稅戰的戰略意圖:政治遺產與權力延續
特朗普發動全球關稅戰的根本動因,源於其塑造「美國史上最偉大總統」的政治野心。透過「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競選口號,他試圖將個人政治生命與國家戰略深度繫結,其戰略佈局具顯著的長週期特徵。
特朗普為何選擇在當前這個時機就發起關稅戰?最重要原因就是他極想成為美國曆史上的最偉大總統。他的競選口號「MAGA」,其實也是「讓特朗普更加偉大」。
特朗普戰略佈局遠不止未來4年的執政期限,而是著眼未來12年的權力延續計劃,不僅在未來4年總統任期內有效執政,更重要的是,若無法修憲使其第三次出任總統,他希望其支援的候選人能夠繼續執政8年,自己成為共和黨的最高精神領袖,掌控美國未來發展程序,從而確保他可以主導未來12年美國政經發展趨勢,讓「特朗普革命」可持續12年之久,改變美國與世界的歷史走向。
他發動的關稅戰,是特朗普革命最重要的一部分。他必須在短時間內兌現其競選承諾,而他的視窗期只有半年到一年,以便為明年中期選舉積累足夠資本,確保共和黨續掌參眾兩院。今天的美國已進入「民主威權」時代,共和黨掌控白宮、國會領導權;但一旦中期選舉失利,特朗普的執政就會面臨國會阻力。
因此特朗普必須在有限的半年到一年之內推動重大變革,以鞏固其政治基礎和政策議程。為實現這一目標,他必須兌現競選承諾;而這些承諾的關鍵部分,需在半年到一年內迅速兌現。
「兩控兩減」「一加一退」政策組合
特朗普為兌現競選承諾,構建了系統性的政策組合,可概括為「兩控」、「兩減」、「一加」、「一退」。
「兩控」是打擊非法移民、抑制通脹,以鞏固基本盤選民支援。一是控制非法移民:特朗普對非法移民發動了一場全面打擊行動,目標是將非法移民趕出美國。一些拉美國家不配合接收非法移民,他就利用經濟手段施壓,甚至不容許這些國家政府官員入境美國,逼迫這些國家就範。二是控制通貨膨脹:美國政府在疫後大撒錢,導致通脹居高不下,嚴重影響美國民眾生活。他承諾採取措施控制通脹,並降低利率、降低個人生活成本。
「兩減」是大規模減稅、削減財政開支,刺激經濟並降低債務風險。一是減稅:特朗普推行大規模減稅政策,旨在刺激經濟增長、減輕企業和個人稅負。二是減開支:他承諾削減政府開支,以減少財赤、提高政府財政效率。
「一加」是加關稅:全面加徵關稅,縮減貿易逆差和重塑製造業。特朗普對多國商品加徵關稅,特別是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額關稅,試圖透過貿易保護主義手段來保護本土產業和就業。
「一退」是退出國際體系:退出國際組織,擺脫多邊體系束縛。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之後,再次掀起「退群潮」,退出一系列國際組織和協議,包括《巴黎氣候協議》和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這些國際組織阻礙了他的政策實施。此外,世界貿易組織(WTO)目前也面對困境,其爭端解決機制幾近癱瘓。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即使向WTO尋求公正裁決,也難以得到有效的支援和執行,因為WTO的權威和有效性已經大打折扣。
「親藍領」卻放任富豪資本套利
特朗普為實現其政治抱負,採取的措施是「親藍領」。過去30年裡,超級全球化有利於美國跨國企業向全球拓展,特別是在中國的投資令他們獲取了巨大利潤。
上世紀70年代美國排名前3位的大企業,是埃克森美孚石油、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為美國藍領工人創造了眾多就業機會。時至今日,美國三大企業是沃爾瑪、亞馬遜和蘋果,這3家企業的商品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海外,給美國藍領工人創造的就業機會十分有限,超級全球化導致500萬製造業崗位流失。同時,金融資本氾濫,華爾街一路高歌猛進,美國金融界在全球的擴張中也是盆滿缽滿。美國股市節節升高,美國藍領階層卻在經濟浪潮中逐漸失意。
