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5歲的郭濤,來自鄭州。2023年初,他經歷了公司裁員後,離開了打拼9年的上海。
他把青春、精力最旺盛的時光,奉獻給這座城市。但35歲的命運卡點,將他硬拉回到原地。他曾經迷茫、徘徊、不知所措,在嘗試過多種工作後,選擇了自己能夠掌控的——擺攤。
“1元火雞面”讓他遇見了一群小朋友,他們站在兩個世界,找到交匯點,彼此相助。在歷經世間的黑暗與複雜後,郭濤沒有帶著悔恨去看待世界,而是保留愛意,守護著孩子的天真。

“以詩換面”
“他來了他來了!”
道路兩旁的小孩奮力地追上去,他的攤位瞬間成為了整條街最熱鬧的地方。
下午4點,一頂頂小黃帽從校門口魚貫而出,孩子們看見郭濤經過,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向郭濤的攤位,眼見著快撞上,他們齊刷刷剎住腳步。
沒等郭濤把桌子立起來,小孩已經迫不及待——幫他從泡沫箱裡掏出火雞面,撐開桌子,拿出支付的燈牌,把一盒盒面擺放整齊。
“老闆老闆!”“濤哥濤哥!”“5塊錢誰給的”“我的我的”“我已經拿過了”……郭濤被淹沒在一聲聲叫喊中,聽得暈頭轉向。
好多雙手一下伸過來,還不是同一個方向。有從身後穿過的,有從肩膀冒出的,這邊“給我來兩份”,右邊又來兩份,前面還有三個人等著。
影片源自@濤哥擺攤記
今年3月初,他開始擺攤。
擺攤的第三天,街邊排隊的人越來越多,生意最火爆的時候,他根本顧不上接話,只管遞火雞面、接錢,埋頭找零。
短短15分鐘,桌上的火雞面被一掃而空。
人群散開後,一個小男孩停在攤前,垂著頭,眼神躲閃。“叔叔,我沒帶錢,能不能送我一份?”他低聲問道。
郭濤心想,直接送好像不太好。想起兒子每天在家背古詩,於是逗逗他:“那你給我背首古詩吧,我送你。”
小男孩一口氣順溜背完,接過面後,靦腆一笑。

郭濤在賣火雞面
“我也要我也要!”這古詩一背,孩子們炸開了鍋——連蹦帶跳地把手舉高、翻書包找課本,“你考我這個!”“老闆我會背這首!”“我也要背!”……
他朝地上一看,泡沫箱裡還剩十幾份,“來來來,排好隊,排成一列。”
郭濤接過孩子們的課本,他們三四秒就背完了一首,他被這速度震驚。
“在你這背,也能送火雞面嗎?”孩子們的熱情,讓妻子鄧敏笑出聲來,覺得他們太可愛了。
“你可以背,但一會兒還得給濤哥背一遍。”小孩痛快地答應了,似乎有備而來。

郭濤拿著小學生的課本
隨著背書的人越來越多,背的內容也變得五花八門——古詩、語文課文、英語單詞、數學公式……“這個怎麼念?”郭濤將課本側過去,問四年級的女生。
火雞面送完了,但排隊背書的人依然絡繹不絕。
郭濤在一些孩子的課本上寫下“暗號”,就當是打個欠條,已經背書的孩子,明天能來找他兌換火雞面。

郭濤在書上寫“暗號”
背詩的活動持續了兩三天,到後面完全擋不住,人實在太多,他擔心堵路,於是從原來的地方,挪到更遠的位置,中間也冒出一些同行來“蹭流量”。
所有小朋友們跟著他走,推車後面長出的一條長長的“尾巴”。
“濤哥,你前面又出現一個同行!”“旁邊又來個新的!”孩子看著比他還急,給他送來最新“情報”。
見郭濤生意火爆,前面賣漢堡的大姐、後面賣壽司的姑娘,第二天就上架了火雞面。
他說,也理解,畢竟大家是做小生意的,郭濤沒把競爭太放心裡。
“書包拿了嗎?”“我小黃帽落這了!”“把垃圾撿一下”……
下午5點左右,人群散去。他把東西裝回車裡,收拾桌子,拉著露營車往家的方向走。
雨後的空氣瀰漫著草叢的清香,輪子碾過落葉,發出清脆的聲音。郭濤感受到片刻的寧靜。
這是之前在職場,少有的體驗。

程式設計師之夢
時間回到2023年。上海。
輪子停在了12層大樓前,郭濤拉著行李箱,回頭看了一眼。
他即將離開這個讓人焦灼的慾望都市。
“怎麼又回家了?”保安大哥問他。“嗯,回家創業去!”郭濤強裝瀟灑。
成為日入100元的火雞麵攤主之前,郭濤是一名月薪3萬的大廠程式設計師。2014年,24歲的他,從家鄉鄭州來到上海打拼。

