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南舊事》
1948年,是一個“天地玄黃”的時刻。現代中國和現代文學都走到了歷史的轉折關頭。
而這樣的轉折時刻,從晚清開始就不斷發生。辛亥革命爆發、中華民國建立,是一次轉折;“五四”運動興起,又是一次轉折;轟轟烈烈的北伐,首都從北京遷到南京,是第三次轉折;“抗戰”則是第四次轉折。而“抗戰”勝利不過三年,又一次轉折擺在了人們面前。
在 1948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文學的現代中國發生了許多的事情,所有作家都被捲入其中。郭沫若、穆旦、胡風、蕭軍、朱自清、丁玲、沈從文、胡適、梁實秋、卞之琳、葉聖陶、鄭振鐸、路翎……這些作家或出擊,或防禦,或欣喜,或彷徨,不僅以文字,更以他們的人生見證了時代轉型之下文學的可能與不能。
他們跌宕起伏的故事足夠精彩,在某種意義上因為他們都是名家。那麼,在歷史轉折關頭的普通人的生活又是怎樣的,與文學又有什麼關係呢?
現在,讓我們暫且擱置那些文壇上的風雲人物,來認識一位文學史上的無名者——徐娜娜的故事。從她的經歷切入,呈現1948年的中國所能展開的文學想象。

講述 | 李浴洋,北京師範大學講師
🎙️
本期內容概要
📌 徐娜娜與周文龍
📌 從聖瑪利亞女子中學畢業,繼續留在新中國?還是和另外的200萬人一起渡海赴臺?
📌 現實中的徐娜娜註定只有一種人生,而想象卻有兩種可能
📌 一份夾在教科書裡的試卷,意外被上海圖書館收藏
📌 1948年這個歷史轉折的年份對於千千萬萬普通人的影響

💡本期內容來自看理想節目《文學的現代中國:1635-2066》,更多內容節目請進入“看理想”小程式收聽。
📖 ✍️
⬇️⬇️