特朗普選擇親藍領工人的道路,這在很多人看來是難以置信,畢竟他身為美國最富有的富豪之一,卻依靠藍領工人在關鍵搖擺州的支援登上權力巔峰。然而關稅戰爆發後,卻出現了非常有趣的矛盾現象——特朗普聲稱要為藍領工人謀福利,但股市的動盪卻使其富豪朋友賺得盆滿缽滿。他在電視上毫不掩飾地吹噓,自己的朋友在股市賺了25億美元。這種現象令人費解,因為他的行動跟其初衷出現了明顯矛盾。
特朗普的解法是減開支和加關稅
美國政府債務已高達36萬億美元,債務不斷攀升,是美國經濟的最大隱患。收入趕不上債務增長速度,國家就會破產。美國已意識到必須扭轉這種趨勢,不可放任政府支出不斷上漲。美國2025財年前半年的赤字已高達1.3萬億美元,全年將高達2.5萬億美元。富商馬斯克領導的效率部大刀闊斧消減開支,計劃為特朗普砍掉聯邦政府今年的1萬億美元開支。特朗普的如意算盤是透過高關稅,另外獲得約1.2萬億美元收入。有了這些錢,他才有可能兌現為選民減稅的承諾。
2024年美國貨物貿易逆差比上一年增加14%,達到1.21萬億美元。去年美國出口額僅增加2%,升至2.08萬億美元;而進口額為3.29萬億美元,比上年增加6%。包括服務在內的貿易逆差為9184億美元。在特朗普看來,美國今天的「淪落」,就是因為被盟友和對手佔盡便宜。去年美國與92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逆差,與111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順差;美國的三大貿易逆差國家是中國、墨西哥和越南,逆差分別是2950億、1720億和1230億美元。
問題在於,美國的貿赤是外國資本大量湧入美國的原因之一。根據美聯儲的資料,57萬億美元的美國金融資產屬於非美國人擁有。美國貿赤導致大量資本流入美國,美元持續高估,這些赤字反過來刺激了總需求,加劇了美國的貿易不平衡、損害美國競爭力。但沒有這些外國資本、無人去購買美國國債,美國政府不斷升高的赤字就無人填補。國債發行嚴重依賴貿易逆差帶來的資本流入,是制度性的缺陷,但如何解決美國面對的惡性迴圈?貿易逆差引發資本流入,導致美元價值上升,又加劇貿易逆差。
美國要戒掉過度開支與過度消費,關稅成了特朗普的解藥;惟關稅的真正目標是增強美國出口競爭力和復興美國製造業。
必須穿透表象看本質
美國製造業萎縮,極為明顯。二戰後,美國金融、保險和房地產對本地產值的貢獻增加了一倍,但製造業的貢獻縮水了一半。美國製造業的萎縮原因在哪裡?美國股市節節升高,企業將資金用於回購股票,私募公司用於槓桿收購,數額高達萬億美元。這種趨勢,嚴重削弱美國製造業競爭力。
特朗普或許給許多人留下了「瘋狂」的印象,但必須穿透這一表象看本質。我曾3次準確預測特朗普將入主白宮、又被「掃出」白宮、然後再次入主白宮。當我們深入探究過去30年超級全球化時代對美國社會造成的巨大沖擊時,就不能低估特朗普革命的影響力,也不能低估特朗普發動這場關稅戰的決心。
美國製造業空心化已達極限;政府債務水平不斷升高,也已達到極限;貿赤不斷擴大,亦已經達到極限。這三大極限,在特朗普看來都與中國相關,這場全球關稅戰的主要目標必然對準中國。特朗普的極度施壓戰略能否成功?中國能否成功抗擊這場關稅戰帶來的巨大沖擊?請聽下回分解。

掃碼或點選“閱讀原文”獲取課程資料
如果感覺內容不錯歡迎在文章下方“一鍵三連” 也可以點選左下角⬇頭像關注並且🌟星標這樣新文章就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列表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