郭濤早年在上海
郭濤大專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十年前找工作,比現在好找多了”,那時,他只要把簡歷發出去,一天的電話不帶斷的。
後來,他進了一家初創公司任QA工程師(質量保證),每天的工作都是討論客戶需求、整理需求、跟進進度。
那時年輕,他正處精力旺盛、飽含熱情的狀態,迫不及待想在這片領域大展身手。
剛入職他便進了一個新專案組,作為第一批加入公司的成員,他是奔著公司的股權激勵去的,想幹出一番大事業。
“前幾年的時候,通宵加班都特有精神”,只要新版本準備釋出,郭濤就住在公司,守著專案盯一夜,如果出故障,他隨時能處理。
一股橫衝直撞的勁,不斷牽引他向上攀登。

郭濤在上海租的房
剛去上海,郭濤在郊區租了一間1100塊的合租房,7點50分起床,8點10分出門,先坐公交,再換兩趟地鐵,每天都花上2個小時才回到公司。
下班時間也不固定,準時的話是六點,但他通常八九點才走,如果加班就到凌晨一兩點,或者連熬兩個通宵。
“剛來的工作沒解決,又來新的,還有周六日大半夜,不論雨天還是雪天,讓你過來就得過來。”那段隨時待命、精神緊繃的日子讓他焦灼。
隨加班時間一同增長的,有收入,也有病痛。
郭濤工資從最初的七八千漲到兩萬多,這幾乎是透支生命換來的結果,長時間的久坐、看電腦、寫程式碼,讓他落下了腱鞘炎、腰間盤突等問題。
工作5年後,郭濤換了一家公司,攢下來的錢,除了寄回家裡,他搬到了離單位更近的地方,上班大約半小時。
他漸漸在自己的領域做出點小成績,但身體開始大不如從前,熬晚上11點就熬不動了。

在上海打拼時的郭濤
郭濤在異地漂泊的歲月裡,妻子鄧敏感嘆,孩子很想爸爸,但只能每週視訊通話兩三次。
上海距離鄭州900多公里,他一年只回三趟家,專門挑長假,因為時間更寬裕。
離家太遠,加之工作的忙碌,郭濤缺席了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剛去上海的時候,大兒子一歲多,現在都十歲了。
2023年初,疫情後剛開始復工,他正和同事討論著客戶需求。這時,手機彈出訊息稱“集團人事調整,需要大批裁員”,其中有他的名字。
而十幾天前,郭濤剛領完5萬多塊的獎金,仍沉浸在喜悅中,這一通知如同晴天霹靂。

青年時期的郭濤
一年年熬下來,他不斷為這座城市輸送能量,為公司費盡心力,耗盡腦細胞。金錢、內卷、慾望、孤獨、勞累交織在一起。
原來,理想和浪漫只存在於想象之中,只有病痛,真實地停留在了自己身上。
他才發現,自己一直在為別人而活。
午後陽光照射,大廈倒影在柏油馬路上,他與這座城市的關聯,就像這個倒影。高樓的影子包裹著他,他只見樓的輪廓,沒了自己的身影。
“這回爽了,再也不用加班了。”郭濤的鬱悶中交雜一絲雀躍。他一下從高壓狀態中鬆綁,但心裡也空落落的。
郭濤在家度過了四個月的迷茫期,“挺想忙起來,但又不知道該忙些什麼”,他每天過著循規蹈矩的生活,輔導小孩寫作業、接送上下學、做飯和打掃衛生。
後來,郭濤有天發現銀行卡快沒錢了,他心想,必須去掙錢了。

郭濤和兒子
重新找回狀態後,他開始投簡歷、找工作。
“你好好幹,一個月,掙十萬都有可能。”螢幕那頭傳來聲音,郭濤把電話結束通話。
他在面試電話客服,工作內容是介紹保健品,“感覺像傳銷”,他不想幹坑蒙拐騙的事。
郭濤在職時曾負責招聘過新人,熟知程式設計師入職的門檻。
“35歲肯定是不行,33歲都要考慮一下。”而且,回到鄭州後,程式設計師的崗位很少,但凡他投過簡歷的,之後都沒有任何訊息了。
從上海回到鄭州,工資的大幅轉變,也成了他找工作的攔路虎。“你之前拿兩三萬,但現在他們只能給你開五六千的工資,人家也不會要你。”郭濤深感無奈。

青年時期的郭濤
他還應聘過電話銷售,因為老闆埋冤他沒有別人張口就來的話術,打電話不夠利索,最後幹一個月就回去了。
去年,他又到了工廠流水線做手機配件,但他適應不了被人盯著幹活的感覺,體驗了半天就回家了。保安值夜班的工作,一個月工資五六千,他也心動了,但需要去外地,便作捨棄。
後來,他還去跑過一段時間外賣,但在外地漂泊太久,對家附近的路很不熟悉,跑了一段時間後也停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每個月兩三千的房貸、一千多的車貸,以及兩個小孩的上學費用、家庭的日常開銷……現實中的壓力陸陸續續向他湧來,他不得不打破困境,主動往外邁一步。

成為老闆
2025年3月,他拉著白色露營推車來到單元門前,突然停住腳步,“要不回去吧?”他問自己。
從月薪三萬、坐辦公室辦公,再到站在街上推車擺攤,他有點拉不下臉。但他告訴了兒子,今天要到校門外擺攤,萬一孩子出來看不見他,會失望的。
“都走到這了,走吧。”郭濤把門推開。
為了這一天,他做了不少準備。今年春節,郭濤意外刷到擺攤賣火雞面的影片,這給了他靈感。他想著,自己小區裡也有學校,可以試一試。
在他看來,擺攤雖然掙得不多,但能換來更多的空餘時間,可以讓他開闢多條賽道,賺更多的錢。

郭濤在準備食材
下定決心後,他開始在網上找如何做火雞面的教程,然後用一週的時間,反覆除錯味道,並在紙上記錄用料和份量。
“想把火雞面的辣度調低一點,畢竟是小朋友吃。”郭濤說道。
四年級的兒子成為他的試吃官,他不斷調整到兒子覺得好吃的味道。他笑稱,這是“經過小學生驗證”的火雞面,他有信心能夠賣好。
每天早晨10點多,他會去樓下超市買新鮮的胡蘿蔔和黃瓜,下午3點,他開始在廚房裡備料。將切好的洋蔥丁,倒入鍋裡,炒底味增香,然後放辣椒醬、雞汁、蕃茄醬一起熬製。
旁邊的大鍋裡煮著3斤麵餅,煮好後將面撈出來過涼白開,最後將面和醬料倒入鍋中翻炒。

郭濤自己熬製醬料
程式設計師謹慎的思維習慣,也被他遷移到賣火雞面上。比如食材的處理,他會考慮很多的細節。
麵條過水時,他會側過頭,俯身趴在不鏽鋼盆上仔細觀察水面,擔心有頭髮絲掉入,或者夏天可能有小蟲子,“多看一眼也就2秒鐘,食品行業避免不了這種的事。”他說。
也有小孩反映,他不愛吃胡蘿蔔,讓郭濤少放點。“但我想著不行,要營養均衡,就都放了。”最後,這個小孩還是把胡蘿蔔全吃光了。
炒完面,他將刮好的黃瓜絲、胡蘿蔔絲、火腿腸鋪在一份份火雞面上,最後裝盒,用皮筋綁緊打包。

將火雞面裝盒打包
下樓走五分鐘,郭濤到了常駐的攤位,這是小區的內部路。
小男孩從兜裡掏出1塊錢,手又縮回去。郭濤從人群中發現了他,把他喊了過來說:“要不然你背首詩,面送你。”“我今天生日,你能送我一份嗎?”女孩站到他身旁,輕聲問道。
郭濤爽快地把一份面遞到她手裡。“老闆老闆,我還有11天生日!”“背完能有兩份嗎?”孩子們滔滔不絕,郭濤被他們逗笑了。
“濤哥,我們校長昨天還拍了你照片!”又一個小學生給郭濤送來“情報”。“怎麼不叫他來一起吃?”郭濤開起玩笑。
他們之間的相處沒有違和感,郭濤總能和孩子們打成一片。

郭濤第一次收到100塊
小學生裡不乏他的粉絲,除了來買面和背書,甚至有專程找他要簽名的。“籤這,簽在校長名字旁邊!”幾個小孩把郭濤團團圍住。
“太有意思了。”每當回想起來,郭濤能感覺到真切的幸福。
郭濤的火雞面定價在1元和3元,分別是小份和大份。其中,還有不要錢的“豪華版”,裡面放了2根完整的火腿腸,以及芝士片,是給背書表現好的小孩準備的。

豪華版火雞面
1元火雞面的利潤是5毛,一天下來他能賺100塊左右。
起初,他對於擺攤事業的設想是:賣100種小吃。所以定價低也是出於嘗試,他想多試幾個品類,看看哪一種適合賣,等到夏天,或許賣一些清涼的食物,例如冰粉。
“背詩送面”的影片,意外讓郭濤的小攤被更多人熟知,妻子鄧敏曾擔心這樣做生意會虧本。
“幾乎是賣一半、送一半的,我們本身定價低,利潤不高”,但鄧敏現在覺得這些顧慮都不重要了。
她坦言,對於上了幾班、996工作的人來說,和小孩的互動太治癒了,因為他們向你們傳遞的東西很溫暖、很純粹,這是職場裡無法擁有的,是金錢換不來的。

提燈引路
到了週末,郭濤揣上幾瓶飲料,帶點小零食,和孩子們在某個地點“匯合”。等他們來了,郭濤拎個小板凳往那一坐,開始抽查大家背書。
“不像之前週六‘來了新需求,你先來吧,來看一下,沒你不行’然後屁顛屁顛去加班,一分錢也沒有。”
如今,他仍笑稱“抽背”是另一種加班,但這一次,是孩子們的愛意驅動他主動去做這件事。
老師佈置要背的詩、怎麼背都記不住的詩、不願背的詩、課外沒學過的詩、沒給爸媽背的詩……孩子們通通來找郭濤背。
週末不一定會獎勵火雞面,但背好了能收穫小零食或是口頭讚譽。

小學生挑戰背誦九年級古詩
當孩子們唸錯了發音,郭濤會補一句:“我也讀錯過”,他不想讓孩子灰心。
在郭濤的小攤前,背書變得不再可怕。無論怎麼背,都是被允許的——可以背錯、可以念快、可以卡殼,全篇忘記了也沒關係。
郭濤都會鼓勵他們:今天不行就明天,明天不行就後天。只要你踏出這一步,就很好——這和成人世界的邏輯亦是相通。
有網友透過郭濤的影片,看見有一個小男孩想吃麵,但不敢上前背書,這讓他想起自己小時候的木納和膽小。他想讓郭濤幫忙帶幾句話,替他告訴小男孩。
“不要成為膽小的人,要勇敢一點。”郭濤覺得口頭表達轉瞬即逝,他希望這份傳遞更有溫度,就把網友的話寫在紙上,交給了男孩。

孩子們在旁邊幫忙
有家長在網上看到郭濤的影片後,專程騎電動車帶孩子來“面對鏡頭背一段古詩”,他們想鍛鍊孩子勇敢表現自己的能力,而非僅僅為了學習。
郭濤發現,如今這個時代的小孩,比他小時候勇敢多了,“別說這麼多人面前背書,以前我買個東西都躲在大人身後,不敢講話。”
這也是郭濤堅持這件事的原因之一。現在,他透過社交平臺“濤哥擺攤記”的鏡頭,記錄著自己與孩子們的互動。
他說,孩子們現在不理解,但說不定十年後,他們再次看到這些影片時,能想起這段時光,能像當初這樣勇敢表現自己、堅定地相信自己。

孩子們幫郭濤打包火雞面
郭濤希望孩子的成長路上,能成為擁有“三個印章”。
第一個印章是學習好,第二個是勇於展現自己,第三個是勇於挑戰自己,所以他開創了“背課外詩”的挑戰,讓孩子們表現自己的同時,可以儘可能地開啟知識面。
但面對網友們提出“微積分”的超綱題,郭濤沒有實現。
談及教育,他立馬變得嚴肅:“對孩子們的教導要符合實際,慢慢來,不能只為了有意思而搞噱頭。”

郭濤聽孩子們背古詩
郭濤的真誠和善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在他們的行動和言語裡泛起漣漪。
有的孩子熱心地維護現場秩序;有的孩子幫忙遞火雞面、傳課本;有的孩子在營業結束後拾起周圍的垃圾。
當他把火雞麵價格定為1元時,有的孩子還會擔心他虧本:“老闆你不用放那麼滿,我們就解解饞,不然回家吃不下飯了。”

郭濤收攤回家
過去,程式設計師的工作像是搭乘了一趟不斷飛奔向前的列車,不知何時才能停下。
沒想到,意外地離開,讓郭濤原本沉寂的生活有了鬆動。這些裂痕,成了光湧進來的地方。
如今的生活,每天能賺100塊左右,月入約3000,這大概是他在大廠時月收入的10%。
雖然賺的少了,但某種意義上,他也擁有了更多——如果沒有被裁,他或許不會遇見這群小朋友,獲得源源不斷的愛意;如果沒有被裁,他或許永遠不知道自己能做更有意義的事,能影響到更多的人。
“當流量泡沫退去,熱度不再,你們是否會擔心生意不如現在,難以堅持?”「視覺志」問郭濤夫婦。
但在他們看來,流量或許是虛幻的泡沫,但對孩子們的影響真實存在過,足矣。
從業9年程式設計師的郭濤,無法再把人生過得像程式了,他發現,生活可以清貧,收入可以不高,但生活,少不了詩意,離不開煙火。

再見,乏善可陳的程式設計師。
來吧,熱氣騰騰的火雞面。
(應受訪者要求,郭濤、鄧敏為化名)



監製:視覺志
編輯:Zoey
影片號:視覺志
點選閱讀原文,看影片號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